謹以此文紀念毛主席誕辰129周年!
1947年2月,陜北天寒地凍。
毛主席發表著名文章《迎接中國革命的新高潮》。
此時胡宗南在蔣介石授意下,已結集三十萬兵馬分兩路對延安發起猛烈攻勢,延安面臨棄城轉移的危險。
而毛主席卻說,中國革命新一輪高潮就要來臨,前后方的很多中高層干部都一臉疑惑,現在是老蔣發了瘋一樣地進攻解放區呀。
結果戰爭打了10個月,攻守形勢完全逆轉,一切都在毛主席意料之中。
在這篇文章中,毛主席分析了革命新高潮即將來臨的內外部原因,從政治、軍事、經濟等幾個維度加以綜合分析,寫得有理有據,看得讓人信心爆棚。
文章倒數第二段,談到解決財政與發展生產問題,內容不是很長,但句句都是干貨。
我們來談談毛主席的經濟思想。
01
毛主席在文章中講到。
“各地必須作長期打算,努力生產,厲行節約,并在生產和節約的基礎上,正確地解決財政問題。”
這句話,更適合當下的中國。
以中國產業升級為例,我們就需要做長期打算,需要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
因為中國產業升級,只能往科技含量高的產業和新興產業發展。以中國現有產能,商品在中國本土市場無法完全消化,需要將產品行銷全球各地。
這個舉動勢必會引發歐美國家的不悅,尤其是美國政府的擠兌。全球消費市場容量也就那么大,中國擠進來割了一塊蛋糕,歐美國家的蛋糕自然就少了,影響了歐美國家既得利益。
所以中國產業升級注定不會太順利,是一個曲折發展過程。
故此,必須做好長期同歐美國家在科技戰場上打硬仗的準備,要把制造業升級服務搞好,要努力加強自主研發,以此來提高中國商品在國際市場的核心競爭力。
另一個很現實的問題。
中國大部分年輕人被房地產捆綁了,消費者的真實購買力并不樂觀,這幾年生意難做,錢難賺,這也是客觀存在的民生事實,沒有必要忌諱與回避。
拼多多銷售逆勢增長,表明喜歡廉價物品的人越來越多,委婉地佐證了消費升級只是理想狀態。
很多地方政府,過度依賴房地產經濟,為了增加地方財政收入,人為地推高房價,通過割老百姓的韭菜,來維護政府的富日子。
當房地產經濟遇到瓶頸了,財政收入增長回落到常態,而龐大的地方公務員隊伍有增無減,每日都需要消耗大量的稅金,地方政府的財政收支矛盾開始凸顯。
長此以往,未來地方政府負債高企,將會帶來新的矛盾,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絕對不能通過立項目、搞建設的辦法,來委婉地收割普通老百姓。這勢必會盤剝人民群眾的利益,說難聽點就是搜刮民脂民膏。
制造干群關系對立,傷害國本根基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嚴重背離“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唯一正確做法就是精兵簡政、開源節流。
既要因地制宜地發展地方產業,合理增加地方財政收入,也要通過精兵簡政、裁汰冗官冗員,來節約行政運營成本。
通過科學有效地開源節流,來走出經濟轉型時的低迷狀態,實現可持續的發展。
毛主席還認為,政府要想正確解決財政問題,需要遵循以下三個原則。
第1個原則:必須反對片面地著重財政和商業,忽視農業生產和工業生產的錯誤觀點。
第2個原則:軍民兼顧,公私兼顧。必須反對只顧一方面,忽視另一方面的錯誤觀點。
第3個原則:統一領導,分散經營。除依情況應當集中經營者外,必須反對不顧情況,一切集中,不敢放手分散經營的錯誤觀點。
我們逐條來分析之。
02
我們先來分析第一個發展原則。
“必須反對片面著重財政和商業,忽視農業生產和工業生產的錯誤觀點。”
這句話什么意思呢?
