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18日,中植集團發布訃告,創始人解直錕先生,因心臟病突發搶救無效逝世,享年61歲。
這位低調的解先生,有兩個知名身份。一個是歌手毛阿敏的老公,而另一個,則是控制多家上市公司的中植系掌舵人。
解先生的猝然離世,背后是否有某種陰謀論,我們不得而知。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他手中的中植系,這個神秘的萬億帝國,如今危機四伏。
01
左手融資,右手投資
提起中植系,想必大家都有一定的了解。在融資端,依托于中融信托和四大財富公司,源源不斷造血。在投資端,染指數十家上市公司,在資本市場觸角遍地。
1//融資端
中融信托
中植系的金融產業版圖,始于中融信托。
中融信托前身是1987年成立的哈爾濱信托。2002年,中植系聯合其他五家企業,共同出資重組了中融信托。而后,中植系一直掌握著中融信托的控制權。
直到2010年,央企經緯紡機(000666)以12億受讓了中融信托36%股權,成為第一大股東。中植系退居第二。
自此,從股權結構來看,中融信托已經脫離了中植系的控制。
圖片來源:企查查
不過,中融信托的董事長,仍然是中植系的核心高層——劉洋。而且此人還是解先生的外甥。如今解先生離世,也正是由劉洋暫時接手中植集團。
另外有媒體報道,中融信托第四大股東沈陽安泰達,和中植系之間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系。這兩家企業合計持股比例已超經緯紡機。
摘自:21世紀經濟報
可見,經緯紡機雖是大股東,但并不一定掌握實控權。不過經緯紡機這塊央企的招牌,倒是帶著中融信托上了一個新臺階。
2009年,也就是經緯紡機入股前,中融信托資產管理規模約1000億元。而到2013年,資產管理規模已接近5000億。收入利潤均位居行業第二。
四大財富公司
不過很顯然,中植系并不滿足于這個募資規模。
2011年,中植系一年內成立了四大財富公司:恒天財富、新湖財富、大唐財富、高晟財富。
財富公司的角色,主要就是面向高凈值客戶(俗稱有錢人),代銷基金、保險等產品。而這些產品,大部分都是中植系依托自己的各品類金融牌照,自己發行的。
摘自:中植集團官網
所以本質上,財富公司就是中植系給自己開辟的另一個募資通道。
根據“2020中國獨立財富管理公司TOP20榜單”,中植系這四大財富公司,累計募資規模分別已達11549億、6000億、8500億、1000億。
稱中植系為萬億帝國,絲毫不夸張。
2// 投資端
那么,中植系募來的數萬億資金,去哪了?
博遷新材(謝直錕關聯方)的招股書顯示,解先生持股5%以上的上市公司,共有26家,其中9家已達到控制。另外,解先生還參股了數十家非上市企業,其中已達到控制的核心企業就有30家。
而這些,僅是公開信息可查到的股權投資記錄。
中融信托成立至今,已近20年。四大財富公司成立,也已有10年。我們現在看到的,不過是截止某一個時點的狀態。在這十幾年里,中植系通過股權以及債權投資,究竟染指過多少家上市公司,恐怕難以想象。
02
資本運作,步步為營
至此,我們對中植系有了一個大致的印象。那么,中植系融了萬億資金,投資了數家上市或非上市公司,究竟是在干什么?
很簡單,賺投融資利差。但這里有一個問題,融資需要償還,且需承擔高額的資金成本。而投資有風險,中植系如何才能保證穩賺不賠?
研究了一下中植系的玩法后,我發現,投資有風險這句話,只適用于我們這些韭菜。接下來我們就以中植系實控的康盛股份(002418)為例,來看看中植系是怎么操作的。
1// 通過股權或債權的方式,在上市公司掌握一定的話語權
彈藥充足的中植系,攪動資本市場的第一步,就是通過債權或股權的方式,在上市公司掌握一定的話語權。
2015年4月初,中植系認購了康盛股份23.76%的股份,總代價接近6億元。另外,中植系向康盛股份的大股東——浙江潤成,提供了3.5億貸款。
此外,中植系還曾向兩家新能源汽車公司輸送資金,由浙江潤成及實控人陳漢康提供擔保。
摘自:中國經營報
2// 把中植系資產高價注入
在上市公司掌握一定話語權后,中植系便可將自己投資的非上市資產,高價注入上市公司。
2016年初,康盛股份以6.75億,收購了中植系旗下富嘉租賃75%的股權。而這個價值9億的富嘉租賃,2014年才剛成立。
摘自:iFinD
2018年,康盛股份又以15.32億,收購了中植系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旗下的煙臺舒馳51%股權、中植系一客100%股權。
而煙臺舒馳51%的股權,中植系新能源2016年才拿到,當時的收購價格是3008萬,一年后轉手賣給康盛股份,已至5.3億。
