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行長說,要建設現代中央銀行制度,落實金融和股東的主體責任,提升金融機構的穩健性;大規模“他救”是特定歷史時期的特殊安排;“自救”應成為當前和今后應對金融風險的主要方式。這是把金融完全市場化,政權放棄對金融機構的管理責任了,放棄了對群眾的金融安全責任了。以后,中國廣大儲戶恐怕有好日子過了,P2P、村鎮銀行那樣的暴雷,且儲戶求告無門、忍淚吞聲,將常態化,恐怕沒有人能逃過此劫。農業銀行又勾結法國金融資本勾結,搞了個巨大的理財產品,又是一個巨大無比的騙局。
這就是傳說中的“掀桌子”!!
金融領域,要發生驚天動地的大事了。
最近,有幾個朋友問我,人民幣發行,應該“錨”在什么上?網上也有此話題的討論,并有朋友提出過“錨”什么的建議。這些討論有個共同點:一是認為“錨”美元是肯定不對,必須脫鉤;二是人民幣必須有個“錨”,只是不知道該錨什么。
我想,這些同志可能在為中美脫鉤尋求理論突破。
我只能說,我的好同志,你們一開始就被中國主流經濟學帶溝里了。
在這些同志看來,似乎不為人民幣找到個合適的新“錨”,那就無法發行人民幣,也無法和美元脫鉤。
錯了,我的好戰友。
中西方貨幣理論的毒太深了。
其一,人民幣誕生于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社會主義三大改造中成長壯大,支撐了中國人民的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等波瀾壯闊的革命行動,并支撐了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支撐了第三世界被壓迫民族和人民反抗新舊殖民主義、爭取民族獨立和解放的斗爭,于1970年前后取得了在對外助援、貿易中的記賬權、結算權、支付權。這是我們人民幣的歷史,人民幣發展壯大、一往無前的歷史。請問,這期間的人民幣有沒有“錨”在什么上?這段時期,有人討論過人民幣的“錨”的問題嗎?思考這個問題,應當可以為當前的人民幣脫鉤問題提供正確的答案。
其二,有朋友提出,中國人民幣發行,應該學習美元,一邊發國債,一邊發人民幣,人民幣“錨”在國債上。但,應該明白,美國這樣發行美元,即所謂量化寬松,實際上是美國并不為自己的美元提供“錨”,即不負責協助其金融寡頭承擔貨幣信用。什么?難道美國的國債不是美元的“錨”嗎?不是。一個人不可能揪著自己的頭發離開地面。如果認為美元的錨是其國債,那么,國債的信用又是什么?誰來保證?有人說,美國國債升值、保值,可以作為美元的錨。好,即使如此,可以認為美債有信用嗎?美債不能用來采購、投資、開發、并購,它不是貨幣!沒有貨幣的任何功能。即使你手里的美國國債保值增值了,也要兌換成美元才有貨幣功能,才能用來采購、并購、投資。那么,所兌換來的美元才是美國國債的信用。所以所謂美國國債的信用,其實就是美元的信用。以美國國債的信用來保證美元的信用,其實就是揪著自己的頭發離開地面!但,美國政府嚴禁外國政府、企業、個人使用美元并購、投資、開發其國內及覬覦的全世界范圍內的商品、資源、企業,甚至對采購也大加限制,只允許它們使用美元購買美國的國債等金融產品。不難看出,所謂美元“錨”美債,完全是個騙局。
