自上次南寧多個銀行確認“住房按揭貸款年齡期限可延長至80歲”上了熱搜之后,杭州、寧波、北京、成都、上海等地相繼跟進,推出了最高80歲以上的貸款業(yè)務(wù),其中北京某行最高可貸到95歲(貝殼財經(jīng)、新京報)——然而這還不是頂,南寧某樓盤竟打出了“最高可貸至100歲”的大幅海報。
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不知道這一舉措對樓市有多大作用,但各地可謂爭先恐后。如果國家不出禁令,快速傳遍全國不是夢。
會不會這些銀行或開發(fā)商真的認為老年人有購買力,或者有購房需求?當然不會那么傻,他們瞄準的還是中青年人。簡單來說,這實際是變相放開了限購,讓子女可以用父母名額來買房。為啥呢,因為自己的名額用滿了唄。一邊說房住不炒,一邊又偷偷放水,讓他們再多買一套,這真是鉆國家空子的好辦法。
會不會這些銀行真的認為老年人能活到95歲、100歲?當然也不是。但凡這些產(chǎn)品你仔細看條文,其中必然有讓子女擔保甚至成為共同借貸人的條款。銀行才不傻呢,項莊舞劍意在沛公,最后還是鎖定年輕人。
中國人均壽命還沒超過80歲,所有超過80歲的貸款實質(zhì)都是接力貸,無非是多給了主流家庭一個首貸名額,鼓勵大家繞過限購持有多套房。
在前些年,琢磨百歲老頭沒必要,因為房子確實供不應(yīng)求,熱點城市限著購也賣得好。但現(xiàn)在情況顯然不同了,連北上杭成寧這樣的一二線城市都有點賣不動了,所以急著另辟蹊徑。
炒房的時代已經(jīng)過去了。首先,從總量上講,人均住宅面積已經(jīng)飽和。這首先反映在三四線城市,房子比人多,二手房基本賣不動。而在一二線城市,雖然由于人口流入仍有相對的稀缺,但對于新一代剛需來說,由于房價高企,不是炒不炒房的問題,而是如何能買得起第一套房的問題。一套至少500萬,普通青年基本就是打一輩子工的代價,他們不會在幻想炒房致富了。對這些急需安家的青年來說,百歲貸有意義嗎,自己的名額都用不出去,用得著父母的身份證嗎。
當然,銀行和開發(fā)商也知道真剛需買不起,百歲貸瞄準的就是有錢的炒房客,只有多套房持有者才缺名額,它們還想借著這股子邪力把岌岌可危的樓市給托上去。
當然這是做不到的,炒房客也不是傻子,應(yīng)該早就看清大勢了。他們可能會騰籠換鳥,優(yōu)化組合手中的資產(chǎn),但總量上不大會在這個夕陽行業(yè)繼續(xù)擴軍了。有點錢寧可去投流浪地球呢,投滿江紅呢,哪個回報不比囤房快。
即便是在相對稀缺的一二線城市,我們也要接受房價不漲時代來臨。之前樓市火爆的原因是漲價,而今后盤活樓市不可能再走老路。最終還要回歸市場規(guī)律,該降就得降。一二線城市真剛需群體還是有的,只有降價才能讓他們有能力進場。中青年群體永遠是購房主力,不管國內(nèi)外,退休老人是不買房的,不要拿這群老頭暗度陳倉。
至于三四線城市,本來盤子就不大,人口還外流,房子蓋了這么多,以后隨著老人去世會越來越多,什么法都沒得救了。建議地方政府別再幻想土地財政,好好發(fā)展產(chǎn)業(yè)吧。如果真想在樓市方面做點什么,同樣也是遵循市場規(guī)律,別再攔著樓盤降價。不讓降價,那就是有價無市,死水一潭。不管上漲還是下跌,只要價格動了就會有交易量,降到位了,交易就活躍了。畢竟就算人均都有房,還有改善型需求呢,大家都換一換,政府還能掙到印花稅。樓市復(fù)活的唯一辦法就是丟掉土地財政。
「 支持烏有之鄉(xiāng)!」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wǎng)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wǎng)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xiāng)網(wǎng)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