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這篇文我是想到哪寫到哪的,一次性成稿,大家湊合著看吧。
2022年1月17日,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介紹了2021年國民經濟運行情況:2021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114.4萬億元,比上年增長8.1%。人均GDP突破8萬元。
絲毫不出所料,數據一經公開,又到處是“我又拖后腿了”和“GDP增長和我沒關系”之類的調侃和抱怨……
說實話,這么多年來,每次公開經濟數據,我都能聽到很多這樣的“抱怨”,所以我一直都不想寫這個問題,因為一旦寫出來就會被無數的人噴!
但是,我想了想,我覺得還是有必要寫下,因為很多人根本就不了解GDP的真正含義,也不知道自己的收入水平到底處于一個什么樣的位置?到底有沒有“拖后腿”?
今天,我們不會按照嚴格的定義去給大家解釋一些經濟專業用語,因為如果那樣做的話,普通人根本沒有辦法理解。
我們先說說什么叫做GDP吧。
假設:去年,我辛苦工作一年,生產了10000斤蘋果,平均每斤價格是5元,合計5萬元。今年,我也辛苦工作一年,也生產了10000斤蘋果,平均每斤價格是6元,合計6萬元。
大家說我今年創造的GDP是多少?
這個時候,可能會有三個答案:
第一個答案:6萬元;
第二個答案:5萬元;
第三個答案:10000斤蘋果。
大家說哪個最正確?
其實第三個答案才是最準確的,因為貨幣本身沒有價值的,它只是代表價值。
然而,有時貨幣本身并不能完全代表商品的價值,因為貨幣有時會升值,有時會貶值。
但是,一個社會每年生產的商品種類是非常多的,有蘋果、有汽車、有糧食……總得有一個東西把它們統一起來進行比較吧,所以只有貨幣才能把它們統一起來進行比較。
那么,如何比較才有意義呢?
我們先來看一個數據:2020年中國的GDP為101萬億元,2021年中國GDP為114萬億元,如果簡單的數據對比,那么增長率是(114-101)÷101×100%=12.8%。
但是,大家看新聞的時候,就會發現:新聞里給出的數據并不是12.8%,而是8.1%。
為什么會這樣?
答案就是我們上面舉的那個例子:去年我生產了1萬斤蘋果,每斤5塊錢;今年我生產了1萬斤蘋果,每斤6塊錢。雖然表面上我的收入增加了1萬元,但實際上我生產的蘋果數量并沒有增加。所以,為了讓對比更加準確,我們采取了“不變價”的方式來計算GDP。
去年我生產了1萬斤蘋果,今年我也生產了1萬斤蘋果,那么我今年生產的蘋果就用去年的價格來計算,然后再和去年對比,這樣一來我們就會發現:GDP增長率為0。
這么做的好處是什么?
最大限度的消除了通脹的影響——你收入增加了10%,但是通脹也上漲了10%,這等于你的購買能力并沒有增加。
比如,美國大量印鈔票,物價飛漲,名義上GDP增長了,實際上生產的商品非但沒有增加,反而減少了,所以它的GDP增長率就是下降的。
所以,最客觀的比較就是采取不變價計算GDP,因為這樣能扣除價格波動因素。
簡單的一句話:現價GDP反映了當時價格的價值量水平,而不變價GDP則消除了各時期價格變化的影響,保證了前后時期指標之前的可比性。所以,一般GDP總量用現價計算,而增速用不變價計算,這樣可以反映所有常住單位生產活動最終成果的實際變動。
好了,GDP這個事情說明白了,下面就要引出另外一個重要問題:GDP和收入之間的關系。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GDP就等于是收入,這是一個嚴重的錯誤。
比如,很多人看到中國經濟數據出來后,一定會進行一個簡單的對比:今年中國人均GDP是8萬元,我家5口人,按理我家收入達到40萬才能趕上平均水平。但事實上,我家全年收入才20萬,于是就得出“我拖后腿”的結論。
這個算法是不對的。
比如,我承包了一個果園,一年生產10萬斤蘋果,那么創造的GDP就是10萬斤蘋果。但是,這10萬斤蘋果我并沒有都分給大家,其中3萬斤當成稅收交給了國家,2萬斤我存起來了,剩余的5萬斤分給了大家了。
同樣的道理,2021年中國的GDP是114萬億人民幣,其中一部分被國家收走了,還有一部分留在企業當成利潤存起來了,剩余的部分才是分給大家的。
那么,如何才能知道你的收入有沒有“拖后腿”?
