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全球金融市場的消息,英鎊大跌,英國國債下跌,幾乎引發了一場金融風暴。然后又是瑞士信貸傳出破產的消息,全球金融風波是接二連三。
美元指數走強,全球貨幣匯率下跌,金融市場一陣騷亂,這是什么現象?
隱隱約約的,人們感受到2008年金融危機時期的風和雨,疊加美國股市下跌,債券價格下跌。
昨天又有消息,瑞士信貸(Credit Suisse)財務出現問題,可能要申請破產。這是一波接著一波,過去有,現在有,今明兩年的時間還會有。
然而,上星期那一波的美元急漲,源頭還要找到英國那邊,而且,是新任英國女首相闖了禍。
一個多星期前,美元再度走強,而且是強悍的不得了,美元指數上升到114,這是從2002年以來的高位。
那幾天把全球外匯市場嚇到了,日元匯率相對地貶值到144日元兌換1美元,歐元貶值到1.04歐元兌換1美元,人民幣匯率也下跌到7.2人民幣兌換1美元。
很多人都在問,人民幣怎么了?中國是不是也要被美國收割了?
最受矚目的是英鎊,英鎊匯率最低來到了1.07美元兌換1英鎊。
一些網友看到英鎊下跌到這個水平,可能沒有多大感覺,因為我們要從英鎊的歷史匯率水平來看,去年6月的最高匯率價位是1.42美元兌換1英鎊。
再往前推,2007年的最高匯率價位是2.06美元兌換1英鎊,以長期平均來看,大約是1.5-1.6美元兌換1英鎊。
事情是這樣的:
上個月,特拉斯贏得了英國首相,她上臺后,想要大刀闊斧進行改革,借以提振英國的經濟。9月23日星期五,英國政府推出自1972年以來最大規模的減稅措施,取消45%最高所得稅稅率。
這項措施導致英鎊在周末過后的星期一,大跌4.9%。
其實,減稅也未必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一些國家也曾經實施過減稅的政策,比如說美國。美國從2000年以來,兩位共和黨總統,小布什與特朗普,上臺之后都曾經推行減稅。
問題是,時機不同,命不同。有些政策不能夠模仿的。美國有美元霸權,美元是全球的通貨,美國財政赤字擴大,還可以印鈔票來應付。英鎊雖然是全球第三大流通貨幣,僅次于美元與歐元。
但是在全球貨幣的支付比例只有5.89%,與美元和歐元的支付比例相去甚遠。
在時機方面,9月22日,英國央行宣布加息50個基點,把利率升到2.25%,這是為了要壓制國內高漲的通貨膨脹。另一方面,美聯儲在前一天升息75個基點,英國央行跟進加息這是正常的,否則,錢都跑到美國那邊去了。
這是為了要防止美國“吸金”。
然而在這時候特拉斯推出減稅的政策,問題就大了。
主要原因是,特拉斯內閣對于錢從哪里來,沒有提出一個說法。再加上,除了減稅計劃之外,特拉斯還提出了應對能源賬單的臨時措施。
錢,從哪里來?
在過去,這些西方國家沒有錢,可以印鈔票。但是,在通膨高漲的環境下,不能夠再印鈔票了,再印鈔票只會讓通膨問題更加嚴重。所以,特拉斯完全搞錯了時機。
英國央行在美聯儲宣布加息之后第2天,也跟進加息,不就是為了要抑制通貨膨脹嗎?升息不就是緊縮措施嗎?
