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廣東中山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中山市發展和改革局發布《關于進一步優化新建商品住房銷售價格申報工作的通知》,提到商品住房銷售價格一經申報,每次調整的間隔時間不少于3個月,如需調低申報價格的,每次調降幅度不得超過上次銷售價格的5%。
房價要想下跌,也得分階段、穩定地跌,當然類似的“限跌令”還有很多地方出臺了。去年下半年以來,菏澤、岳陽、昆明、唐山、沈陽、株洲、張家口、徐州、泰州、惠州、漢中等22地紛紛引導房企不得隨意降價銷售。
最近還有福建省福州市平潭綜合實驗區發布《關于進一步規范實驗區商品房銷售市場秩序的通知》,提出各房地產開發企業在銷售商品住房時,實際銷售價格不得超出備案價格上下幅度的15%,在辦理價格備案時,須同時在商品住房價格備案表上進行承諾,對超出規定幅度的,不予辦理網簽、備案。
地方政府限制房價下跌,有穩定房地產市場的考慮。而另一方面,地方政府財政上還很依賴房地產業。
地方財政對房地產業的依賴,不僅體現在賣地收入上,還體現在地方融資平臺是靠土地進行質押融資的,如果房價下降快了,會連帶這些平臺質押的土地價格下降,從而造成信用危機。
從這個意義上,地方政府確實不愿意房價過快下降,就會出臺“限跌令”。
然而房價下跌的本質還是買的人少了,想要用其他力量扭曲市場價格,結果就是有價無市。
經濟增長放緩,很多人買手機都要猶豫再三了,就更沒有動力買房子了。
比如上文提到的平潭,今年4月和5月普通住宅成交套數分別為92套和78套,去年同期則為305套和264套,今年成交量連去年同期的三分之一都不到。
在這種情況下限跌,而不是讓價格自然下跌以促銷,結果就是房子賣不出去,開發商回不了款,愁壞了。廣東省地產商會發給廣東省住建廳的文件里就建議,相關城市根據實際市場情況放寬“限價令”,以利于房企采取合理的降價促銷自救行動。
有的房企則想出其他辦法。比如前段時間網上熱議的“小麥換房”、“大蒜換房”等,可能就是開發商通過農產品來抵扣首付從而吸引當地購房者,變相抵價,加快賣房。
房企賣不出房,還降不了價,也就回不了款,資金流緊張,于是另一些怪象出現了。
房地產從業人員會感到寒冷,很多人被欠薪了,在尋找出路。
資金鏈斷裂也會影響在建項目,買了新房的可要注意了,新房的開發商債務問題有多大一定要關注,可千萬別成了爛尾樓……
房企也無力擴張,拿地也少了,這就導致地方政府賣地收入也會減少。今年前5個月,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同比下降28.7%。
這也會影響到地方政府財政,所以不少地方公職人員待遇最近下降了。
房地產業牽涉實在太多了,正如我們之前在《房地產暴雷,殃及二次元?》里提到過,截至2021年末,六大行對公房地產不良貸款額合計達1155億元,同比新增414億元,增幅達55.8%。還有那些投資了與房地產有關的理財產品的人和企業,比如米哈游,就有可能面臨理財虧本的問題。
現在對房地產業下行造成的問題,還是盡力裱糊,“限跌令”只是措施之一。但是四面漏風,糊得了這里糊不了那里,如果還有更玄幻的事情發生,也不是不可能的。
想要買房的朋友,還可以再等等,說不定一些地方政府會進一步放開限購政策。
比如最近東莞已經把住房限購區域縮小至莞城街道、東城街道、南城街道、萬江街道和松山湖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也就是說東莞85%的區域暫時不再限購了。
與之配套的是,東莞多家銀行也將非限購區域的個人住房貸款首付降至最低比例20%。
東莞這樣的經濟強市也熬不住了,開始放寬限購政策比例,其他城市硬挺著的可能性也不大了。很多城市早已在東莞前面放開了,底子厚實的則有可能再撐一會。
只不過,你有錢買房嗎?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