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位老先生的信用論說起
作者:吳銘(20220106)
前一段時間老先生勇敢揭露聯想買辦路線,我對老先生很尊重。
但這段時間,老先生卻替房地產商傳話,說房地產是人民幣的信用基礎、人民幣的“錨”。所以,房地產當然不能倒,如果房地產倒了,那么,人民幣就沒有足夠大的“錨”了,就沒有信用了,人民幣就垮了。
我不知道我對老先生觀點的理解,是不是準確。
前幾天,還有人提房地產夜壺論,今天,又有人把人民幣的錨,綁在房地產上。不就是綁在夜壺上嗎,讓人哭笑不得。
當前中國主流的思想界,把貨幣的本質定位在商品交易的媒介。甚至主流認為馬克思主義也認為,貨幣是商品效果的媒介,一般等價物。
我感覺,馬克思主義的貨幣理論,是對資本主義貨幣的認識,并不意味著馬克思主義就認為貨幣的本質就應該是一般等價物、商品交易的媒介。究竟貨幣本質上應該是什么、或者說社會主義的貨幣本質上應該是什么,我想馬克思主義可能并沒有觸及這個問題。
主流關于貨幣是一般等價物、商品交易媒介的說法,可能是對馬克思主義的誤讀。
貨幣當然可以是商品交易的媒介。但,貨幣的本質并不是為了充分商品交易的媒介,也不是一般等價物。
我個人認為,貨幣發行是政權組織社會性生產建設、按照政權的意圖動員人力物力、分配工農商等各行業勞動力、調節平衡各行業利益、突出重點建設和重點行動(例如軍事行動、軍事準備)的關鍵工具。作為這樣一個工具,當然也可以有商品貿易媒介的功能——但這只是一個附加功能,并不是貨幣的主業。
(如果說主流關于貨幣的本質是一般等價物、商品交易媒介,可以稱為貨幣“媒介”論,那么我關于貨幣的本質的觀點,不妨稱為貨幣“工具”論。我的觀點,是對漢代鹽鐵論及共產黨貨幣實踐學習的結果。當然,我愿意接受批評。)
當馬克思認為貨幣是一般等價物、商品交易的媒介時,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貨幣,還與黃金、白銀掛鉤。
今天,全世界都吹市場化。貨幣,早就不與任何重金融、商品掛鉤了。公有制體系也基本上不復存在,再說把貨幣當作一般等價物、商品交易的媒介,就嚴重脫離實際、脫離時代了。
相應地,在當今世界上,貨幣是作為一種政治的、經濟的、金融的工具而存在的。貨幣的發行與回收,是貨幣循環的關鍵環節。一般等價物、商品交易媒介,仍然是貨幣的衍生功能。
所謂貨幣的信用問題,實質上是貨幣與黃金、白銀、大宗商品脫鉤后才產生的。在布雷頓森林體系瓦解之前的資本主義世界,美元、英鎊、法郎、西德馬克等資本主義國家的貨幣都要與黃金、白銀直接或間接掛鉤,這種貨幣信用如何,看其能否兌換黃金白銀即可。在中國這樣的社會主義國家,其貨幣的信用,則看中國、蘇聯等國生產的用人民幣、盧布計價結算的商品是否充足即可,即其國內物價穩定情況。但,當資本主義國家貨幣與黃金白銀脫鉤之后,當中國、蘇聯的公有制體系瓦解之后,沒有了黃金、白銀和公有制生產體系為貨幣提供支撐,這些國家的貨幣信用問題,也需要提出來了。原因很簡單,在于貨幣的使用者嚴重懷疑貨幣發行者能否提供足夠的商品、服務。
所以,貨幣作為政權的一個組織生產建設、區分勞動資源、平衡行業利益、突出重點建設的工具,所謂貨幣的信用,首先并不是政權的發行者對自己發行的貨幣提出的問題,而主要是貨幣的使用者對貨幣發行者提出的問題。比如,美國華爾街金融寡頭,作為美元的發行者,當然不會炒作美元的信用問題。因為,一旦這個問題成為輿論焦點,美元的毫無信用的假幣本質就被揭穿,美元霸權可能就瓦解了。所以,要是有人問及美元的信用問題,華爾街及其控制的宣傳、科研、教育、學術、媒介、智庫、專家、學者等力量,只是支支吾吾是回答:美元的信用由強大的美國政府背書!但是,美國政府是怎么為美元背書的呢?比如,對于中國這個持有巨量美元的國家,美國政府如何為中國保證美元的信用?顯然,美元已經明確地表示,并不會對中國手里的美元提供任何信用保證,也不會“背書”。實際上,由于美國及中國的官僚買辦資本勢力控制著中國乃至全世界的經濟、貨幣、金融解釋權,關于美國如何對中國保證中國手里的美元的信用問題,卻被中國、美國的思想文化界徹底屏蔽了!
就是說,美元的信用問題,是不允許深入討論的,是學界禁區。
但是,奇怪得很,雖然在中國美元的信用問題不許討論。但是,人民幣的信用問題,卻在中國相當火熱。
為什么呢?目的很簡單,就是掩蓋美元毫無信用的假幣性質。同時,繼續沖擊人民幣發行權,讓外資控制這個發行權,進而控制中國經濟、中國政治。
這位老先生關于人民幣的信用基礎是房地產,或者人民幣的錨是房地產這樣的說詞,就是回應人民幣信用問題的。
人民幣的信用問題,該如何討論?
