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體經濟,是發展的“重中之重”
錢偉品
---------------------------------
工農創造財富,投機制造泡沫
作者:錢偉品 原創:2018-06-26 首發:民族復興網
發展經濟,說到底就是制造社會(物質精神)財富,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美好生活的需要。而絕不是,濫印鈔票、玩弄金融、玩弄數字。
制造社會財富——就是開創、篤實人民生活。玩弄金融和數字——就是制造、吹大經濟泡沫。兩者,完全是兩股道上跑的車,根本不可能達到相同的目的。
中國特色不少經濟“達人”,一看到“GDP”下行,則立即啟動金融杠桿——降準降息,擴大流動性。認為只要開閘放水,GDP就上去了,也萬事大吉了。硬投入40000億、濫發鈔票被無休止的重復運用。近日中國“央媽”又所謂精準“降準”,放水7000億。必將導致中國特色經濟雪上加霜。
當前中國特色經濟真實的情景是什么呢?
1、房地產一花獨放。
2、工農實體企業步履維艱。
3、一方面實體企業設備技術改造、技術創新和產品研發缺乏大量資金。
4、另一方面空置房、空城鬼城,占用和擱置了天文數字的(流動性)資金。并且為了垂死掙扎繼續在借新債還老債,滾雪球的套用巨額(流動性)資金。
5、全社會被“炒買炒賣房地產”投機經濟的利益驅使,刺激出史無前例的“投機”的社會風氣和心里。并且一發不可收,如咆哮的洪水肆無忌憚、席卷全國城鄉大地。
6、各行各業金錢至上物欲橫流、假冒偽劣坑蒙拐騙,急功近利浮躁經濟,電子商務互聯網+又助推了粗制濫造、簡直成了“搶錢”經濟。一二三產業產品商品質量長期低下。特別是中國制造缺乏中國芯。高質量發展只停留在口號。如此的發展經濟,何日能根本性好轉啊?!
7、中國特色工農實體經濟,明明在“下滑”。而中國特色輿論媒體還在一股勁的吹噓——特色經濟特別有“韌勁”、特色經濟一直“在可控范圍內”、特色經濟一路向好、特色經濟“引領世界”、、、特色經濟一派大好。
當前我國經濟的客觀事實果真是向好嗎?
1、安徽、湖南、等地教師——怎么會“討薪”啦?!
2、中西部一些基層政府——怎么公務員幾個月沒有發工資了?!
3、企業退休職工養老金一貫每年增加10%,為啥降到6.5%、5%,一年不如一年呀?!
4、還有3年實現“全面小康”,怎么能在“奔小康”路上,人民的收入一年不如一年呢?!
大不等于強,新不等于好。
“新詞匯、新口號、新數據”——無法代表“高科技、高質量、高水平、高收入”的美好生活。
中國特色經濟發展的好不好?——只要問問人民群眾“滿意不滿意、開心不開心”?!只要看看孩子們“餓了、飽了、哭了、笑了”?因為——童言無忌。
服務業超過一二產業,是好的很還是糟的很?
