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大姐講課說,中國的外匯比如美元,不能再在中國流通,只能投資到國外。但考慮到流通、利潤、安全等問題,所以,就用來購買美國的國債。這樣,美國既得到了中國的商品,又回收了中國手里的美元。
然后,美國再用這些美元對外投資、采購、開發、并購。這就是美元陷阱。
我和主流貨幣理論的區別就在這里,我不贊成這位大姐的說法。
在這位大姐看來,如果中國或者其他國家手里的美元沒有用來購買美國的國債,美國就回收不了這些美元,美國就沒有錢了,就不能再對外投資了。換言之,美國很需要這些回收來的美元,用來對外投資、并購、開發、采購。
我相信,這是絕大多數貨幣專家的認識,肯定也是中國經濟、貨幣教科書中的觀點。
但我不贊成這個觀點。
我認為,當中國或者其他美元輸入國用美元采購美國的國債后,美國就收回了這些輸出到海外的美元,這些美元就完成了整個循環。美國回收到的這些美元,對于美國來說,是沒有任何用處的,屬于垃圾、廢紙,直接核銷即可。美國的再次對外投資、并購、采購,完全用的不是這些已經回收的美元,而是重新發行的美元。重新發行多少美元,與已經回收美元的數量,沒有任何關系。
顯然,中國主流貨幣的理論中,認為美元再次發行,是受制于美元回收的,至少,美元回收對于美元的再次發行是有關系的;好像如果美國沒有成功回收大量的美元,就無法再次對外投資、并購、開發、采購。我認為這種看法是不對的。
這是我關于貨幣的理解和主流貨幣理論的重大區別。我相信很多貨幣專家學者是忽略這種區別的。
這個區別,看似很小,但是,這個區別,對于貨幣發行的認識,具有決定性影響,意味著兩種截然相反的貨幣發行觀念。
如果按照我關于貨幣的認識,美元是可以隨意發行的,只要有國家愿意接受美元投資、接受美元的支付權、儲備美元,美國想印多少美元就可以印多少,根本不必在乎已經回收了多少美元。
實際上,美國多次量化寬松,也和我的認識是相符的。大家可以分析一下,美元這些年海量的“量化寬松”,與其以國債市場、期貨市場、虛擬貨幣市場、股票市場上回收的美元數量,有關系嗎?我希望有專業人士對比一下美元的量化寬松,和其回收的美元之間的關系。我想是沒有關系的。
那么,既然美元的再次發行和其回收美元的數量無關,美國為什么還要以出售國債、期貨、股票、虛擬貨幣等金融產品的方式回收美元呢?
這是因為,美國一直在鼓吹“美元是世界貨幣”,是“國際儲備貨幣”,這是美元霸權的根基。
如果美國不以出售金融產品的方式回收這些被其他國家、企業、個人控制的美元,那么,這些國家、企業、個人就可以趁著“美元是世界貨幣”理念的東風,用這些美元對外投資、并購、開發、采購,這實際上就損害了美國在全世界的利益。比如,中國以美元為結算、支付貨幣,搞“一帶一路”,美國人就認為大大損害了其全球利益,所以,大加阻撓。而其他國家,比如西歐國家,就不那么反對,可能它們也理解不了——或許中國的貨幣專家也理解不了,——為什么美國會反對中國的以美元為結算貨幣的“一帶一路”政策,這個政策,分明有利于美元的國際流通呀?美國怎么能反對呢?不應該呀。其實,這些國家和中國的貨幣金融專家沒有弄明白美元的本質和循環邏輯。
在美國人鼓吹“美元是世界貨幣”的條件下,美國人控制了美元的發行權,美元鈔票在美國人手里面,那可以在全世界絕大多數國家投資、并購、采購、開發,這是美元霸權對美國所形成的重大利益,是美國所謂強大的基礎。但如果美元在其他國家、企業、個人手中,在美國金融寡頭眼里,就是美國死對頭!這些美元是極其有害的,是對美元霸權的重大威脅。因為,這些美元與美國人手中的美元,是一種競爭關系。所以,美國必須用金融市場回收這些美元,避免這些美元被其他國家、企業、個人用來對外投資、并購、開發、采購,避免與美國形成競爭關系。
這個問題,我覺得極其、極其、極其重大,重大得無以復加,也是我們國家經濟、金融、貨幣領域認識的盲區、誤區,所以,我要反復地解釋。
我把我這篇文章歸入“理財”類,但不是企業、個人的理財,那只是小理財,而是國家的理財,是大理財:千萬別以為貨幣是財富?。。?!無論哪國的貨幣——包括自己國家的貨幣,都不是財富。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