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篇文章《發家致富,逆天改命,靠“寒冬”》寫了當代資本主義最大的騙局就在于成功地洗腦了絕大部分人,讓他們把一張張可以無限印刷的廢紙和能夠在電子系統里無限更改的數字當作了財富之后,我繼續延申思考了一下。
很多人一輩子為什么活得如此的辛苦,就是因為對于絕大部分人來說,辛勞勤奮努力地通過自己實打實的勞動去換來的錢,是遠遠趕不上信用貨幣體系之下的貨幣膨脹速度的。
把這個道理反推到國家層面的話,實際上是一樣的。
如果一個國家的經濟體系把別國中央銀行開動印刷機就可以無限量印出來的廢紙,當成財富去追逐的話,那么不管這個國家積攢了多少紙面上的貨幣數量,也最終逃脫不了被體系制造者不斷盤剝,不斷壓榨的命運。
在過去的幾十年里,中國的大量財富“精英”,在完成內部積累財富的時候,對以上的道理門兒清,但一旦切換到國別視角,就蠢得跟豬一樣。
在一個社會里,為什么有少部分人活得很輕松,不需要付出大量的勞動,卻能掌握大量的財富,而絕大部分人每天非常辛苦、勞累、壓力非常大,卻總也跑不贏有產者的資產增值速度,正是因為很多時候前者所掌握的不僅是紙面上的絕對意義上的錢,而更多的是透過手里的“錢”,占據了不同類型的社會稀缺資源,而后者為了獲取到相應的資源,將不得不接受前者開出的定價來付出相應的代價。
舉一個不是很恰當的例子來幫大家理解這里面的邏輯。
什么是社會上的稀缺資源?
那些油、氣、水、電等關系國計民生的就不談了,畢竟那是屬于國家所有。
不掌握在國家手里同時又符合稀缺資源屬性的,有一個非常明顯的例子,那就是過去20多年里面的一線城市的不動產。
對于那些在過去20多年里面持有一線城市的不動產的人來說,其財富的增長速度是非常可觀的。
中國的城市化進程以及經濟的快速發展,讓大量的年輕人涌到了少數幾個一線城市。
對于這些年輕人來說,第一個要解決的問題,就是衣食住行里面的住。
如果你連一個落腳的地方都沒有,你就沒有辦法在這個城市里面活下去,在這種時候住房問題實際上就成了一種剛需,而剛需帶來的就是一線城市里面有限的房子成為了一種稀缺資源。
想在一線城市落腳,你就必須得有住所,而你要解決住房的問題,就意味著你每個月必須得從自己的收入里面掏出相當大一部分來支付給這些一線城市不動產背后的房東。
對于那些房東來說,只要他們用把自己原始積累的財富轉換成了這種帶有稀缺性的不動產,就意味著他們可以躺在這些不動產上面去榨取年輕人每個月勞動所獲得的報酬里面的很大一部分。
富人和窮人最大的區別,就在于前者能夠意識到錢不是財富,社會的稀缺性資源才是財富,所以拼命地把自己的錢轉化為占據社會稀缺資源的能力,而后者總是天真地以為那一張又一張紙,一個又一個數字才是所謂的財富,這就是認知上的差距。
在大航海時代之后,歐美的殖民者通過血腥殘暴的掠奪來完成自身財富的原始積累之后,是把這些錢存進去銀行吃利息了嗎?
沒有。
他們立馬將掠奪來的財富投入到了兩個主要的開支,第一個是軍事,第二個是科技,為什么?
