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媽,即央行;就是那個俗稱貨幣水龍頭的地方。
從歷史大周期看,工業文明階段的典型標志,就是央行變得無與倫比的重要。原因很簡單,央行管貨幣。
這個世界上,只有貨幣能得絕大部分人的愛,所以在那么多政府機構中,也只有央行會會被輿論圈親昵地稱為央媽。
當央媽化身婆婆嘴時,可謂凌厲與親切并存。
01
1月18日, 央行副行長劉國強在國新辦發布會上金句頻出。他的這些金句,某種意義上代表央行的貨幣政策。
劉強表示當前經濟面臨三重壓力,“穩”本身就是最大的“進”。在經濟下行壓力根本緩解之前,進要服務于穩,不利于穩的政策不出臺,有利于穩的政策多出臺,做到以進促穩。
——金句,穩本身就是最大的進。通常意義上,都講穩中求進。這次為什么說穩即為進?個人認為應該從兩方面理解:
一方面,中國現在的經濟體量已經突破百萬億大關,體量已經非常之大;正逐步拉近和美國的差距。
另一方面,中國2021年經濟增長超過8.1%;但在另一方面,第四季度增長只有4%,有所放緩。
穩住這么大的經濟體量以及這么高的經濟增速,是當務之急。
劉強表示,當前重點的目標是穩,政策的要求是發力。
怎么發力?從三個方面來說:
一是充足發力,把貨幣政策工具箱開得再大一些,保持總量穩定,避免信貸塌方;
——金句,避免信貸塌方。
大家看各項數據,貌似一片大好。哪里會信貸塌方呢?其實只有房貸那一塊。
盡管有磚家認為中國房價不高,
盡管有教獸鼓吹國家拉房價救房地產,
但一個鐵的事實是,任何城市的房價收入比都不低。
為了避免個別老鐵抬杠說,你身邊都是年薪百萬的大拿,或者建議沒房的同志去鶴崗、玉門、雙鴨山、各縣等地區買房;這里再強調下,以城市為單位的房價收入比,是針對大多數群體。
大家有興趣可以分析下法拍房走勢,大致可以看出。能在中國造成所謂信貸塌方的行業,主要就是指房地產。
所以避免信貸塌方的另一層含義,就是如何推動房地產市場發展。
02
二是精準發力,要致廣大而盡精微,金融部門不但要迎客上門,還要主動出擊,按照新發展理念的要求,主動找好項目,做有效的加法,優化經濟結構;
——金句,金融部門不但要迎客上門,還要主動出擊。
這話聽起來非常接地氣,把金融部門的本質屬性描述得入木三分。
過去很多年,中國的金融部門大概是最爽的單位之一,基本躺著就把錢賺了。現在和未來很多年,它們大概率還會是最爽的單位之一,只不過可能要適當辛苦一下。
所謂迎客上門,扮演好坐商角色。
所謂主動出擊,扮演好行商角色。
也就是從原來的躺著賺錢,變成坐著賺錢與走著賺錢。反正都能賺錢。
以前之所以能躺著賺錢,是因為給企業和個人房貸放貸款就行了。
現在之所以要適當辛苦一點,是房地產走到了十字路口,房價收入比太高、斷供增多,給個人搞房貸需要謹慎一點,所以辛苦點。因為房價收入比增高,中小企業運營成本增加,老老實實搞經營,還不如去炒房實惠。
歸根到底,還是房地產問題。
三是靠前發力。現在雖然是年初,但一年的時間很短,一年之計在于春,所以我們要抓緊做事,前瞻操作,走在市場曲線的前面,及時回應市場的普遍關切,不能拖,拖久了,市場關切落空了,落空了就不關切了,不關切就“哀莫大于心死”,后面的事就難辦了,所以我們不能拖,要走在前面,及時回應市場的普遍關切。
——金句,哀莫大于心死。
這話同樣很接地氣,但婆婆嘴味道也挺濃。大家伙想想,哀莫大于心死的表現是啥?就是過去兩年很熱的那個詞,躺平。
為啥躺平這個詞能火起來?其中一個關鍵因素就在于,房價收入比高,買房壓力大。本質上來說,還是房地產問題。
把央媽這則接地氣的重磅消息翻譯下,重點就是如何拯救房地產。
03
房地產需要拯救么?
某種意義上來說,不需要拯救。
中國房地產已經成為有史以來體量最大的資本市場,已經牛上天了,還要救?有房沒房腰桿子都不一樣。所以正常思路下,應該是房地產如何回報社會。
另一方面來說,很需要救。
房地產不僅涉及到太多行業的吃飯問題,而且關乎中國社會固定資產估值問題,更要命的是還關聯到地方財政。如果任由房價大幅起落,肯定會引發動蕩。另外,由于房地產低迷,以恒大為代表的一部分房地產公司相繼暴雷。
那么接下來如何拯救?
在多數中國人的思維中,所謂拯救,就是漲價格;要么砸資源推動房價上漲,要么出政策刺激房價上漲,要么同時砸資源出政策讓房價上漲。
因為中國人喜歡買漲不買跌。股市上漲時,垃圾股都跟著買。股市下跌時,績優股也無人問津。房子也是一樣。房價漲,跟風。房價跌,觀望。
但繼續拉房價,同樣會讓大部分剛需受不了。
所以問題看起來貌似陷入了死循環。那么該如何解決?
從價格看,確實無解。按照國人的跟風本性,想推動房地產發展,起碼價格看起來不能跌。
我個人認為,如果想要解決這個問題,應該把房地產和人口結構放在一起思考。
因為從長期看,支撐房地產的基礎還是人口數量與結構。
現階段生育率大幅下降,人口老齡化日漸嚴重。
要想房地產長期發展,必須扭轉人口下滑與結構失衡的趨勢。
簡單來說,就是不要只著眼于房價,而是要從地價方面布局。
所謂房地產,房價只是表象,地價才是實質大頭。這里也不是說簡單地降低土地價格,因為地價是土地財政的基礎。
所謂地價調整,是指針對二胎或三胎購房者,通過地價的收入進行反補。
舉個例子,市場價一萬的房子,二胎家庭購買;政府可以每平方米補貼兩千元(這筆錢從地價收入中劃撥,相當于土地財政對人口的精準補貼,卻不影響房子的市場價格)。如此才能對人口結構產生正面影響。與此同時,為了防止有人利用政策投機,可以抬高享受政策補貼的房子流入市場的門檻。
再重復一下,想從價格層面拯救房地產非常困難。但透過房價,從地價層面做文章,則大有可為。當然這些層面的操作,從民生的角度,非常有利;但對金融結構來說并不是賺大錢的生意,大家也未必有動力去干。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