這時就需要扣除這些亂七八糟的真實數據:可支配收入——你一年生產了1萬斤蘋果,國家拿走了2000斤,公司留了1000斤,剩余的7000斤才是你可以“支配”的。
那么,2021年中國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多少?
根據國家統計局報告:2021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128元。
假設你家5口人,按照人均3.5萬元的可支配收入,只要你家全年收入達到17.5萬就可以達到平均水平了——按照這個計算,如果夫妻兩人平均工資5000元/月,一年就是12萬,再加上父母平均工資達到2500元/月,一年就是6萬。合計就是18萬,達到平均水平了。
但是,我們知道“人均”是有問題的:我和馬云平均一下,我就是億萬富翁。
所以,為了更加準確的反應大多數人的收入水平,我們還需要另外一個數據:中位數可支配收入。
什么叫做中位數可支配收入?
比如,有9個人的收入分別是100萬,40萬,35萬,30萬,25萬,20萬,15萬,15萬,5萬,中間的那個人的收入就叫做“中位數收入”——只要你達到25萬,那么就意味著你處于中間水平。
如果我們簡單的平均上面9個人的收入,那么就是(100+40+……+5)÷9=31.6萬,大于中位數的25萬。所以,中位數收入更能反應你的收入水平,因為它消除了極端的兩頭。
那么中國的人均可支配中位數收入是多少?
國家統計局網站,2021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數29975元。
假設你家5口人,按照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數3萬元計算,只要你全家年收入15萬元,那么就可以達到平均水平——夫妻人均工資5000元/月,父母人均工資1500元/月,孩子無收入,即可達到平均數。
人均GDP為8萬,人均可支配收入為3.5萬,人均可支配中位數收入為3萬,對我們普通人來說,有比較意義的是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數——現在你再對比下,你有沒有“拖后腿”。
好了,這個問題我們說明白了,希望能減少一些人的“悲觀”。
下面,我們就給大家說說另一個問題:美股暴跌的問題。
最近一段時間,美股又出現了暴跌。
以前,每次美股暴跌以后,很多人都說“美股要崩盤了”或“美股要走熊了”,但是現實總是一次次打他們的臉:每次美股暴跌以后,很快便又再次創新高。
每次大家都喊著“狼來了”,結果每次都沒來,那么這次會不會真來了呢?
我的判斷是:這次“狼”極有可能會真來了,即美股不會再創新高了,甚至可能進入熊市了。
為什么會有這個判斷?
兩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比較“扯淡”:以前,每次美股暴跌,大家都喊“狼來了”,所以“狼”不來,當再次出現暴跌的時候,大家都不喊“狼來了”的時候,那么大概率“狼”就真來了——反向思維。
這幾天,美股再次暴跌,我都沒有看到有幾個人寫的:連我們中國人都不相信美股會走熊,那么美國人自然更不信了,所以這個時候無疑是把高價籌碼扔給那些散戶的最好機會——如果大家都害怕美股會走熊,一下跌大家就會瘋狂逃命,主力就很難把籌碼以高價賣出去。相反,如果大家不害怕美股走熊,一下跌大家就會瘋狂加倉,主力自然愿意順勢將籌碼賣給散戶。
第二個原因就是我們說過很多次的:美聯儲即將進入加息周期。
現在美國最大的問題就是:物價指數暴漲,老百姓生存困難。
目前美國的物價指數已經達到了7%,遠遠超過2%的正常范疇,創40年來的新高。
也有一些人和我說:我問過美國的朋友了,他們說7%的通脹對他們沒有什么影響啊。
我告訴他:你問錯人了。
一般來說,能去美國的中國人,大多都是有錢人,而通脹對有錢人的傷害其實不大的。
對于很多美國富翁來說,他們沒有收入,也沒有現金,他們的資產全部是股票和房產。比如,特斯拉總裁是馬斯克,他不要工資,他的全部身價都在持有的股票上——他連房子都賣了。
他為什么要賣掉房子?
他給出的理由是:他這么做是為了平息人們對他巨額財富的批評。
他說道:“我認為財產會拖累你,在某種程度上成為一種攻擊載體。現在,我沒有這些東西了,你還能怎么樣?”
他還說道:“我的主要居所是從SpaceX租來的、價值5萬美元的小房子。不過這還挺不錯的。”
你能想象嗎?馬斯克是美國第二大富翁,身價1510億美元只租一個價值5萬美元的房子!