因為武力是能夠確保占據優質稀缺資源的最有效手段,而科技則是能夠確保自身的武力始終處于碾壓對手狀態的最終保證。
沒有把財富用在這兩個方面的所謂帝國,早就全部消失在歷史長河之中。
那些殖民者的后代,為什么今天活得很滋潤,就是因為他們的祖先用武力占據了這個星球上絕大部分最肥美的土地,最豐饒的礦產,然后用自身的財富源源不斷地投入到科技領域,在技術領域建立了對后發國家的絕對壁壘和不對稱優勢,鎖死絕大部分后發國家的發展空間。
如果一個國家不懂得利用自己辛辛苦苦攢下的原始積累去轉化成相應的對世界范圍稀缺資源的占據,那么這個國家的人一定會活得越來越累,越來越辛苦。
但是最可悲的還不是這樣的國家,最可悲的是那些明明占據了大量的稀缺資源,卻沒有意識到自己占據的是稀缺資源,更沒有將那些資源賣出一個合理價格的國家。
俄羅斯就是典型的例子。
在俄烏沖突爆發之前,我相信俄羅斯的管理層是做了最壞的打算,即在面臨歐美全面制裁的情況下,自身的經濟會暴跌,甚至面臨GDP腰斬這樣的結局。
但是隨著俄烏沖突的深入,我們發現,俄羅斯似乎越打反而越滋潤了。
軍事上的得失我們暫且不討論,光是從經濟這一仗,我覺得俄羅斯贏得實在是非常漂亮。
我們去看盧布的走勢,俄烏沖突剛開始,在西方各種叫得震天響的制裁之下,盧布一度跌的非常的慘,但是慢慢地,隨著戰線的拉長,我們發現盧布不僅長回到了開戰前的匯率,甚至還變得越來越強,為什么?
很簡單,一個貨幣變得越來越強,肯定是外部對它的需求越來越大,而外部對它的需求為什么越來越大?不正是因為這種貨幣能夠買得到越來越多,越來越重要的東西,所以外面對它的需求才越來越大嘛。
在此前,我覺得不管是在我還在其他更多人的眼中,盧布都是一種非常垃圾的貨幣,因為用盧布幾乎不能在俄羅斯以外買到任何有價值的東西。
但俄烏戰爭這么一打,大家會發現,原來歐元才是那個更垃圾的貨幣,因為一旦歐洲跟俄羅斯完成經濟上的切割,失去俄羅斯此前一直提供的廉價能源,成本的提升將會使得歐洲商品的競爭力變得越來越弱。
而相反,在歐美完成與俄羅斯的經濟切割之后,俄羅斯才發現原來自己手里掌握的這些能源糧食,有一說一全是硬通貨,在國際市場上越來越吃香。
可以說,俄烏沖突最大的作用,不僅是捅破了冷戰之后歐美制定的國際格局,更是撕下了我在文章開頭所說的那個當代資本主義最大的騙局。
即所謂的紙幣,從來就不是財富,美聯儲,歐洲央行能印出無限量的美元,能印出無限量的歐元,但是他們能通過開動印鈔機印得出石油嗎?印得出天然氣嗎?印得出糧食嗎?
并不能。
人要活下去,是要吃東西,是要燒天然氣取暖,是要用石油來完成各種生產的。
沒有以上各種,給你再多紙幣,有什么用?難道一個人靠吃紙幣活下去?
我個人傾向于把這次俄烏沖突當作在冷戰結束之后俄羅斯的涅槃重生。
正是因為這一次沖突,才讓俄羅斯真正意識到自己手里掌握的那些牌的重要性,也讓他們從思想上逐步破除歐美在數十年間強加給他們的思想鋼印。
日后一旦“天然氣盧布”的地位正式確立,那么就意味著俄羅斯這個國家成功將自己的貨幣錨定在了天然氣這種不可再生的資源之上,這就相當于我在前面文章前面里面提到的用俄羅斯用自身的實力去完成了對一種稀缺資源的掌控和重新定價。
再往后,那些需要俄羅斯天然氣的國家,特別是歐盟這種,將不得不按照俄羅斯的意愿來付出相應的代價進行購買。
嗯,雖然我通篇講的是俄羅斯,但是我其實想表達的是,跟天然氣比起來,大規模的物流體系、基礎設施體系構、以及龐大的熟練勞動人口所帶來的獨一無二的工業生產體系,其實是一種比天然氣更加不可代替的稀缺資源。
就像俄羅斯的天然氣一樣,只有如果俄羅斯不發起對烏克蘭的特別軍事行動,從經濟上徹底完成對歐洲和美國的脫鉤,那么俄羅斯國土內的大量資源永遠只能賣出及其低廉的價格,只能按照歐美的意愿被賤賣,可是一旦俄羅斯在經濟上完成了對歐美的徹徹底底的脫鉤,那么,就會撕破歐美之前所有的不公平的定價體系,從而為自己國家掌握的核心稀缺資源重新定價。
所以我們能夠看得到,在俄烏戰爭爆發之后,一旦盧布挺過最艱難的時候,那么整個歐洲就開始痛了。
人類的歷史,在理性的人看來,是多么的諷刺,又是多么可悲。
我們能想象,從布雷頓森林體系解體到冷戰勝利之后,整個西方所制定的所謂信用體系,貨幣體系,金融體系,實質上都構建在我前面提到讓全世界的絕大部分人去相信歐美印出來的那些廢紙是財富,并且愿意用自己的資源,勞動力來換取這些廢紙這么一個天大的騙局之上么?
