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俄羅斯打擊烏克蘭之戰,有朋友這么認為:
俄羅斯出兵烏克蘭,表面看是大國對小國,實質是俄羅斯對歐美、對北約。
這個說法,我完全贊成。
又說:
美國不出兵有其險惡用心,是躲在后面坐山觀虎斗,威脅鉗制歐洲,坐等避險資本流入(美國),還利用烏克蘭博取同情,伺機絕殺俄羅斯。所以,俄羅斯是強敵環伺,還不能出漏,也離不開中國的支持。
后面這段話,特別是“坐等避險資本流入(美國)”這句話,我不贊同。
這個觀點,總體上,仍然是從“美國無比強大,能夠控制世界局面”這個先決的概念出發來分析美國不出兵支持烏克蘭的原因。
2021年8月,美國敗逃阿富汗時,也有中國的專家分析,說美國“撤退”阿富汗是“調整部署、針對中國”。其出發點,也是“美國無比強大,能夠控制世界局面”。說到底,還是出于對美國的盲目畏懼和崇拜,沒有看出美國外強中干、驚弓之鳥的本質。
這里重點分析一下“坐等避險資本流入(美國)”這個觀點。
馬克思說:資本來到這個世界,從頭到腳,每一個毛孔都滴著血和骯臟的東西。
資本,是一種生產關系,是指資產階級對工人階級的壓榨、剝削、奴役和欺騙。
“坐等避險資本流入”里的“資本”,指的是錢。
需要強調指出的是,即使是資本與資本之間,也是有著極其尖銳的矛盾。資本集團之間,不可能真正團結,當然,資本集團會與另外一些資本集團勾結起來,去搞殖民侵略,然后分贓。但是,資本集團之間的矛盾斗爭是常態、普遍的,勾結是暫時的、具體的。
作為統治美國的華爾街金融寡頭,極喜歡對外輸入金融資本,極力宣揚資本的好處。但,實際行動上,卻極力反對外來資本,決不允許外來資本染指美國市場的,甚至也不允許外來資本染指其控制、其覬覦的海外市場。在中國,有一種宣傳,說資本流入多的國家和地區,一定會發達起來。這是針對中國人民的一種欺騙性宣傳,是為了讓中國進一步開放市場、開放金融,外資控制中國經濟、殖民中國人民、掠奪中國資源、壓榨中國人民、毀壞中國公有制經濟和民族經濟掃清障礙。這幾年,在中國,似乎引進外資的聲音不那么響亮了,至少不那么理直氣壯了,或許主流已經意識到,引進外資、開放金融,本質是出賣本國貨幣發行權,是為國際壟斷資本殖民中國提供路徑。就是說,中國主流正在意識到引進外資的荒謬性。這很好,說明中國還有希望。
作為“資本流入越多、國家就越容易發達”這一欺騙性觀點的傳播者,美國對于資本的侵略性、破壞性,是非常清楚的,所以,美國方面采取了極其嚴厲的措施,禁止外部資本來美國本土投資、并購、開發,甚至也擾亂外部資本對其他國家和地區市場的投資、并購、開發。比如,中國曾經在利比亞投資甚多,美國就勾結北約,在利比亞搞了個動亂,搞垮了卡扎菲政權。中國的幾百億投資也就打了水漂。甚至,美國控制之下的資本,也不允許中國主權資本開發中國本土資源,即反對中國主權銀行對國有企業“輸送利益”。當然,中國的買辦資本對此言聽計從,十分配合。
所以,在俄羅斯攻打烏克蘭的軍事行動中,美國并不出兵幫助烏克蘭,絕非是為了“坐等避險資本流入(美國)”。
那么,美國是不是一概拒絕外部資本流入美國本土呢?
也不是。
應該知道,美國通過對外投資開發、采購商品等金融資本輸出的形式,向海外輸出了大量的美元。當然這些美元一經輸出,就必然成為外國政府、外國企業控制的外部資本。如果這些資本真的在美國本土市場或者海外市場投資、并購、開發,那對美國的利益當然構成極大的危害。比如,中國搞一帶一路戰略,即使用美元計價結算支付,美國也反對。所以,美國必須及時足量地回收這些美元資本,重新將這些美元控制在自己手中。用什么辦法回收?其中一個重要辦法就是用美國的金融市場回收,即向這些持有美元的政府、企業、富豪推銷美國的國債、股票、期貨、虛擬貨幣等金融產品,宣揚這些產品能夠保值增值,是絕佳的避險、理財產品,并建立了若干著名投資管理機構、游說各國各企業將其手中的美元交給自己打理,用來投入到美國的金融市場,采購美國的國債、股票等金融產品,防止這些美元資本在美國或海外市場采購商品、并購企業、開發資源,也就防止了這些美元資本危害美國潛在利益。
如果非要說“坐等避險資本流入”,應該說“坐等避險資本流入美國金融市場”才對。這里的避險資本,是不是只包括美國輸出到海外的美元資本呢?是不是也可以包括人民幣資本、歐元資本呢?我想是可以的。因為,當這些人民幣資本、歐元資本被吸收進美國的國債、股市等金融市場之后,美國就控制了巨量人民幣、歐元,可以再次對中國、對歐洲、對其他國家和地區投資、并購、開發,進一步控制這些國家的經濟,實施殖民。所以,我本人堅決反對人民幣國際化,我強調人民幣主權,強調打擊人民幣投機,強調人民幣必須存儲在中國銀行的賬戶上,而不能存儲在外國金融機構的賬戶上。因為,只能人民幣都儲存在中國銀行賬戶上,中國政府、中國人民才能夠控制人民幣的流通,才有辦法禁止人民幣投機。否則,我想不出什么別的辦法禁止人民幣投機。
