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當前我國經濟工作的若干建議
——當前我國經濟 亟待解決的問題
作者:錢偉品 2014-12-10 22::25:14 于《新浪網》
經濟是基礎。社會主義國家的工作重心轉移到“以經濟工作為中心上來”并沒有錯。關鍵是經濟工作的重點究竟研究什么。
為了促進經濟發展,我國每年都要幾次研究經濟工作。關鍵主要是研究什么?筆者認為:重點并不是研究GDP速度、進出口多少、轉型升級;而是必須圍繞社會主義原則研究“經濟所有制性質;社會主義生產目的;社會主義市場的健康公平交易;一二三產業的平衡發展;收入分配的公平公正;投入產出消費的健康有序;人民群眾權利的保障;金融等政策措施的配套服務;經濟發展如何健康可持續;等等”。
一、公有制經濟為主還是私有制經濟為主,關系到國家社會制度性質。
社會主義制度必須堅持“公有制經濟為主體”;初級階段也是社會主義,必須公有制經濟為主體,私有制經濟作為適當補充。相輔相成公平競爭、共同發展。公與私,那個為主體并不是方法措施問題;而是關系到國家社會根本性質和原則的大問題。我國30多年來,只發展中外私人資本經濟;不發展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究竟想干什么?!各級經濟工作會議,不研究經濟發展的性質方向道路,那經濟工作研究什么?!
二、社會主義生產目的是滿足人民群眾不斷提高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而根本不是什么GDP和進出口。
關于GDP速度當然是越快越好,多快好省。核心必須是“人民群眾物質文化生活所必需”、而且是國內人民群眾必需為主。如果連生產目的也不明確,究竟發展什么經濟。所以,發展經濟也必須走“群眾路線”。也得問問人民群眾,最迫切的需要是什么?方能“有的放矢”發展經濟。不斷滿足最廣大人民群眾日益提高的物質文化需要。
三、三業必須平衡發展,一二產業實體經濟為主,農業是重中之重。
民以食為天。糧食安全是國家民族整體安全之關鍵。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因此,農業歷來是經濟發展的重中之重。沒有確保的糧食,一切發展都無從談起。要加快發展農業,除了國家投入外,最為關鍵是必須大力改革農副產品“價格”體制。盡快縮小和消滅工農產品“剪刀差”。億萬農民的致富關鍵也是農副產品“價格”。再不能工業產品價格是幾元幾元地漲;而農副產品特別是糧食卻一分幾分地加。
四、實體經濟是國家民族的命脈,房地產是“住”的、金融重心必須為實體經濟服務。
發展經濟,沒有一二產業哪有第三產業。為了減少污染,怎么能片面發展服務業。沒有“皮”,“毛”怎附也?!只有皮肥才能毛壯。美國華爾街就是單靠“電腦鼠標”發大財,則才鬧出震驚世界的“金融經濟危機”來。不實實在在生產社會商品,豐富市場供應,而靠“投機、虛擬”或者炒買炒賣房地產,是不能發展真正經濟的。而只能制造“泡沫”經濟出來。
五、按勞分配為主公平公正,才能充分調動生產積極性,促進經濟發展。
對勞動者長期制度性安排“最低工資標準”,哪來“最高”的生產勞動積極性?!反思一下我國30多年來的經濟政策:絕大多數是有利于中外私人資本。究竟哪些是對億萬人民群眾有利?!所謂的“資源、勞力、改革等等”紅利多被中外私人資本掠走了。廣大勞動者卻卻只得到了“末尾”。這種經濟分配政策,難道是“社會主義”?難道能可持續發展經濟?真是《天方夜譚》。
六、沒有工人階級領導和人民當家作主的經濟,不是社會主義經濟。
千百萬工人下崗,2.7億農民工,勞動者個個被“雇傭”。人民不當家作什么主?!中國經濟豈能不出問題。連央企國企中,也沒有工人的民主管理,還談什么“工人階級領導、人民當家作主”。30多年來,全國各級“工會”都成為“擺設和花瓶”或者成了“稻草人”。如此的經濟,究竟依靠誰來發展?!所以,新一屆黨中央才發出“你是誰?為了誰?依靠誰?”的醒世驚言。
七、經濟工作必須針對當前經濟重大問題,扎扎實實真正解決問題。
經濟是“實干”出來的;并不是喊出來的,更不是吹出來的。什么“轉型升級、市場決定、政府放權、降低門檻、民營經濟,甚至‘法無禁止即可為’、等等等等”。其實對發展經濟基本沒有什么作用。
必須腳踏實地,俯下身子、深入三大產業實體,調查研究,并善于發現問題,“以問題為導向”,抓住“牛鼻子”。一個一個真正解決關鍵問題。才能促進經濟健康發展。
八、當前經濟急需解決的問題:
1、必須堅持公有制經濟為主體。旗幟鮮明地反對“混合型”渾水摸魚,繼續“暴利”公有資產。
2、必須腳踏實地大力發展“高新、科技、現代、前瞻”的公有制企業。用足用好國家外匯儲備,引進世界先進裝備,科研開發高科技產品,做大做強央企國企和所有公有制企業。
3、必須堅持工人階級領導、人民當家作主,確立人民群眾在企業中的主人翁地位。根據不同性質的企業,采取“民主選舉、民主管理、民主監督、民主分配、民主規劃”。特別是必須確保私人資本企業中工人階級的“基本權力、基本利益、民主監督”。從根本上杜絕“要錢不要命”的所謂發展經濟。
4、必須以防治污染為前提的發展經濟。凡是污染的企業一律不得上馬。已經污染嚴重的也必須切實治理或者“關停并轉”。誰污染誰治理,必須有時間表。不治理者必須撤職停業并且依法查辦。一切都沒有比人民的健康和生命更重要。
5、必須依法整頓治理市場。一切金錢至上、物欲橫流、假冒偽劣、坑蒙拐騙的,必須都在時間表內,退出市場。特別是已經威脅民生安全的企業和產品一律終生“禁入”。在法律面前沒有任何“例外”和法外。
6、必須端正金融和服務業發展方向。必須回答“你是誰?為了誰?依靠誰?”的大問題。對國有企業,不換思想定換人。對外資企業和洋人,違反國法的驅逐出境。
7、必須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的公平公正分配。制度性安排人民群眾收入必須與GDP/CPI同步增長。并且逐步還上改革開放后30多年的欠賬。尤其要做好央企國企利潤每年的“國家、全民、企業”的三者合理分配。加快縮小歷年造成的收入分配的嚴重兩極分化,充分調動最廣大人民群眾的生產勞動積極性。
8、必須重視企業文化精神建設。充分發揮“精神”對“物質”的反作用力量。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首先武裝各級官員的頭腦。愛國愛崗必須從現在做起、從自己做起、從工作和產品質量做起。真正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一心一意對人民負責。
我國各級經濟工作究竟研究什么?筆者認為必須研究落實以上所述。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