結果,特拉斯還要再擴大財政預算赤字,要繼續搞寬松。這就讓市場嚇壞了。
市場為什么嚇壞了?因為英國還有一個養老基金的問題。
英國養老金保護基金 (PPF),在8月底的規模大約是1.5萬億英鎊,以那時候的匯率計算,大約是1.75萬億美元,如果是以去年的匯率計算,大約是2萬億美元。
而英國在去年2021年的GDP,大約是3.19萬億美元。英國養老基金的規模是GDP的2/3。
這么龐大的規模,一旦出了問題,那可是真正的大問題。由于英國央行加息,利率升高,英國國債價格下跌。很不幸的,英國養老基金把大量的資金投資在英國國債上,一旦國債券價格下跌,養老基金會遭受損失。
投資遭受損失也應該是正常的。問題是,英國養老基金是以杠桿比例,投資在國債上。一旦國債價格出現下跌,就有可能會出現被追繳保證金的情形。
如果無法按時繳納保證金,就會被強迫平倉。據說,英國養老基金,需要補繳6900億的資金。
由于英國首相特拉斯莽撞的減稅措施,必然會在未來發行新債來籌措財源。由于是在利率高的時候舉債,擴大政府支出,這會刺激債券利率更往上升,債券價格將再度下跌。
債券價格再度下跌的結果,又造成英國養老基金的虧損,又要補繳保證金。
到這時候,英國養老基金只好賣出手中的國債。然而,大量賣出國債又會引發債券價格持續下跌,形成了惡性循環。
最后是什么結果?那就是股市下跌,債市下跌,英鎊匯率也下跌,形成一場完美的風暴。
英國資產市場在短短幾天之內,出現金融風暴,迫使英國央行不得不出手,于9月28日宣布,將以任何必要的規模,進行購債。這就跟幾個月前,日本央行實施無限制購買日本國債的手法類似。
日本央行是為了要壓低國債利率,繼續搞量化寬松,刺激日本的經濟。
英國央行則是為了要挽救債券市場,挽救英國的股票資本市場。
英國央行宣布之后,英國十年期國債利率從巔峰的4.6%,降低到4.12%。否則,那將會是一場大災難。
為了補繳保證金,英國養老基金將不得不賣出手中的資產,包括債券、股市與樓市等資產,這會形成一個螺旋式的資產價格下跌。
英國這一次的金融風波是不是一個個案呢?還是說,接下來會有其他的國家也出現類似英國的情形?
英國首相特拉斯的新政,只是引發金融風暴的一根稻草,導火索而已。雖然這也是她咎由自取,沒有事先與閣員好好的商量,也沒有像美聯儲的行事作風,先向市場透露一些風聲,讓一些經濟學家、投資銀行、分析師們發表一些意見,一方面讓民眾有一個疏通、發泄的管道,另一方面也可以集思廣益。
所以特拉斯怨不得人。不過,特拉斯已經發表聲明,把責任推到英國財長身上。然后讓英國財長出面,取消一些減稅的措施。
但是另一方面,也算是特拉斯倒霉。
現今全球的金融環境,就是通膨高漲,美聯儲加速升息,美國大舉鐮刀收割全球的時候。在這個節骨眼特拉斯撞上來,當然是頭破血流。
講難聽一點,人不夠聰明也沒辦法。英國自以為是美國的堅實盟友,又同為盎格魯撒克遜人。但是,當收割鐮刀高舉的時候,那可是一視同仁,六親不認。鐮刀認不得人的。
細數今年的金融風波,日本匯率大跌,斯里蘭卡國家破產,歐元與英鎊匯率都大跌。再加上俄烏戰爭推升全球的能源價格,也推升了全球的通貨膨脹,全球完美金融風暴正在成形。
而催生這場完美金融風暴的兩大因素,一個是通貨膨脹,另一個是美聯儲加速升息與縮表,這是美國的收割。
這一次的美元收割,跟之前的幾次又不一樣。過去的美元循環是,美國本身面臨經濟衰退,或是經濟危機,因而采取寬松的貨幣政策,低利率或是零利率,再加上量化寬松。
等到經濟增長恢復之后,再采取貨幣緊縮的政策,美聯儲升息,吹響貨幣緊縮的號角,流落在海外的美元資金因而回流美國,也帶動一些投機的資金,或是避險資金進入美國。
然而這一次,美國的經濟景氣并沒有恢復,而是因為通貨膨脹高漲,被迫采取緊縮的政策。
