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通貨膨脹與上調利率——現代西方經濟學批判
迎春
北京時間6月16日凌晨兩點,美聯儲宣布上調利率,加息0.75個百分點,試圖遏制美國當前的高通貨膨脹率。采取上調利率遏制通貨膨脹,表明美聯儲根本不懂什么是貨幣、通貨膨脹,更不懂通貨膨脹的原因與解決辦法,采取上調利率的錯誤措施,是現代西方經濟學、美國資產階級政府對于經濟現象無知的表現。
什么是貨幣、通貨膨脹
貨幣是金(或銀),紙幣不是貨幣,而是貨幣符號;通貨膨脹是流通中紙幣過量發行的結果,是資本主義特有的經濟現象。
現代西方經濟學不懂什么是貨幣,不懂貨幣與紙幣之間的區別與聯系
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與現代西方經濟學對于貨幣存在著完全不同的認識。
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認為貨幣是金(或銀),紙幣是“由國家發行作為法定流通手段的貨幣符號。”(《政治經濟學詞典》第399頁)金(或銀)本身就是商品,有價值;而紙幣沒有價值,是貨幣符號,代替貨幣發揮流通手段的職能。
馬克思指出:“‘金銀天然不是貨幣,但貨幣天然是金銀’,這句話已為金銀的自然屬性適于擔任貨幣的職能而得到證明-------一種物質只有分成每一份都是均質的,才能成為價值的適當的表現形式,或抽象的因而等同的人類勞動的化身。”(《資本論》第一卷 第107頁)金(或銀)作為生產物并不是貨幣,只有在一定的社會關系下,作為一般等價物才是貨幣。而現代西方經濟學則把紙幣看作是“貨幣”。
《經濟學》說:“貨幣是什么?貨幣是交換的媒介,是支付食品、電影、汽車、學費的手段。”(《經濟學》第12 版 薩謬爾森等著 第95頁)當前各國都用紙幣進行交換,因此,現代西方經濟學認為紙幣就是貨幣;甚至于把比特幣等所謂的“虛擬貨幣”,也可以作為“交換媒介”,認為也是貨幣,反而把黃金看作“投資品”;現代西方經濟學更不懂貨幣是一種生產關系,混淆紙幣與資本之間的區別。在資本主義條件下,用紙幣可以購買股票、債券等有價證券之類的虛擬資本,能夠產生利息,就認為紙幣也能夠產生利息,把紙幣看作是資本。混淆了紙幣購買商品時是商品貨幣關系,在購買有價證券時,才表現為貨幣資本,混淆紙幣與資本之間的界限。因此,采用調整利率的辦法抑制通貨膨脹。這是由資產階級的階級本質決定的。他們只知道“賺錢”,不可能理解貨幣與紙幣之間的區別與聯系,更不可能理解資本主義經濟關系的本質和發展規律。
總之,現代西方經濟學不懂金(或銀)是貨幣,反而把作為貨幣符號的紙幣看成是貨幣,不僅混淆了貨幣與紙幣之間的區別,而且顛倒了貨幣與紙幣的認識;也混淆了紙幣與資本之間的界限。
2,現代西方經濟學不懂什么是通貨膨脹
現代西方經濟學不懂什么是貨幣,不懂貨幣與紙幣之間的區別與聯系,就不可能懂得什么是通貨膨脹。
《經濟學》說:“價格和成本的一般水平上升——面包、汽油、汽車的價格上升、工資、土地價格、資本物品的租金上升——的時候出現通貨膨脹。”(《經濟學》第12版 第366頁)認為紙幣表現的物價上漲就是通貨膨脹,只看到經濟現象。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通貨膨脹定義則是:“紙幣發行量超過商品流通中的需要量所引起的貨幣貶值現象。紙幣流通規律表明,紙幣發行量不能超過它象征地代表金(或銀)的流通數量,否則紙幣就要貶值,就會出現通貨膨脹。通貨膨脹只有在紙幣流通的條件下才會出現。在金銀貨幣流通的條件下就不會如此,因為金銀凝結著人類勞動,它本身具有價值,它具有貯藏手段的職能可以自發地調節流通中的貨幣量,使它同商品流通的貨幣量相適應,從而不會發生流通中貨幣過多的現象。”(《政治經濟學詞典》上 許滌新主編 第616頁)馬克思主義經濟學揭示了通貨膨脹的本質。
歷史事實證明,紙幣不是貨幣,而是貨幣(金或銀)的符號。政府發行的是紙幣,可以離開貨幣(金銀)濫發,從而造成流通中的紙幣超過商品流通的需要量,出現通貨膨脹。所以,通貨膨脹是“紙幣發行量超過商品流通中的需要量所引起的貨幣貶值現象。”
作為貨幣的金(或銀)與商品之間的關系,與紙幣與商品之間的關系,有根本性的區別。金(或銀)是生產物,本身具有價值,政府不能“發行”,而紙幣作為價值符號,本身沒有價值,政府可以大量發行。用紙幣表現的物價上漲,不等于商品與貨幣(金)之間的關系。紙幣是政府發行的貨幣符號,通貨膨脹就是“紙幣發行量超過商品流通的需要量”,是紙幣流通獨有的現象。
現代西方經濟學所說的貨幣就是交換媒介,物價上漲就是通貨膨脹等,僅僅是記載現象。正如列寧指出的:“他們的科學至多不過是記載這些現象,收集素材。一分析物質的社會關系--------立刻就有可能看出重復性和常規性”。(《列寧選集》第一卷 第8頁)馬克思主義關于貨幣、紙幣、通貨膨脹等理論,揭示了物質的社會關系,經濟現象的本質和規律就表現出來。
