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僅僅是油價,其實是大宗商品價格全面上漲。
這一輪漲價原因至少有幾點:1、疫情以來供應鏈斷裂,物流不暢,導致貨運成本上漲。人民大學的報告寫道,“美國自疫情發生以來,進口吞吐量持續大于出口量,再加上因為芯片缺乏和碼頭工人的短缺,直接造成了西海岸主要港口的空箱堆積,打破全球航運網絡的平衡,堵塞了運輸環節,推高了物流價格。”2、原料輸出國疫情導致原料價格上漲。3、主要西方國家寬松貨幣政策(比如美國就直接發錢給消費者),使得國內需求復蘇,引發終端產品需求上漲,進而引發原材料需求上漲。4、超發的貨幣流入期貨市場,投機需求旺盛。
俄烏沖突加劇了困難。俄烏沖突以來,能源價格快速上漲。
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在我國導致的結果是不是消費品物價上漲呢(除了住房外的)?這一次并不是。這次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導致CPI和PPI的分化。也就是說,原材料價格漲了,最終產品價格基本沒有漲。
這導致上下游企業盈利能力分化,中小企業利潤空間被極大程度擠占。人民大學報告說,“中下游企業承受較大成本分攤壓力,特別是議價能力較弱的中小企業利潤受到擠壓。中小企業調查顯示,在制造型企業中,九成企業表示大宗商品價格上漲顯著增加了原材料采購成本,八成企業表示無法提價,七成企業表示無法提價且無法通過控制其他成本費用支出來維持利潤不變。”
除此外,國外經濟環境發生變化,2021年中國靠出口支撐增長(其他國家疫情控制不好,無法供給足夠產品),但今年出口環境明顯變差(俄烏戰爭、其他國家逐步復工、美國加息等等)。這使得中小企業雪上加霜。下圖是今年1-2月國企(主要是大型企業)和私企(主要是中小企業)的利潤對比。
這必然加劇中小微企業裁員傾向。去年,中國中小企業協會發布報告稱(筆者轉引自人民大學報告),“受訪企業中,超過一年沒有招工的占38.8%,超過半年以上沒有招工的占56.6%;有招工意愿和計劃的企業,依舊更傾向于招聘有經驗的社會人士和靈活就業人員。”
今年以來,形勢更差。
外部環境方面。第一,“隨著海外疫情緩解和防控措施調整,海外供應鏈逐步恢復,備用生產能力擴張,供應鏈緊張狀況有所緩解,海外供求錯配緩解、缺口縮小,過去兩年支撐我國出口增長的外部需求動力弱化”(人民大學一季度經濟報告)。第二,俄烏戰爭導致全球化進程被實質性終結。第三,美國加息,發達國家逐步退出極度寬松的貨幣和財政政策,可能導致全球需求下降。
內部終端需求方面。防疫三年以來,居民錢包癟下去了,消費快速下滑。人民大學2021年底分析預測報告說,“居民未來收入信心低迷導致消費增長潛力出現永久性下滑的風險。根據央行城鎮儲戶問卷調查,2021 年居民未來收入信心指數整體處于歷史性低位,三季度進一步下滑至49.5%,跌入緊縮區間。相應地,2021 年居民存款余額同比增速保持高位運行,消費支出保守化傾向明顯,終端需求不足必然影響國民經濟循環。”
【這個圖片引自該報告,圖片里面年份不清楚,吐個槽。但大致能猜出,年份應該是到2021年底】
投資方面。去年限制房地產以來投資持續低迷(當然不止這一個原因),而“制造業投資和民間投資復蘇力度又難以彌補基建投資和房地產投資的較快回落。”(今年初基建投資開始恢復,還是凱恩斯主義好)
在這個背景下,才有了5月25日的會議。
現在我們是矛盾重重。出口肯定放緩;消費不用想了,大家都沒錢;本來要限制房地產,最近被迫放開;地方債本來夠高了,但是沒辦法,還是要搞基建,于是又批了3萬多億的專項債;等等。
其實,我們國家杠桿已經很高了,但是沒有辦法,還是只能靠凱恩斯主義,只能不斷寬松,各種刺激,飲鴆止渴,洪水滔天。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