作者:錢偉品 原創:2016-11-04 首發:民族復興網
據國家統計部門報:今年前三季度,我國服務業增加值272890億元,同比增長7.6%,占GDP比重52.8%,比第二產業高出13.3個百分點;服務業增長對國民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58.5%。
我國服務業GDP超過一二產業GDP總和,究竟是好的很還是糟的很?按理一定分歧特別大。可是,在當前我國卻幾乎一邊倒的——好的很。不知道是中國特色“經濟學家”裝聾作啞呢,還是國家有意為之?這,恰恰就是最大的問題所在。
筆者只是一個最基層的微觀經濟工作者。對“如此不正常的‘經濟態’,卻被國家主流經濟家們評判為‘經濟轉型升級’的偉大政績,好的很”不敢茍同。主要理由如下:
1、當前中國仍然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工農業實體經濟的總和卻不如一個服務業。潛在的隱患和危機“四伏”。
大家知道,真正為社會創造物質財富的是“工農業實體經濟”。服務業是為實體經濟服務的。并不能為社會創造物質財富。創造社會物質財富的一二產業總和不如三產服務業。這,簡直不可想象。
這,只能表明:服務業一派興旺、虛擬經濟空前繁忙、收取服務費的爭先恐后。
而實體經濟——不堪重負、步履維艱、日益萎縮、甚至不少走向關門打烊。
2、服務業一枝獨秀的市場,必定是投機炒賣、物價高漲、漸入通脹、一派虛假繁榮。
錢到錢的,投機買賣、炒呀炒買啊賣。“帶血、帶水、帯黑”的GDP上去了。民生的實際“含金量”下來了。如:電商的商品竟然37%多不合格。
3、竭力鼓吹“服務業超過一二產業”是轉型升級的“輝煌”政績,不是徹底外行、就是惡意破壞中國經濟。
在一個“發展中國家”,大肆鼓吹此種論調,是三脫離的三門官員也許還可“救藥”;若是惡意的家伙,故意為之,則應“千刀萬剮”。
缺乏或者沒有工農實體經濟創造的物質財富商品,你服務業“服務”個屁啊。無非是大肆“金錢游戲”,作弄和坑害中國善良的老百姓。“房天價、藥你死、蒜你狠、葁你軍、豆你玩、米你錢、豬你口、棉你心、等等等”統統卷土重來。將中國城鄉市場“攪”的人仰馬翻。
正如“無數公有資產”被一夜“暴利”一樣。中外私人商人、權貴精英“金錢游戲”,賺錢賺的盆滿缽滿;而最廣大人民群眾,最低工資縮水縮水再縮水,通脹后“叫天天不應呼地地不靈”。
4、“新業態”超過工農實體經濟,比“硬投入”40000億還要“狠”。將會弄的廣大勞動人民失業或者吃飯也成問題。
沒有中華民族農業工業的做大做強,勞動人民去哪兒就業?總不能13億人,都在高樓深院里對著“電腦”都賺錢。服務啊服務、賺錢呀賺錢,究竟去賺“誰”的錢?工人農民一旦大批失業。——則不是什么經濟問題了。
中國經濟領導、中國經濟學家們:發展中國家,究竟把什么產業擺在主要位子?——敬請考慮清楚!
農業工業的連年萎縮——憑什么去實現“全面小康”?
發展中國家服務業超過工農實體經濟——只能讓最廣大百姓去“喝湯和西北風”。
發展中國家的重心是——發展
作者:錢偉品 原創:2020-08-27 首發:民族復興網
百姓解讀什么是“發展中國家”——就是世界上比較貧窮的國家。
發展中國家的重心是發展。
發展當然包括發展經濟和建設社會。因為經濟是基礎,社會是保證。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發展經濟,主要發展一二三產業,其中重中之重是農業和工業。因為工農業是直接為社會創造財富的。服務業是為工農業服務的。
一、發展的目的是“為人民” 發展“為了誰”——這是一切發展的本質和前提。
在根本問題上弄錯了、或者顛倒了,則“全盤”皆錯了。
科學社會主義國家的一切發展(建設)——都必須為了人民。絕沒有第二種注釋。
二、發展的重心是“經濟”經濟,是一切人類社會的基礎。沒有經濟一切無從談起。
一個國家窮富的衡量標準就是“經濟”,包括總量和人均。
這個經濟總量和人均,不能是名義的毛的,必須是真正屬于自己的凈的。
三、發展經濟的重中之重是“工農業” 人類社會生產勞動,唯有工農業實體生產制造,才能真正為社會創造財富。
其他一切經濟活動,歸根結底都是為“工農業”服務的。并不直接創造社會財富。
第三產業特別是虛擬經濟,一旦壓倒了工農實體經濟,本質上就是制造“經濟危機”。
四、中國特色發展偏離了“重心” 農業,留守或空心的農村。物資少了必然漲價。
工業,民族工業缺乏民族“芯”,產品質量特別是科技含量嚴重落后。
三產,特色房地產和虛擬經濟,一花獨放。壓抑的工農實體經濟步履維艱。
全民微信,能微成高科技現代化?
網絡游戲,能游成世界發達國家?
舉國抖音,能抖成民富國強?
互聯網 +,能+入世界一流行列?
吹牛拍馬,真能“中國引領世界”?
一切自我膨脹、主觀夢想,都會遭到客觀規律懲罰。
只有腳踏實地、埋頭苦干,才能取得發展建設勝利。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