其三,今天,人民幣是“錨”在美元外匯儲備上嗎?當然不是,但許多人以為是,中國主流金融、貨幣界也以為是,甚至為此感激美國,渴望得到更多美元外匯,不惜出口創匯、引進外資、開放市場、開放金融、保護外資。中國人民幣是以外匯儲備為依據發行的,這個是事實,中國主流經濟、金融、貨幣界的官僚、學者也并不否認,甚至公開宣揚這種作法。
說人民幣錨在美元外匯上,非常荒謬,嚴重缺乏貨幣常識和對貨幣現實的認知。今天,在所謂央行制度之下,引進外資、金融市場化、開放金融、出口創匯、開放市場、以外匯儲備為依據發行人民幣等政策,意味著且僅僅意味著人民幣發行權和流通控制權旁落于國際壟斷資本特別是華爾街金融寡頭,但并不意味著人民幣“錨”在美元上!不意味著中國的美元外匯儲備為人民幣提供了信用保證。
所謂“錨”在什么上,即意味著用這種錨定物來保證人民幣的信用。除保證人民幣可以兌換該錨定物外,更須要保證人民幣在國內國際貿易中的結算、支付權!這才叫保證人民幣的信用。
所有貨幣,一旦有所謂錨定物比如黃金白銀,則自然不能自由兌換該錨定物,盡管貨幣發行者并不公開作這種聲明,但實際上卻是如此。因為,一旦自由兌換錨定物,則極可能發生擠兌,導致該貨幣體系崩潰、信用破產。例如,美國人在建立布雷頓森林體系時,就向加入該體系的其國國家承諾,可以用其順差的美元兌換美國黃金,實際上,一旦法國、英國使用自己手中的巨量美元順差兌換美國的黃金時,美國卻是給黃金漲價,最后,如果漲價不能阻止這種兌換,那就圖窮匕現,宣布美元和黃金脫鉤,不再履行兌換之責。蔣介石也以儲備的美元外匯和黃金為“錨”,發行過金圓券,實際上,卻并不允許用金圓券兌換其黃金和美元。甚至,紅軍在瑞金發行的紅色貨幣(蘇幣),雖然也錨在白銀上,但也不隨便兌換白銀。
如果真的允許這種自由兌換,那就不必搞什么錨定物了,不必發行紙幣,直接使用黃金白銀貿易、投資就可以了,干嘛要以黃金白銀為錨再發行紙幣?多此一舉,徒增麻煩。
之所以不直接使用黃金、白銀,而發行“錨”金、“錨”銀的紙幣,恰因為在西方黃金白銀遠不能滿足其殖民需要,而又無法解決紙幣的信用問題,所以,才用與黃金白銀掛鉤的名義,無限發行紙幣。
那些說中國今天的人民幣“錨”在美元外匯上的人,請問:美元外匯保證人民幣在中國對外貿易中的結算、支付權了嗎?沒有。相反,在中國未采取央行制度、未金融市場化、未引進外資、未開放金融等所謂“人民幣錨美元”政策之前,人民幣在中國對外貿易中,是有結算、支付權的,即是有堅挺的國際信用的。但是,采取了這些政策之后,人民幣反而失去了在對外貿易中的結算權、支付權,基本上完全喪失了國際信用。這個歷史事實,已經說明,采取了央行制度、金融市場化、引進外資、開放金融等所謂人民幣錨美元的政策,并未保證人民幣在國際市場上的信用,相反,還直接破壞了人民幣的國際信用!
也就是說,人民幣“錨”美元外匯,是人民幣喪失國際信用的決定性原因!不是“錨”美元外匯加強了人民幣的國際信用,相反,“錨”美元外匯,直接破壞了人民幣的國際信用。在這個問題上,不能說謊!
那么,今天,人民幣在國內貿易結算權、支付權,即信用,是存在的,也是非常堅挺的。是不是因為人民幣“錨”了美元呢?說來可笑。人民幣在國內原本就有信用,就是中國國內經濟活動的唯一流通貨幣。而且中國的物價一直比較穩定,大宗商品曾經幾十年不漲價。即使今天,人民群眾、企業,之所以接受人民幣,并不是因為人民幣可以兌換美元。人民幣的這個信用,顯然不是所謂人民幣“錨”美元外匯民而保證的。
既然美元外匯不但不曾為人民幣提供過信用保證,甚至還直接破壞了人民幣的國際信用,怎么能說今天的人民幣“錨”在美元外匯上了呢?
