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們二季度的GDP情況也已經公布了。
因為二季度我們遭受疫情沖擊比較大,所以大家對這次二季度的GDP情況也比較關注。
扣掉通脹因素后,我們上半年GDP實際同比增長2.5%,其中二季度同比增長只有0.4%。
去年四季度,經濟增速一路下行到只有4%,然后今年一季度同比增長恢復到4.8%。
然后3月份開始,因為經濟大動脈遭到了疫情沖擊,而且疫情還順著經濟大動脈擴散出去,對其他省份造成很大外溢壓力,對我們經濟沖擊也很大。
所以對于二季度GDP增速的下滑,大家基本也都有預期。
所以,二季度GDP下滑,首先是建立在疫情這個擾動因素上,如果沒有疫情,我們經濟增速再差,正常也不會低于4%。
所以二季度0.4%的增速,首先不是一個常態化增速,只是一個暫時現象。
但這里我們同時要清醒認知到一個問題,疫情的影響目前也正在長期化、反復化。
這不單單是我們遇到的問題,是全世界都遇到的問題。
最近歐美因為奧密克戎變異毒株BA.5,又出現一波新疫情,新增感染人數再度大幅度攀升,并且住院人數也是大幅增長。
這個BA.5還剛開始肆虐,新的奧密克戎第二代變異BA.2.75也開始在全球范圍內傳播。
之前的BA.1,一直到BA.5,都還只是奧密克戎的第一代變異。
而且,感染過BA.1和BA.2的人,對BA.5也同樣沒有抵抗力,會重復感染。
并且,感染過BA.5的人,也同樣還是會得BA.2.75。
現在躺平的國家,正面臨這種病毒變異所帶來的不斷重復感染的問題。
并不是躺平了,疫情就不存在了。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公布的數據顯示,全球每周新增確診病例數已連續第5周攀升,截至7月10日的一周內新增確診病例超過570萬例,比前一周增長6%;新增死亡約9800例,跟上周持平。
東地中海地區新增死亡病例數增加了78%,居全球之首。
雖然現階段,奧密克戎的這些變異毒株,在疫苗和重復感染基礎上,死亡率已經控制在千分之3左右。
但這樣海量的重復感染,難保不會出現更危險的變異毒株。
至少目前已經沒有跡象支撐病毒短時間內會變異越來越弱的說法,比如BA.5的毒性就明顯增強了,還重新獲得了嗜肺性。所以那種病毒變異一定會越來越弱的說法太過于篤定。
病毒變異整體是隨機的,基于選擇壓才會有一些進化傾向。
目前疫苗成了主要選擇壓,這使得病毒一直朝著免疫逃逸的方向在點亮進化樹,而在毒性方面則處于一個隨機變異的狀態。
因此歐美這些躺平的國家,也只能指望病毒不要變異得更危險,只能聽天由命。
而對于我們來說,國外的疫情不消停,我們國內疫情也很難消停,因為輸入壓力會很大。
這就會給我們疫情防控帶來很大難度和壓力,也讓如何防控這件事情,輿論爭議一直很大。
但凡事有利有弊,是需要綜合各方面因素后,權衡利弊,進行取舍。
疫情防控對經濟的影響,也是得從利弊兩方面、同時結合這次公布的二季度經濟數據來做一個分析。
(1)有利的方面
世界各國之前公布了5月外貿數據后,人們驚奇的發現,比如德國、韓國這類傳統的依賴于外貿的國家,竟然都紛紛貿易逆差了。
其中德國5月貿易逆差10.4億美元,這是德國1991年以來首次出現貿易逆差,本月初德國公布這個數據后,直接把歐元給嚇趴下了。
法國5月貿易逆差高達129億歐元,再創歷史新高。
英國5月貿易逆差為97億英鎊。
日本這個往年以貿易順差為主的國家,已經連續10個月貿易逆差,并且規模還不小,5月貿易逆差達到178億美元
韓國這樣往年極少貿易逆差,完全依賴于出口的國家,也已經連續3個月貿易逆差了。
世界主要的制造業國家,5月份里,大都是貿易逆差。
而我們的5月貿易順差規模是達到787.6億美元,同比擴大82%。
我們能在這樣的形勢下,取得寶貴的貿易順差,跟我們沒有任由疫情擴散有很大關系。
當前西方的供應鏈紊亂,跟疫情反復感染有很大關系,只不過西方媒體不會說,選擇當皇帝的新衣。
按照英國披露的數據,當前英國有3%的人出現新冠后遺癥,這里的新冠后遺癥定義是,感染新冠后的一些癥狀比如疲勞、呼吸急促、咳嗽、嗅覺失靈,等癥狀的持續時間超過一個月。
其中有41%的人,出現新冠后遺癥的持續時間是超過了1年。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假如你長達1年的時間里,都處于呼吸急促和咳嗽的狀態,大家的生活肯定要受到很大影響。
而且隨著新冠病毒持續變異,不斷來回重復感染。
雖然當前出現新冠后遺癥的概率還不算高,但你這次得了新冠沒有后遺癥,但下次感染呢?