首先,要看誰會對人民幣信用提出疑問。
中國,至今還有相當強大的國有企業。雖然數量不多,甚至所產生的GDP也不大,但所占經濟比重不大,但對中國動員能力的貢獻,卻極其關鍵。國有企業,作為國民經濟的命脈,并不會懷疑人民幣的信用。誰見過中石油、中鐵、中航天、中糧等中字頭企業懷疑過人民幣的信用?沒有人懷疑。
中國政府、中國其他企業發工資、相互間貿易、結算、支付、計價,也用人民幣,誰懷疑過人民幣的信用?也沒有。
中國的普通公民,誰懷疑過人民幣的信用?也沒有。
美國人呢?中美之間的貿易,是用美元結算、支付。所以,正常的中美進出口貿易,當然也不存在所謂的人民幣信用問題,倒是存在美元的信用問題。
甚至,連馬老板、柳老板、許老板等等買辦資本家,都不需要懷疑人民幣的信用。
那么,人民幣的信用問題,誰會關心這個傻問題,大家都不會、也沒有必要關心。為什么卻被炒得那么熱?不奇怪嗎?
對中國人來說,最該問題的應該是美元的信用問題,但這個問題居然沒有多少人過問,當然也形不成輿論焦點。最不該問題的問題是人民幣的信用問題,卻在相當長時間內成了輿論焦點。
一個根本不成問題的問題,居然成了問題,成了熱點,不值得懷疑嗎?
打個比方說,人民幣根本就是個南海觀音菩薩,氣定神嫻、心如苦井、無憂無慮,卻有那么多很擔心其嫁不出去,非要人給她找個小家。好荒唐。
以前,人民幣的信用,或者說“錨”,主流的經濟、金融、貨幣專家給出的答案是“美元”,即美元成了人民幣發行的依據或者說“錨”,所以,要引進外資、開放金融、開放市場、出口創匯、美元結算、儲備美元,取消在華外資金融機構的業務范圍限制、投資額度限制、持股比例限制,甚至還要推動以美元等外匯儲備為基礎的人民幣國際化,建設離岸人民幣交易中心,等等。
最近,突然之間,人民幣的信用基礎或者說錨,居然成了“房地產”。
大約是因為所謂人民幣的錨是美元的說法,以及引進外資、開放金融、出口創匯等買辦政策,在輿論上、實踐上受到了挑戰,無法自圓其說了。所以,美元這個“婆家”,拉不到人民幣身上,故而不得不另搞拉郎配。
于是,房地產,居然成了人民幣這位觀音菩薩的潛在婆家,似乎還門當戶對。老先生也出來妁媒。
這個媒,還是不妁為好。
房地產的本質是金融!很準確,主流已經承認這種觀點了。這很好,是一種進步。
金融是什么?張捷教授說,關于金融學,只能靠自己思考領悟,中國沒有教科書。我完全贊同這個觀點。
金融,就是錢生錢、小錢變成大錢!就是通過股市、借貸、保險、再保險、國債、期貨、虛擬貨幣、匯市、房地產、網絡金融等等手段,無限加杠桿、皮土皮、再加坑蒙拐騙,把自己控制的小錢,搞成自己控制的大錢。許大皮帶只有39億本金,卻能借到也就是控制幾萬億,柳老板也不遑多讓。其他大資本家的情況差不多如此,可想而知。
為了便于理解,簡單批個比方說。他們把金融當作一個黑箱子,黑箱子的控制者當然是各種大資本。請注意,當前開放金融的情況下,中國國有金融資本在黑箱子里并不占優勢,沒有控制這個黑箱子的權力和能力。各種操控這個黑箱子的金融資本,把自己控制的一筆小錢,放進黑箱子,經過一番捉弄,再拿出來,便迅速變成大錢。
然后,私有資本便運用這些大錢,搞高利貸、并購企業、控制產業、炒股、投資、保險、開發等,繼續放大這個黑箱子、控制這個黑箱子,進而架空人民政權的經濟權力。
這樣,政權,或者說國有人民銀行作為人民幣的發行者,因為金融黑箱子的作用,實質上就完全喪失了貨幣發行權,完全決定不了貨幣的發行數量、發行對象、發行領域、發行方式、發行時機,也無法按比例、定向、精準地收回所發行的貨幣。
貨幣,一旦脫離發行者的控制,便是一種災難。
前面講到過,貨幣是一種工具,用來動員人力物力、分配各行業勞動力、調節各行業收入、突出重點建設、確保國家動員能力的關鍵的工具。國家自然喪失了這個關鍵工具,基本上喪失了人民政權的性質,其結果必然是在面對各種資本的挑戰時,就無法也無力反擊;在面對金融災難時,同樣束手無策。
金融黑箱子的控制權,必須從各路資本手中奪回來,政權才能確保自己的人民性,才有組織生產建設、分配各行業勞動力、調節各行業收入、突出重點建設的能力!
各種資本哪那么容易就范?
于是,人民幣的信用,這個奇怪的問題,就被提出來了、炒熱了。請注意,中國的輿論,是由各路資本控制的,這是個公開的秘密。
再于是,房地產,這個金融黑箱子的主要組成部分,也是金融黑箱子的主要操控者之一,居然成了人民幣的“錨”,居然有確保人民幣信用的功能。
扯什么呀!驢唇不對馬嘴。說謊騙人,也請動點腦子,這么簡單的謊言,欺騙性不夠呀!
“房住不炒”,實質上限制了房地產的金融性質,打擊了金融操控者,瓦解了他們對貨幣發行權的控制,對于限制資本無序擴張,意義重大。我認為,打擊房地產投機,比打擊娛樂圈、商業圈、媒體圈、教育圈等領域資本擴張,更有意義。因為,房地產是個大雷子,“擒賊先擒王”。
老先生,您揭露聯想的買辦路線導致的系列罪惡,這很好,我完全支持,也一直在支援,一分鐘也沒有停止過。但是,金融問題,可能要復雜一些,如果沒有足夠的把握,最好不要摻和。
向您問好。您是一位真正的戰士。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