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人、寫手、專家、學者、智庫之類,都想讓讀者觀眾相信自己的觀點。為此,他們通常會采取兩處路線:一種,把讀者、聽眾都弄清醒了,人家就相信你了,粉你了,自己的威望也就提高了。另一種,把人家都弄糊涂了,人家就相信你了,粉你了,自己的威望也就提高了。
就我本人一講,主觀上,我努力讓你明白;實際效果,也可能讓你更糊涂。明白,還是糊涂,都是你自己的事,不是我的事。內因才是決定因素。
一點感想。
……………………………………………………………………
正文:
據百度資料,王茂蔭(1798年-1865年),安徽翕縣人。字椿年,號子懷,歷任監察御史、戶部右侍郎兼管錢法黨事務等職,是清朝的貨幣專家。
有文章說,“貨幣理論?天朝上國對這一領域似乎還處于幼兒園階段,但凡大清懂一點也不至于被洋人坑的團團轉了。但王不同,他對大清既不貨幣也沒有理論的貨幣理論有自己的獨到見解與超前的眼光。”
這句話的前半句,我認為是很荒謬的。后半句呢?更加荒謬。
據百度說,王大人是馬克思《資本論》提到的唯一中國人。王大人的貨幣論,我看大致就是與白銀掛鉤、鈔票可兌換論。似乎,從幾位專家的表述看,馬克思關于貨幣的思想,應該來自于王大人,而不可能王大人的貨幣思維來自馬克思。那么,文章說天朝貨幣處于幼兒園階段,是自相矛盾的。
天朝上國是貨幣理論的發明者、老祖宗!最遲在西漢時,中國貨幣理論就非常成熟了,知道了政權壟斷貨幣發行,知道了貨幣必須防盜鑄(即壟斷發行權的一個重要方面),知道了用國有企業(鹽鐵銅專營)、國有商業體系(常平、均輸)回收貨幣以穩定市場物價(系防止貨幣沉淀于民間、形成私有資本的手段之一),知道了用稅收限制私有資本(此外還有打擊商人、禁止開發自然資源、禁止迫害家奴等政策),這應該是全部貨幣理論的要點。貨幣實踐也非常成功,保障了漢武帝幾十年的東征西討。我的體會,中國共產黨的人民幣(包括其前身蘇幣、北海幣、翼南幣、邊幣等)理論,即來自于《管子》《鹽鐵論》。愚見:西方直到布雷頓森林體系瓦解時,才理解這些貨幣理論的要點——應該是向新中國學習的結果,但,已經被王茂蔭大人的奏折誤了二百年。
說“天朝對貨幣理論處于幼兒園階段”,這是把一個飽經滄桑、經驗豐富、智慧超群的老人,誤當作小孩子,置管子、秦始皇、漢武帝、桑弘羊等法家先賢于何地?注意,我這里沒有提到王茂蔭大人。
應該說,西方在貨幣理論方面,直到布雷頓森林體系瓦解前,還是幼兒園水平,直到今天,頂多是學齡前。為什么學齡前的西方貨幣,卻能夠欺負今天的中國?因為中國的貨幣理論,已經照搬了西歐轉來的王大人當年的貨幣理論,真的回到了幼兒園水平,甚至還不如當年的王茂蔭。
學齡前毆打幼兒園,是有極大的優勢的。
看一下王茂蔭的貨幣論。
咸豐年間,太平天國起義,導致朝庭財政危機加劇,當時有鑄大錢和無限制發行不兌換銀鈔等各種主張,實際上都是用通貨膨脹的方法來緩和財政危機。王茂蔭持異議,建議發行可兌換銀鈔,提出,“極鈔之數,以一千成兩為限”。紙幣要能流通順利,必須注意和防止無限制發行貨幣而造成通貨膨脹這一弊端,以便“無累于民”而“有益于國”,被駁回。皇上采取了另一位大臣戶部尚書肅順的意見,就是鑄大幣,就是“量化寬松”,說白了,就是今天中國流行的“濫發”貨幣。
如何看待這個公案?是王大人的與白銀掛鉤發行貨幣的意見正確對,還是皇上的“量化寬松”的意見正確?
我看是皇上正確,王大人荒謬。
封建王朝,在大家心目中,似乎皇上是地主階級的總代理,似乎,皇上和諸權臣是一伙的,沒有矛盾。實則不然。請大家看看中國歷代王朝更替,是農民起義、外敵入侵導致的多,還是權臣篡位的多?