只要不停重復感染,那么你出現新冠后遺癥的概率,就會被持續大幅度拉高。
這個結果會導致,西方躺平的國家,出現新冠后遺癥的人群會積累得越來越多。
最終可能形成一個局面是,躺平策略會導致出現一個龐大的慢性病群體,這不但會給社會醫療資源帶來壓力,而且會拖慢社會的經濟運行效率。
現在歐美雖然躺平,但企業和工廠的到崗率一直很難實現全員到崗,因為總有人會陸陸續續得了新冠而請假。
所以,歐美等國當前的工廠和企業到崗率一直維持在80%以下,沒法滿負荷運轉。
這就會導致供應鏈紊亂的發生,以及基于疫情因素影響下,企業工廠到崗率不足,而導致的就業市場虛假繁榮。
這種疫情肆虐所影響的供應鏈紊亂問題,疊加高通脹和俄烏危機帶來的能源危機,是導致5月份世界主要制造業國家,均出現貿易逆差的各種原因。
而我們雖然在3月和4月遭受疫情沖擊,但5月疫情稍有緩解,貿易順差馬上達到787億美元。
這說明,在國外躺平疫情肆虐的大背景下,我們整體控制住疫情,至少在外貿出口這塊,仍然是有加分項。
國外沒有控制住疫情,來回重復感染,員工到崗率不足,拖慢了經濟運轉效率。
這種情況下,我們只要能控制住疫情,哪怕局部地區持續有出現疫情,但只要整體控制住,保證我們絕大部分制造業產業鏈都能滿負荷運轉,那么我們就會成為世界制造業的最穩定支撐來源,在當前供應鏈紊亂的世界大背景下,還有這么大規模的一個制造業國家能保持整體制造業穩定,這是非常不容易的,而且會帶來很大的差異化競爭優勢。
這是為什么5月份其他主要制造業國家都貿易逆差,而我們能保持大幅貿易順差的緣故。
這個也體現在這次公布的6月進出口數據。
6月份,出口22079億元,增長22.0%;
進口15578億元,增長4.8%。
首先6月出口同比增長22%,這個是遠高于市場預期的。
但也應該看到,6月進口只增長4.8%,跟出口增速顯然落差很大。
所以,控制住疫情,對于我們外貿出口,是一個比較有利的加分項。
出口數據,也成為二季度經濟數據里,最大的亮點。
可以說,當前我們拉動經濟的三駕馬車,現在投資和消費都熄火了,只有出口在拉動經濟。
凡事有利有弊,雖然控制疫情,對出口帶來了巨大拉動作用。
但為了控制住疫情,也讓我們當前處于消費比較萎靡的狀態。
(2)不利的方面
在這次公布的二季度經濟數據里,除了出口之外,其他經濟數據基本都是不達預期的。
比如說消費,受疫情影響最大的4月,我們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是負增長11.1%。
5月份回升到負增長6.7%,6月份才由負轉增,但也仍然只同步增長3.1%。
3.1%的這個增速,仍然還是還不是太理想。
疫情爆發前,我們的消費增速基本都是維持在8%的高速增長。
出現疫情后,嚴重傷害了人們的消費信心,也是的過去這兩年,消費增速整體維持在4%左右的增長速度。
如果我們把今年GDP增速定在5.5%,那么消費增速至少不能低于5%,才能不拉后腿,消費增速大于6%,才能有拉動經濟的作用。
很顯然,當前消費增速是起不到拉動經濟的效果。
固定資產投資這塊,今年增速整體還算不錯,至少上半年還能維持在6.1%的同比增長。
但細分來看,固定資產投資以基礎設施投資和制造業投資為主,基礎設施投資增長7.1%,制造業投資增長10.4%。
但最大的問題是在于房地產投資,出現嚴重下滑。
上半年,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是負增長5.4%。
當前我們房地產是面臨比較大的問題,這個大家也明白。
這是我們經濟最主要的問題。
另外,我們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增速,6月份是恢復到3.9%的增速,同樣是屬于出現較大恢復,但想象比去年的正常增速,還略微有些不足。
所以總的來說,我們6月份經濟的恢復情況,整體其實還算可以,但相比去年的正常情況,還有一些差距,通俗說就是我們還沒有恢復到滿血狀態。
此外,當前我們經濟還面臨一個較大的不確定性因素,就是通脹問題。
我們6月CPI同比增長2.5%,雖然我們當前通脹率跟美國的9.1%比起來,顯然還比較低,但過去這半年從0.9%通脹率,一直上升到2.5%通脹率,這種持續上升的態勢,是需要我們重視的。
