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聯儲在今天凌晨的議息會議,如市場預期加息了75個基點。
這個并不意外,畢竟在美聯儲加息之前,美國利率期貨市場對美聯儲加息75個基點的概率,已經96%了。
所以,這并不算超預期。
如果是加息50個基點,算超預期利好。
若加息100個基點,則是超預期利空。
不過,在美聯儲加息之前,這件事情還是有一些變數,市場預期美聯儲大概率加息75個基點,是因為6月10日公布的通脹數據超預期增長,所以認為美聯儲就會提高加息力度。
但最終美聯儲是否會怎么做,是否有膽子這么大力度加息,這還是有一些變數。
畢竟一下子加息這么多,基本上肯定會導致經濟硬著陸,美國今年下半年開始出現經濟衰退,基本就是大概率的事情。
但即使如此,美聯儲仍然還是這么大力度加息,這其實可以看出兩個問題:
1、美國通脹問題比表面上看到的,要更加嚴重,控制通脹已經成為美國優先級最高的事情。
2、美聯儲已經做好犧牲美股和美債,來救美元已經控制通脹的準備。或者說華爾街大資本集團已經做好這個準備。
這個可以體現在,6月10日通脹數據一公布,華爾街幾家大投行,就馬上開始渲染6月要加息75個基點,這使得市場對美聯儲大幅加息的預期馬上升溫。
這些華爾街大投行,能預測這么準確,自然也是有原因的。
包括早在今年3月份,美聯儲首次加息之前,一些華爾街大投行,就直接喊出了美聯儲今年加息7次的預期。
我認為,美股經過去年一整年的高位橫盤,華爾街大資本的真正相關人士,該出貨的出貨,該布局的布局,即使美股泡沫被戳破,損傷的也不是他們的利益,他們已經做好了戳破美股泡沫的準備。
美聯儲這次一口氣加息75個基點,也說明,我們確實不要低估美聯儲加息的決心。
自從我去年開始說美聯儲即將貨幣大轉向開始,我聽過最多的話,就是“美聯儲不可能加息”,“加息了美國政府債務就還不上了。”等等。
但很多這種過于“篤定”的說法,很多都比較缺乏足夠的金融知識去論證和思考。
我會通過這些問題,來做一番邏輯推演,論證美國拱火行為背后的一些利益邏輯。
(1)加息與美國還債
“加息了,美國政府債務就還不上了”,是我們可以廣泛聽到過的一種論調,有不少還是財經大V表達過這樣的觀點。
不過其實這樣的觀點,雖然不能說完全不對,但至少是比較片面的。
比如,加息多久,加息幅度多大,美國政府債務才會還不上。
大多數提這類觀點的人,估計連美國債券市場“存量”和“增量”的概念,都沒有搞清楚。
加息對美國政府來說,影響的只是增量市場,而當前存量的30萬億美元的美國國債,對美國政府來說是沒有影響的。
因為美國財政部作為美國國債的發行方,發行利率和發行價格,都是發行的時候就固定的,發行之后,不管美聯次加息多少,對美國政府來說都不會有太大影響。
我在去年就有寫文章分析過這么一個觀點,就是美國在疫情后,兩年時間超額增發了8萬億美元的國債,是美國為了趕在下次金融危機之前,在瘋狂發債。
并且,美國發債速度越快,就越說明美國政府對這輪美聯儲激進貨幣大轉向,是有預期的,或者說是有準備的。
因為美國就是為了趁還處于0利率環境,多發點低利率債券。
這個也是我去年判斷美聯儲今年會貨幣大轉向的一個依據。
美國過去兩年增發的8萬億美元國債,都是超低利率,而之前22萬億美元的國債,平均的發行利率估計也是在2.5%~3%之間。
美國發行債券正常都是中長期國債為主,比如5年期和10年期。
所以,美聯儲加息,倒不至于讓美國政府一下子就還不上債務,美國當前30萬億美元的天量債務,每年償還的利息大概是5000~6000億美元。
美聯儲加息多少,短時間不會讓美聯儲償還的利息大幅增加。
但是,美國發行的新債券,就會受加息影響。
因為加息就會導致美債收益率上升,就會導致美國發行債券的利率上升。
目前美國發行的新債券,平均利率已經上升到2.9%了。
所以,美聯儲加息,會導致美國新發債券資金成本上升。
美國當前因為赤字問題太嚴重,完全只能靠借新還舊來維持,每年至少要新發行1萬億美元的新債券。
這部分會受美聯儲加息影響比較大,但因為加息初期,高利率債券的規模并不大,所以美國政府壓力還不會太大。
但如果隨著時間持續,增量債券持續替換存量債券,才會導致美國債務壓力越來越大。
這個時間影響,至少得1-2年后才會顯現。
同時,美聯儲加息幅度有多大,會決定美國1-2年后的債務壓力會增加多少。