我認為答案只有一個:馬斯克和特朗普一樣,雖然有錢,但是扣的不得了,他看現在美國房價上漲的比較厲害,就把房子賣出去了,一是等價格跌下來再買回來,二是能少交點房產稅——沒錯,他就是這么扣(越富的人往往越扣),就像當初特朗普捐款的時候,拿著幾張20美元的鈔票數來數去,最后還抽回幾張放到自己口袋里。
馬斯克的全部財產都在股票上,沒有房子,沒有收入,沒有現金,怎么生存?
對的,找銀行貸款——以自己的股票做抵押。
他為什么要這么做?
因為那么做,可以不用交稅。
很多美國富翁都把自己的財產換成股票,那樣就能避稅:只要你持有的股票不賣,那么就等于你沒有任何收入來源,自然不用交稅——這是一個漏洞,目前沒有辦法堵住(如果股票上漲就要給政府交稅,那么下跌政府給不給補錢?)。
2021年6月8日的時候,美國非盈利新聞機構ProPublica獲得美國國稅局大量數據,曝光了全美25名頂級富豪的交稅紀錄:
2007年,貝佐斯聯邦所得稅記錄為0,這一年,亞馬遜股價上漲約一倍,貝佐斯個人身家躍升超38億美元。2011年他又故技重施,成功避開稅單。
2018年,馬斯克不僅緊隨貝佐斯成為第二富豪,同樣也復制了后者的避稅邏輯;布隆伯格與索羅斯也均有此操作。
25位富豪中,公開支持增設富人稅的巴菲特,其“避稅能力”卻在貝佐斯之上。2014年至2018年,巴菲特個人財富增加約243億美元,而他僅繳納了2370萬美元的稅款,真實稅率為0.1%,為富人最低。布隆伯格和馬斯克繳稅分別以1.3%和3.27%的實際稅率位列其后,而美國中產階級稅率卻在15%以上。
富人的財富都不是現金,而是股票和房產之類,而那類資產是能防通脹的,所以通脹非但對他們沒有任何影響,反而會增加他們的財富——在通脹的背景下,一般房價和股票的漲幅遠遠的大于通脹。
美國的通脹漲到7%,你去問那些有錢人,人家自然不會有什么感覺。
通脹,真正傷害的是窮人。
所謂的窮人就是指那些只能維持最基本生存的人:假設你一個月只賺500元,其中生活必需品要400元,其它開支需要100元,每個月都沒有一分錢的余錢。現在物價上漲10%,這就等于日常用品要多花40元,你立刻就會感到難受了。
所以,大家一定要記住一點:通脹對高收入群體幾乎沒有影響,反而能增加他們的財富,但是通脹對低收入者幾乎是致命的。
為了便于大家理解,我們再舉一個現實中的例子。
比如,2020年的時候,中國豬肉價格大幅度上漲,拉動物價指數上漲。
說實話,豬肉價格大幅度上漲對絕大多數的人都沒有什么影響,因為很多人不需要吃多少豬肉。但是,豬肉價格上漲對窮人的影響非常大,因為窮人大多都是做體力活的,必須要吃肉,否則沒有力氣干活——你挖一天地、搬一天磚,你不吃肉是無法堅持下去的。
比如,在農忙的時候,我姨下地干一天活,晚上回去能吃一碗肉——你坐在辦公室里面,每天沒有什么能量消耗,自然不需要吃肉,相反,還在想辦法減肥呢。
所以,我非常厭惡那些說“不要吃肉”的人:你們整天風吹不著、雨淋不著的,一天到晚沒有什么能量消耗,尤其是一些明星,有的是錢,每天有各種營養師搭配身體需要的各種元素,自然不需要吃肉,但是大量依靠體力生活需要肉類補充能量的人怎么辦?
由于物價上漲對窮人的傷害非常大,而窮人往往是社會不穩定的最大隱患——你要是讓窮人活不下去了,那么必然會發生搶劫,甚至革命!
2021年美國死于槍擊下的人數比2020年激增30%,“0元購”就更不用說了,連火車都給搶了!
為什么要和大家說這些?
就是要告訴大家:美國必須要加息了,否則指不定要出什么大亂子呢。
其實,美國已經處于非常危險的時刻了。
我相信,如果有人經常關注新聞,就一定看到很多媒體多次報道:美國已經處于第二次內戰的邊緣了。
2020-2021年,美國為了應對疫情,無限制的開動印鈔機,短期內釋放天量美元,這些美元不僅推高了美國的物價,而且推高了美國的房市、股市,甚至連比特幣都多次創歷史新高,形成了嚴重的“泡沫”!
