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單轉移,東南亞的春天來了
今年上半年,在當地制造業復工復產加快等因素的拉動下,越南、印度尼西亞、泰國、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國家出口增速加快。
印尼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該國3月份進出口額分別為219.7億美元和265億美元,雙雙創下歷史新高,并且連續23個月實現貿易盈余。
根據泰國曼谷郵報報道,3月泰國出口288億美元,同比增長19.5%,創下自1991年有記錄以來的最高水平;進口274億美元,同比增長18%,實現貿易順差14億美元。
馬來西亞3月份外貿也展現強勢盡頭,進口額、出口額和外貿總額都創下歷史新高。
近兩年受疫情影響,越南出口增速波動較大。2020年出口增速僅為6.95%;低基數一度推動2021年上半年出口增速增長29%,但三季度疫情再度反彈,越南采取了強管控措施,出口陷入低迷。
隨著疫苗接種率快速提高,2021年11月起,越南出口開始新一輪加速。2022年一季度,越南出口額與國內生產總值(GDP)之比已經從2021年的90%左右上升至96.5%,出口對越南經濟的重要性與日俱增。
與此同時,根據海關總署發布的進出口數據,中國4月出口同比增長3.9%,較上月的14.7%大幅下降。
從行業來看,4月機電產品出口額同比微增0.11%,增幅明顯低于3月的11.4%,這也是2020年6月以來的最低增幅。在勞動力密集型行業,紡織制品、家具、服裝出口增速同樣大幅回落。
大幅回落的出口數據背后是無數國內外貿企業面臨的艱難處境。
長三角地區、珠三角地區的工業生產秩序因疫情被打亂,物流不暢、原材料和成本上漲等因素導致海外訂單和客戶有所流失,以東南亞經濟體為主的地區基本“補上”我國出口份額。
事實上,我國紡織服裝、家居建材行業的產業鏈向東南亞轉移早就有了,去年東南亞爆發的疫情只是暫緩了這一進程,上半年東南亞訂單的爆發看起來更像是進程重啟。
那越來越多的產業鏈把產能轉移到東南亞,是否意味著東南亞制造的競爭力開始超越中國?
當然不是。
相對于中國制造,東南亞制造的優勢在于:(1)土地價格和勞動力成本低;(2)東南亞國家基本都與其他主要經濟體簽署的自由貿易協議帶來的市場準入便利及關稅優勢。
但是,東南亞的制造業更多仍然停留在產品代工階段或者組裝出口階段,目前,中資企業和其他國家的外資企業幾乎沒有在東南亞設立產品研發機構。
而且東南亞各主要國家的工業體系不算完整,很多基礎原材料需要進口,這會限制當地制造業的發展。
因此,中國與東南亞地區的制造業之間更多是互補關系。
但是不管是互補關系還是替代關系,產業鏈轉移帶來的訂單流入對于東南亞各國來說無疑是“春天來了”。
缺單!東南亞國家訂單銳減
訂單爆滿的春天還沒有持續多久,下半年以來,東南亞各國深陷訂單減少的傳聞。
在越南,很多工廠前段時間訂單多得找不到工人,如今也開始缺單。
經過上半年強勁的復蘇,下半年,不少越南工廠開始缺訂單,不得不減少加班時間,并開始停產、放假、減少招聘,連知名電子企業三星工廠也不例外:三星已經縮減了其在越南的大規模智能手機工廠產能。
作為越南的大金主,三星集團不僅是該國最大的外國投資者,也是越南第一大出口商,貢獻了越南約百分之二十的出口額。如今三星面臨大規模減產的蕭條處境,也無情揭露了近期東南亞多個國家的反差狀態。
印度紡織業也已感受到陣陣寒氣。來自美國和歐洲的服裝和家紡出口訂單下降了約15%-20%,在重要的家紡生產中心帕尼帕特,出口訂單下降高達40%。
印度工商部公布的數據顯示,2022年6月棉紗、面料、制成品、手織機產品等出口量下降19.49%至9.62億美元;棉紡織品出口整體下降14.30%至16.99億美元。
來自西方國家的進口商不僅減少了下一季度的訂單,還推遲了之前訂單的交付,工廠倉庫了堆滿了未售出的貨物。
巴基斯坦的紡織業不僅因停工停產減少50%以上的產出,而且將因能源供應和成本限制被迫向海外貸款60億美元,同時面臨失去訂單、客戶、違約損失的風險。
受損較為嚴重的地區是巴基斯坦的旁遮普省,該地區的紡織廠占巴基斯坦全國的70%,已有400家紡織廠面臨關停,數以千計的人失去工作。
相比于今年上半年三月、四月的出貨高峰期,現在越南木器行業的訂單能達到50%算是很理想的情況,不少企業僅有高峰期的30%,一些小的企業可能僅有10%左右,鞋類服裝類也是差不多的情況。
總體來看,2022年二季度以來,東南亞的電子、紡織、鞋類、木料加工等勞動密集型行業受到歐美訂單減少的沖擊最大。
而從行業內部來看,東南亞此輪外貿訂單減少,中小企業受沖擊較大,而一些具有產業鏈規模優勢的大企業,受影響較小。
原因在于東南亞制造業并非完全拼成本、拼低價,很多長期合作的客戶非常重視產業鏈完善帶來的品質和交期的確定性,而頭部企業的產業鏈布局從原料開始,在產業鏈中占據較高地位。
因此,歐美客戶的訂單逐漸向頭部企業集中,訂單下滑過程中中小企業受到的影響更大。
這樣看來,本輪東南亞訂單減少或許也是對行業內部的一次重新洗牌,中小企業逐漸被淘汰,頭部企業強者恒強,調結構去產能了屬于是。
訂單減少,原因何在,對華影響幾何?