雖然我在兩年前是專門寫了文章,明確跟大家說,雖然全球通脹有可能失控,但至少一年內我們通脹整體還是可控的。
去年我們通脹數據整體也比較低。
不過今年初,我也跟大家更新過觀點,我對今年接下來的通脹情況,也不是太有把握。
這個主要是因為這次為了應對疫情,央行也放了一波水,雖然本月開始有一些收水跡象,但放水對通脹的傳導效果,是需要觀察的。
當前外部通脹壓力太大,只要我們稍微一放水,通脹是很有可能馬上飆上去的。
目前歐洲通脹率是全世界范圍內最嚴重的主要地區,看下圖就可以知道。
東歐地區的通脹率基本都是兩位數,德國的通脹率7.6%,英國通脹率9.1%,只有法國這個核電大國,因為不怎么依賴于天然氣進口,所以通脹率還維持在5.8%,但也已經相當高了。
當前全球通脹失控,不可避免會給我們帶來很大的通脹壓力。
這會使得,我們央行在放水刺激經濟上,還是要慎之又慎。
比如說,我們央行通過逆回購進行日常短線放水,在不放水的時候,通常會有100億的日常操作額度。
在6月底一度出現連續4天進行1000億左右的逆回購放水,但到了7月初,就很快以連續10天的30億逆回購進行收水。
這個30億逆回購,還是代表某種放水邊際收斂的信號。
因為以前我們逆回購至少也會有100億,要小幅收緊貨幣的時候也正常會有50億的操作規模。
連續10天只有30億逆回購,還是某種程度上表明一些態度上的變化。
此外,我們當前M2規模已經達到258萬億的規模,已經是相當龐大,是我們GDP的2.26倍了。
從下圖可以看到,1999年的時候,我們M2是GDP的1.32倍。
過去這些年,M2的增速整體是大于GDP增速,也就是放水對經濟的拉動作用,會越來越低,存在這種邊際效應。
因為我們現階段,實際上市場是不缺錢的,并不是因為缺錢才導致經濟增速放緩,而是整個世界經濟大環境已經出現比較大的問題,而這不可避免會影響到我們。
當前歐美因為通脹問題,經濟已經亂套了,而這兩個地方是我們主要的出口方向,包括我們出口到東盟的商品,很多也是經由東盟轉道出口到歐美。
歐美如果遭到經濟衰退,而出現消費需求下降,這肯定會影響到我們的出口。
所以,雖然我們上半年經濟,出口成為了唯一亮點,但下半年我們的出口,還是會面臨比較大的挑戰。
而且我們經濟最大的挑戰在于,疫情仍然還在反復折騰中。
雖然當前還沒有爆發跟3月份那樣規模的疫情,但各地這樣反復零星出現疫情,也一直讓人有點提心吊膽。
這會帶來一個最直接的問題,還是信心不足的問題。
特別是對線下實體經濟來說,這種打擊是巨大的。
在遭遇疫情來回反復之后,線下不少門店選擇關門,具體的統計數據我還沒有看到,但這個大家也可以從日常生活中很直觀的感受到。
這種對未來預期的不可確定性,再加上房租那么高,投入那么大,一旦碰上疫情,很容易出現巨大虧損,這對很多投資者來說,是難以承受的巨大負擔。
這在當前世界經濟衰退的大背景下,疊加俄烏沖突帶來的能源危機,還有疫情持續肆虐,這諸多因素疊加下,確實是一個挺無解的難題。
只能說,經濟是有周期規律的,經濟從繁榮到衰退,都會有周期切換,不會一直繁榮,也不會一直衰退。
這兩年,世界經濟衰退概率很大,如果世界經濟危機爆發,那么也只能靠時間熬過去,并沒有太好的解決辦法,頂多減輕、延緩,但很難避免。
但只要熬過經濟低谷周期,那么總會再度迎來繁榮周期。
我們所要做的,就是不能倒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時刻。
時代的一?;?,落到我們普通人身上就是一座山。
我們作為普通人,沒有能力去改變時代的趨勢,經濟周期的規律也不以我們個人主觀意志為轉移。
我們能做的,只有做好我們自己的事情,保護好我們自己和家人,不要讓時代的灰,落到我們自己身上。
我們要避免成為時代的炮灰。
這就要求我們一定得提高風險意識,這兩年做任何決策,最好先考慮一下有可能出現的風險,多想想一些退路和準備預案,有備無患。
我們這一代人,已經習慣于經濟繁榮高速增長,現在要驟然剎車,肯定會導致很多問題和矛盾集中爆發。
對此,我們也是要有一些心理準備和預期。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