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情此景,讓人垂淚
作者:無 名(20220704)
人民銀行下達了支持跨境貿易用人民幣結算的文件,值得中國人高興。中國對外貿易用人民幣結算、而不再用美元等其他外匯結算,這就是收回了人民幣結算權、支付權,是收復貨幣主權的重大進步。
注意,我說這是進步,并沒有說這是勝利,更沒有說這是偉大勝利。
大約2013年,我寫文章強調鑒于中國進出口貿易極大,且中國是所謂“世界工廠”,出口量極大,所以,中國出口應該用人民幣而非美元結算,中國絕對不應該美元結算、不應該儲備美元。此即是收復人民幣結算權、支付權這一重大主權。
大約6年前的2015年,我開始寫文章,強調收復人民幣在中國對外貿易的結算權、支付權,甚至還通過“考古”的辦法,找到了上世紀60年代后期,中國就已經爭取到了人民幣在對外援助上的記賬權,1970年春季廣會上,中國取得了對英、法、西德、瑞士貿易用人民幣結算的權力。我大約寫了300篇甚至更多這樣的文章。當時,有很多圈子內的朋友指責我不懂貨幣,他們認為,人民幣不是“世界貨幣”,怎么可能有過在對外貿易中的結算權、支付權,怎么可以爭取在對外貿易中的結算權?我拿出《參考消息》的有關報道讓他看,他說,發這個消息的記者不懂貿易、不懂貨幣,不懂什么叫結算、支付。我又拿出《中國銀行史》讓他看,他不接話茬了。
現在,俄羅斯油氣用盧布結算的做法及其成功,恐怕更能讓這些人閉嘴。我希望這些人在閉嘴之后,能夠重新審視一下自己的貨幣、金融觀念!
但是,此一時,彼一時,形勢已經變化了。今天,再單純強調人民幣在跨境貿易的支付權,已經意義不太大了。所以,我說此情此景,讓人垂淚。
2020年4月1日是愚人節。中國從那天起,宣布開放金融。在那天之前,爭取人民幣結算權、支付權計價權,有重大意義。此后,意義就大打折扣了。
因為,2020年4月,不知道按照什么條約,也不知道從什么角度考慮,中國在搞完金融市場化的一系列法律準備之后,居然完全開放了金融市場,給人的感覺,搞金融市場化是為了金融開放做準備。金融市場化,即是金融去主權化、去政權化,不再把金融作為主權的關鍵組成部分,也不把金融作為政權的組成部分,而是作為單純的經濟活動,出讓給了外資、買辦資本和來路不明的各種資本,比如來自維爾京群島、開曼群島的資本。更重要的地,取消了在華外資金融機構的業務范圍限制,外資金融機構可以隨便進行投資、存儲、借貸、支付、結算、保險、再保險等業務,比如美國的花旗、運通、黑石、橋水、瑞銀、魔根大通等金融大鱷稍稍地、合法地、在中國政府的熱烈歡迎聲中,進入了中國金融市場,和中國主權金融機構一樣,開展各種業務。
甚至,中國自己的主權金融機構的業務,還要受到一定限制:不能給中國國有企業“輸送利益”!所謂內外資一視同仁,其實是給外資松綁,卻對中國主權金融進行限制。
這種情況下,中國金融——應該稱為中國金融市場——就喪失了一切主權特征。
關于貨幣和金融的關系,我認為,金融,就是對貨幣發行權的扭曲,體現在以下方面:一是篡奪,原本由中國政權控制、由中國主權金融機構執行的貨幣發行權,因為引進外資 、開放金融等政策,無形中出讓給了外資和各種私有資本。二是貨幣發行數量的扭曲,即外資金融機構可以通過杠桿隨意發生貨幣,自由決定貨幣發行數量。三是扭曲貨幣發行對象和領域,當外資金融機構在中國的業務獨大時,外資,在中國市場開放政策的支持、配合下,可以隨便決定貨幣發行對象、領域,即把貨幣發行給外資企業,不發行給中國企業;發行到中國開放的重要經濟領域,并購這些領域的企業、控制相關行業,把中國資本排擠出這些重要企業和行業,從而控制中國經濟;四是扭曲貨幣發行方式。對于中國國有企業和民族企業,外資金融機構不可能給予撥款,僅僅可能給予貸款,而貸款,是有相當苛刻的抵押、期限、數量條件限制的。中國主權金融機構又按照外資給中國金融制定的法律條文,不能對國有企業“輸送利益”,那么,只有外資金融機構才能為中國企業提供“金融服務”,這就是把中國企業撿到了外資金融夢見的虎口中。
當外資占據了中國金融市場的半壁河山之后,華爾街金融寡頭,就搬到中國大都金融街了,就搬到上海灘了;人民幣,就成了傀儡,成了美元、新加坡元、香港港元、南朝鮮元、中國臺灣幣、日元、英鎊、法郎、馬克等外幣在中國市場上的代用券,成了外資掠奪中國資源、壓榨中國勞動、剝削中國人民、毀壞中國環境的刀子!
所以,金融去主權化、金融去政權化、金融市場化、金融自由化,這一套政策之下,人民幣的主權性質喪失殆盡。
既然人民幣喪失了主權和政權特性,即使人民幣成為中國跨境貿易的結算貨幣,也和中國人民的利益無關。有太多的外資金融機構、混合所有制金融機構可以承擔人民幣發行和結算業務,加上自貿區建設導致的人民幣自由流通,外國跨國公司、中國買辦機構、外國金融機構、地下錢莊等非法洗錢機構,均可以采取非法的投機方式獲取無限多的人民幣,用來購買中國商品、服務。
顯然,人民幣的發行權,人民幣流通的控制權,是人民幣結算權、支付權、計價權的前提。在沒有完全掌握人民幣發行權、流通控制權的情況下,即使人民幣在中國對內對外貿易中完全擁有結算權、支付權甚至計價權,與維護中國人民的經濟利益,也沒有太多實際意義。
我認為,中國當前,還是應該牢固樹立金融、貨幣的主權觀念、政權觀念,盡快停止金融自由化、金融市場化,這才是維護中國人民根本經濟利益的出路。
愿與方家商榷。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