結論:中國的央行制度、金融市場化、開放金融、引進外資、開放市場、出口創匯、依據外匯儲備發行人民幣等,僅僅意味著人民幣發行權和流通控制權奉送給了外資特別是華爾街金融寡頭,并不意味著中國的美元外匯儲備為人民幣提供了信用保證!說人民幣“錨”美元,當然是胡說八道,是向美元霸權投降、繼續出賣人民幣主權的一個荒謬絕倫的理論借口!
那么,人民幣的信用是誰提供的?用什么來實現的?顯然,人民幣的信用是歷史建立的,是當年毛主席建立的,是公有制提供的。今天,在人民幣發行權和流通控制權旁落于華爾街金融寡頭的情況下,為人民幣提供信用保證的并不是美元外匯儲備,更不是華爾街金融寡頭,而是中國開放的、允許美元外資投資、開發、并購的企業、行業、領域,是取消了外資持股比例、投資額度的已經股份化了的那些大中小型國有企業,是可以隨便雇用的中國勞動力,是可以隨便開采的各種資源,是以優惠政策出讓給外資使用的土地、山林、河湖、礦山!
想想看,美國人來華投資,人家看中的是并購中國重要企業、開采中國豐富的資源、雇用中國勞動力、侵占中國市場、打擊中國經濟,這些才是中國為美國投資提供的信用保證。人家美國資本可不是為了用自己印的美元兌換同樣是自己印的、儲備在中國銀行里的美元!那不是瞎折騰嗎?
其四,貨幣的靈魂是什么?!
那些從人民幣與美元脫鉤、爭取人民幣獨立自主的角度,為人民幣尋找新“錨”的老戰友們,不從收復人民幣發行權和流通控制權入手,不爭取人民幣的計價權、結算權、支付權,卻從換“錨”入手,一開始就跳進了人家預設的思維陷阱,沒有抓住問題的本質,方向錨了,大錯特錯。實際上充當了美元殖民中國的幫兇!
脫鉤,就要知道鉤在什么地方,是美元鉤住了人民幣,還是中國人民幣鉤住了美元,誰為主、誰為奴,對中國是有好處還是壞處。如果對中國有百利無一害,自然不用脫鉤;如果有百害無一利,當然要脫鉤。
人民幣、美元,鉤在哪里?鉤在人民幣發行權和流通控制權被國際壟斷資本控制!其控制中國人民幣發行權、流通控制權、打擊人民幣國際信用的辦法,就是央行制度、金融市場化、開放金融、引進外資、開放市場、出口創匯、以外匯儲備為依據發行人民幣,斷送了人民幣在對外貿易中的計價、結算、支付權!實質上中國發行的人民幣基礎貨幣,只給外資企業使用,不給中國政府、中國企業、中國人民使用;中國要使用人民幣,只能貸款、要還本付息,要抵押,條件極其苛刻。這種貨幣政策,意味著真正的人民幣已經死了,現在的人民幣是美元借尸還魂,是美元在中國經濟體系中的代用券。直接后果是:其一,導致中國經濟外資化(即主權結構畸形,外資經濟占比越來越多,民族經濟日趨萎縮)、私有化(即所有制結構畸形,公有制日趨萎縮,私有經濟占比增加)、虛擬化(即工業農業占比日趨萎縮,金融業房地產業、醫療業、教育業、娛樂業、旅游業占比增加)、沿海沿江化(即地域結構畸形,沿江沿海經濟占比日趨增加,中西部經濟落后)。其二,中國經濟被全球化,被置于美國資本主導的“世界經濟”體系的最低端,商品、資源、勞動力、服務、企業價格被美元霸權操縱,以極其低廉的價格出賣給美元外資。其三,中國人民身受住房、醫療、教育、養老四座大山之壓迫。其四,中國經濟支撐了美元霸權,卻毀壞了中國經濟體系,打擊了人民幣的國際信用。其五,以中國經濟體量之大、中國勞動者之艱辛付出,中國在國際經濟金融秩序中,卻沒有發言權!處處受制于美國金融資本。說淺顯點,就是中國成了美元的金融殖民地。
很顯然,人民幣如此“鉤”美元外匯,這是對中國有百害而無一利的事,是讓美元霸權寄生在中國經濟之上;是中國剜自己的肉,補美國的瘡。考慮到中國以出賣貨幣主權、市場主權、金融主權、經濟主權得到的巨量美元外匯,要么不敢花、以防美元撤資,要么只能購買美國的國債、股票、期貨、虛擬貨幣等所謂金融產品和垃圾資產,美國毫無付出,就回收了其輸送到中國的美元資本和采購中國商品花出的美元,當然對美國有百利無一害。
有人說,這是中美“雙贏”,屁話!大家盾是“雙贏”嗎?