由于找不到美國這30萬億詳細的年限構成,也很難計算出,美聯儲加息多少,持續多久,才會達到美國債務的臨界點。
但可以肯定的是,相比加息幅度有多大,其實加息周期持續多長,對美國債務壓力的影響更大。
如果加息周期只維持在兩年左右,其實對美國政府來說,哪怕短時間內利率超大幅度飆升,也是可以承受的。
這個結論,對我今天這篇文章的核心論點很重要。
以前是有美聯儲無限印鈔來購買國債,讓美國政府可以低息發債。
但現在美聯儲加息縮表周期,如果美債發行受阻,美國就不得不提高發債收益率,來吸引更多資金購買。
同時,更極端的情況是,在美聯儲激進加息縮表的周期,一旦美國有對外發動戰爭的需要,美國政府是完全有可能短時間內大幅度提高發債收益率,用高息來吸引人購買,以此來籌集資金。
我雖然一直唱衰美國,但我一向是站在一個比較理性的角度來分析,用數據去論證,美國當前確實存在很多問題。
但美國也并不是說,美聯儲加息,美國就償還不了債務。
我們也不要小瞧美國一旦進入戰爭狀態的動員能力。
美國的金融霸權,一旦進入到動員狀態,籌集資金的能力,還是有的。
假如美國進入戰爭動員狀態,我可以明確說,到那個時候,美債收益率至少會飆升到10%以上。
并且,美債收益率的飆升,會反過來進一步強化美國對外發動戰爭的可能性。
現在因為有核威懾,大家已經很少見到這樣的場面。
但在100年前,一個國家大幅發行高息債券,往往就是對外發動戰爭的明確信號。
因為只有戰爭劫掠來的財富,才能償還如此高額利息。
這里只是分析一下這種可能性,倒也不是說美國一定就會對外發動戰爭,只是這種可能性我們得多加提防。
美國國債收益率飆升速度越快,美國對外拱火,乃至親自下場的可能性就會越大,這是有明顯關聯的。
(2)加息對美債市場的影響
另外,美聯儲加息,對美國政府的存量債券沒影響,但對二級市場的存量債券卻有很大的影響。
發行方的票面利率和票面價格是發行時候固定的。
但購買美國國債的二級市場投資者,收益率和債券價格就是實時波動。
所以,美國政府作為發行方是可以拍拍屁股走人,但龐大的30萬億美元的國債,就是二級市場接盤。
美聯儲加息,債券收益率飆漲,二級市場投資者手里的債券價格就會大幅度下降,從而出現虧損。
美國國債的最大投資者有兩個,一個是美國養老金,一個是美聯儲。
美國養老金本來是美國國債的第一大投資者,持有美國國債超過4萬億美元。
不過美聯儲因為過去兩年翻倍式擴表,目前持有美國國債5.7萬億美元,已經躍居美國國債的第一大持有者。
也因為美聯儲加息,導致債券價格大跌,進而使得美聯儲一季度賬面虧損高達3300億美元。
很多人一看到美聯儲一季度巨虧3300億美元,就感到很不可思議。
但實際上,這就是美聯儲持有5.7萬億美元的國債和2.7萬億的房地產抵押債券,因為債券價格下跌,所帶來的的“賬面虧損”。
這個虧損,只是浮虧。
債券跟股票并不一樣,債券雖然會隨著二級市場價格波動,也會出現浮盈浮虧。
但債券價格跌一半,只要持有者不賣,拿到期后,債券發行方不違約的話,債券投資者就可以從發行方手里拿回本金和利息,就不會有任何虧損。
所以,美聯儲這個虧損也只是浮虧。
只有美聯儲主動拋售縮表,也就是提前拋售還未到期的債券,才會把浮虧變成“實虧”。
這可能也是為什么,美聯儲當前會先采取等持有債券到期后,停止再投資的模式來縮表。
因為持有債券到期后,美國政府就要先償還美聯儲本金和利息,美聯儲不借或者少借新的債券給美國政府,就可以實現縮表。
這種到期縮表,美聯儲的“浮虧”就會變成不虧。
美聯儲在6月1日,也開始縮表。
本周三,美聯儲正式停止對150億美元到期國債進行再投資。
之前,美聯儲持有的國債到期后,美聯儲左手從美國手里拿回本金,右手就會又拿一筆錢借給美國,讓美國政府維持借新還舊。
但現在,美聯儲左手從美國手里拿回本金,右手就不借新錢給美國,以此來進行縮表。
所以,美聯儲現在也正式開始縮表了。
有的人不太理解這種到期式縮表的效果。
我舉個例子,一個負債累累的人,刷了幾十張信用卡來借新還舊,結果有一天,銀行突然把他信用卡的額度給停了,他錢還上了,就不能借新的錢,那么他手里的流動資金就會減少,資金鏈可能就會斷裂。
所以,不管是主動拋售債券來縮表,還是債券到期縮表,對市場抽水效果是一樣的。
(3)一個邏輯閉環
最后,再來解答一個我自己也很感興趣的問題。
有人問,美國拱火俄烏危機,反而推升了通脹,通脹又反過來逼迫美聯儲激進加息,如果美國想要控制通脹,不是應該不拱火。
為何美國反而在不停拱火?