沒錯,整個西方經濟的根基,就是建立在一個“騙”字之上。
他們美其名曰,叫“信用”,一種可以無限增加卻永遠不會償還的“信用”。
一旦戳破這個皇帝的新裝,那么一切都會回到其原先應該有的位置之上,也就是,不管是歐洲,還是美國,一旦他們失去了工業能力和對稀缺資源的掌控之后,他們印出來的那些廢紙,是一無所用的。
在歐美所設定的世界經濟運作版圖里面,歐洲和美國這些發達國家就像是在一線城市已經占據了大量稀缺資源和地段的房叔房姐們,中國、俄羅斯以及大量的發展中國家,就像是進到大城市里面務工出賣勞動力的年輕人一樣。
進到歐美這套經濟體系就好比脫離了農村的年輕人進到工廠和城市里面去工作,雖然你掙的固然比原先在地里刨食多那么一丟丟,但是你想指望打工來獲取財富過上好日子,想通過在別人已經設置好的規則里面去干翻他們,是不可能的。
就好比一個年輕人在大城市里面再拼搏,再努力,但是你的財富的增長速度是永遠比不上那些占據了稀缺資源的人的財富增長速度的,因為你所有的努力只是為了他們現有的這個財富分配架構添磚加瓦,只是加速鞏固了他們的統治而已,你越努力,這個城市越發展,你越買不起房,就是這么個道理。
這就是俄羅斯為什么要掀桌子的緣故。
歐美現在就像一個渣女一樣,隔一陣時間就要吵鬧一陣,說要脫鉤,要分手,而我們中的很多人一聽到這些詞,就下意識的條件反射跳出來說,啊,不行,要維護現有的國際貿易秩序之類的,實際上是很可笑的。
中國很多時候就像一個老實巴交的理工男,用自己的一根筋去理解,以為別人說的要脫鉤就是要真脫鉤,殊不知其實別人想要的可能只是想要通過刺激我們的條件反射來更長久地維護這種不公平的關系而已。
就像我在之前談匯率升值與貶值的文章里面寫的:
https://mianbaoduo.com/o/bread/Yp2Wmpxp
如果如此之多的國家的貨幣都對美元升值卻沒有因為匯率問題出事,唯獨只有日本出事,那還把出事的原因歸結為匯率,這不是蠢,是什么?
美國人,比你想的壞,因為他們不會簡單地用重復的手法來復制一遍歷史。
但很多糊涂的人,卻比美國人以為的要蠢得多,因為他們天真地以為美國人會一遍一遍地用重復的套路。
日元升值導致經濟崩潰,這個答案是誰給出的?
美國人教給你的啊,傻X。
美國人搞崩了日本的經濟。
美國人告訴你是日元升值摧毀了日本。
然后美國人再過來告訴你,要升值。
你還敢升嗎?
不敢了。
那你覺得美國人最根本的目的,是要逼你升值呢?還是恐嚇你,逼得你不敢升?
想明白這個問題,就是蠢人與聰明人的分隔線。
想明白這個問題,就不會被美國人忽悠,更不會被那些貶值的妖言惑眾所影響。
如果人民幣升值之后,中國會像日本那樣失掉二十年,按照美國人的尿性,會把這個策略列為最高的機密,去在暗地里堅決執行,而不是從2000年開始就拿著個大喇叭在喊:“快點升,快點升!”
