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的“胡思亂想”。
近段中國的抗疫,常態化、大規模、反復的撿策,是必選手段。但我們也看到,中原、華東、淮南、京都等地方,都出現了各種各樣的故意撿策造假、顛倒陰陽事件,至少客觀上給抗疫制造了極大的混亂,極大地放大了疫情造成的災難。如果我們參照一下朝鮮疫情的奇怪爆發方式,我們有理由懷疑我們這里有“投毒”的可能性。那么,這種撿策造假,至少客觀上極好地掩護了可能的“投毒”行為。
但是,我們也注意到,從中原的某大檢驗公司出事,到華東大市的中科打頭的公司出事,再到合肥、京都,均處理得輕描淡寫,甚至既不“描”也不“寫”,中原的事,已經過去幾個月了,至今沒有下文;合肥的事,僅僅是“暫停合作”,連警察叔叔都懶得打擾……可以說,已經是天怒人怨了。
林志波、司馬南等同志,對這類事件進行了揭露,但似乎沒有任何效果。
如此危害巨大的行徑,為什么如此辦理,為什么允許其四處存在?我這里“胡說”一下,大約有以下幾句話。
一是醫療產業化、醫療產業支柱化所致。資本的權勢有多大?莆田系或許微不足道。2019年6月,資本勢力為了搶占醫療市場,指使拾布委聯合發文,要“限制公立醫院規模,為社會辦醫留足發展空間”,策動權力機關取消醫護人員的事業編制,甚至還邀請了一家社會辦醫親自站臺!這個文件發出后半年,新冠疫情在武漢爆發,大年三十,廣大公立醫療機構包括解放軍醫療機構的醫護人員,放下年夜飯,到單位簽訂了生死狀,背上醫藥物資,馳援武漢。“社會辦醫”在干什么?在幸災樂禍。北京的一家某某佳醫院直接關門拒診……幸虧疫情在文件發出后半年爆發,如果推遲三五年爆發,公立醫院被徹底搞垮、社會空間都留給社會辦醫,那么,武漢疫情會可能真如方方所說,“沒有勝利,只有結束”,甚至連結束也沒有。
雖然公立醫療體系在抗疫中發揮了中流砥柱作用、“社會辦醫”袖手旁觀,但是,“限制公立醫院規模、給社會辦醫留足發展空間”的文件,卻并沒有作廢!
于是,撿策在武漢疫情被控制后,隆重登場,成為抗疫的核心辦法。
這兩年的撿策的確讓“社會辦醫”嘗到了“發展空間”的甜頭,也的確讓醫療業成了中國經濟的支柱產業。但是,中國社會為這個支柱產業付出的代價,恐怕全國人民都品嘗到了。
這是來自政策的保護。
二是來自法律的保護。企業家犯罪,能不抓就不抓,能不立案就不立案,能不審判就不審判,這是最高法的一位領導公開講的。老實說,中國法律的立法權和解釋權,都在人大,不在高法的某位領導。中國法治的原則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這十六個字,幾乎寫在中國所有法院的最顯眼的地方。這位最高法的領導,其實并沒有解釋法律的權力。他所說的企業家犯罪能不……就不……,其實是違法的。但是,也沒有見有司出來批評他、阻止他。
撿策領域的企業,也是企業,企業家自然也要受到法律的保護,自然也是“能不抓就不抓、能不立案就不立案、能不審判就不審判”,還要再加一下,即使抓了、立了、審了,也是輕審輕判,從輕發落。因為這事關一地的GDP。
所以,合肥對出事的撿測公司,僅僅是“暫停”合作。中原對某公司,則“不了了之”……華東的事,雖然口頭上說得很嚴厲,但我還是懷疑。因為,這種事宜“從快從嚴從重”,不宜拖!
這是來自法治的保護。
三是來自媒體的保護。必須承認,中國盡管各類媒體極其發達,大V眾多。但毫無疑問的事實是,中國媒體、輿論仍然控制在資本手中,并沒有多少人民的言論權利。這個資本,很可能和醫療、撿測資本是同一個老板。比如柳教父、馬粑子、許皮帶、王大富之類。他們的手伸得極長、管得極寬,既控制媒體,也控制醫療,當然遠遠不限制只控制這些領域。
撿策出了問題,不應該長期保持“熱搜”嗎?實際上不是。再大的檢測犯罪丑聞,也如流星一般,一閃而過。就拿中原撿策企業出來吧,雖然當時也是熱點,但是對該公司的業務沒有任何影響,其母公司照樣四處拿政府的訂單。
四是來自權勢的保護。仍以幾家被抓到現行的企業為例,中原的事,不了了之、至今不見下文。其間據說該公司已經沒事了,我相信這極可能是真的。合肥的事,僅僅是“暫停合作”,注意,是“暫停”合作,還不是永久終止合作,當然對這兩家慣犯也沒有什么懲處。華東的中科潤達呢,也未見深究,相反,對發現其造假的基層干部,卻作了撤職處理……
顯然,如此處置甚至是縱容這些私有資本機構,不是醫療資本、媒體能夠直接完成的,必然有權勢直接干預。
五是來自學界的保護。大家知道,中國多公知,公知愛講話,而且公知一旦講話,必然引起社會高度注意。而且,中國公知多集中在大學、媒體、科研機構中。但一貫義正詞嚴的公知群體,對這些造假的事,并不關心!他們表現得熟視無睹、鴉雀無聲。這個最容易吸引公眾眼球的話題,中國公知居然集體忽略了。這是來自公知群眾的保護……
六,誰能辦撿策公司?是普通人嗎?普通人辦一這種一本萬利的公司,可以嗎?你可以試一下。這種公司,沒有多少高技術含量吧?不然也不會公司剛成立,不到一星期就能拿訂單、開展業務,大賺其錢。
政策、法律、媒體、專家、公知、權勢,均保護撿策機構,所以,盡管這類機構頻頻造假、丑聞迭出、天怒人怨,造成了沉重的社會代價,但依舊照章進行,也就不難理解了。
中國抗疫,自古以來,都是“防治結合”,從來沒有過這種撿策為主的。撿策,不防病,也不治病,而且還可能因為人群大規模聚焦導致傳染,采取這種反科學、反常理、反傳統的方式抗疫,誰能說背后沒有資本的那只“看不見”的手操縱?
有人說,資本是“生產要素”,你覺得是嗎?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