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制全國國土空間規劃是黨和國家部署的重大工作,也是理順規劃體系、實現“多規合一”的基礎性工作??茖W劃定“三區三線”是編制國土空間規劃的關鍵,是關系國家戰略安全的一件大事。
大家先來理解已下“三區三線”什么意思?
“三區”是指城鎮空間、農業空間、生態空間三種類型的國土空間。
“三線”分別對應在城鎮空間、農業空間、生態空間劃定的城鎮開發邊界、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紅線三條控制線。
劃定三區三線,表面理由是——為了實現國土空間合理規劃和利用,正確處理自然資源保護與開發。在三區三線中,區劃生產、生活、生態“三生”空間,是協調自然資源科學保護與合理利用的基礎性工作,是確保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基礎。
其實呢?更重要的是限制城市規模的無序擴張,著力保護土地和生態,即保護糧食安全和生態安全。單獨這樣看,仍然是表面現象。更進一步看,為什么要限制城市規模呢?因為工業生產相對過剩,而農業供給已經不足,并開始產生危機。
工業生產相對過剩,最重要的是我國百姓的消費能力被透支殆盡;其次是外部市場遭受其他國家的壟斷資本的圍堵和限制;其三是我國的發展水平和質量還缺乏足夠的競爭優勢。低端產品過剩,高端產品不足。
農業供給不足,一方面是農業土地因為城市化擴大工商業及房地產業用地而銳減;另一方面,農業技術和生產效率一直低下,基礎建設落實,導致多年來增產不明顯;第三方面,糧食價格一直采取剪刀差,導致農民種地積極性不高;第四方面,農民的生產關系未能得到調整,小農經濟的落后性,無法形成規?;坏谖宸矫?,農民長期受工商業用品(種子、農藥、化肥、動力油、機械等)通貨膨脹的盤剝,連年虧損;第六,國際上受俄烏戰爭、自然災害、部分發達國家壟斷抬高油價、化肥價格等原因;第七,糧食能源化,導致口糧減少;第八,我國需要應對潛在的戰爭危機以及更大決裂性斗爭危機,故而需要加大糧食儲備。綜上所述,農業糧食的供給是存在很大安全隱患的。
正因為以上基本原因,工業方面,非常有必要限制低端工業(以規模為其主要特征),提升高端產業為主要方向。農業方面,要保持耕地穩定,糧食穩定,保障吃飯安全,才能保住一切。
由此,在生態的表面原因下,壟斷資本就需要加大低端產業的兼并重組,即消滅落后產能。限制土地供應,就是最主要的限制低端產能的手段。
資本的四個主要元素——勞動、資本、土地、技術;當前,在資本總量、勞動總量、土地總量,都無法繼續增大,甚至開始萎縮,唯一能拯救資本的就是“技術“,這也是我國為什么連續強調科學技術創新的根本原因。但大家要知道,科學技術的發展速度,是極其緩慢的。特別是重大的,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新技術,從產生到發展到擴大影響整個社會,這都是需要漫長的時間的。蒸汽機(約1760-1840)、內燃機和電動機(約1860-1940)、計算機(約1960-2040)如果說是過去三次劃時代意義的技術,那都是需要近百年的時間。所以,指望技術積累而達到挽救資本的目的,相對于資本的增值速度來說,是杯水車薪,是遠水救火,是無法實現增殖目的。
資本要想不死,就必須對外爭奪資本、土地和勞動——即搶奪原材料和商品銷售市場。
資本必須野蠻,資本必須掠奪,所以它必然就要發動戰爭。
于是大家可以發現,三區三線這樣的搞法,只能促進內部壟斷資本的快速形成,但這是以加劇內部矛盾,犧牲中小資本和無產者利益為代價的搞法。這個過程的終點即壟斷資本的完成,就意味著對外擴張的開始,即戰爭的開啟。這將是一條必由之路。
從2015年11月10日正式提出供給側改革開始算起,已經七年了。如果以十年為期的話,目前已經接近尾聲了。
為什么我說這是“尾聲“呢?
因為世界形勢正在急速變化,所以倒逼著我們國內這個過程加速著進行。或者可以說,繼續內改帶來的反噬已經越來越突出和明顯,越來越多的地方力量以“躺平“的方式,拒絕進一步整合、深化和改動。”統一市場“——壟斷的美妙話語,背后是另一部分的悲泣吶喊,當他們痛入骨髓的時候,他們就會反抗。先是躺平,然后是造亂,再然后是撕咬,誰會輕易出讓自己的”飯碗“呢?誰會主動交出自己的”地盤“呢?他們不裹挾著所謂的”民意“,又怎么抗衡”統一壟斷“呢?
所以,我說,這個趨勢行將結束,這個過程接近尾聲,否則就會面臨全國范圍的更大規模更深程度的“躺平“。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