聲音大得仿佛怕我們聽不到一樣。
到我們真決定要升值了,美國人不到一周,又是貿易代表,又是財政部長,連著打了幾個電話。
你們之前不是大聲喊著要我們升值么?
我們真升了,你們怎么害怕了呢?
所以,不要聽美國人怎么說,要看他們怎么做,懂了嗎?
歐美的統治階級不是不想徹底地擺脫中國的供應鏈,他們想,只是他們做不到。
因為他們已經沒有辦法在短期之內重新找到一處有著十幾億人口,有著完善的基礎設施,有著發達的物流設施和熟練的勞動生產力的國家。
抱歉,這個這個星球上真的已經不存在再多一個這樣的國家了。
如果說歐美的統治階級愿意真的勞心勞力再投入一筆巨量的資金,在印度這樣的國家去手把手教他們,去幫他們先完成中央政府的集權重塑,完成土地革命,再從零建立起一個中低端的工業制造體系,那么確實是能夠在某種程度上部分替代掉我們的很多中低端工業。
但是,先且不說歐美的統治階級能否做到如此的無私,光是這一個供應鏈的重塑,其需要的時間就不是幾年可以完成的,而是以數十年為單位才有可能。
中國從1978年到現在,光是為了完善自己的物流體系以及背后的基礎設施建設,投入了多少天量的資金,多少人力,付出多少代價,這還是中國人如此勤勞,如此守紀律性而且擁有著如此特殊的土地制度之上的一個結果。
你讓他們去印度搞這么一套東西,別說十幾年,要打造這么一個體系,十幾年可能連地都不一定征得夠。
就這,還想取代中國?腦子里怕不是沒有兩斤水,都開不出這樣的腦洞。
我們必須有一個全民的共識,就是不要輕賤了自己,覺得我們擁有的只是血汗工廠以及中低端的工業生產能力,這一套說辭都是歐美為了壓低我們商品的價值而給我們刻意編造的洗腦話術。
我們的很多國民為什么活得如此的累,如此的辛苦,就是因為我們的勞動產出在當下,是遠遠沒有體現出他們應該有的價值的,我在過去的文章《未來五年中國金融市場波動的最核心變量:人民幣匯率》里面已經把兩個地方說得很清楚,一是美元真正的支柱是什么,二是這個世界上最大的不公平是什么?
是一群人渣拿印刷成本接近0的廢紙就可以換其他人在工廠、流水線里面,用自己的血汗甚至是血肉辛辛苦苦做出來的東西,這特么是世界上最大的不公平!
美國人每一張被花出去的美元所帶來的快感,都建立在其它國家的人民被美元體系剝削的哀嚎之上,建立在殘暴狡猾的美帝國對其它國家無所不用其極的壓榨之上。
沒錯,人民群眾擁有追求美好幸福的權利,但是去追求這樣的權利,從來就不是請客吃飯那般輕輕松松,對于對于整個地球有限的資源來說,這意味著博弈與斗爭,意味著鐵與血,意味著對既有不公平秩序的反抗!
這兩年我們成功地應對了疫情,但是,對于絕大部分人來說,并沒有覺得活得更好,為什么?
原因就在于,我們沒有成功地將世界范圍內本來稀缺的東西,賣出合理的價錢。
本該是全世界除中國以外的其它國家,特別是歐美社會來承擔通脹比現在高幾倍的飆升,來承擔工業制成品和生活必須物品的大量短缺,但是卻沒有。
我覺得真的到了合適的時候,去認真考慮怎么樣像俄羅斯重新為天然氣定價一樣來重新調整我們國家所擁有的稀缺資源的定價,來苦一苦歐美的人民,減輕一下我們自己人民身上的負擔了。
不然,如果我們還繼續留在這種不公平的國際貿易秩序里面,任由歐美利用貨幣政策來掠奪我們的勞動產出,那么最終這種越來越卷的社會狀態將會把所有本該由歐美社會來承擔的壓力,全部轉移到我們自己身上。
這是一口本不該我們來背,但是卻隨時會炸的高壓鍋。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