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看到網友公子鑌老師的文章,一口氣看了好多篇,頗有相見恨晚之感。
其一,以前,我看過一些關于我國古代貨幣問題的文章,比如關于秦漢時期特別是漢武帝時期的貨幣問題的資料和文章,《鹽鐵論》,又看了些毛主席時代——抗日戰爭到1980年——中國貨幣資料和文章,加上我自己的一點思考,寫了一些文章,發表了一些觀點。我對中國歷史,也有一些了解,也寫過一些文章。老實說,私底下,我對自己的觀點,還是有些沾沾自喜的。但,公子鑌老師的文章,讓人有豁然開朗的感覺,為我指出了努力方向和需要加強的地方,我覺得我還有很大很大的進步空間,我不敢那么沾沾自喜了。
其二,關于貨幣問題。公子鑌老師說,明初貨幣是中央印刷的紙幣,因為當時明朝已經掌握了五色印刷術,而其他地方尚不掌握這種極其復雜的印刷技術。這就解決了紙幣的防偽問題。同時,明英宗禁止各地開采金銀,禁止民間金銀流通,違者斬。這樣,明發行的紙幣就成了明朝民間及大明朝海外貿易的唯一計價、記賬、結算、支付貨幣,而明朝設在海外的貿易機構和金融機構,則壟斷控制了貨幣發行、結算、支付、回收等整個流通過程。這樣,明中央發行的紙幣實質上成了明中央動員天下人力物力、分配調節地區和行業資源利益、突出重點建設和戰爭需求、支撐國家動員能力的重要工具,并排除了其他戰略勢力運用貨幣發行,動員相應人力物力,因而這些戰略對手無法與明政權相抗衡。
全面控制貨幣發行,是明朝強大統一的根本。
后來,民間資本與海外大商業資本勾結,私下開采黃金、白銀,并私下用黃金白銀計價、記賬、結算、支付,侵害了明中央發行紙幣的權利,分割了中央貨幣發行權,進而侵害了明中央動員天下人力物力、調節各地各行業利益的組織生產和動員人力物力的權利,直接打擊了中央政治權威、經濟能力和戰爭能力,進而摧垮了明中央政權。
明末,為征討民間起義和后金,明皇帝不得不向權臣乞求白銀,以充軍費。這說明,在官僚資本與海外工商業資本相互勾結讓白銀成為流通貨幣、并控制白銀流動的情況下,明中央完全喪失了貨幣發行權,喪失了運用發行紙幣的手段動員天下人力物力的權利,當然也喪失了孤立戰略敵手的能力,為了一點白銀,不得不乞求于權臣。
現在,中國已經出現了救災募捐這種形式,我認為,這不是好兆頭,也是喪失貨幣發行權和國有經濟體系導致的不得已的行為。我記得,上世紀60、70年代,盡管當時國內建設任務艱巨,國際斗爭形勢復雜,但是,幾次大地震,中國都沒有向民間募捐,甚至拒絕國內外的捐獻。那才是一種正常狀態,體現了動員能力的強大。
表面上,大明朝居然亡于李自成起義,實質上,大明朝亡于那些開采黃金白銀、使用黃金白銀結算支付的私有資本和海外資本。
明朝從紙幣流通到白銀成為流通貨幣,意味著貨幣發行權旁落于大私有資本。教訓極其慘痛。
我有篇小文章,論及此案,認為明朝亡于白銀。可惜,我的文章傳播不廣。今天,公子鑌老師的文章又呈此觀點,我頗有“所見略同”之感。
今天,學術界有人提出,要用黃金作為人民幣的信用基礎,并建議儲備黃金。我認為,這是對貨幣本質認識錯誤而產生的觀點,是對中國古代貨幣實踐的無知。 ?
