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南最近講聯想,講毛主席,講蘇聯解體30年,講得非常精彩。但是講的“中國房市如果撐不住?”就有點兒離譜有點兒怪。
司馬南說他參加一個飯局,聽一個大牛人講中美資本戰爭和房地產,感覺腦洞大開,受益非淺。他把這個大牛人講的觀點進行解讀,但一再說,這不是他司馬南的觀點,是大牛人講的,他只是學說重復一下,對錯大家可以評論。
司馬南的這個題目已經做四期,大體講了這樣一些內容。
一是,房地產調控正在導致危機。大牛人在一個地方作調研,這個地方搞房地產欠了很多地方債,銀行逼債,房價下降,土地賣不出,沒了土地財政,沒錢給公務員發工資,只能去借高利貸給公務員發工資。房價如果繼續下降,不用美國出手,中國經濟就出事了。
二是,特朗普貿易戰增加關稅不是為了把制造業搬回美國或擠出中國,而是為了打擊中國的資本市場。中國股市市值下降了27%。
三是,中國抗得住2008年的美國金融危機,并且還出手4萬億救美國,是因為中國的房地產信用。而2018年以來抗得住特朗普的貿易戰,股市沒有崩盤,是因為中國的資本市場是房地產,而不是股市。
四是,中國的資本市場和美國的資本市場是不一樣的。美國的房地產沒有金融屬性,而中國的房地產是金融。美國人股票、房產和養老金的資產各占3分之1,而中國人的財富是股票和房產是1:28,房地產占到的財富比例奇高。也就是說,中國股市無所謂,但房地產絕不能倒,房價不能下降。房價下降就是財富縮水。
五是,房地產良好信用創造了人民幣的貨幣增加,中國資本市場貨幣充足,資本低利率推動了投資和中國經濟的發展。正是中國錢多了,低利率,中國軍工、高鐵等才取得了顯著的發展。如果房地產倒了,貨幣就會減少,流動性減少,低利率就沒有了,就會影響投資和經濟。出現日本20年經濟低迷的危機。
司馬南復述大牛人的觀點,前四期視頻大體就是講了這么多。
老徐認為,盡管 司馬南一再聲稱這些不是他的觀點,他只是復述大牛人這些觀點,那么司馬南為什么要復述這些觀點呢?司馬南相信和認同這些觀點嗎?
司馬南歷來是立場堅定、旗幟鮮明,而這一次只是復述大牛人的觀點,卻不講自己的觀點,難道不很奇怪嗎?
而司馬南復述的這位大牛人的觀點又太離譜,難道司馬南為之傾倒而沒有自己的觀點?
第一,中國的資本市場是低利率嗎?
美國低利率是公認的。很多公司的貸款只有1%的利息,有很多是零利率。美國的房貸利率是4%,但如果信用好,可減少的1%。張捷教授剛說過,聯想收購國外銀行,就是為了獲得美國銀行貸款的零利率,而中國是8%。
中國的銀行利率是多少,企業貸款各項費用加起來是15%。像聯想這種有影響力的國有企業能獲得8%的利率少之又少。即使這樣中小企業也貸不到,就要去貸高利貸。有規定年利率27%不算高利貸。中國的P2P為什么一夜間興旺發達,就是高利貸推動的。首套房房貸利率是5%,加上其他費用可能是8%。大家認為為年輕人借錢的花唄借唄也是高利貸。一些大學生借了套路貸、校園貸,被 逼走投無路跳樓自殺。
司馬南揭聯想金融,小額貸款之類不也是高利貸和暴力催收。
在這些事實面前,司馬南怎么能相信大牛人的話,說房地產資本市場繁榮了貨幣,中國金融是低利率呢?
低利率在哪里?你能講一講嗎?
說中國資本市場低利率純粹是假話。這個假話就證明這個大牛人講的這一套是假的。
第二,誰導致了中國金融的高利率?
有人做p2p,高息攬錢,老徐就提一個問題,這么高的利息,你怎么還?什么行業能賺這么高的利潤?誰會來用你的錢?
有人就告訴我,你這就不懂了吧。就是有人急需用這筆錢,周轉一下把生意做成了,就能賺一大筆錢,就把錢連本帶息還上了。
說白了,房地產就是高利潤,能還上P2P的錢。其它的還有嗎?沒有。
也就是說,中國資本市場的高利率是房地產造成的。
第三,房地產是信用還是風險?
