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放緩的趨勢越來越明顯,“疫情”明顯則加劇了經濟的不確定性。
前些天的一條消息,“非升即走”已經成了兩會的議題。
最近另一條消息,大廠大規模裁員。
前兩天看到消息,有人在防疫期間,以買菜為名偷著出去打工,被行政拘留了。
有關部門依法辦事,不想過多評價。
最近有很多人給我私信,魔都等城市的各種蔬菜的價格都在沖擊10元一斤心理價位線 ,其中不少已經突破了10元一斤的心理價位。以后,不要說白菜價了,白菜也不便宜。
最近還有一張圖片在網上流傳,工作可以停,人要在家休息,房租和房貸不停,但是收入從哪里來?
這幾年中國的民間杠桿率一直在高速增長,沒房貸的有車貸,沒車貸的有消費貸。
這些貸款,為國內消費市場每年提供6-7萬億的消費需求。這些貸款的基礎是預期的未來收入。
現在,未來收入的預期變得非常不穩定。
今天可能有工作,明天就可能被裁員。被裁員以后,很難再次謀求穩定的職位,靈活就業則可能隨時因為鄰居或同事的陽性,家里蹲。
除了體制內,許多勞動者現在都面臨隨時被封禁,隨時失業,生活成本上漲,房租、房貸不能停的局面。
體制內也不見得穩定,畢竟財政困難發不出工資或減薪的未經官方媒體證實的傳聞也時有所聞。
這種情況下,如果個人有幾萬的存款,是消費還是以防萬一,用于還貸?這種情況下,工作時斷時續,他是否還有膽量申請貸款?
這種不確定性,打破了消費貸款的循環。
消費大幅的下降,是可以預期的。
即使不考慮消費的下降,直接影響投資,也應該知道經濟循環的不穩定,必然影響投資。
投入資金,進行建設,購入設備,試車,試運行,達產,簽訂合同,申請貸款,購入原料,制成成品,發貨,銷售,回款,償還貸款。
現在任何一個環節都可能因為不可預期的原因暫停,設備、原料運不進來,運進來的數量稀少,價格上漲,技術人員、生產工人被隔離,制成品運不出去,電商物流中斷,商場封閉,消費者隔離,銷售下降,回款困難。
現代化大工業的時代,生產高度分工,全社會的生產如同一張大網。一個流動結點停下來,會對所有的環節都產生影響。任何一個結點的不確定,就可能導致整個生產網絡之中若干循環無法按照預期時間和成本完成。
什么都能停,生產貸款利息不能停。
對工商業資本來說,最好的辦法就是壓縮生產經營規模等平穩下來再說。
壓縮生產規模,必然削減用工,減少工資支出,進一步壓縮消費。
消費下降與投資下降之間,是互為因果的關系。
不確定性的增加,同時推動消費和投資下降。使本來就不足的內需,雪上加霜。
出口也同樣受到影響。由于人員往來往來的不便,買賣雙方交流困難,必然導致訂單減少。余下的出口訂單,本來就利潤微薄,如果不能按時交貨,就要承擔損失。從進口原料到成品抵達對方港口的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這種情況下,穩妥的方式自然是減少接單。
隨著生產規模的萎縮,建立在債務擴張基礎上的內循環進入償債周期,進一步壓縮內需。
擴大化再生產的增速下降到一定程度, 產能與有效需求之間的缺口就會暴露出來。表現為生產規模下降,前期貸款無法被新增貸款覆蓋,大量債務無法償還。
這就是經濟危機加金融危機。
對大多數人來說,這是非常困難的時期,違法打工、坐吃山空、挖肉補瘡、借新還舊、沿門托缽。
這種情況下,他們很難借到錢。誰也不知道他們什么時候才能正常、規律、穩定的收入,欠了多少高利貸,能不能按時還錢。如果銀行系統再對不良貸款終身追責,哪就更沒有人敢貸款給他們了。當然,沒有終身罪責也是不行的。不然,貸款全部放給自己人,然后,就不用還了。
由于有大量的失業人口,為了生存和還債,他們樂于以更低的價格出售勞動力。現存的就業崗位即使有利潤,也很容易被取消。壓縮現有職位,以臨時勞務派遣工取而代之,大幅節約勞動力成本,是可想而知的選擇。
