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太祖,我認為他是一位了不起的貨幣大家,也應該是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惜其功績被抹煞。)
研究中外經濟者,會提出一個問題:為什么西方能夠形成資本主義,而中國卻沒有。
其實中國也有,只是“有眼不識泰山”。明太祖極其重視貨幣發行,明中央政權壟斷寶鈔、銅錢的發行,打擊民間資本盜發貨幣,禁止黃金白銀作為貿易的結算貨幣,打擊以黃金白銀而不是中央發行的寶鈔、銅支付結算的商業行為。實際上,用黃金白銀作為貨幣來結算、支付,從政權的角度看,就是造假幣。不過,中央對這種行為,是很難禁止的。明太祖也想了辦法,比如把那些使用黃金白銀結算的富豪,都召集到南京,大小封個官,希望他們遵守皇上的法令,停止使用黃金白銀支付結算的行為。明實錄有這方面的記載,但是,看不到效果。推測起來,效果應該不怎么好。
最終,明中央不得不在實際上向富豪讓步,容忍黃金白銀結算,但富豪們得寸進尺,居然排斥大明寶鈔、銅錢的結算支付權。最終,大明朝的寶鈔退出市場,甚至銅錢的使用也逐漸受到排斥、也退出了經濟。大明朝最終居然用白銀為主要貨幣。而白銀的主要來源,就是以前的富豪、后來的民間資本從海外貿易得來。因為民間商業資本強大,大明朝政權因為不掌握白銀的來源,所以,只能靠向商業資本收取白銀形態的稅收,來維持財政開支,無法再和太祖那樣,通過發行貨幣來維持開支。故而,明朝動員能力越來越弱。
順便強調一下,大明朝初期有強大的國有制經濟,大明朝初期的土地兼并也沒有那么嚴重,通過征收糧食、征發勞役的方式,即可以得到足夠的人力物力,所以,在動員人力物力方面,對貨幣的依賴并不嚴重,但顯然,發行以寶鈔、銅錢為表現形式的貨幣幣,是大明朝動員人力物力的一個重要工具,同時,也是抑制民間資本形成并壯大的工具。
當大明政權的國營企業瓦解、貨幣體系瓦解、土地嚴重兼并之后,大明朝只能靠向工商業資本收稅以維持財政開支。這就形成了民間(其實也不全是民間,這些大資本和官僚有極其密切的勾結,甚至本身就是大官僚,或者有很強的官僚背景)對貨幣發行和流通的控制,也形成了大資本對人力物力的控制,極大的損害了明中央動員人力物力的能力。大明朝,亡于民間資本。
因此,說大明沒有形成資本主義,我認為是不正確的。分明是私有資本主義滅亡了大明朝,不承認資本主義勢力在明朝的強大,恐怕有些說不過去了。
……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強調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同時,也強調生產關系對生產力的反作用,上層建筑對經濟基礎的反作用。在中國學界關于馬列主義的理解中,貨幣究竟屬于生產工具,還是屬于生產關系,還是屬于上層建筑,并沒有明確。
我理解,從分配各行業勞動力、平衡各行業利益分配、動員人力物力的角度來看,貨幣應該屬于非常重要的生產工具和生產資料。而控制了貨幣發行,決定貨幣發行領域、發行對象、發行數量、發行方式、發行時機,控制貨幣流通和回收,就可以決定行業、企業、階層的利益分配,所以,貨幣發行及流通控制屬于生產關系、上層建筑。貨幣、貨幣發行、流通控制,都是政權和主權的關鍵組成部分,具有強烈的政權屬性和主權屬性。
明白了貨幣的生產工具、生產資料屬性以及貨幣發行、流通控制的生產關系屬性,以及明白了貨幣的政權、主權屬性,就容易理解為什么毛主席時代沒有形成資本,而西方總是形成資本。
簡要比照一下毛時代人民幣和西方貨幣的區別:
比較項目 貨幣種類 |
東方貨幣 (以毛時代的人民幣為例) (非資本化的貨幣) |
西方貨幣 (以二戰后到布雷頓森林體系瓦解時的美元為例) (資本化的貨幣) |
||
1 |
對國家動員能力中的貢獻 |
國家動員主要依靠公有制體系,對貨幣發行的依賴較少。 |
沒有公有制,只能依賴貨幣發行這一個手段進行人力物力動員,要么就是強迫。 |
|
2 |
勞動力分配、利益分配 |
靠公有制進行各行業的勞動力分配、利益平衡。 |
以貨幣發行方式,決定行業、階層利益分配。 |
|
3 |
貨幣發行者 |
政權,即政權決定貨幣發行對象、領域、數量、時機、方式。 |
金融資本,即金融資本決定貨幣發行對象、領域、數量、時機、方式。 |
|
4 |
貨幣流通控制者 |
