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共同富裕就沒有高質量發展
望長城內外
最近,媒體上發表的不少文章,在論述高質量發展與共同富裕的關系時,把高質量發展與共同富裕割裂開甚至對立起來。其中一種有代表性的言論說:只有先實現高質量的發展,才能在高質量發展的基礎上逐步實現共同富裕。有的甚至認為,現在過多地強調共同富裕,會影響經濟效益,影響高質量發展。
這里就牽涉到一個老問題:生產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在這個問題上,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有著根本的區別。資本家組織生產的目的是為了獲得剩余價值 。因此,資本主義生產的目的就是利潤。而社會主義生產的目的則是為了滿足人民的各種需要。
馬克思指出,“發展人類的生產力,也就是發展人類天性的財富這種目的本身。”這句話的意思是發展生產力是為人的全面發展服務的。 在馬克思看來,古代的觀點是把人作為生產的目的,而現代世界,生產是人的目的,財富是生產的目的,就生產目的而言,稚氣的古代世界比發達的現代世界顯得崇高得多。
由此可見,社會主義生產的目的就是為了滿足人民的各種需要,為人的全面發展服務。
那么,高質量發展的目的又是什么呢?
習近平同志指出:“高質量發展,就是能夠很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發展,是體現新發展理念的發展,是創新成為第一動力、協調成為內生特點、綠色成為普遍形態、開放成為必由之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他的這段話闡明了高質量發展的根本目的,這就是“能夠很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那么,怎樣才能很好地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呢?這就必須從兩個方面著眼:
一方面,生產的產品包括物質產品和精神文化產品,要能適應廣大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的需要。也就說人民需要什么就生產什么,而不是像資本家那樣什么賺錢就生產什么。在這方面,目前許多行業和企業問題十分突出。例如電影行業,在新冠疫情發生前的2018年,我國共生產電影1082部,其中實際上映的只有504部,其它都是不能上映的粗制濫造的劣質影片。就是能上映的影片,大部分也不受觀眾好評。
另一方面,生產的產品要讓廣大人民群眾買得起。也就說要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購買力和消費水平?,F在生產的不少產品,人民群眾也需要,但就是買不起。例如住房,在許多大中城市,商品房價格高達每平方米萬元以上,在有的大城市,甚至達到每平方米5-10萬元。而我國城鎮居民2020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43834元,在不少地方,一家人20年的工資收入也買不起一套商品房。
這說明了什么問題?這說明:要能夠很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不僅要積極生產適應廣大人民需要的產品,而且還要讓人民群眾能買得起。如果社會貧富差距很大,許多產品大多數人都窮得買不起,又怎能“很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呢?
此外,分析近年來我國經濟發展趨緩的情況,其中很重要的一條原因是大部分居民收入增長緩慢,購買力和消費水平提高不快,結果導致市場需求增長緩慢和投資不足等問題。這說明,社會貧富差距過大已成為影響和制約我國經濟發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從以上分析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共同富裕是高質量發展的根本目的,也是高質量發展的首要內容之一,如果不積極推進共同富裕,就不可能真正實現高質量發展。一句話,沒有共同富裕就沒有高質量發展。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