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斬斷權力與資本勾連”的
偉大意義
作者:吳銘(20220130)
“不找市長找市場。”這是市場化改革之初,主流輿論的口頭禪。
但是,事實是,所有資本,不管是外資,還是內資,都沒有找市場,而是直接找“市長”。
請問引進外資、招商引資時,外資來到中國、私資來到某地,為了利潤,為了控制中國企業,或者為了“發展”經濟,他們是找市長,還是找市場?
很明顯,外資、私資,均直接找“市長”,而絕對不會找市場。
因為找到了“市長”,也就找到了“市場”。
如果不找到“市長”,那么,也就根本找不到“市場”。
你到街頭上擺個地攤試試,“市長”不來麻煩你,城管就把你給趕走了,連攤子也給你沒收掉,哪有什么“市場”。
你不找“市長”,你連個地攤也擺不了。
如果找到“市長”呢,那一切事情就好辦了。
你可以辦教育、辦醫療、辦養老、辦房地產、辦旅游、辦娛樂業、辦博彩業……你可以為所欲為。但條件就一個,就是必須有“市長”的支持。
資本,要辦教育,找到了“市長”,市長說,限制公立醫療的規模,為社會辦醫留足發展空間。于是,資本就可以進入到醫療領域,就可以“手術室里全是錢”。
搞房地產,要征到土地、要有銀行貸款、要有“剛需”,這些要素,少一個,房地產資本就無法發財。那么,找到“市長”,市長給資本批地、幫助拆遷、協助銀行貸款、允許預售樓花,誰要是想當“釘子戶”,“市長”出面親自做工作。沒有“剛需”,市長又親自出面,停止福利分房制度,讓出“剛需”。土地到手了,就可以到銀行抵押貸款。這樣,在“市長”的大力協助下,土地有了,貸款有了,“剛需”也有了,房地產就可以大發展了。
資本想承建市政工程,沒有“市長”首肯,怎么可能辦得到?
資本想搞商業平臺,“市長”就毀棄中國的供銷社、百貨商場等國有商業體系,為資本商業平臺消除競爭對手。
資本想搞高利貸,“市長”就批準其金融牌照。
……
沒有各種各樣的“市長”,就沒有外資、私有資本的迅速擴張、野蠻生長。
相反,公有制經濟,卻找不到“市長”,“市長”不接見公有制企業。“市長”對公有制經濟說,別找我,找市場去吧。
遼寧省有個通鋼,通鋼工人找到了“市長”,市長卻為其找到了另一個私有資本——建龍鋼鐵,讓私有資本并吞這家國營企業。顯然,作為私有資本的建龍鋼鐵,可以很順利地找到“市長”,而作為國有企業的通鋼,卻被“市長”無情地拒絕了。“市長”,由人民公仆,變成了資本的打手。
市長者,并非指那些城市的領導,而是指權力。政權的保駕護航,是外資、買辦資本、私有資本迅速壯大、控制中國經濟的根本。
沒有“市長”的大力支持,就沒有資本,就沒有資本的無序擴張、野蠻增長,就沒有資本對中國公有制經濟的破壞,就無法侵吞國有資產,就沒有外資對中國經濟主權結構、所有制結構、產業結構、地域結構的扭曲。
沒有“市長”的大力支持,就沒有房地產、教育業、醫療業等三座大山。
沒有“市長”的大力支持,柳氏也無法把某想化為己有!如果柳氏不能把某想化為已有,則美國方面也無法用芯片卡中國脖子。
現在,斬斷權力與資本的勾連,就斬斷了“市長”對資本野蠻擴張、無序增長的支持。喪失了“市長”的支持,則“資本”就喪失了無序增長、野蠻擴 張的重要前提條件。
斬斷了權力與資本的勾連,則三座大山才有可能消除。
斬斷了權力與資本的勾連,人民幣才能獨立自主,才能從外資、買辦資本手中奪回人民幣的發行權!斬斷了權力與資本的勾連,公有制才能得到發展,做大做優做強國有企業的戰略部署,才能落到實處,共同富裕才有可能。
所以,斬斷權力與資本的勾連,很好。
所謂斬斷權力與資本的勾連,就是讓“市長”回歸本質,真正成為人民公仆,成為做大做強做優國有企業的支持者!讓政權回歸人民性,而不能做資本的奴仆。
今天,在黨中央突出強調黨的領導、人民至上、理論創新、獨立自主、敢于斗爭、自我革命等經驗的新時代,在黨明確批判“權力與資本勾連”,反擊“權力與企業沆瀣一氣”,限制資本無序擴張、打擊資本野蠻生長的時刻,一些人仍然執迷不悟,堅持與資本勾連、與私企沆瀣一氣,公開要做私企的“店小二”。
斬斷權力與資本的勾連,顯然是一場尖銳、激烈、復雜、長期的斗爭。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