不懂經濟的人會產生誤解,認為毛主席反對發展商業或不重視發展商業。
過去就有公知,刻意斷章取義來曲解原意,故意誤導大家的認識,從而為“毛主席不懂經濟”的謬論提供偽證。
這句話正確理解是,必須反對片面強調GDP的發展模式,反對只搞服務行業(商業)不發展農業和制造業的發展行為。
這才是正解,這才是毛主席辯證的經濟思想。
在我們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里,我們政府上到中央下到鎮鄉,衡量經濟發展得好不好,基本以GDP數據來說話。
導致有些地方只片面追求GDP增長,為此盲目發展房地產,盲目搞商業步行街,盲目搞金融商業中心。
從而忽視了對現代農業與新興制造業的投入,沒有建立起優勢核心產業,經濟發展后勁不足。
以廣西為例,南寧作為省會城市,多年來步行街、購物商城、金融中心、商業地產等商業搞得風生水起,而制造業卻波瀾不驚,成了典型的高消費低工資的城市。前幾年經濟形勢好,日子過得很紅火,這兩年開始難過了,因為經濟增長后勁不足。
2020年第17屆東盟博覽會,廣西各地簽約投資金額就是最好詮釋。
桂林簽約49個項目總投資1285.05億,崇左簽約8個項目總投資992.5億元,貴港簽約19個項目總投資641.88億,百色簽約49個項目總投資496億元,柳州簽約45個項目總投資450億元,河池簽約54個項目總投資363.12億元。
南寧簽約53個項目,總投資204.78億元。
桂林在很多人印象中,只是一個旅游城市,但是近幾年大力發展云計算、大數據、新材料、5G電子等新興實體產業,未來可期。柳州是廣西境內的老牌工業城市,發展比較穩健。
而南寧在發展思路上,似乎還陷入片面重視財政與商業(第三產業)的誤區,不重視對新興制造業的培育。
要明白一個道理,沒有強大的制造業做基礎,第三產業就是無源之水。
再以廣東“四小虎”中山市為例。
2020年,中山經濟增速全省倒數第一,而同為“四小虎”之一的東莞市,卻保持了穩定的增長勢頭,培育了不少新興制造業。
中山經濟增速全省倒數,有外部大環境發生深刻變化的因素,導致中山傳統微小制造業不斷萎縮,失去往年的產業優勢。
但最主要內因,是近幾年中山鉚足勁去搞房地產,忽視引導制造業升級,疏于培育新興戰略產業所致。
現實案例驗證了,毛主席經濟思想的正確性。
發展經濟不能脫實就虛,不能片面強調財政和商業,要重視發展現代農業,要重視培養新興制造產業,要為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打下基礎。
03
接著我們來分析第二個原則
“軍民兼顧,公私兼顧。必須反對只顧一方面,忽視另一方面的錯誤觀點。”
軍民兼顧,文中是指戰時狀態,既要保證軍隊供給,也要考慮人民負擔,二者利益都需要考慮。
在和平年代,軍民兼顧主要指企業兼顧軍民兩用,既要研制生產軍用裝備,也要把部分技術轉向生產民用商品。
在提高軍工企業經濟效益的同時,還可以促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可謂是一舉兩得。
比如北斗導航的商業化運用,完全可以遵循“軍民兼顧”的思路來發展,提高技術層面應用,造福社會。
中國無人機技術,在測繪、攝影、農業等領域就得到廣泛的商業應用,是新時代“軍民兼顧”的典范。
再來講講“公私兼顧”原則。
公私兼顧,主要有三層意思。
既要考慮國家利益,也要考慮人民利益;既要考慮集體利益,也要考慮個人利益;既要考慮國有企業,也要考慮民營企業。
這個原則,過去是對的,現在仍是對的,將來還是對的。
經濟是一種既具體又抽象的事物,有它自身發展的客觀規律性,但是它的發展規律并沒有跳出唯物辯證法的哲學范疇。
換句話說,唯物辯證法理論可以用來指導經濟發展,就像它能指導政治、軍事一樣。
“公”與“私”,二者相互對立統一。
如果只有對立沒有統一,那么矛盾無法解決,只會變得更加尖銳。
反之,只有統一,沒有矛盾的對立斗爭,就是一潭死水,事物就沒有運動,社會同樣不會發展。
只顧國家利益,不顧人民利益,那么國家的發展就沒有意義,畢竟人民才是國家的內容,而政權只是國家的形式。
只顧人民利益,不顧國家利益,那么國家就會貧弱不振,名存實亡。國家貧弱不堪,就會引誘外敵入侵,那么人民都是難民和流浪漢。
只顧集體利益,不顧個人利益也是不對的。因為集體是由多個“個人”組成的,個人利益得不到滿意,人們勞動的積極性就會受到打擊,反過來會影響集體利益。
反之,只顧個人利益,不顧集體利益,那么集體就不復存在。沒有集體經濟,人們還是單打獨斗,依然跳不出貧富分化的歷史周期。
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也要相互兼顧。
國有企業是中國經濟的支柱,在國民經濟的關鍵領域和重要部門中處于支配地位,為確保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穩定發展,發揮著重大作用,是國家經濟穩定發展的壓艙石。
民營企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現有體制下最大化的自由市場,彌補了國有經濟在市場中的不足,活躍了經濟,提升了服務,促進了就業,是現階段國民經濟不可或缺的經濟體。
