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輪央企“瘦身”當謹慎
“企業辦社會”正成國內外潮流
毛澤東時代經濟建設一個突出特色,就是大中型國有企業辦社會,這也是毛澤東時代社會治理模式的突出特色。而改開以來“國企辦社會”則被污名化到一無是處,幾成人人喊打!為去除企業辦社會,國企進行一輪又一輪地改革。可實際效果如何?基本是國企辦社會的功能去除了,隨之國企就破產、轉制、賣掉了。大量事實說明,國企搞的好壞根本不在是否辦社會。現在正進行的新一輪中央直屬企業“瘦身”,又將剝離企業醫院等去除國企辦社會作為重點,可當今世界大企業辦社會正成為潮流,為此,亟需重新認識企業辦社會。
一、大企業辦社會源遠流長,是美國尋求發展不變的傳統。
企業就是一個社會,最好的社會組織形態是企業。這種企業辦社會的理念,在美國被實踐了200年。
1.美國一度擁有2500多個公司小鎮。企業辦社會,早在1823年美國就付諸了實踐,在沃爾瑟姆以北20英里的地方,就建立了盧維爾小鎮,這是美國第一個公司小鎮,也開了企業辦社會的先河。
盧維爾辦社會,甚至辦出了名牌大學,麻省州立大學盧維爾校區是一所綜合性大學,學校致力于培養在一個多樣化的世界里培養學生的終身成就,并學校為近12000名學生在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方面提供120多個學位的選擇。
自上個世紀以來,大企業辦小鎮式社會在美國成為時尚,所創建的公司小鎮是集住房、商店、學校、教堂、道路及公園于一身的“迷你”自治城市。在這些小鎮,身為創建者的大企業,通常也是最大雇主。或者說,大企業不僅辦社會化的小鎮,還是“迷你自治城市”的管理者。
這種公司小鎮的出現,其實是大工業時代的產物。根據《經濟學人》發布的數據,一個世紀前的巔峰時期,美國擁有2500多個公司小鎮,容納人口約為美國總人口的3%。CityLab指出,早期的公司小鎮是企業用來管理勞動關系的途徑。
2.大企業辦公司小鎮現在成為時尚。從1823年至今,快200年了,可不管歲月如何變遷,歷史的環境怎么改變,美國大企業辦公司小鎮的傳統一直不變。美國的壟斷性大企業一直認為,社會超大型企業辦社會化公司小鎮是尋求最穩定的增長模式。為此,以企業建城市都屢見不鮮,超大型企業辦公司小鎮,更成為當今時尚的潮流。
新興的超大型企業——從Facebook到亞馬遜——正在創建充滿現代氣息的公司小鎮。在美國加州門洛帕克Facebook計劃創建一個新園區,該園區擁有1500名居民、一個步行零售區、一家雜貨超市以及一家面向員工的酒店。亞馬遜宣布將創建第二個總部。新總部將有效地將被選中的城市變成一個公司小鎮——非常像上個世紀90年代末,這個在線零售巨頭選中西雅圖時該市所發生的一切。名為“HQ2”的新總部,將容納接近50000名員工。
3.社會責任已成全社會對企業的期望。在韓國和日本,這種大企業辦社會的情況,至今都很典型和普遍,而且,韓國和日本大企業辦社會的經驗,恰恰學自毛澤東時代的企業辦社會。至今韓國和日本搞企業現代化,也沒有搞去除大企業辦社會的功能。發達國家包括日本、韓國,正出現了推進可持 續發展、履行社會責任的兩大新趨勢,尤其,近幾年以日本上市公司為中心,特別給休志愿者假,廣泛組織企業員工自發參加各種社會公益活動。截至2000年,全球共有246個社會責任守則,21世紀,社會責任已成為全社會對企業的期望。
就在國企改革費盡心機地砍掉企業辦社會,反而,西方大力提倡企業辦社會,認為只賺錢不顧社會的是壞企業,這其中沒有值得借鑒?