政權,銀行只是政權領導之下,服務于公有制,承辦貨幣發行和流通業務的業務機構,無貨幣發行權 |
銀行等金融機構控制貨幣流通。 |
|
5 |
貨幣信用保證者 |
政權 |
銀行 |
|
6 |
保證貨幣信用的方式 |
通過強大的國營商業體系,以向貨幣的合法持有者出售價格穩定的糧食、食油、基本生產資料等商品,確保貨幣信用。 因為政權控制著工、農業生產,并控制商業體系,所以,可以確定主要商品的定價,所以,貨幣的信用極其穩定、堅挺。 教育、醫療、文化、住房、衛生、養老,是最基本的社會福利,不商品化。 所以,毛時代人民幣是有信用的真幣。 |
法一:通過所謂貨幣和黃金白銀掛的方式,保證貨幣信用。 法二:主要以向貨幣合法持有者出售國債、股票、期貨、基金、理財、虛擬貨幣、房地產等金融產品來保證貨幣信用,并宣稱這些金融產品有保值增值功能。 法三:教育、醫療、住房、衛生、文化、養老均市場化,以便于高價出售并回收貨幣。 法四:金融資本并不保證這些商品的價格穩定,相反,還不斷漲價。本質是賴賬,是推脫貨幣信用責任。 所以,西方貨幣是無信用的假幣。 |
|
7 |
貨幣回收方式
|
其一,主要通過提供價格穩定的大宗商品回收貨幣;其二,稅收。 |
除以上四法之外,還有稅收。 |
|
8 |
稅收 |
中央財政主要甚至可以完全靠貨幣發行和流通控制,組織生產、建設、戰爭、滿足人民群眾基本福利,靠公有制,不必依靠稅收,不必向私有資本讓步、屈服。如果公有制足夠在,可以免除小商戶、小生產者的稅收。 |
資本主義國家的財政,也不依賴稅收。稅收,也是回收貨幣、壓榨人民的一種手段。 |
|
9 |
通貨膨脹 |
有足夠的辦法控制物價,并保證貨幣信用。 |
通貨膨脹為資本故意制造,目的在于壓榨勞動人民。 |
|
10 |
社會制度 |
“官山海”。東方因為政權控制土地、山川、河湖、礦產等資源的所有權、使用權,并控制貨幣發行,故中國古代社會可稱為“半國有制”社會。 |
土地、山川、河湖、礦產等自然資源,均私有化。 |
|
11 |
政權和銀行機構的關系 |
政權領導銀行、決定貨幣發行、流通、回收。 |
金融資本控制政權,決定重大政策。金融資本才是真正的政權。政府僅僅是維護金融資本統治的工具。 |
|
12 |
貨幣和資本的關系 |
政權控制貨幣。政權防止貨幣演變成金融資本,防止貨幣發行權旁落衍生出工業、商業、農業和金融資本。 |
金融資本控制政權。金融資本必然強化對政權、工業、商業、農業、法律、思想文化、教育、輿論、學術等的控制,進而形成其他資本。 |
|
共同點 |
均是分配行業勞動、分配行業階層利益、動員人力物力的工具。但凡接受其貨幣投資、結算、支付、計價的國家,相關領域的人力物力,均為貨幣實際發行者所動員。 |
幾點說明:一、不同的貨幣,其本質是不同的。同一種貨幣,掌握在不同的人手中,其性質也是不同的。同一種貨幣,在不同的所有制條件下,其性質也不同。不能一概而論。
二、貨幣和黃金白銀沒有必然聯系。
三、貨幣主權的關鍵在于發行和流通控制,不在于信用。
四、貨幣的本質功能不是商品交易的媒介,而是動員人力物力、分配行業勞動、分配行業階層利益的工具。
五、社會制度一項,并不屬于本文討論的內容,但鑒于此問題重大,且很多人忽略了這個問題,故而也列出來。
六、此表格是我昨天倉促制定,我會進一步完善。
劉紀鵬院長,請注意,東方的貨幣叫貨幣,政權防止其形成金融資本;西方的貨幣,叫金融資本,其產生于金融資本,由金融資本控制其發行和流通,所以,也必然強化金融資本對政權、對社會的控制。
我認為,表中所列,就是貨幣和金融資本的區別。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中國人民幣,從1980年重新加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建立央行制度起,其本質開始發行變化,即由貨幣向金融資本過渡。1970年代初,布雷頓森林體系瓦解,美元信用掃地,1970年代末,美元因為中國等國貿易用美元計價、支付,重新建立了信用甚至是霸權。我不認為美元霸權的建立是沙特等國石油出口用美元結算,我認為,美元霸權于上世紀80年代第二次建立,一是因為中國為首的第三世界集團瓦解、中國接受美元信用,二是繼而蘇聯也開始接受美元信用,蘇聯集團瓦解。
請方家指教。
(文章有些長,待續)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