國企和民企,是互為競爭,互為補充。
不能把所有資源都給國企,也要給民企留點空間,民企能生存,就業有保障,社會才會穩定有序。
同理,民企不能借助資本來壟斷市場,有些戰略性產業和經濟命脈,還是要依靠國企介入和把控,才能確保國民經濟安全。
總之,國家利益和人民利益、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要相互兼顧。不能顧此失彼,不能只顧頭不顧腚,要用唯物辯證法的發展觀、聯系觀去看待經濟問題。
在《論十大關系》中,毛主席對“軍民兼顧、公私兼顧”問題,做了非常精辟的論述,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去閱讀,這里就不摘錄具體內容了。
從中我們知曉,毛主席不僅重視發展經濟,而且還提出科學的經濟發展思路,充滿辯證的智慧。
不僅具有很強的現實性,還具有非凡的前瞻性。
04
最后來分析第三個原則
“統一領導,分散經營。除依情況應當集中經營者外,必須反對不顧情況,一切集中,不敢放手分散經營的錯誤觀點。”
所謂統一領導,主要是指政府層面對經濟的干預,也就是行政這只有形的手,該如何在經濟工作中發揮作用。
所謂分散經營,主要是指經濟主體的經營者,在經營過程中的自主權問題。
統一領導、分散經營,既要考慮整體、也要考慮局部,既要考慮統一指揮、也要給地方自主經營權。
這是辯證的經濟管理思維。
在軍事領域,毛主席也提出類似的戰略方針,即“相對集中指揮的獨立自主的山地游擊戰”。要求八路軍和新四軍,在抗日統一戰線的旗幟下,既要服從集中指揮,又要保持獨立自主作戰權。
在當前經濟建設過程中,這個發展原則,依然有深刻的指導意義。
比如鄉村振興戰略過程中,地方政府在發展鄉村產業時,就需要遵循“統一領導、分散經營”原則。
千萬要記得,不要只搞“統一領導”,不搞“分散經營”,要不然政府就會吃力不討好。
以發展農村電商為例。
“統一領導”就是政府出面,投入資金扶持農村電商發展,開設電商免費培訓班,同物流公司達成戰略扶持合作,同相關企業建立合作聯盟。
以此培育推廣地方特色農產品品牌,打開農產品銷路,增加農民收入。
政府只需要從中引導,多做點宣傳推廣工作,以此提高農民電商意識。但是不能強行讓農民都來搞電商,不能讓農民都種植制定農產品,妄圖一下子就把品牌建立起來。
政府可以做個試點,通過樹立標桿和示范基地,來帶動或影響其他農民參與。
“分散經營”,就是在政府統一的電商扶持政策框架內,允許農民自由選擇是否加入,不能動用行政手段強迫農民搞電商。
不能學國民黨抓壯丁,要學解放軍做思想動員工作。要讓農民看到實實在在的好處,農民自然會主動要求做電商。
充分尊重農民自主自營權,是“分散經營”的靈魂。
綜上所述,“統一領導、分散經營”原則,就是要求政府多做些政策扶持,多提供資源支撐,多做點頂層設計。
不要干涉具體的農業種植或工業生產,要把獨立生產權交給具體經營者,要有辯證法思維。
總之,既要管,也要放。
05
毛主席不僅是偉大的軍事戰略家,還是卓越的經濟戰略家。
在經濟領域,毛主席雖沒有寫出類似《實踐論》《矛盾論》的理論著作,但仍是一個卓越的經濟戰略家,主要表現為辯證經濟思想及巨大工業成就。
我們要知曉一個歷史事實。
在毛主席主導與布局下,中國完成了從農業國向工業國轉型,趕上世界工業發展史的末班車,為中國蒸蒸日上的國運打下不可或缺的基礎。
古老而厚重的中國,像鳳凰涅槃一樣重生。
僅憑這個歷史功績,毛主席都是萬古流芳的經濟戰略家。
過去妖霧太重,公知諂上媚外。
宵小之徒為了詆毀偉大領袖,說得最多就是毛主席不懂搞經濟。
為了支撐這個偽觀點,公知們搜腸刮肚、移花接木、栽贓轉移,列舉了很多經濟歷史的偽據,誤導了很多年輕人。
公知專注挖掘改開前,社會主義建設探索過程中的某些挫折,并無限制地放大,對于科學的經濟戰略思想和斐然的經濟建設成績,就故意遮遮掩掩、只字不提。
把“浮夸風”同“大躍進”打等號,把“大煉鋼鐵”當成笑話鬧劇來諷刺,把人民公社說成“吃大鍋飯”,把黑鍋全部甩到毛主席個人身上,并沒有一分為二地看歷史。
其實,稍微了解前30年歷史人都知道。
毛主席眼光更長遠,格局更寬闊,氣魄更宏大,制定的經濟戰略側重于整體與長遠利益,也兼顧局部與眼前利益。
在具體經濟政策制定方面,又充分尊重當時實際情況,即使有欠妥當的地方,都會在實踐中不斷修訂和優化。
毛主席在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歷程中,做了許多劃時代的經濟變革,有些經濟變革措施都是中國歷史千年未有的事情,也是世界經濟發展史上最無畏的探索。
許多大手筆的經濟戰略布局,需要一定的時間去驗證對錯。
有些東西在改開前就初步驗證,有些東西在改開之后才出現端倪,有些東西在今天才開始凸顯優勢。
在那個自強不息的年代,沒有人比毛主席更懂經濟變革的危險,也沒有人比毛主席更懂經濟革新的意義。
為了讓國家盡快富強起來,他老人家義無反顧地以身試道,用大無畏的樂觀主義革命精神去改造世界,孜孜不倦。
直到油盡燈枯,他老人家都在所不辭,沒有任何的抱怨。
他貴為領袖,萬人敬仰,登上人生的巔峰,還是那么拼命,他圖啥?
他只圖獨立自主、國家富強、人民幸福……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