鑒于此,人民幣和美元“脫鉤”——準確地說是掙脫美元枷鎖,自然是要奪回人民幣發行權和流通控制權,爭取人民幣在對內對外貿易中的結算、支付權,而決不是考慮為人民幣尋找一個新的什么“錨”的問題。
發行權和流通控制權,才是貨幣的靈魂!必須牢牢抓住,決不能分割、更決不能旁落,只能牢牢掌握在人民手中。
在與美元脫鉤的關鍵時刻,為什么那么多同志會不約而同地想到為人民幣尋找新的“錨”,而沒有想到奪回發行權!?奪回人民幣發行權和流通控制權,即停止央行制度、金融市場化、開放金融、引進外資、出口創匯、開放市場、以外匯儲備為依據發行人民幣等政策,是一切斗爭的前提,是金融斗爭的核心目標。
那么,為什么那么多同志面對脫鉤問題時,會想到找新“錨”而不是收回發行權和流通控制權呢?
我認為,他們在對貨幣的認識上,受西方“貨幣天然不是金銀、金銀天然是貨幣”之說影響太深,對中國傳統貨幣理論,對人民幣理論的理解太淺,不知道貨幣和黃金白銀無關。
論者常引用馬克思關于“貨幣天然不是金銀、金銀天然是貨幣”這種說法,認為這就是馬克思的貨幣觀。我認為不對,這不是馬克思主義貨幣觀,這僅僅是馬克思對西方資本主義貨幣的認識,并不能體現其他社會形態下的貨幣的本質。比如,中國古代貨幣銅錢、交子、會子、寶鈔,比如三大改造之前的人民幣及其前身貨幣,比如三改造之后的社會主義人民幣(注意,我認為,兩種人民幣的本質也是不同——前者是當屬于資本主義貨幣,后者才屬于社會主義貨幣)。不同社會制度下的貨幣,有不同的本質。據說,中國清代咸豐年間的戶部侍郎王茂蔭是《資本論》中唯一提到的中國人。王茂蔭提出,紙幣必須可以自由兌換成白銀,即紙幣必須“錨”白銀。結果被咸豐帝怒斥。中國主流經濟學界傳播的所謂馬克思的貨幣觀,和王茂蔭的貨幣觀,沒有任何區別。咸豐帝是正確的,而王茂蔭,安徽人,大奸巨惡!堪比李合肥,安徽人中的又一個敗類。
所以,我們不能拘泥于中國主流學界所謂的馬克思貨幣觀,當然不必非要為人民幣找到一個新的“錨”,才敢和美元“脫鉤”!
