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的文章寫在百城強烈救市的情況下,4月份各大城市的房地產銷售仍然被斬到腰下,不知道孟曉蘇先生的信心拾起否?
為什么說到孟曉蘇先生,因為他最近有個專訪:房地產如何重拾信心?
專訪介紹,被譽為“中國房地產第一人”的中房集團原董事長孟曉蘇先生,親歷中國房地產改革,曾擔任1998年房改課題組組長,是保障房制度的最早倡議者之一,堅持房地產雙軌制觀點,呼吁央企回歸保障房。
這里沒有介紹的是,孟曉蘇先生不是中國幸福人壽的創辦人和原董事長,他是中國房地產協會副會長。
以前總見孟曉蘇先生發表房地產高論,但沒有大泡等人那么顯眼,現在大泡進去了,那些活躍的開發商現在大多麻煩纏身,馬光遠之流房托不夠份量太下賤,就輪到孟曉蘇先生出來發言為大家鼓勁打氣了。
主持人提的第一個問題是:最近萬科董事長郁亮有一句話業界傳得比較多,他說現在是中國房地產的黑鐵時代。如果讓您來概括,您覺得現在是一個什么時代?
孟曉蘇:為什么作為一個大房企的領軍人物,他看到的前景是一片黑,是整個金融對房地產的打壓,整個房地產政策對房地產打壓。中央和國務院文件已經提出了要求,要建設新的發展模式,堅持多措并舉,講到“三穩”。能不能把這些政策落實?去年,中央和國務院講的也是這些,為什么最后到年底變成了一個“謬”字,就是因為主管部門各干各的事,各行其是。
不是一個司令部指揮的。最近有個說法,叫做政策合成謬誤。
因為缺乏協調,本來醫生開的藥方可能是正確的,比如“房住不炒”是正確的,但是護士不交班,這個護士進來給打一針,那個護士給打一針,七八個護士過來各給病人打一針把這個病人打得半死,這叫政策合成謬誤。
第二個問題,美國建國245年,房地產發展了245年,雖然中間有多少個周期波動,但是到現在還是在強勁發展。我們從房改到現在算起來才24年,才走了美國245年的十分之一,這時候就已經是黑鐵時代了?明顯是淺見。
一旦等到政策能夠充分落地,人們可以看到中國房地產的黃金時代還沒有走完。
我們這里不談合成“謬誤”,就談中美房地產的比較。
新中國之后的30年是市場化改革,十八大后是新時期。市場化改革是學習借鑒美國和西方模式,最崇拜的是美國。因此,中國的房地產雖然師承香港,但也標榜是美國的市場化。
經濟和產業有黃金時代、青銅時代和黑鐵時代之分,黃金時代是賺大錢的時代,青銅時代也還是有錢可賺的,黑鐵時代就不怎么賺錢了。爛鐵不如廢銅,跟黃金比就是天上地下。
中國24年就把美國245年的黃金房地產搞成了黑鐵,這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比較和話題。
為什么是這樣?
因為中國房地產是暴富。
比較一下房價,中國深圳一套100來平方的公寓,在美加能買兩套別墅。
大家都說清華北大的沉重去美國留學不回國,往愛國不愛國上說是不對的,主要了高房價阻礙了他們回國。以他們的學業畢業后在美國找工作,很輕松就能買別墅和豪車。如果回中國北上廣深工作,即使是高收入,要想住別墅開豪車也是高不可攀的。
主持人驕傲地講了以下數據:房地產占據了地方財政收入的40%、GDP的20%、家庭資產的60%、社會融資存量的20%。房地產在中國國民經濟中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這個數據中地方財政比例說小了,房地產占據了地方財政收入的60%以上。
美國是這樣嗎?
肯定不是。
24年就把房價搞得比美國高出幾倍,如果以收入來比就更高得離譜。
最近中央講全國統一大市場,又讓大家想起計劃經濟,計劃經濟是均衡發展,各個產業均衡發展。
中國的房地產就發展失衡,一夜暴富,24年比美國245年走得遠多了。
因此,貪婪的利益集團在短短的24年里把黃金時代砸成了黑鐵時代,是無度貪婪的謬誤。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