近期東南亞多國出口訂單明顯縮減的主要原因是歐美主要經濟體高通脹疊加消費需求萎縮。
支持出口訂單增長最重要的基本面因素是全球經濟,尤其是美國、歐盟等主要發達經濟體的需求增長。
然而,2022年以來,全球經濟面臨高通脹和緊貨幣兩大負面沖擊。
根據國際貨幣經濟組織的數據,全球有超過100個國家和地區通貨膨脹率在6%以上,通脹的持續攀升推動多種日常消費品價格上漲,貨幣購買力下降。
同時,為了抵抗高通脹,世界各主要經濟體紛紛加息,美聯儲今年以來已經四次加息,將基準利率上調了225個基點;7月15日歐洲央行也將三大關鍵利率上調50個基點,告別了近十年的負利率時代。
緊縮的貨幣政策進一步壓制消費需求,多個發達經濟體面臨經濟增長放緩的風險。
高通脹和弱需求之下,歐美經濟體紛紛縮減進口訂單,而東南亞作為外向型經濟的代表,出口訂單下降也在情理之中。
我國是東南亞多國重要的進口市場,東南亞的出口有相當一部分來自中國的轉口貿易,即通過從中國進口原材料,在東南亞國家本土組裝加工,從而出口至海外。特別在服裝、鞋帽、家居等輕工制造領域的產業鏈條上,中國與東南亞多國關聯緊密,東南亞訂單減少,對我國相關產業鏈也會產生一定影響。
但是此輪影響與以往我國與東南亞各國出口訂單“此消彼長”不同,東南亞此輪“訂單荒”更多是全球需求疲軟導致的,與東南亞本土供給關系不大,這種情況下不存在出口替代、訂單回流到我國的情況。
隨著美聯儲、歐洲央行持續大幅加息,全球總需求持續回落,或將在某種程度影響我國下半年的出口,今年8月份,我國的紡織服裝、家具玩具、電子設備出口增速普遍回落,系海外消費需求放緩。
有些人總盼著別人倒霉自己獨好,或者幸災樂禍自己倒霉別人好起來了,陰陽怪氣,好亂樂禍,殊不知全球化之下,危機也是全球性的,擴散到全球可就是一起倒霉了。
上下滑動查看參考資料:
“爆單”變成了“缺單” 東南亞“訂單荒”來得有點快_證券時報
http://epaper.stcn.com/con/202209/21/content_2375286.html
全球缺單!多個出口大國齊陷“訂單荒”_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浙江省委員會
http://www.ccpitzj.gov.cn/art/2022/8/22/art_1229557691_35586.html
訂單外溢 產業外移!?東南亞國家出口新一輪加速開啟 外貿企業如何應對?_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浙江省委員會
http://www.ccpitzj.gov.cn/art/2022/5/10/art_1229557691_33970.html
訂單轉移東南亞,外貿寒冬來了?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jM5MDU1Mzg3Mw==&mid=2651399535&idx=1&sn=3087145d0a1b38153449b0948aa16464&chksm=bdbe87118ac90e0784ce3d17bdc13945860726cdc79eac94d62105aa29aeaba0628f68218a52
海外需求 “旺季不旺” 有紡企外貿訂單同比降三成,組團出海“搶訂單”_每日經濟新聞
http://www.nbd.com.cn/rss/xingye_zhengquan/articles/2486748.html
美聯儲加息,全球工業國"渡劫"_觀察者網
https://mp.weixin.qq.com/s/tK6M8MGyxTRQu64XHP4Reg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