摘自:iFinD
還有一點值得注意,這家中植系新能源,是浙江潤成和中植系合資設立的。
浙江潤成大家還記得吧,康盛股份大股東。所以在康盛這個案例中,中植系能夠將資產高價注入上市公司,不僅僅是在上市公司掌握了話語權,而且與實控人利益深度綁定。
3// 一旦上市公司經營惡化,中植系便可用白菜價取得上市公司實控權
把一些甚至都不能正常經營的資產,高價注入上市公司的后果,就是上市公司經營情況嚴重惡化。
2018年起,康盛股份連虧兩年,累虧10億。2019年底,康盛大股東浙江潤成無力償還中植系借款,被中植系送上了法庭。
摘自:同花順
而后康盛股份股權被司法拍賣,接盤的正是中植系。中植系通過拍賣取得康盛股份4400萬股,進而取代浙江潤成,成為了第一大股東。
本次拍賣價格是,每股2.79元。而當初中植系入股時,每股代價還需要6.65元。
就這樣,中植系先把一家上市公司攪亂,然后用白菜價拿到了實控權。
4// 洗殼:將原有資產賤賣,由中植系或外部第三方接盤
中植系拿到上市公司實控權后,下一步,就是把原有的資產賤賣,找中植系或者第三方接盤。
2020年,康盛股份一年內賣了6筆資產,其中三筆交易對手方是中植系。而中植系會選擇接盤,大概率也是有利可圖。
以6月23日這筆交易為例,4家公司作價1.79億賣給了中植系新能源。而其中前三家,2016年收購時作價4.8億。
摘自:iFinD
可見在洗殼這個過程中,把優質資產賤賣給中植系,也是一個利潤點。
5// 賣殼,獲利退出;或者并購產業鏈上下游,提升公司市值。
上市公司資產被處置之后,就剩下了一個干凈的殼。此時再找一個謀求借殼上市的主體,賣殼之后,獲利退出。這樣,就形成了一個完整的業務閉環。康盛股份目前還沒走到這一階段。
或者還有另一種方式,如果這個上市公司的主營業務,還有包裝的價值,那么就通過并購上下游產業鏈,做高上市公司市值。從而讓手中,以白菜價買回來的股權,升值套利。
回看中植系,整個資本運作過程,步步為營。
03
如意算盤,一再落空
不過,中植系的如意算盤打得再響,如今的情況也不太樂觀。因為中植系的資本運作計劃,近兩年一再落空。
1// 天山生物債轉股方案胎死腹中
2016年起,中植系陸續為天山生物(300313,ST天山)提供了十幾億貸款;而后中植系關聯資產——大象廣告96.21%的股權,作價23.72億賣給了天山生物。2018年底,天山生物受并購所累,巨虧19.46億。
圖片來源:界面新聞
2019年,天山生物已無力償還中植系借款。2020年初,中植系提出債轉股方案,擬取得天山生物實控權。
發現了嗎?中植系對天山生物的套路,與康盛股份簡直一模一樣。一旦中植系拿到天山生物的實控權,下一步就要開始洗殼賤賣資產,然后賣殼獲利退出。
但很可惜,2020年4月,中植系債轉股入主的方案,遭到了2/3的股東反對。中植系想要拿到天山生物實控權的計劃,胎死腹中。
2// 寶德股份重大資產重組終止
相較于天山生物,中植系在寶德股份(300023,ST寶德)的案例上,還算幸運。
2020年底,中植系通過與寶德股份第二大股東達成協議的方式,直接拿到了寶德的實控權。
摘自:巨豐財經
經過一系列洗殼操作后,寶德股份找到了急于謀求上市的名品世家,進行重大資產重組交易。
然而今年11月2日,寶德股份宣布,擬終止重大資產重組事項。賣殼計劃暫時告吹。
3// 2021年下半年,實控上市公司狀況連連
在中植系進行資本運作的五步中,天山生物折在了第三步,寶德股份折在了第五步。
更關鍵的是,這些很可能并非偶然。
7月9日,中植系實控上市公司——美爾雅(600107),宣布終止重大資產重組;
10月22日,中植系實控上市公司——凱恩股份(002012),原實控人王白浪失聯。
而此前,凱恩股份已與王白浪簽署股權轉讓協議,剝離工業紙業務。
如今基本宣告失敗。
11月3日,中植系實控上市公司——宇順電子(002289),重組前海首科事項被并購重組委否決。
如果說,在資本運作的過程中,有一家或兩家企業出現障礙,或許正常。但現在,與中植系關聯的企業,或多或少都出現了一些問題。有的索性就拿不到實控權;有的拿到實控權,也沒有辦法進行資產重組,賣殼退出。
可見,如今中植系想從被玩壞的上市公司,全身而退,怕是再也沒有從前那么容易了。
04
結語
經常有媒體報道,中植系投資標的頻繁踩雷。但是如果理一遍前因后果,就會發現,根本不是中植系踩雷,而是中植系本身就是雷。但凡被中植系盯上的上市公司,都已經被中植系掏空了,怎么可能還能正常經營。
但是,中植系這樁看似穩賺不賠的買賣,根本走不遠。
因為它攪亂了上市公司的經營,牟利越多,危害越大。
如今種種跡象,甚至包括掌門人猝然離世,或許都揭示了中植系的未來,并不光明。
若不迷途知返,或許只能參考某某系的前車之鑒。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