這些泡沫都會隨著美聯儲的加息而被刺破:在泡沫被刺破之前,美國富翁已經開始大幅度減持自己的股票。
依舊以馬斯克為例。
前段時間,馬斯克在推特上發布一個投票:“最近有很多人認為未實現收益是一種避稅手段,所以我建議出售10%的特斯拉股票。你們是否支持這項提議?”他還表示,無論結果如何,都將“遵守投票結果”。
最終,支持馬斯克賣股票的選項獲得了57.9%投票參與者的支持,馬斯克隨即開始大量拋售特斯拉股票,套現了近800億美元。
馬斯克這個人非常的聰明。
上面我們說過,美國的富豪為了避稅,財產幾乎都是股票,所以他們沒有收入來源,自然也不要交稅。這種避稅方式受到美國老百姓的深惡痛絕——一個億萬富翁交的稅都不如我一個普通的打工人。
于是,馬斯克就發起一個投票:大家看,我現在沒有收入,也就沒有辦法交稅,所以我為了給國家納稅就必須要賣出股票,因為只有我賣出股票后才有收入,才能納稅。
他這么一說,老百姓一定會支持他賣出股票:馬斯克割了別人韭菜,然后別人還說他是一個好人,是為了給國家納稅才不得不賣出股票的。
聰明不?
或許馬斯克不是最聰明的富翁,但是他卻是我在媒體上看到的最聰明的人之一。
馬斯克賣出股票不是為了給國家納稅,而是因為他覺得特斯拉的股價太高了,已經遠遠超過應有的價值,所以得趕快賣出去!
事實上,不僅僅馬斯克在大量賣出股票,很多富豪都在大量賣出股票:化妝品億萬富翁羅納德·勞德、谷歌聯合創始人拉里·佩奇、謝爾蓋·布林、沃爾瑪的締造者沃爾頓家族,還有Meta Platforms首席執行官馬克·扎克伯格,都在加速拋售股票。
那么另一個問題出現了:美國的富豪大規模的賣出股票,為什么股市還在漲?
兩個重要的原因:
第一,美聯儲印了太多的錢,推高了股市;
第二,美國的企業大量回購自己公司的股票,推高了股價。
我們重點說第二點。
假設我有一個上市公司,我這個公司今年盈利了100億,現在股價已經漲得非常高了,我想把自己持有的大量股票賣出去,怎么才能不讓公司的股價下跌呢?
對的,我讓公司用那100億美元回購股票,給我接盤。
什么意思呢?
我的公司今年盈利100億,按照正常道理,那個100億應該分給所有股東,但是由于我是大股東,我有權決定不分給其它人,而是用它在高位回購股票,然后我順勢把自己持有的股票賣給自己控制的公司——這就等于我拿著公司的錢購買了我的股票。
這個道理,很容易懂吧。
比如,高盛的研究報告就指出:2021年已經執行的股票回購數量驚人,在8850至9250億美元之間,而去年只有5770億美元。這表明內部人士正在二級市場上向他們自己的公司傾銷股票。
而彭博社援引研究機構pavilion global market數據顯示,美國當前牛市中的40%完全是因為回購——如果不是股票回購,企業內部人士永遠無法輕易在估值較高的水平拋售股票。
簡單的說:美國的富翁為了防止大規模出售股票引起股價下跌,讓自己控制的公司給自己接盤(反正公司的錢是所有股東的),這樣就能把自己手中的股票以高價賣出去。
而普通老百姓一看公司在回購股票,這說明什么啊?
這說明:這個公司對自己非常有信心,否則怎么會在高位回購股票呢?
于是,他們也瘋狂的買入這個公司的股票。
韭菜就是這么割的!
現在,美聯儲加息的步伐已經越來越近,這次可能真的是“狼來了”:馬斯克賣掉了自己的房子和股票,其它大富翁也在不斷拋售股票,比特幣已經“腰斬”……種種跡象表明,這次美股可能真的要暴跌了。
美元終究是國際貨幣,美聯儲加息必然會對世界經濟和金融市場產生比較大的影響,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A股的風險。
還是那句話:炒股千萬要小心,空倉最好,風險太大了。如果實在忍不住,那么就玩點上證50、中證100之類的指數基金,或者擇機買點基建基金——這幾年經濟壓力比較大,還是需要老基建來帶動經濟走出困境的。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