權臣、地方豪強,都想發國難財。有國難,要發國難財;沒有國難,制造國難也要發國難財。
皇上的意見,當然代表了皇上的利益。而王大人的意見,恰恰代表了地方豪強、大商人的利益,即官僚資本、私有資本的利益。官僚資本、私有資本,我稱之為“財閥”,而財閥,就是要發國難財的,沒有國難制造國難,也必須發國難財。
王大人提出以發行可兌換白銀的鈔票,“以一千萬兩為限”。我相信,當時的大清朝國庫里,根本沒有一千萬兩白銀,所以,就是發行可兌換白銀的鈔票,也不可能真的為這些鈔票兌換白銀。也說是說,王大人的發行可兌換白銀的鈔票論,完全是個騙局。
騙的是誰?誰會受利?騙的當然是皇上,受利的呢?當然是官僚資本、資本勢力。因為,能夠賺取大把的鈔票、并手拿這些鈔票向大清要求兌換白銀的,必然是這些人!
大清朝要打仗,要打仗就得動員人力物力。而在當時大清朝國有工商業企業不夠強大的“市場經濟”條件下,發行貨幣,則是動員人力物力的關鍵手段。肅順的意見,可以以最小的代價,為大清朝動員人力物力,而且,不必受國庫存銀量的制約。實際上,大清國庫里肯定是沒有足夠的銀子了,所以才出此下策。如果有足夠的銀子,直接用銀子動員人力物力就可以了。
肅順關于發行貨幣的當然會導致通貨膨脹,但可以在短時間內動員人力物力。王大人的意見,表面上是發行和白銀掛鉤的鈔票,就不會導致通貨膨脹了嗎?同樣會。而且,在造成“通貨膨脹”的同時,還會造成貨幣信用崩潰——考慮到大清朝實際上沒有足夠的存銀,只要這種貨幣一發行,就必須造成“擠兌”!而一旦造成“擠兌”,則在太平天國起義的情況下,國家會陷入新的更加嚴峻的經濟危機。王大人的發行與白銀掛鉤的可兌換鈔票的意見,在保證官僚資本可以兌換白銀的同時,限制了國家對人力物力的動員能力,又埋下了貨幣信用崩潰的隱患。王茂蔭大人,的確居心險惡。
對于王茂蔭大人的觀點,咸豐皇帝大怒:“王茂蔭由戶部司員,只知以專利商賈之詞,率行瀆奏,竟置國事于不問,殊屬不知大體。復自請嚴議,以身天下,尤屬膽大。如是欺罔,豈通逃朕洞鑒恥?”
我非常贊同咸豐皇帝的這個判詞!
但是,那些支持王茂蔭的人,卻很為王大人惋惜。其實不難理解,王茂蔭的發行與白銀掛鉤的可兌換鈔票的意見,最符合官僚資本、私有資本甚至是外資的利益。
王茂蔭的貨幣觀點,與管子、秦始皇、漢武帝、桑弘羊的觀點一樣嗎?完全不一樣!甚至是尖銳對立!
據百度,“(王茂蔭的)這些奏折被當時俄國駐北京布道團的馬拉第收錄在1857年出版的《帝俄駐北京布道團人員論著集刊》里。1858年,德國人卡爾·阿伯爾和弗·阿·梅克倫堡將巴拉第的《帝俄駐北京布道團人員論著集論》翻譯成德文出版,并更名為《帝俄駐北京公債館關于中國的論述》。馬克思正是看了這本書,注意到了王茂蔭及其貨幣觀點,并把這些寫進了《資本論》。這就是馬克思的《資本論》第一卷第一章中編號為83的附注里出現‘王茂蔭’三個字的原因。”
當然是對王茂蔭推崇備到。
我讀書不多,我不知道馬克思對王茂蔭的這個貨幣發行觀是贊成還是反對。我想,應該是反對的。
據說,找到這個王茂蔭,還是郭沫若的貢獻。
我卻認為,安徽省除了李鴻章,原來還有個王茂蔭。
居然還有人吹捧此王茂蔭這種人,難道不知道,布雷頓森林上世紀70年代初就瓦解了,美元早就不和黃金掛了。吹捧王茂蔭,是想誤導中國人民嗎?
你拉《資本論》為其站臺,也沒用!
順便說一下,肅順大人的貨幣政策,也只能是權宜,真正解決人力物力動員能力,還要靠公有制,至少是國有制。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