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消息,8月4日,北京住建委發布消息,昌平區平西府、順義區福環、順義區薛大人莊等3宗試點地塊的住房針對來自中心城區的老年家庭購房者,也就是60周歲及以上的,會提供一定優惠政策。
來源于澎湃新聞
具體來看的話,大概是名下無房且無貸款的,普通住宅首付比例是35%,非普通住宅是40%,同時享受貸款優惠利率;面積140平以下的,首套首付比例35%,二套則按60%。
然后重點來了——子女可以作為共同借款人申請貸款。
而以上一系列優惠的前提是:老年家庭購房者把戶口遷至項目所在地。
真就家有一老,如有一寶是吧?
講道理,新聞看下來,已經看不出到底老年人和年輕人哪個更像冤大頭了,一貸更比一貸強......
房地產,放過老年人吧!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 不是這么用的呀
整個政策看下來,有幾個點可以關注下:
第一,也是最最重要的,60周歲及以上老年群體購房,貸款的時候可以讓子女一起來個“全家桶”;
第二,試點區域的位置,在昌平和順義;
第三,這點比較有意思,遷戶口。
我們來一起看,雖然這個是把借貸的主體從年輕人變成了老年人,但實際上和之前的那種接力貸沒有什么區別,只不過更加離譜。
之前的接力貸是什么意思?就是年輕人買房比較吃力,那就直接六個錢包一起上,一家人供一套房,咱們傳統觀念都是河水向下流嘛,硬說貌似也符合不少家庭的觀念。
這回主體換了老年人,就變成了老年人購房困難,讓子女表達孝心,而且買的話還有首付比例以及貸款利率方面的優惠,聽起來好像挺像那么回事。
但是!仔細想想就有很多地方存在疑問,首先,都年過六旬了,真的還會背一身債然后離開自己生活了一輩子的中心城區,跑去可以算是遠郊的地方過日子嗎?
可能性有,尤其是原本住的是老破小、危樓的情況下,有可能出現,且恐怕拆遷搬出去的更多,而且昌平和順義這倆區域,我問了下北京當地的朋友,按他們的說法,屬于偏郊區(雖然有富人居住),大概就相當于上海的松江和金山,但是上海比較小因此也沒多遠,而且松江是有五個新城建設規劃利好的,昌平的利好按朋友的話來說,就是“啊~五環”......
來源于界面新聞百家號
然而即便區位上并不是很突出,房價卻不便宜,按澎湃新聞的報道,政策中提及的三個試點項目,第一個平西府沒寫具體的,但是順義這倆的銷售指導價都已經達到了5.97萬和7.3萬一平米。
這樣的單價,面積稍微奢侈一點,那就是大幾百萬上千萬的事,對于一般家庭來說,不是一個很輕的負擔,貸款周期很可能會很長,而今年2月北京2022年全市衛生健康工作會議上的數據顯示,2021年北京全市居民平均期望壽命是82.47歲,對于老年購房者來說,平均最多也就22.47年的還款周期。
這就容易引發更多的問題,討論比較多的就是——如果老人在還款結束前離世了,那這副擔子,是不是就落到其子女肩上了?
被拖下水的 又何止老年人......
說白了,這很可能就是在利用老年人群購買新盤時的優勢(搭配政策上新給予的首付比例和利率優惠),刺激年輕些的群體購房,只不過以前大多是中介幫忙出的主意,什么讓老人把名下房子贈予子女之類的,這回是直接擺臺面上來說了,側面顯示目前的樓市,情況依舊不妙。
這不還是把負擔,最終轉嫁給年輕群體了嗎?!說到底,老年人并不是“很有還款能力”的借貸對象呀......
然后還有遷戶口這個前提條件,很有意思,不知道是單純把老齡人口遷出中心城區緩解其老齡化速度,還是在進行一種“換血”,讓新遷入的年輕人口和老年人口對調一下,當然還有可能,就是單純的給中心城區減壓,把人口往外散。
這么一折騰,還是六個錢包傾巢而出,對老人和年輕人來說,都不友善。
但是回過頭來想想,這大半年出來的一大堆樓市刺激政策中,被拖下水的,難道就只有老年人?
顯然不是。
來源于中國新聞網
之前,包括杭州、長沙、滄州等多地發布的政策中,都提出要對二孩、三孩家庭給予住房補貼,像是給三孩家庭首套房提供更高的公積金貸款額度什么的,當時新聞下邊的留言就有問道:
都三孩了,居然還是首套房?認真的???
就目前一個孩子的成本,能有三孩的家庭是什么條件,大家心里還是有點數的吧。
真的,放過老人和孩子吧,老人退休了還得背一身債是一種悲哀,要不要生三孩和買房子優惠政策掛鉤,也是一種悲哀。
真要一輩子都給房子和銀行打工么......
這個老人貸款新聞下邊有一條留言我很喜歡:
再下去是不是要給老人發創業補助了?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