現代西方經濟學還把通貨膨脹劃分為三類:“三種通貨膨脹-------溫和的通貨膨脹-----奔騰式的通貨膨脹-----超級通貨膨脹”。(《經濟學》第12版 第370-374頁)現代西方經濟學實際上認為溫和的通貨膨脹,有利于經濟發展,表明他們根本不懂通貨膨脹的本質。
《經濟學》還說:“關于通貨膨脹的再分配影響曾經進行過大量的研究-------與陳舊的說法相反,統計數字表明,以犧牲富裕者為代價,貧窮的家庭常常從通貨膨脹中受益。”(《經濟學》第12版 第379頁)這是作者資產階級本質的充分表現。
有的現代西方經濟學家認為通貨膨脹的產生,是供應鏈的問題,也是不懂通貨膨脹本質的表現。資本的本質是追逐利潤,什么賺錢多就干什么,短時間出現供應不足,只要利潤率高,一定會有資本家供應的。因此,供應鏈不足不是造成通貨膨脹的主要原因。
可見,現代西方經濟學根本不懂什么是貨幣,什么是紙幣,顛倒了貨幣與紙幣的認識,當然不可能懂得通貨膨脹的本質。
造成通貨膨脹的根本原因
通貨膨脹是紙幣發行量超過商品流通的需要量,超量發行紙幣是造成通貨膨脹的直接原因,但是,不是根本原因。同樣實現紙幣流通的公有制社會主義社會,也有商品買賣、貨幣流通,但是就沒有通貨膨脹的現象。相反,資本主義國家卻反復地出現通貨膨脹,表明通貨膨脹的根本原因在于雇傭勞動的經濟制度。
薩謬爾森等就承認:“困擾資本主義的失業和通貨膨脹存在于蘇聯嗎?回答似乎是,在蘇聯這兩種情況實際上都不存在-------受到管理的價格往往是相當穩定的,所以,公開的通貨膨脹是不存在的。”(《經濟學》第12版 下 第1306頁)“受到管理的價格往往是相當穩定的。”美國為什么不能管理價格,因為實行的是私有制。新中國的毛澤東時期近三十年,經濟高速發展,既無外債,也無內債,總共也只發行了212億人民幣,保持了物價穩定,不存在通貨膨脹,根本原因也是實行公有制。可見,通貨膨脹的根本原因,是資本主義的雇傭勞動經濟制度。資本主義國家才出現通貨膨脹,而社會主義公有制的國家就不存在通貨膨脹。
在雇傭勞動經濟制度下,工資是無產者出賣勞動力商品的價格,僅僅能夠維持勞動力的再生產,生產的主要成果被資本家占有,必然造成“消費不足”或者說是“內需不足”,這是雇傭勞動經濟制度的必然。馬克思指出:“一切真正的危機的最根本的原因,總不外乎群眾的貧困和他們的有限的消費,資本主義生產卻不顧這種情況而力圖發展生產力,好象只有社會的絕對消費能力才是生產力發展的界限。”(《資本論》第三卷 第548頁)資產階級政府為了“刺激消費”、“熨平”經濟危機,必然采取濫發紙幣的辦法,妄圖刺激消費,增加需求,這才是造成通貨膨脹的根本原因。
自1929年的嚴重經濟危機爆發以來,美國資產階級政府不斷地交替使用濫發紙幣,大量發行國債,然后又用紙幣回購債券,采取降息、加息、降準(準備金率)等種種辦法,在紙幣上玩花樣,循環反復。但是,盡管政府在紙幣方面采取各種措施,也不可能改變雇傭勞動經濟制度的本質,不可能解決廣大勞動群眾的貧困,因此,生產過剩經濟危機的形式盡管發生了變化,經濟危機由赤裸裸的生產過剩,轉變為通貨膨脹與經濟停滯并存,再發展為2008 年的債務危機等,經濟危機仍然周期性的爆發。這一次美國又出現了通貨膨脹,美聯儲采取上調利率等措施,有可能使危機形式演變為通貨膨脹、經濟停滯和債務危機一并爆發的經濟危機。
消除通貨膨脹的根本辦法
造成通貨膨脹的根本原因是雇傭勞動經濟制度,僅靠美國政府上調利率等措施,不可能解決通貨膨脹的問題。美國經濟發展的歷史反復證明,不根本改變資本主義經濟制度,就不可能解決通貨膨脹等的種種問題。
上世紀50年代美國爆發經濟危機時,就出現了經濟下降,物價不僅沒有下降,反而上漲的現象。“在1974-1975年危機期間,美國等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工業生產急劇下降”,“-----還出現了物價的大幅上漲。”(《資本主義興衰史》第360頁)以后盡管美國政府使出了渾身解數,通貨膨脹仍然反復出現。當前又一次出現了嚴重的通貨膨脹。美國政府根本不可能解決通貨膨脹、經濟危機的問題。唯一的出路是“炸毀”這個資本主義的外殼,才可能從根本上解決通貨膨脹的問題。
當前美聯儲采取上調利率,企圖抑制通貨膨脹,人們普遍關注的是這些措施給世界各國帶來的影響、后果。我們這里則探討通貨膨脹的本質與根源。因為只有認識了通貨膨脹的本質、根源以后,才可能真正理解通貨膨脹,才可能最終解決問題,同時通過通貨膨脹,進一步揭露西方經濟學是偽科學。我們必須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徹底批判現代西方經濟學,認識經濟現象背后的本質和發展規律,才可能自覺地推動歷史向前發展!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