上一次金融危機出現在2008年,到了2015年12月,美聯儲開始加息,一路升到2018年12月的2.5%。從零利率到2.5%,總共花了三年的時間。
但是這一次,從今年3月開始算起,一直到9月,不過是半年的時間,美國聯邦基準利率就升到了3%~3.25%,這是急速升息。
而且,美聯儲升息很可能只是進行了一半,預計到了年底會突破4%的利率,明年可能會落在4%~5%之間。
美聯儲強力升息、縮表,再加上俄烏戰爭推升通膨的疊加效應,金融風暴的各種因子幾乎都齊全了。
如果接下來,美國又在亞太地區繼續掀起風浪的話,全球金融市場只會更糟糕。
結論是,上一次的加息循環可能只是進行到一半。2018年,特朗普跟中國打貿易戰,特朗普需要美聯儲降低利率,讓股市維持在高檔,好積攢與中國打貿易戰的本錢。
那一次的加息循環也就停在了2.5%的利率。
但是這一次,卻由不得美聯儲,實在是因為通膨的壓力太大了。也正是因為如此,美國這一次快速加息,不僅僅是對全球金融會造成很大的影響,包括對美國本身的影響,也難以估計,難以衡量。
因此,接下來肯定還有其他的國家會出現問題。
這不就,昨天的消息,瑞士信貸(Credit Suisse)爆發財務問題,有可能在一個月內宣布破產,因為瑞士信貸的信用違約掉期 (CDS),飆升到金融災難的級別,
有可能成為2008年雷曼暴雷的翻版。
其實,瑞信的銀行和財富管理平臺業務還行,但是,在投資業務方面,也就是投行業務就不行了,也出現了一些丑聞。現在,瑞士信貸正處于一個緊要關頭,需要盡快地進行資產剝離和資產出售。
問題又來了,按照英國養老基金的經驗,如果在這一兩個月內,資產價格又下跌,對瑞士信貸來說就是一個災難,到時候不破產都不行。
這就完全是2008年雷曼倒閉風波的翻版。
一旦瑞士信貸破產,會不會如滾雪球般的,引起連鎖反應,因而引發新一波的全球金融動蕩,都不好說。
我們做一個結論:
今年的通貨膨脹+俄烏戰爭+美聯儲升息,引發全球金融市場動蕩。
第一,導致一些國家出現美元流動性問題,斯里蘭卡政府因此倒了,國家宣布破產。
第二,全球許多國家的貨幣匯率下跌。包括日元、歐元、韓元、英鎊、加幣、與澳元,也包括人民幣。只不過,雖然人民幣兌換美元也下跌,但相對于其他主要貨幣卻是上漲的。
這一波的全球匯率下跌,就連傳統上,被稱為避風港的日元也下跌,而且從年初以來的貶值幅度,超過25%。
再加上歐元也下跌,英鎊也下跌。這表示,在即將來臨的金融風暴,或是經濟衰退中,全球沒有一個主要經濟體可以幸免。
只有與美元脫鉤的俄羅斯盧布獨強。不過,俄羅斯有俄羅斯的問題,被美西方嚴厲制裁的俄羅斯,經濟肯定會受到影響。
第三,今年的金融風波,從日本、英國,到瑞士,然后是德國出現產業鏈出走危機。歐盟作為一個整體也面臨嚴重的經濟威脅。
我們可以看到,瑞士信貸的問題,英國養老基金的問題,跟13年前的雷曼兄弟,與金融危機時期所面臨的是一樣的問題,信用違約掉期 (CDS),以及杠桿操作。
所以,這13年來,西方國家在金融上沒有多大的改變,差別只是杠桿的比例而已。
從這里可以得出一個結論:中國從2020年以來,就針對一些行業進行整頓,包括房地產業、金融業,以及一些網絡科技行業,目的就是要先擠出一些泡沫,等到真正的風暴來臨,才有可能渡過難關,也才會在大國博弈中,具備一爭雄長的本錢。
另外,2020年疫情流行的時候,美國、日本、歐洲都在搞量化寬松,中國卻是按兵不動,保留在必要的時候,刺激經濟的彈藥。
還是用去年5月的說法,一次經濟衰退美國將無力再針對中國。這個日子越來越迫近了,只有準備充分的人,才能在最后勝出,我們且拭目以待。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