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印象中,資本,當然追求利潤。工業企業、商業企業,其他小型企業,無不追逐利潤。甚至,中國主流經濟學,均把追求利潤,作為企業生存發展的唯一至少是最重要的目的。企業,不管國企業,還是私有企業,不追求利潤還能追求什么?國有企業、事業甚至某些行政部門,也被要求“自主經營、自負盈虧”。一旦知時期內不能收回成本、不能贏利,便被指責為“虧損”。贏利能力不強,便不是好企業。
毫無疑問,在中國的經濟學中,在中國人的觀念中,利潤、贏利,是資本和企業追求的唯一至少也是最重要目標。所謂市場化改革,無非就是指企業必須追逐利潤、扭虧為盈的改革。
但是,金融資本的根本目的,并不是追求利潤!請萬萬注意這一點。
并不是說金融資本不要利潤,而是說,金融資本以追逐利潤為掩護,追逐更加重要的東西:貨幣發行和流通控制。控制了貨幣發行和流通,再加上市場開放,就可以任意控制工業企業、商業體系,并控制農業、科研、醫療、衛生、教育、宣傳、媒體、法律,可以為所欲為,可以橫行霸道,無人能敵。盈利,就不在話下。
控制了貨幣,就可以控制一切!好像是基辛格還是什么東西說過,只要控制了貨幣,我不在乎誰制定法律。制貨幣權、制金融權,中國好像沒有誰宣揚。大家宣揚的是金融市場化、市場開放化,內外資一視同仁,恰好對接外資對人民幣發行和流通的控制,配合得天衣無縫。
舉個例子。當年,外資在中國搞商業網絡比如阿里、京東、百度、拼多多、滴滴等等,一開始,就是“燒錢”!燒錢者,就是虧損!嚴重虧損!虧損了若干年,一旦建立其商業體系,則馬上控制了某一領域的定價權,操縱物價,就可以謀取暴利,一本萬利。
對于金融資本,即控制了貨幣發行和流通的資本,這叫有戰略眼光!對于出賣貨幣發行和流通控制權的政權,這叫什么?這叫解放思想,這叫開放,這叫市場化,這叫發揮企業的市場主體地位,這叫政府購買服務。
再舉幾個例子,公有制同樣不在意“虧損”!要說虧損,錢學森、鄧稼讓等“兩彈一星”功勛人物,讓中國虧損最嚴重。研制原子彈的國防研究院,一直讓中國虧損。生產火箭的研究機構,自從誕生到10年前,也是一直讓中國虧損。南京長江大橋,建成后免費讓所有車輛經過從不收費,國家還要拿出錢來維護大橋,當然是一虧50年。但,這些尖端技術、工程,對于中國實在是太重要了。主席講,沒有這個,你說的話就不算數。
中國鐵路,也是虧損。
想扭虧為盈,對于尖端技術企業,簡直不可能,有些是永遠不可能,有些是長時間內不可能,有些是短時間內不可能。對于壟斷性國有企業,想扭虧為盈,又太容易了。比如,中國鐵路,只是提高一下每公里每噸貨物的運費,馬上就可以扭虧為盈。但,無非是錢從李先念的左口袋倒進李先念的右口袋,沒有什么意思。所以,公有制也不在意虧損還是贏利。
對于金融資本來說,它實在是太愿意扶植那些追求利潤的企業了。所以,在中國,天使投資公司、風險投資公司,非常多。因為,對于控制了貨幣發行和流通的金融資本來說,錢,其實就是個可以隨便發行的工具,要多少有多少,不算什么。但對于不掌握貨幣發行的政權、各類各種規模實體生產企業和商業企業,你要得到錢,需要付出自己的勞動、資源、技術、土地、礦藏、企業、市場,要向金融資本出讓重大權益。
當中國的輿論、文藝、科研、教育、媒體場上,發財、贏利、賺錢、謀利等成為主流時,貨幣發行和流通控制就被忽略了,我們就已經上了金融資本的當!跳入了其為我們設置的陷阱。作為政權,作為國有企業,作為民族資本企業,你越想有錢,越容易上金融資本的當!當你覺得你掙了很多錢,并打算掙更多錢時,你已經深陷入了金融資本的陷阱,你已經是金融資本控制下的傀儡了。只是,你不自覺而已。沒有誰告訴你貨幣發行權的重要性,因為,國際壟斷資本的根本目的在于控制貨幣發行,并不想和任何人分割貨幣發行權。
不難看出,動不動拿利潤說事,眼光太狹隘了。
請把重點放在貨幣發行和流通控制上,請高度重視貨幣發行的政權和主權性質。掙再多的利潤,也不如控制貨幣發行意義大。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