按說,貨幣發行問題,中國歷史上早就解決了,毛主席時代又解決了一次,并不存在什么錨不錨的問題!中央政權壟斷貨幣發行,貨幣發行斷然不能市場化,不必也不能金融化,也不能引進外資,更不能搞什么央行制度。普通百姓對皇上發行的貨幣(銅錢、寶鈔),提出疑問,不愿意接受,容易解決,其法:其一是儲備一定黃金白銀,必要時給予兌換;其二,最主要的,要建立強大的、占國民經濟優勢比例的公有至少是國有工農商業體系,以穩定的價格、用銅錢寶鈔支付的大宗商品,向普通百姓出售,即可。古代的國有商業體系,僅僅包括糧食,新中國的商業體系(比如供銷社體系)提供的大宗商品,林林總總,足以保證普通百姓手中的人民幣的信用(即政權掌握定價權,保證大宗商品的價格穩定),保證人民群眾的生活需要。
這里糾正一個流行的說法,就是說中國古代社會“重農抑商”。其實,中國古代王朝不是“重農抑商”,而是“重農抑私商”!國家極重視對大宗商品的商業經營,采取由政權壟斷的方式經營,即建立國有商業體系、貿易場所,排斥、打擊私有商業體系;對那些對政權有貢獻的私有商人,也采取扶持的態度。商業,是政權的重要組成部分,甚至是極其重要的外交手段,政權怎么可能“抑”商?秦始皇,那么討厭私有商人的皇帝,對寡婦清、烏氏倮卻很是支持。所以,指中國古代王朝“抑商”,是不對的。
普通百姓不會對政權發行的銅錢、寶鈔提出信用上的疑問,即使提出,也好解決。但是,大私有資本、大商人會對銅錢、寶鈔提出信用問題,而且很不好解決——我個人認為,中國朝代周期率,和這個問題的解決情況直接相關。因為大私有資本、大商人掌握的資本多,總想參與國家專營的工業、商業,以得其利。即使是其他商品貿易,如果這些貿易采用政權發行的銅錢、寶鈔結算,并在政權專設的榷場進行,那么,私有大資本、大商人就必須繳稅。商人,當然不愿意繳稅。所以,大私有資本、大商人必然采取一切辦法“合理避稅”、侵入國家專營的工業商業,以謀其利,其辦法有:其一,貿易盡量用黃金、白銀結算,拒絕接受政權發行的銅錢、寶鈔;其二,避開政權的監控,即走私,盡量不讓政權知道自己的交易情況;其三,拉攏勾結官僚,大私有資本、大商人,相當多是大官僚演變而來,或者有強大的官僚背景;其四,以自己積存的銅錢、寶鈔之多,要求政權履行信用責任,即要求政權把寶鈔“錨”在什么國有資產、國有資源、國有企業等之上;其五,要求政權開放市場領域,允許大資本和大商人參與國家專營的工、農、商業領域;其六,以納稅之“功”,向政權索要政治待遇和權利。以上歷史情況,也是今天的情況。
今天,對人民幣提出“錨”的問題,并建議錨在什么黃金、銀行資源、土地、礦山、國有資產等之上的人,其實是控制著人民幣發行權和流通控制權的國際壟斷資本和國內買辦資本的代言人!他們提出人民幣的“錨”的問題,無非是覬覦中國的銀行、土地、礦山、河湖、山林、國有企業。雖然可能打著和美元脫鉤的旗號,但并不是想和美元脫鉤!也當然不會產生與美元脫鉤的結果。明白地說,他們這么做,只會讓美元霸權對人民幣發行權和流通控制權的掌握更加嚴密、牢固!只會讓美元更加緊密地鉤住人民幣,根本就不可能脫鉤。
我相信,許多同志只是認識問題,并不是想協助美元繼續寄生在中國經濟之上。
但是,同志們,要警惕呀!理論斗爭,恐怕是中美金融斗爭的關鍵一仗。沒有革命的理論,就沒有革命的行動!理論錯了,斗爭當然也贏不了,只會越輸越多。
文章開頭時提到易行長的言論,以及農行的丑惡行徑,這些,說明金融決戰,已經打響。敵人發起了大規模的攻勢,而我們似乎還沒有任何準備。
堪憂!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