但是,我仍然認為,“坐等避險資本流入美國金融市場”,這并不是美國不敢出兵支持烏克蘭的原因,只能說是一種“遮羞布”式的解釋,與去年敗逃阿富汗被說成“調整部署、針對中國”一樣。因為,并不見得,俄羅斯打了烏克蘭,世界資本就真的回流美國金融市場。據說,歐洲各國都在購買人民幣金融產品。
美國為首的北約拉攏烏克蘭入伙,在東歐地區玩火,原因無他,就是壓縮俄羅斯的政治空間,離間西歐與俄羅斯的關系。而俄羅斯真正惱火、發動對烏克蘭的打擊之后,美國之所以不敢出兵,原因很簡單:一是沒有取得的可能;二是離間西歐與俄羅斯關系的目的,已經基本達成。美國人怕,怕俄羅斯,根本不敢和俄羅斯打仗。就這么簡單。
美國人的這點心思及對西歐的影響,我想德國、法國的政客,雖然愚蠢,也是看得清楚的。所以,他們在北約東擴問題上,還是非常在意俄羅斯的反應的。但是,北約畢竟是美國主導,法國、德國,其實在北約問題上,并不獨立,還得聽美國的。
有同志說,烏克蘭要想安全,必須在北約和俄羅斯之間保持中立。中立,本質是獨立,這個其實很難。我認為,如果歐洲想太平,西歐必須在美國、俄羅斯中間保持獨立。法國、德國,做得到嗎?西歐國家能夠統一思想嗎?難。
從當前和可預見的未來的情況看,在國際政治舞臺上,西歐法國、德國,會進一步邊緣化,可能淪為俄羅斯美國政治斗爭的棋子。美國欲用西歐從西面牽制俄羅斯,就必須在西歐和俄羅斯之間打上若干個楔子,制造西歐與俄羅斯之間的尖銳矛盾。俄羅斯也看得明白,也不想上美國的這個當,也想拉攏法國、德國等西歐國家。但是,畢竟,法國、德國在政治上、外交上,均依附于美國,獨立性不強。再加上烏克蘭的買辦資本勢力一心倒向美國,看不清形勢發展和北約與俄羅斯之間的尖銳對立,所以,一再玩火,招致這場打擊。
這場玩火,對美國來說,僅僅是一場失敗,或許沒有什么大的損失。畢竟,如烏克蘭買辦資本勢力類的政治團伙,在東歐并不少見。即使拉攏烏克蘭的行動失敗了,以后,還可以繼續拉攏其他國家,繼續在西歐和俄羅斯之間制造矛盾。比如,波羅的海三國,可能就是下一個被玩的對象。
但是,如果法國、德國因此事件而獨立性加強,甚至擺脫美國的控制,與俄羅斯達成某種程度的和平友好,那將是美國的重大政治損失。我推測,在烏克蘭問題上,俄羅斯也會見好就收,下一步,將是希望甚至拉攏法國、德國等西歐國家,還有東歐國家,接受烏克蘭問題的教訓,在安全問題上,更加尊重俄羅斯,疏遠美國,保持較多政治上的獨立性。因為,如果戰爭目標過大,可能真的把法國、德國進一步推到美國那邊,那樣對俄羅斯的長遠利益,是不利的。同樣,俄羅斯也希望相關東歐國家,不要向烏克蘭學習,不要與美國勾結太緊密,要學會尊重俄羅斯的安全利益。不過,我覺得,相關東歐國家的買辦精英,應該沒有這樣的覺悟和獨立性,美國也不會放棄對相關國家買辦精英的拉攏。鑒于烏克蘭的教訓,東西歐交界處,可能會有一段時間的太平,但將來將會更加復雜。
———————————————————————————
我上篇文章里說,“第十三,普京以民族主義的旗號發動這場戰爭,不能使用馬列主義甚至還指責列寧,他的路恐怕走不太遠。”有朋友給我留言,問我究竟是什么意思,現作以回答。
我當然希望俄羅斯重回列寧的社會主義道路,成為強大的社會主義國家,至少也走上斯大林的道路,敢于和美帝國主義一爭高下,也讓俄羅斯人民過上更好的生活,并能夠團結和尊重中國。就是說,我希望普京是列寧、斯大林的繼承者,不是老沙皇、赫魯曉夫、勃列日涅夫的繼承者。但是,重歸蘇聯,那當然要走社會主義道路,要舉起馬列主義的旗子,不能舉民族主義的旗子。如果舉民族主義的旗子,在取得打擊烏克蘭的勝利之后,在進一步洞穿西歐、美國的虛弱、無能之后,俄羅斯很可能重走老沙皇的道路。在西歐、美國衰落的情況下,走這條路的可能性會增加,甚至還能夠成功走出一段,比如,打敗德國、法國,占領整個西歐。不過,靠民族主義,普京或許可能走一段這樣的路。但是,最終歐洲如何團結?如何避免美國的挑撥離間?俄羅斯如何控制其占領的這些民族主義心理極強的地區,這是個大問題。甚至,烏克蘭問題如何善后,也還要考驗普京的智慧。所以,我說普京如果打民族主義旗號,他的路是走不太遠的。
當然,如果有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指導,團結歐洲、避免美國的挑撥離間,就很容易,普京的路會很寬廣。不過,普京指責了列寧,這條路,他應該是不打算走了。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