二、相伴國企剝離社會化功能,“企業辦社會”卻成潮流。
就在國企剝離社會化功能的改革進行了快30年,現在已進入到了對央企的各大醫院進行私有化時,中國大陸的臺企、民企、股份制大企業、集體企業,卻出現了“企業辦社會”的潮流,這些年,很多大型企業又開始辦幼兒園、學校、宿區、食堂、醫院、超市、圖書館等,“企業辦社會”有回潮之勢。這其中的“弄潮兒”有3個代表,也代表3種所有制模式。
1.臺資模式:富士康承擔教育和住宿的社會化功能。富士康科技集團是中國臺灣鴻海精密集團的高新科技企業,1988年在深圳地區投資建廠,在中國從從西南到中南到東北建立了30余個科技工業園區,現擁有120余萬員工,富士康辦社會主要突出教育和住宿。
富士康大力辦社會教育。富士康有自己的IE學院,主要針對內部各事業群人員進行教育訓練,還與清華、北大、臺大等著名學研機構合作辦學,并與當地政府合辦“企業大學校”,搭建高中班,大專班,本科班甚至MBA等不同層次的培訓體系,太原富士康培訓頻道介紹159門課程大全,為員工終身學習的機會和條件,公司承認學歷。
富士康員工集中住宿管理。富士康對百萬員工集中住宿管理,如果讓員工散居在當地會產生兩方面的問題:一方面對員工來講,需要面對租房、上下班的交通、公共安全等;一方面會給當地政府造成交通、衛生、治安、行政管理等一系列巨大社會壓力。富士康將大部分政府的社會管理負擔攬到自己身上,這無疑減輕了政府負擔。而且,企業員工的管理成本,肯定是比開放式的管理成本要低。
2.華為模式:建集團性公司小鎮,企業辦社會獨領風騷。華為是投資控股有限公司,但卻是員工持股達98%以上的新型公有制企業。2016年8月25日,華為以3950.09億元的年營業收入,獨占全國工商聯發布“2016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榜首,2019年華為全球銷售收入8500億元。
華為從2013年開始企業辦社會,在廣東東莞松山湖旁邊,耗資百億建立了12個組團的歐洲小鎮,打造華為的終端總部。人們聽說過美國大企業辦公司小鎮,可華為破天荒一下建起12個華麗版的社會化公司小鎮,將企業辦社會推向了巔峰!
以華為命名的現代化新型城市誕生。在這個“綠色新基地”建起12個華麗版公司小鎮,將要容納3萬研發人員,華為大學、研發中心、中試中心等將搬遷至此。仿造的是牛津、溫德米爾、盧森堡、布魯日、弗里堡、勃艮第、維羅納、巴黎、格拉納達、博洛尼亞、海德爾堡、克倫諾夫等12個歐洲小鎮——將承擔華為的工作職能,這意味著華為員工們每天都可以乘坐小火車,穿行在十二個建筑群之間,進行一場景點的“集郵”。這12個小鎮進一步發展,將是一座以華為命名的現代化新型城市誕生。
3.社團模式:橫店集團投20億元,搞“企業辦社會”。位處浙中的著名鄉鎮企業——橫店集團,這是“共創、共有、共富、共享”,屬于企業員工共同創造共同所有的的社團經濟。2007年,經金華市東陽市委、市政府批準,成立了“橫店共創共有共富共享工作委員會”。其40年的發展歷程,始終將“企業辦社會”奉為圭臬,堅持“企業辦社會”的理念,以推動橫店新農村建設、城市化發展,解決橫店“三農”問題為己任。橫店集團掌門人徐文榮更秉持一個理念:“企業辦社會,企業家要勇于承擔社會責任,要爭做一名社會企業家”
從上世紀80年代以來,橫店集團先后投入100多億元用于城鎮基礎設施建設。不僅創辦幼兒園,還創辦橫店工業技術學校、浙江橫店科技專修學院、浙江省航空體育運動學校、橫店高級中學、東陽市旅游學校,浙江橫店影視職業學院,并辦起全國第一個鄉鎮企業大學——橫店大學;創辦了橫店集團醫院,創建了中芬友好文榮醫院;出資億元徹底整治了南江,投巨資開建南江水庫至橫店的引水工程,建起自來水廠,建火力發電廠和太陽能發電示范工程項目、煤氣儲備站、污水處理廠;斥巨資配套建設東陽橫店通用機場已通航,杭溫高鐵、城際輕軌、單軌項目正在建設;架橋鋪路,僅橋梁就建35座,對城區道路進行了綠化亮化;建“紅軍長征博覽城”主題公園、修建了風景秀麗的旅游景區;建體育館、電影院、文物藝術品展覽館、游泳池、高檔商場、酒店、商業街、“中國農民旅游節”;先后出資扶持村辦、聯戶辦和個體私營企業1000多家,協助政府解決好農民、農業、農村的“三農”問題。利用荒山荒地建成亞洲最大的電影拍攝基地——橫店影視城。橫店已經成一座名副其實的“小城鎮 大都市”。
三、“企業辦社會”的好處,國企改革不能輕易否定。
綜和上述資本主義國家企業辦社會的歷史,再看看當今中國企業辦社會的潮流,重新審視毛澤東時代企業辦社會的經驗教訓,“企業辦社會”至少從政府層面、企業層面、宏觀經濟層面看,其產生的好處不能輕易否定:
1.從政府層面講,“企業辦社會”極大助力社會穩定和發展。
1-1.緩解城市交通壓力。緩解城市交通壓力,減少無序的城市人口流動,減輕投入城市道路擴建的資金壓力。《2022年中國主要城市通勤監測報告》指出:5公里內通勤是“幸福通勤”的最大閾值,其比重反映城市就近職住人口占比。而2021年,北京通勤空間尺度最大,半徑達41公里,較超大城市(北上廣深)的通勤半徑均值長3公里,給城市管理帶來極大困難。
1-2.強化社會治安管理。,這也是毛澤東時代社會治理模式的突出特色。毛澤東時代抓城管的一條重要原則,就是“自己的孩子自己抱”。而企業的安保熟悉本企業情況,各大中型企業將職工及家屬管理好了,至少在以工業興市的東北,一座城市的大半就管好了,所以,企業辦社會特別有利于社會治安管理,脫離企業組織的社會管理,政府維穩花了多少費用?國家擴大公安隊伍又砸下多少真金白銀?
