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周末,最大的一個新聞就是央媽又放大招救樓市了。
央行,銀保監會聯合發文,對于貸款購買普通自住房的居民家庭,首套住房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利率下限調整為不低于相應期限貸款市場報價利率減20個基點。
按貸款金額100萬元、期限30年、等額本息還款估算,利率下調20個基點,平均每月可減少月供支出約120元,未來30年內共減少利息支出約4萬元。
每個月120元雖然是毛毛雨,很多人或許看不上眼,但這信號意義更大,這可是央媽2019年8月以來第一次下調這個下限標準,也是3.16七部委聯合發文以來第一個實質性支持首套房的政策。
央行政策一出,有人馬上喊:買不買房還是要聽國家號召,今天央行發文了,房貸利率降了。不少高息購房的業主炸了,都在問6.37%,5.88%利率購房的能變成現在4.4%,從政策的角度來說當然不能,所以很多人大呼上當,但是當年高息的時候,政府各種調控,限價,限購,限售,提高房貸利率,政策導向清晰明顯,就是讓你別買,你還一往無前的買房,現在國家開始鼓勵剛需和改善了,都聽了自媒體的。這種和國家對著干的,遲早國家讓你后悔。買房可以不聽中介的,一定要聽國家的。
有人就問:現在買房降息了,以前貸款買房的是不是一塊降了?
想得美,門都沒有。
有人提了一個更大膽的想法:把39萬億的住房按揭貸款的還款往后延長一年,今年本息家庭可以不付,到明年再付。這相當于我國家庭的可支配收入一下子增加兩萬億人民幣,這比發錢更有操作性,而且更加精準,帶來的效果對消費的激勵更加正向。
這更是天訪夜譚!
有人更是講了一個辦法,向俄羅斯學習,把解放的烏克蘭的領土的居民的房貸全免了。當然炒房的不能免。
這個主意就有點壞。但是如果研究古今中外的改革,都有一條,免除債務。
那么,銀行和地方政府為啥這么急著救市呢?
2021年,地方賣地收入達到了87051億,占整個地方財政收入45.12%。
2022年1-4月的數據,全國土地出讓金收入同比下降50%,共計9772億元。其中4月全國主要地級市土地成交586宗,成交規劃建筑面積為4186.88萬平方米,同比下跌49.82%。
其實真實降幅更可怕,因為今年地方城投公司和關聯企業拍下的地塊比例遠遠大于以前,這些公司很多時候都打的是白條,是政府拉來撐場面的。隨著樓市的持續下行,實際到賬預期是比較悲觀的。如果全年保持這個降幅,地方土地出讓金收入相比去年估摸會減少超過4萬億元。
所以,房價可以不漲甚至小跌,但賣地收入可千萬不能少,這可是地方政府的命根子!
看到這,大伙應該能理解,為何今年以來,各種地方放松樓市的政策層出不窮,而中央也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不像去年一樣,冒尖就打了吧?今天,甚至連央媽也親自下場救市了!
因此,有人說,不是救市,是救命!
那么到底如何評論救市?
竊竊語:為個時候哄騙老百姓買高價房是一種犯罪。
4月份全國社會消費零售額下降11%,除了疫情的影響,就是買房的人少了。因為大家沒錢了。銀行繼續來掏老百姓的“六個口袋”買房,真的無恥。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