中國的P2P就是因房地產而生。如果沒有房地產的高利潤,比賣毒品還高的利潤,怎么會有P2P高利貸的滋生和繁榮?
銀行不是也在給貸款嗎?可銀行的錢根本不夠,一旦銀行卡脖子,貸款不及時,P2P的錢就頂上了。恒大借了2萬億也不夠,恒大就成立了理財公司,也是高息攬錢。寶能等都有理財類金融公司,不只是聯想。
P2P爆雷,P2P老板很冤枉,說有很多 錢就是投給了開發商和城投公司,他們賴賬不還錢,我才沒錢還借錢的。
大家知道,恒大用39億貸款近2萬億,成就了房地產頭部企業,銀行還敢再給他貸款嗎?
說恒大有信用,那你去給恒大錢,把欠的債還上。大牛人也太牛了。
開發商總負債超過19萬億,購房者負債35萬億,地方政府地方債近40萬億,房地產總負債近百萬億,真是一個龐大的資本市場。可負債這么高,在銀行那里還有信用嗎?這么高的負債不是金融危機嗎?
那么我們現在不得不問一個問題:房地產資本市場衍生出巨量人民幣,還是房地產吸走了巨量人民幣?
以前說,房地產是貨幣的蓄水池,房地產吸收了巨量人民幣,現在大牛人又說房地產信用印制出巨額人民幣。
但事實是,銀行的錢進入房地產太多,進入制造業的錢就減少。因為給房地產的錢利息高,并且有保障。房地產如何用高利率的銀行貸款制造出低利率的人民幣的呢?
這就是銀行為開發商劃下三道債務紅線的原因所在。在信用安全線內的開發商沒有幾個。
因此,有些人威脅,如果調控房地產,出臺房地產稅,不只是GDP下降,而且是金融危機。恒大就躺平了,我沒錢,還不了債,你們愛咋的咋的。
按這個大牛人的說法,股市沒有不要緊,銀行倒閉也無所謂,我們有天下無敵的房地產資本市場,中國就不缺錢。
那么好啊,請開發商和地方政府把銀行的欠款負債還上吧!無敵的房地產資本市場怎么連負債也還不上呢?
這話都是公開講的,司馬南怎么會相信房地產的信用?房地產的信用在哪里?
第四,房地產能反擊美國貿易戰?
反擊特朗普貿易戰,是靠房地產和資本市場嗎?
中國經濟增長靠得是出口,特別是2021年最為明顯,對外貿易增長了22%。房地產能出口嗎?
特朗普貿易戰,中國股市下降27%。美國病毒爆發,美國股市連續六熔斷,也下跌超過3分之1。每次特朗普出臺貿易戰措施,美國股市就下跌。因此貿易戰中美股市和資本市場都受影響,但這并沒有影響人民幣和美元匯率,中國也不缺錢進口國外產品。中國向美國和世界出口更多的產品,賺取外匯。中國的外匯儲備仍然是世界第一。相反美國政府則負債累累。30萬億美元的國債,就是近200萬億元人民幣。
1月3日,蘋果市值突破3萬億美元,美國股市市值達到美國GDP的2.5倍,美國股市泡沫前所未有。
看到有數據中國房地產市值400萬億人民幣,是GDP的4倍。這是不是泡沫?是信用還是危機?
這時候大家就記起那個進去了的房地產代言人在2018年特朗普發動貿易戰時公開演講說的話,他勸房地產利益集團不要跟中央對抗,等到特朗普貿易戰把中國出口打下去了,中央就會回過頭來房地產救經濟。
第四期視頻,司馬南說大牛人反對中央給企業減稅,而應該給地方政府發錢,讓他們繼續大搞房地產,地方政府就成為強大戰斗力對美貿易戰的主體。
我們實在也看想不清楚房地產如何反擊美國貿易戰。是說有了房地產中國就有錢了。可是貿易戰拼的是科技,拼的是制造業,把美國的錢賺來。如果只是印錢,不就是蔣介石的金圓劵。擦屁股紙都不抵。
現在這位牛人說房地產抵御住了特朗普的貿易戰,再牛能說得出這么無恥的話嗎?這真是吹牛皮不交稅。
第五,土地財政還能走得下去嗎?
