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羅志恒告訴第一財經,在今年超預期的疫情沖擊以及土地出讓收入下行的背景下,收入減少、抗疫紓困支出增加,地方財政形勢極為緊張,下階段尤其是四季度的收支矛盾將明顯加大。
受2.64萬億元退稅減稅及疫情沖擊等影響,今年不少地方財政收入罕見出現下滑,而剛性支出不減,收支矛盾有所加大,這超出一些地方年初預期。
近期各省市密集調整預算,這屬于常規動作,主要是依法增加舉借債務等。不過包括重慶等地有些新動作,為了應對退稅減稅等帶來的收支缺口,采取了包括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壓縮政府一般性支出等,來彌補收入缺口,支持民生等重大領域。
多位市級財政人士告訴第一財經,在當前財政收支矛盾加劇背景下,已經在考慮壓減預算收支了,這包括壓減政府一般性支出、部分項目支出,將資金用于疫情防控、民生等領域。
收支缺口需調整預算
各省市一般在年初確定了當年預算。當時不少地方并未料到,今年的退稅減稅降費規模高達2.64萬億元,達到歷史上最高值。這在給企業減負紓困的同時,也造成財政減收,疊加疫情沖擊超預期、俄烏沖突、土地市場低迷等影響,地方財政收入總體出現下滑。
財政部數據顯示,今年前5個月,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本級收入約4.62萬億元,同比下降8.9%。地方政府性基金預算本級收入約2.05萬億元,同比下降27.6%。
為了彌補地方財政減收,中央財政今年增加對地方轉移支付力度,規模逼近10萬億元,創近些年新高。全年退稅減稅降費中大部分減收,實際由中央財政承擔。但由于民生、債務、疫情防控等剛性支出不減,不少地方財政收支矛盾有所加大。
近期各地密集調整預算,這主要是由于財政部下達完各地全年新增債務額度,各地需要依法將其納入預算,調整相應的預算收支等。不過在這一例行動作之外,重慶等地也針對最新的財政收支情況對年初的支出預算進行調整。
根據《重慶市人民政府關于2022年市級預算調整方案的報告》(下稱《報告》),綜合減收預測和中央補助情況,重慶市級仍存在財力缺口。為了應對減收,重慶擬采取更大力度調減非急需、非剛性支出。對市本級財力安排的支出預算,除保工資、保運轉、保基本民生等剛性支出外,合計調減50億元。
其中,重慶對公用經費,按人均1萬元標準進行調減;對一般性項目,根據人均支出水平分類分檔進行調減;對重點專項,綜合考慮結轉結余、執行進度、績效評價結果等因素進行調減。
《報告》稱,上述調減50億元用于補充預算穩定調節基金。今年下半年,將根據實際執行情況,通過動用預算穩定調節基金平衡減收缺口。
重慶市財政局數據顯示,今年前5個月,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比下降14.9%;全市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同比下降46.8%。這兩項收入降幅明顯大于前述地方平均值。
不僅重慶,蘇州市財政局局長劉小玫近日作《關于蘇州市2022年本級預算調整方案(草案)的報告》時表示,全市財政收支矛盾十分突出,需對年初預算進行優化調整。
蘇州上述預算調整報告稱,在收入方面,考慮到隨著經濟運行進入向上修復期,財政收入預計也將會穩步回升,且減稅緩稅政策仍有不確定性,收入預算本次暫不做調整。
蘇州在財政支出方面,除了債券發行需追加預算支出,其他僅進行結構調整,主要措施是:壓減公用經費,公務接待費、 會議費、培訓費,因公出國經費;追減各類受疫情影響的工程進度款;追減各類非剛性、非緊急項目支出,統籌用于疫情、紓困等急需方面。
遼寧大學地方財政研究院院長王振宇對第一財經表示,當前調減支出預算并不普遍,這是因為地方年初預算非常謹慎,不少支出都是強制性民生支出。隨著疫情的緩解、防疫政策更精準,6月份及其全年的經濟復蘇為地方完成全年收入預算創造了條件。
根據各地公開信息,隨著收入下滑,不少地方政府加大壓減一般性支出。
比如,6月底,吉林省委副書記、省長韓俊到省財政廳、省稅務局調研,強調堅持過緊日子,織密“鐵絲網”、打好“鐵算盤”、當好“鐵公雞”,厲行節約、倡簡戒奢,大力壓減非剛性非急需支出,把有限的資金用在刀刃上。
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羅志恒告訴第一財經,在今年超預期的疫情沖擊以及土地出讓收入下行的背景下,收入減少、抗疫紓困支出增加,地方財政形勢極為緊張,下階段尤其是四季度的收支矛盾將明顯加大。因此,未來地方政府調整收支預期可能會逐步增加。通過削減非剛性和必要支出、優化支出結構,有保有壓是地方政府不得不的選擇。
昆明市財政局近日發文要求,對當地“三保”中風險地區,在“三保”支出未落實前,除應急支出外,不得支出其他事項,按程序調整年初預算,調減和壓縮非剛性支出,優先足額保障“三保”等剛性支出。
多措并舉緩解財政收支矛盾
事實上,自從2014年以來財政收入進入中低速增長后,地方政府壓減非急需、非剛性支出力度逐年加大,相應的騰挪財力的空間也越來越小。緩解財政收支矛盾需要多措并舉,其中首要是穩定經濟基本盤,經濟增長才能保證收入增長。
近期國務院出臺了一攬子穩經濟舉措,各地也出臺相應配套舉措,隨著落地,5月份以來經濟開始觸底反彈,這為地方財政收入增長奠定基礎。
“緩解財政收支矛盾,可以通過盤活存量資金、加大地方國有資產利潤上繳、中央加杠桿轉移支付給地方等方式來解決。”羅志恒說。
盤活存量資金成為當前解決地方財政收支矛盾、擴大有效投資的一項重要舉措。
國務院近期發文明確,加大盤活存量資金力度,對不足兩年的結轉資金中不需按原用途使用的資金收回統籌用于經濟社會發展急需支持的領域。另外國務院辦公廳還發布《關于進一步盤活存量資產擴大有效投資的意見》,通過盤活基建領域存量資產,來擴大有效投資。
另外,有專家建言,下半年根據經濟社會發展形勢,可以考慮增加財政赤字或者發行特別國債形式,來緩解地方財政收支矛盾。
“可以考慮實施2020年時發行特別國債政策,將部分資金給地方,來彌補因疫情和退稅減稅降費帶來的階段性財政收支缺口。”王振宇說。
羅志恒認為,下一步增量財政政策的可能有三個選項,一是增發特別國債;二是上調赤字率;三是提前下發2023年專項債額度,在四季度使用。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