這個問題,我認為是有一個閉環。
我前天文章有分析過,美聯儲加息,并不單單只是為了解決通脹,通脹只是給了美聯儲一個可以激進加息的理由,是一個觸發式開關。
這個也可以通過6月10日美國通脹超預期增長后,美聯儲這次就如市場預期加息75個基點。
這說明,當前美聯儲加息幅度多少,已經不是美聯儲說的算,而是通脹說的算。
那么這里就有一個閉環。
美國拱火→導致地區沖突→進而推升全球通脹→逼迫美聯儲更激進加息→推高美債收益率→為吸引更多美元回流,來減緩美債收益率飆升→美國加大拱火力度→地區沖突……
這樣就形成一個閉環。
這樣一個閉環的結果是,美國會不斷拱火,來加速美元回流,并且通脹也會因為美國拱火而持續處于高位,這反過來強化美聯儲激進的加息,進而強化美元回流效果。
如果我們從這個角度來思考,通脹似乎只是美國拿來做局的一個工具而已。
當然,這不是說美國故意推升通脹,畢竟美國內部也不是鐵板一塊,我后面會單獨闡述這個問題。
但這個至少是可以解釋,美國拱火俄烏危機,反倒推升全球通脹,美國為什么這么做。
不管是美國拱火,還是美聯儲加息,最終目的其實都只有一個,就是讓海量美元回流美國。
此外,可能還是有人不太理解,海量美元回流美國,但美債收益率仍然飆升,債券價格下跌,說明美債市場拋售潮仍然比較大,那回流的美元去哪了呢?
這個問題,我覺得是不要單一化市場的資金來源。
市場買賣是相互的,有賣就有買,美債拋售潮很大,但也說明有相對應的接盤力量。
如果沒有俄烏危機,讓大量美元回流美國,恐怕美債收益率現在早飆到4%以上了。
同時,我們也要把二級市場和美國政府分開考慮。
美債收益率越高,美國政府發行的債券就越多人買,而二級市場的拋售潮就越大。
這兩個是不矛盾的。
也就是,虧的是二級市場的投資者,而不是美國政府。
這是整個問題的關鍵。
對美國政府來說,更主要考量是,在足夠多人買新發行債券,以及用盡可能低的債券收益率去發行,二者去尋找一個平衡點。
在美聯儲加息縮表周期,美國發債就完全得靠市場消化,如果沒有足夠多的資金購買,美債收益率可能會飆升到很高的地步,這是美國無法接受的。
所以,美聯儲加息縮表周期,美國就會拱火,制造事端,來讓美元回流,這樣才能讓美國發債成本降低。
這歸根結底,是利益驅動,是美國向全世界發動的金融收割。
當然,要說這一切都是美國有提前預謀布局的,還是有點高看美國,我也不認為美國是很早就準備好這一切。畢竟美國內部也不是鐵板一塊,而且是撕裂極大。
我認為,美國拱火俄烏危機的派系,就并不是拜登背后的民主黨,是共和黨背后派系所為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拜登這一派系,的確是想把通脹控制下來。
但拱火俄烏危機的共和黨派系,并不太想通脹被控制下來。
拜登想取消特朗普對我們的不合理關稅,但拖了這么久,才總算有點要行動的樣子,這其實也說明,美國內部有一股很大的勢力,在阻撓美國降低通脹的這些行為,是在跟拜登對著干的。
包括美聯儲可能也只是因為通脹加劇,才激進加息,金融收割也只是激進加息必然帶來的結果。
所以,更大可能是,在一系列偶然和各方角力的綜合影響下,最終這個閉環形成了。
但不管是偶然還是巧合,這個閉環能實現,關鍵是俄烏危機背后那一雙拱火的手。
實際上,我們不難看出,只要拱火這個行為一發生,就大概率導致通脹加劇,進而導致美聯儲激進加息,地區沖突和美聯儲加息,都會促使美元回流。
整個閉環的關鍵,就是拱火這個環節,這相當于這個閉環的開關。
在全球疫情肆虐,供應鏈紊亂的大背景下,拱火俄烏危機,才能實現這樣四兩撥千斤的效果,讓全球通脹加劇,進而觸發后續一系列閉環。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得出幾個結論:
1、美國的拱火行為并不會停止。
2、世界通脹短時間內不會回落太多,這個短時間我認為是今年內,至少10月之前,美國通脹不會回落太多,甚至還會進一步加劇。
3、至少今年內,美聯儲激進加息不會停止,本輪美聯儲加息周期,至少會持續到明年。
4、美債收益率也會持續上行,但美國會為了延緩美債收益率更大幅度上行,反過來加大拱火力度。
以上只是我個人基于一些事實和信息,邏輯推演的結果,不代表一定就是完全如此,僅作為一種可能性供大家參考。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