如果能夠深入了解掌握明代紙幣發展情況,應該不至于提出這類以黃金為人民幣信用基礎的觀點。
我還想強調,明朝中央,其實是有強大的國有企業體系的。這才是支撐貨幣發行權和國家動員能力的基礎。
其三,發行紙幣而禁止金銀流通,從而動員天下人力物力資源,同時限制了戰略對手運用貨幣動員人力物力,我想,這種東方貨幣學,應該發端于春秋時齊國的管子,實踐上完善于秦始皇、漢武帝。明朝,由于印刷術的發展,可以印制五色紙幣、強化了防偽功能,可以更加熟練地運用我國古代貨幣理論,應該說是秦漢貨幣理論的進一步完善。
但,到清朝,這種貨幣術,我認為可能基本失傳了,至少在實踐上失傳了。因為清朝主要貨幣是白銀。而同期,西方英法等國,均主要以白銀為貨幣信用,因而四處勒索白銀。所以,我懷疑馬克思本人可能也不知道中國古代貨幣理論和實踐,他所接觸到的貨幣理論和實踐,應該僅限于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貨幣理論(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我認為沒有貨幣理論,以黃金白銀為貨幣,根本不需要貨幣理論。相反,中央發行五銖錢、紙幣,才需要貨幣理論指導)和實踐,即以黃金白銀等特殊商品的天然信用為信用,沒有把信用與政權相聯系。他所批判的貨幣,就是西方的以白銀為本位的貨幣。西方貨幣理論,直到上世紀70年代布雷頓體系瓦解、美元與黃金脫鉤,才真正體現了貨幣的本質,從那以后,美國對外侵略,不再以掠奪黃金白銀為手段,而是以控制貨幣發行權進而控制產生為手段。
我想,美元之所以敢與黃金脫鉤,可能是因為受到了當時的人民幣的啟發。
與國有企業體系(公有制體系)相配合,以發行紙幣和政權對重要商品的定價為手段,動員天下人力物力,調節分配各地區、行業、人群利益、支撐中央政權動員能力、突出重點建設和戰爭需要,這個貨幣發行術,復蘇于共產黨毛主席領導下的抗戰時期,成熟于建國后的三大改造完成。此后,20多年時間里,中國以新建之國,在完成國內工業化、社會革命等艱巨任務的同時,還有能力支援全世界人民反帝反霸、爭取獨立和解放的運動,并無往而不勝,讓美蘇頻頻失敗,美國不得不來華討教。中華貨幣術的動員能力,可見一斑。
中國古代貨幣理論,在毛主席時代重新被共產黨發現并成功實。但是,到了上世紀80年代,中國居然放棄了這種貨幣理論及實踐,轉而接受貨幣“錨”的觀念,把貨幣當作一種財富。這是誤入歧途,是觀念上的倒退。
中國人民幣誤入歧途之際,恰是美元進入正途的時候。這就決定著上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要走下坡路,而美國則重新成為世界霸權。
以上觀點,未知公子鑌老師以為如何。請不吝賜教。
其五,公子鑌老師說,相對于貨幣發行權,貨幣回收權更加重要。
就當前中國的貨幣理論和實踐情況來說,公子鑌老師的這個說法,有振聾發聵的作用,我贊同。
因為,中國政策、學術、宣傳、教育、實踐領域的貨幣思維,似乎沒有意識到貨幣發行權,那當然也意識不到貨幣回收問題。能發能收,收發自如,才能運用貨幣組織生產建設、調動天下人力物力、分配各行業資源和勞力,支撐國家動員能力。公子鑌老師強調貨幣回收的重要性,很好,很及時。
但我還要強調,或者說補充一下,其實,貨幣發行與貨幣回收,如同人的呼吸,吐氣納氣,同樣重要。吸進清氣,吐出濁氣,相輔相成,完成人體與自然界的氣體交換,維持人體的健康。吐、納,其實是一過程的兩個階段,同樣重要。
今天中國的情況是,人民幣發與收,均操之于外資,中國主權金融機構似乎并不知道何謂貨幣發行權,當然也沒有多少發行權,似乎并不打算甚至拒絕收回這個權利,還在繼續放棄這個權利。這種情況下,中國經濟實質上是美元國際循環的一個“器官”,徒支撐美元信用而已。
如此,中國怎么可能發展,怎么可能崛起?我無法理解那些唱高調的,我覺得他們是在捧殺中國。
我個人仍然認為,除了政治、經濟(工農業生產與商業)、思想文化、軍事因素之外,貨幣發行權,對于一個政權的強大,或許更有決定作用。
其六,公子鑌老師說,一朝天子一朝幣,新天子即位,舊天子的貨幣就會作廢了。這個,我有點想不通。如果這樣,那么,新貨幣的發行,就很可能不那么容易。
另外,公子鑌老師說,明萬歷朝,因為萬歷皇帝在位時間太長,貨幣不能作廢,所以,導致通貨膨脹。這個問題我也有些想不通。可不可以認為,明萬歷朝的通貨膨脹,可能是私有資本拒絕中央發行的紙幣、私下用白銀結算、同時抵制紙幣、明中央不再能夠控制大宗商品生產和商業體系,致使明中央失去了用紙幣為大宗商品定價的能力,所以,中央在向私有資本控制的生產體系和商業體系采購商品時(即所謂政府購買服務),必然遇到資本哄抬物價。這應該是所謂通貨膨脹的根本原因。這種漲價,本質上是盜竊削弱政權的動員能力,增加動員成本,最終瓦解政權的動員能力。
解決這種通貨膨脹問題的辦法,還是明英宗的那一套:國家壟斷紙幣發行權、禁止民間開采黃金白銀、禁止黃金白銀流通、國家壟斷大型工農業商品生產體系和商業體系,確保政權對大宗商品的定價權,從而打擊私有資本的漲價行為,解決所謂通貨問題。
通貨膨脹,是資本刻意制造的,是人為的,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壓榨,并不是自然產生的。把通貨膨脹單純地歸咎于貨幣超發,是片面的。
誠請公子鑌老師指教。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