當然,這樣必然壓縮勞動力收入,也進一步壓縮有效需求。
生產規模下降,就業困難,收入下降,實際利率上漲。
這時,生產生活必需品的物價會出現全面上漲。
初期,由于運輸環節紊亂,很容易出現物資緊缺的孤島。一面是大批商品無法運抵目的地,被迫廉價甩賣,一面是部分地區因為交通問題,物資短缺。
中期,因為生產環節紊亂,生產企業未必有原料,生產出產品未必能順利運抵市場銷售,產能必然下降。一大批企業倒閉或瀕于倒閉,大量甩賣商品。一部分企業主動壓縮產能以后,提高價格。社會資金除了投機物資,還放高利貸。這時物價漲跌互現,以漲為主。
后期,大批企業紛紛倒閉或停產,徹底退出生產循環,殘存企業占據市場,一些企業即使有閑置產能,但是由于上游供應鏈和下游需求方不穩定,也不會輕易擴張產能,全社會生產規模下降,存貨被處理干凈,大量游資炒作生產生活必需品。
經濟前景不確定的時候,生產者不知道自己的生產的產品是否能順利出售并回款,增加貨幣供應也不會增加產能,只會刺激物價。
社會上大多數人都會面臨四重擠壓,一方面工作不穩定,一方面收入下降,一方面生活成本上漲,一方面貸款無法歸還。
如果實在熬不下去,他們只能斷供、跑路,多少年的努力和積累不復存在。他們的資產將被法拍。
生產規模下降,財政同樣面臨困難。那些在家中按時開工資不必為收入中斷發愁的人,到時候也未必能繼續領到工資。更嚴重的是,任何意識都不能脫離物質存在。財政收入下降,必然削弱政治意志的貫徹落實。
但是,并不是所有人的生活都這么困難。
極少數人可以壟斷稀有資源,生產停滯時期,并不妨礙他們繼續使用醫療、特許經營等生產生活必需品謀求暴利。他們可以把這些暴利投入炒作生產生活必需品,也可以用于放高利貸。他們還可以繼續使用利潤廉價獲得法拍品或囤積居奇。由于他們有滾滾而來的利潤和良好的現金流,即使他們手頭的現金不夠,銀行也愿意為他們提供大量的貸款。
他們是贏家,他們有能力使用自己擁有的物質資源制造輿論并推動對自己有利的政策,以維持現有的利潤,謀求更大的利潤。
這些人的主要收入來源早已脫離了生產循環,所以由于預期不穩、內需不足和出口困難導致的生產規模的下降,對他們的影響并不大。前期核心資源壟斷,中期貨幣短期和后期物資短缺,都給他們提供了可靠的投機的機會。
不確定性越嚴重,生產規模下降越快,物價上漲越快。勞動者不能確定自己是否還有收入,生產者不確定自己的產品能否順利完成生產循環,唯一確定的是生產生活必需品不可或缺。
病毒的傳播性越強和癥狀越不明顯,對未來的預期越不確定。
除非完全切斷與其他國家的人員和物資交流,否則必然出現頻繁的不可預期的隨機的病例和大規模的隔離。
越是經濟發達地區,人員和物資交流越頻繁,發生的大規模病例爆發的可能性越大。這樣的地區往往是經濟的中心,處在社會化大生產網絡的核心位置,對其他地區的影響遠遠強于一般地區。
這些地區反復發生病例爆發事件,必然對經濟造成嚴重的沖擊。
即使病毒消失,“疫情”對經濟的副作用也不會消失。
由于各個環節已經進入高度壟斷階段,每個環節內部由于競爭導致的擴張產能都無非是給上下游環節增加利潤,這種情況下,各個環節更傾向于控制產能,提高本環節利潤。于是,經濟在較低規模上運行,物價在較高水平上成交。
這時,經濟進入滯漲階段。
這種情況下,無論是減稅,還是增加貸款,都不會能增加有效需求刺激生產擴張。在高度壟斷條件下,采用凱恩斯主義經濟政策,必然迅速推高物價,導致原有一部分有效需求被擠出。
此時,無論是貨幣政策,還是財政政策,都進入低效階段,甚至徹底失效。
這并不是說疫情導致了經濟大規模下行,而是說疫情作為誘因使原有的內需不足、杠桿消費、環節壟斷、使用貨幣和財政政策對沖危機等種種因素積累的矛盾暴露了出來。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