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5月13日的社評說:最近一段時間,一些西方媒體有不少關于“外資撤離中國”、“在華外企投資意愿下降”的報道,形成了一輪集中唱衰中國經濟的聲浪。為了說明外資并未撤離中國,該報援引中國商務部公布的數據說,今年前4個月,全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按美元計算同比增長了26.1%,中國高技術產業實際使用外資同比增長45.6%,韓國、美國、德國實際對華投資分別增長76.3%、53.2%和80.4%。自2017年以來,中國吸引外資連續四年位居世界第二。2021年中國吸引外資更是達到了創紀錄的1.15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4.9%。據此《環球時報》得意洋洋地說,這些數據讓所謂“外資撤離論”又一次不攻自破。
表面上看,《環球時報》是在反駁西方媒體的有關報道,但是實際上,它的言論卻與它批駁的西方媒體言論在一個根本點上完全一致,那就是:它們都把說“外資撤離中國”看成是“唱衰中國經濟”,而把外資涌入中國看成是對中國經濟的大好事。而恰恰是這種觀點才是完全錯誤的。
在現在的情況下,外資撤離中國很可能對中國是好事,而外資涌入中國才對中國經濟是壞事。
外資撤離中國就意味著中國經濟衰退了,外資涌入中國就表明中國經濟繁榮嗎?錯!外資撤離中國如果是由于中國企業的壯大占據了國內有利可圖的投資機會,那這種撤離正是說明了中國經濟已經真正強盛。而在現在的形勢下,外資的涌入表明的卻是中國的經濟狀況并不好。
外資涌入中國,當然是看中了中國國內有利可圖的投資機會,甚至是看中了中國國內市場上的銷售空間。這其實反映的恰恰是中國民族產業的虛弱,它虛弱得不能搶占國內有利可圖的投資機會,不能占住國內市場上的所有銷售空間,不能雇用全部的可就業人員。在中國一直存在資金凈外流的情況下,外資竟然還能這樣涌入,更是反映了中國國內投資金融機制的沒有效率,表明中國經濟存在著重大的弱點。正因為如此,每當中國經濟增長乏力時,外資就乘虛大量涌入,因為這是中國民族產業虛弱凸顯的時候。
由于外資涌入反映的是中國經濟的虛弱,所以每當中國的經濟增長率下降一個臺階,外資的涌入就增加了一個數量級。這一輪外資涌入劇增,又是與中國經濟增長的放緩相關。在新冠疫情爆發前,中國的年均經濟增長率已經從近10%逐漸降低到了6%多一點。而新冠疫情沖擊后,2021年中國經濟雖然有恢復性的高增長,卻仍然處在需要穩就業、保民生的困難境地,連官方都對高經濟增長失去了信心,以致將2022年的經濟增長預期調低到了5%的低水平。在這樣的經濟困難時期外資大量涌入,只能證明外資涌入是經濟不好的象征。
公平地說,外資大量涌入中國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新冠疫情的沖擊使韓國、美國、德國等西方陣營國家的經營環境比中國差得多,有利可圖的投資機會比中國少得多,迫使更多的外國資金不得不向中國尋找賺錢機會。但是這并不能說明中國的經濟形勢就如何好,而只能說明,雖然中國的經濟形勢也不好,不過比西方陣營國家的一團糟還是好了許多。即便如此,不可否認的一點仍然是,外資涌入中國只是經濟狀況不好的結果。
強詞奪理的外企派會說,就算外資涌入是由于中國的經濟還虛弱,但是外企外資可以加快中國經濟增長,使中國經濟由弱變強。但是事實已經證明,外企外資奪走了中國企業有利可圖的投資機會,奪走了中國企業的產品銷售市場,妨礙了中國民族產業的發展,使中國國內的資金缺乏投資機會變得過剩而不得不流出國外,最終阻礙了中國的經濟發展,放慢了中國經濟的增長。中國國內外企外資多的行業沒有一個發展強盛。自上世紀90年代外資開始大量涌入中國后,過了十幾年,中國就在高技術產業還不具競爭力的情況下潛在產量的增長率急劇降低。再這樣放任外企進入,只怕中國很快就會變成低增長的不發達國家。
西方媒體宣揚外資撤離中國標志著中國經濟衰退的看法,不僅僅是為了抹黑中國,更重要的是在對中國人進行高級的洗腦。它們把外資撤離等同于中國經濟衰退,是為了散布外企是中國救星的神話,讓中國人民對外企頂禮膜拜,跪迎外企涌入中國擠垮民族產業。西方媒體傳播這種謊言的目的,說輕了是為外企、外國人賺中國人的錢造輿論,說重點就是要把中國變為它們的經濟殖民地。而那些在中國幫著散布此類謊言的人,如果不是頭腦不清不明事理,就是蓄意要當買辦漢奸。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