這位大牛人講的他調查的那個地方政府借高利貸發公務員工資,是個別案例,但這種情況不少。地方政府不敢躺平不發工資了,那樣事情就鬧大了,官位難保了,就要出事了。但還能隱瞞多久呢?
我們不得不問一句,房地產把地方政府搞得負債累累,以什么樣的信用來形成資本市場,抗擊美國的貿易戰?市場在哪里?房地產的錢在哪里?
土地財政是一條不歸路。這些地方是如何走到土地財政這一條道上來的?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這些地方是怎樣搞經濟的?投了那么多資,借了那么多錢,為什么沒有辦企業建產業,培養稅源?為什么只搞房地產以賣地為生?高房價還能繼續下去嗎?土地賣沒了你們賣什么?
房地產是一錘子買賣,賣了地,蓋了房,賣出去收了錢,這個項目就沒錢收了。只有做產業,做企業,才是長久的搖錢樹,每年都有收益,年年都收益,越收越多。
土地財政是房地產的根源,也到了該解決的時候。這件事看起來很難,但共產黨從延安時期就有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新中國30年也解決得非常好。
這位大牛人呼吁中央政府給地方政府錢,給房地產錢,讓他們度過當前的難關。這就怪了,偉大的房地產創造了偉大的資本市場,怎么負債累累要中央政府給錢,不要銀行催債,怎么一還錢就活不下去了?
中央政府給錢?中央政府的錢是從哪里來的?中央政府的錢不是企業賺來的?即使印鈔機印出來的,信用也是企業的贏利能力。房地產不是制造了人民幣嗎?房地產和地方政府是不是應該向中央政府交錢?怎么還向中央要錢,還當老賴不還錢呢?
怎么想,房地產都沒有這位大牛人和司馬南說的這么偉大了不起,倒是感覺作死了,需要中央和銀行輸血救助。
第六,中國為什么就不能出臺房地產稅?
美國房地產發展平穩,房子是住的,不是炒的。美國限制炒房,不只有房地產稅,而且有二套房交易所得稅,炒房賺不到錢,就是不讓你炒房賺錢。
大牛人和司馬南說房地產是資本市場,就是像少股一樣炒房,房價炒得高高的,房子就升值了,就有錢了。可是有了錢,有錢人就要移民了。因為深圳一套公寓在加拿大能買兩套別墅,移民投資去國外,去發展外國經濟去了。房子太貴,買不起,結不了婚,生不起娃,中國人口出現負增長,這些惡果都出來了。
獨一無二的炒房資本市場真的那么偉大那么好?它的壞處是不是太多了。
中國學習美國市場經濟,為什么不設立房地產稅和二套房交易所得稅?
現在中央提出房地稅試點,有些人就急了,最近緊急滅火,說房地產稅要推遲,是試錯。原因很簡單,房地產稅一出臺,房價必然下跌,短期內房地產就搞不下去了。因為中國不缺房子,房子是過剩的。房子不是房子,房子是貨幣,因此無限擴張。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之后,有人就講穩定壓倒一切,面臨經濟下午壓力,房地產還是不能下跌的。因此有人就講中國目前已經“出清”,三五年內金融和房地產的政策會寬松,銀行又要給錢,大家可以買房上車了。
其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講的是經濟高質量發展,不在乎GDP高低,而重視真實的經濟發展。像房地產這種有毒有破壞性的GDP是要盡早“出清”的。只要高房價在,中國房地產就不穩定,中國經濟也不穩定。
房地產不是什么資本市場,不過是抬高了有壞作用的GDP罷了。
房地產利益集團就是以GDP綁架中國經濟。
這個題目司馬南可能會繼續做下去,且看他還要怎么講。但總的來說,我們能看到一股繼續推動房地產的勢力,他們不甘心失去自己的利益,房地產是金融屬性是一個老話題,而用來對抗美國的資本戰爭,就是一種新說法。這時候我們就想起2018年下半年在證券金融界熱傳的清華五道口金融學院 那個教授的反對去杠桿,說去杠桿一夜回到解放前的那篇講話。那個高教授也是在中美貿易戰大背景下講反對去杠桿的,講得非常露骨。這一次這個牛人的說法由司馬南拋出,讓我們看到如出一轍的操作。
大家不愿意司馬南站到利益集團的一邊。司馬南這么賣力地講這些東西,確實讓人懷疑是怎么回事。
我們希望司馬南能反戈一擊。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