1-3.儲備可供調用的社會公共資源。改開的40多年,反復進行的抗擊洪水、地震、山火等天災,特別是抗擊新型肺炎證明,國企的大醫院絕對是政府可有效調動的重要的公共性社會資源。如,2000年2月9號,遼寧24小時之內,就集合醫護人員1382人馳援武漢,這是除解放軍外,遼寧是唯一一省受命組織千人醫療隊,包用8架客機馳援武漢“攜裝帶彈”緊急馳援武漢。就在于遼寧的公立醫院包括國企醫院,在全國各省中數量最多,公有制優勢能量巨大。
1-4.減少地方政府財政支出。社會主義國家和資本主義國家的一個重要不同,就是人民政府和國有企業原本就是一家,將企業的包袱若甩給政府,這是背著抱著一般沉。企業辦社會可減少道路、綠化、供水供熱、醫療衛生設施、教育等各種城市功能建設的成本投入。反之,都推給政府不同樣增加財政支出?
1-5.減少百姓對政府的抵觸。原來企業可以作為蓄水池,化解大量的社會性矛盾。現在將企業的各種社會化矛盾大量推給政府,一方面城府將企業社會化的功能承擔起來,包袱沉重;一方面將矛盾轉移政府,無疑加大百姓對政府的強烈抵觸情緒,也導致大量堵路,圍堵政府機關的事件頻繁發生。
2.從國企層面講,也是尋求企業穩定發展的重要途徑。
2-1.“尋求最穩定的增長模式”。新中國成立很長一段時間,實行企業建立和興辦了服務于生產經營的機構和設施,如果沒有這些社會化功能的支持,大中型國企(特別是“三線”的國企)很難建設起來并支撐下來。所以,建起一個大型國企,就相當建起一個“小社會”,這種企業模式至少符合當時的中國國情。
2-2.降低企業多方面的成本。現在全國超1400萬人口承受單程60分鐘以上極端通勤,這給職工帶來極大壓力和意外。通過企業辦社會,減少企業員工奔波上班的辛苦,也減少員工上班的交通費用;減少企業員工遠地探親的休假和旅差費發生。并能大大提高勞動生產率和創新能力。
2-3.提高企業員工素質。企業辦教育,尤其辦各種技工學校和培訓機構,對提搞企業職工素質,為企業提供高素質新生職工,都有不可估量的作用,這也正是富士康堅持企業辦教育的根本出發點。
2-4.增加企業員工的共同福利。企業給員工提供住房建家屬區,食堂、小賣部、幼兒園、學校、醫院、澡堂、影院等,幾乎所有社會功能齊全,這種福利性低收費的生活設施,是企業給與員工的共同社會福利,能大大減輕職工家庭的生活成本,增加職工的幸福指數。
2-5.成為安置就業的“海綿體”。特別是地處偏遠的大型國企,要留住職工和人才,就要解決其家屬和子女的就業,而企業辦社會就起到了重要作用。
2-6.增強企業的凝聚力。職工都在一個家屬區居住,住房、教育、醫療等免費,這大大增加職工對企業的認同度,讓企業員工能以企業為家,自然增加員工的忠誠度和奉獻精神。
企業辦社會,企業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這本身也是樹立企業的自身形象。
3.從宏觀經濟層面講,均衡地區的經濟和社會發展。
特別是經過“三線建設”,很多大型國企落戶中西部,大企業承擔了生產前、生產后服務和職工生活、福利、社會保障等社會職能,既包括企業的后勤部分,又包括企業的公益性事務,一個大企業就是一座城鎮和城市。中國這類企業辦社會化小鎮,在中西部已經分布廣泛,東西部地區間的投資和經濟發展不平衡,已經得到極大改變。
而剝離了企業辦社會的功能,造成四大矛盾突出:一是被剝離社會功能的企業員工,大規模聚眾抗爭,大慶油田就是典型例子;二是被剝離社會功能的城鎮,特別是剝離社會功能的國企一搬走,整個地區就出現塌方性陷落;三是造成資金、技術、人才等向東部集中,東西部地區發展出現嚴重地失衡;四是增加城市交通壓力,增加了政府安置就業,增加城市功能的極大壓力。
結束語:詬病“企業辦社會”,并在改革中分離企業的社會職能,曾是國企業改革的一項重要任務。可“企業辦社會”真的一無是處?幾萬個大中型國企剝離了“企業辦社會”,甭說企業有了大發展,又有幾個國企能僥幸存活?為此,在新一輪央企剝離社會職能的改革,一定要慎重進行,至少對央企的大醫院絕對不能再進行私有化!
(文中配圖2選自網絡,余為忠新自拍。)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