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5個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86739億元,下降10.1%。
許多人問,這事什么意思?
我希望我的讀者應該有較強的領悟力,我點到為止就可以。但是,目前看,大多數做不到。
最近這一段,一群蠢貨拿著放大鏡抓50萬,只能討論“小贏中贏還是大贏”,否則就是1450。已經有很多財經類的博主中招了,所以,我本來也不想寫東西,想安靜渡過這一段特殊時期。
不過,求助的讀者太多,還是冒險寫一下。
首先看2022年5月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數據,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主要來自稅收。
然后,我們可以對比一下去年同期的數據
今年1-5月是86739,去年同期是96454。按照自然口徑,也就是不考慮通貨膨脹漲下降10.1%。
考慮通脹的話,下降更多。
有人說,收入下降,主要是抵退稅造成的。扣除抵退稅因素以后,還正增長2.9%。
但是,應該注意到,一般來說,稅收增長都是領先于GDP,以往的稅收增長都是兩位數,比如去年同期是24.2%。
也就是說,就是扣除抵退稅因素,稅收增長的放緩也是非常明顯的。
對比一下今年1-4月份的數據,就更明顯
1-4月份,自然口徑同比去年下降4.8%,扣除抵退稅以后增長5%。
也就是說,5月一個月,就把1-5月份的數據,拉低5.3個百分點(自然口徑)和2.1個百分點(扣除抵退稅口徑)。
如果考慮2.1%的通貨膨脹,那么下降的更快。這里姑且認為通貨張是2.1%。
那么5月到底下降了多少?
今年1-5月的86739減去1-4月的74293等于12446。
去年1-5月的96454減去1-4月的78008等于18446。
也就是說,今年5月的一般性公共預算收入,大約相當于去年5月的67.5%。這還沒考慮通貨膨脹的因素。
再看支出。
今年1-5月的支出99059減去1-4月的支出80933,可以得出今年5月的支出,18126。
18126真不算多,因為去年5月的收入是18446,支出是17157。(不列圖了,太麻煩,大家自己可以去財政部自己查原文)
問題是,今年5月的收入只有12446。
也就是說,今年5月的財政收入比支出,只有68.7%。
這是一般性公共預算,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主要是土地出讓金)下降也很嚴重。
今年5月的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是21948減去17565,為4383。
去年5月的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是29704減去24277,為5427。
今年的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只相當于去年的80.8%,這里沒有抵退稅的影響。
5月的政府性基金預算的支出為7177,收入比支出為61.1%,相比一般性公共預算收入更加收不抵支。
這些數據用圖表看更驚人,為了能存活,不上圖表了。
有興趣的還可以查查原文,按照稅種逐一做圖表。
此時此刻,地方財政比中央更困難。
因為中央的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是百億至多千億數量級,而地方的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是萬億數量級,幾乎就是第二財政。中央有一個缺口,地方有兩個。
無論是一般性公共預算還是政府性基金預算,收支比達到這種程度,必然不能持久。
貫徹任何意志都需要物質資源,財政收支比的下降,就意味著政府貫徹意志的強度的下降。
財政收支比降低到一定程度,政府就無法貫徹意志,維持基本的運轉。
說深了,絕對犯忌。
所以,要么讓經濟迅速增長起來,要么就要增收節支。
讓經濟迅速增長起來,這事并不容易。
地方政府負債累累,居民負債累累,全球經濟面臨衰退,歐洲在打仗,剩余產品賣給誰?美國?
壟斷形成以前,資本之間的激烈競爭,可以導致大量的盲目投資。壟斷一旦形成,就傾向于壓縮投資,提供利潤。所以,大廠裁員。
如果經濟迅速增長,那么千萬數量級的高校畢業生就業很容易消耗掉。現實顯然不是這樣。
事實上,如果能讓經濟迅速恢復增長,也不會出現經濟明顯放緩的趨勢了。
今天的事情,不是今天形成的,不過是在今天表現出來而已。
財政剩下的選擇,就只有增收節支了。
大致幾條路,先舉債后印鈔,加稅,印鈔,拍賣國有資產,削減福利,機構改革……
不展開講了,沒有一條不犯忌。
以上內容說的只是財政,點了點宏觀,更深的關于宏觀的分析更不敢講了。
大家保重吧。
以上內容,純屬假語村言,我們的未來只有三個可能:小贏、中贏和大贏。
祝大家工作平安,收入平安,求職平安,公眾號平安,身體平安,家宅平安,小區平安,健康碼平安,存款平安,吃燒烤平安……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