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9時,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舉行開幕會,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政府工作報告。報告提出,2022年國內生產總值(GDP)預期增長5.5%左右。
1
怎么看5.5%
按照政府工作報告的說法,經濟增速預期目標的設定,主要考慮穩就業保民生防風險的需要,并同近兩年平均經濟增速以及“十四五”規劃目標要求相銜接。這是高基數上的中高速增長,體現了主動作為,需要付出艱苦努力才能實現。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中國2021年GDP同比增長8.1%,兩年平均增長5.1%;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長18.3%,二季度增長7.9%,三季度增長4.9%,四季度增長4.0%。
可見,5.5%左右的目標高于2021年三、四季度的增長水平,同時也高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 世界銀行、中國社會科學院此前分別預測的4.8% 、5.1% 、5.3%,與中國科學院預測的5.5%一致。
植信投資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表示,2021年8.1%的高增長是建立在2020年的低基數基礎上的,2022年經濟增速應該逐步回到原增長軌道中,但不能下降太快,“5.5%左右的增長目標是一個積極的安排”。
上海高級金融學院黨委書記朱啟貴教授也表示,5.5%左右的增速目標體現了積極進取姿態和主動作為,釋放出中央對經濟增長重視程度更大的信號。
“5.5%左右的經濟增長目標符合市場和社會預期,有挑戰,有難度,但是經過努力,應該有條件實現。”萬博新經濟研究院院長滕泰表示。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分析師周茂華表示,今年GDP增速設定在5.5%,一是綜合考慮中國經濟增長韌性足,國內政策空間相對大;二是國內保持一定增速有助于穩定就業大盤,就業是最大民生,就業穩定是內需恢復重要基礎;三是目前全球防疫、經濟復蘇與政策前景,加之國際地緣局勢、自然災害等突發事件沖擊,全球經濟復蘇基礎脆弱,國內需要合理制定發展目標;四是國內經濟中長期發展關鍵還是在改革與創新驅動,避免過高經濟增長目標對其他經濟發展目標構成影響。
2
有效投資或成為穩增長主線
政府工作報告說,要用好政府投資資金,帶動擴大有效投資。今年擬安排地方政府專項債券3.65萬億元。強化績效導向,堅持“資金跟著項目走”,合理擴大使用范圍,支持在建項目后續融資,開工一批具備條件的重大工程、新型基礎設施、老舊公用設施改造等建設項目。
朱啟貴表示,在“三駕馬車”中,投資具有“雙重性”。當前,投資有助于拉動需求,在未來能夠增加供給。以穩投資來穩增長,重點是基建托底。在基礎設施領域進行高質量的有效投資,將成為2022年中國經濟穩增長的主線。
“為了增加投資有效性,我們不僅要升級存量投資,而且要優化增量投資。我們要系統謀劃、超前布局、科學設計,圍繞國家重大戰略部署和‘十四五’規劃,開展基礎設施投資。”朱啟貴說,建設重點水利工程、綜合立體交通網、重要能源基地和設施,加快城市燃氣管道等管網更新改造,完善防洪排澇設施,繼續推進地下綜合管廊建設,更新老舊設備。
滕泰表示,為實現穩增長的目標,政府工作報告對穩投資做出了系統部署。圍繞穩投資,政府工作報告在財政政策上面做出了重要安排。雖然2.8%的赤字率比去年有所下調,但是實際支出的規模比去年還有一定的擴大。
“減稅也是積極的財政政策的組成部分;全年計劃減稅2.5萬億,要求退稅的企業全部直達,退稅的資金全部直達企業。這對于穩投資,尤其是穩定民間投資會發生重要的作用。”
滕泰還表示,除了積極的財政政策,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要保持增加,要求綜合融資成本必須出現實在的下降。這翻譯成經濟學的語言,就是貨幣要適度地寬松,融資成本下降可以理解為引導實際利率下行,對于穩定消費和投資都有重要的意義。
周茂華表示,強調“有效投資”,一是避免無效投資與重復投資,提升投資效率,讓地方政府財政更可持續;二是聚焦民生所需所盼,例如: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防洪防內澇等基礎設施建設;三是聚焦未來發展潛力,合理制定發展規劃,量力而行,適度加大新基建投資,提升中國經濟長期發展效率等;四是繼續促進國內區域平衡發展。
3
穩增長政策要爭取上半年見效
政府工作報告對全年CPI的預期目標是3%左右。多位經濟學家預測,豬肉價格或于2022年下半年逐步反彈,對下半年CPI或構成正向拉動。
“全年物價走勢可能前低后高,上半年CPI大概率保持在3%以下;下半年隨著全球通脹有可能向中國傳播,上游的工業通脹有可能會向下游傳播。”滕泰說,下半年的CPI大概率會漲到3%以上,全年的3%左右的CPI目標基本還是能夠實現的,但是下半年的通脹壓力還是值得警惕。
“豬價在6月份以后有可能從同比下跌變成同比上漲,推動CPI下半年漲到3%以上。在這種背景下,穩經濟的政策都要提前部署。中國的穩增長政策要跟全球通脹賽跑,一定要爭取在上半年取得實效,使下半年的經濟增速有所回升,這樣才能實現全年的經濟工作目標。”滕泰說道。
“預計今年CPI呈上升趨勢,但全年會在3%左右。”朱啟貴說,今年豬價反彈是大概率事件。為了有效抑制豬價上漲,降低豬價對CPI的影響,切實保障民生,我國要出臺行之有效的政策,既要擴大大豆和玉米的種植面積,又要千方百計穩定大豆和玉米的進口,擴大生豬養殖,完善豬肉產品的生產鏈和供應鏈,保障豬肉產品的供給。
周茂華表示,從趨勢看,CPI同比中樞有所抬升。一方面國內需求穩步恢復,豬肉對消費者物價拖累減弱,以及能源等價格走高等,帶動消費者物價略有回升。但另一方面,目前我國內需恢復仍滯后于生產供給,生豬產能恢復正常,但消費端仍可能受到一定抑制。我國糧食連年豐收,產能配套能力強,居民生活必需品供應有望保持充裕。國內注重貨幣政策精準適度,物價整體溫和可控。
“目前,國際地緣局勢升溫,可能對全球產業鏈供應鏈,能源及商品供給構成沖擊,我國需要對輸入型通脹保持警惕,適度加大相關原材料供給投入,繼續落實好商品保供穩價的政策措施。”周茂華說道。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