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老C
不要貪圖一時小利,被所謂的稅收顧問忽悠,企圖占中央政府的便宜。小打小鬧也就罷了,規模大了,一定會是不是不報時候未到的。
1、
“直播一姐”薇婭偷逃稅,被追繳并處罰款共計13.41億元的新聞在網上刷屏。稅務部門公開的新聞稿里面有這樣一段話:“2019年至2020年期間,黃薇通過隱匿其從直播平臺取得的傭金收入虛假申報偷逃稅款;通過設立上海蔚賀企業管理咨詢中心、上海獨蘇企業管理咨詢合伙企業等多家個人獨資企業、合伙企業虛構業務,將其個人從事直播帶貨取得的傭金、坑位費等勞務報酬所得轉換為企業經營所得進行虛假申報偷逃稅款;從事其他生產經營活動取得收入,未依法申報納稅。我局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收管理法》等規定,依法確認其偷逃稅款6.43億元,其他少繳稅款0.6億元。”
我上網查了一下里面提到的上海蔚賀企業管理咨詢中心,看到了一個崇明的注冊地址。
雖然沒有霍爾果斯這么如雷貫耳,崇明,在稅務籌劃的江湖中,是一個耳熟能詳的名字。如當年范爺出事的地方一樣,曾經也是稅籌江湖中的響亮的名字。
在薇婭擔任法人的公司中,崇明企業不止一家。里面至少5-6家崇明的個人獨資或合伙企業。
按規定有限合伙企業經營所得最高邊際稅率也是35%,和個人獨資企業以及個體戶沒啥區別。用有限合伙企業做個人業務,嚴格上也沒啥少繳稅的。那么,奧秘在哪里?
當然,我并沒有任何關于薇婭案件的具體信息,所以,我想不針對任何具體的人和事,泛泛聊聊商業世界關于稅務的一些隱秘角落。
2、
想少繳點稅,是人之常情。國家給了個稅抵扣政策,每個人都會盡可能用上。
有一部分搞企業的人,想的就是從企業的稅前利潤,到自己私人銀行卡上的一堆零這個過程,怎么能盡可能的減少稅收損耗。所謂的各種稅收籌劃,都是圍繞這個進行。
企業的稅前利潤,到個人銀行卡上面的金額,需要交兩道稅。第一道,是企業所得稅,一般是25%。第二道是企業分給個人股東的個人所得稅,分紅是交20%。
這兩道稅,合計是要交 1-75%*80% = 40%的稅。這個稅率,說低不低,說高也不高。個人所得稅工薪收入的邊際最高稅率是45%。很多高薪階層每年的個稅也得交個40%。
這是完全合法的從公司稅前利潤,到個人賬戶上的存款的稅率。
還可以只交一層,就是用有限合伙企業,或者個人獨資企業,走經營所得,享受5%—35%的超額累進稅率,最高交到35%。(經營所得最高邊際稅率是35%,不是工薪的45%)
這條路也是完全合法的。
還有完全合法的節稅手段。比如。如果你的公司注冊在西部省份,符合一些很寬松的條件,就可以享受15%的優惠企業所得稅稅率,這樣。兩重納稅的稅率就是 1-85%*80%= 32%。比有限合伙和個人獨資企業的最高稅率還低。
這些都是完全合法的。
然而,32%或者35%,很多人還是覺得太多了。畢竟,誰會嫌錢少呢。
在中國,這些人就用各種方法找辦法減少這個損耗。
3、
在中國,一個獨特的經濟現象就是地方政府之間的競爭。這種競爭,可以說是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
各地政府,都千方百計的吸引優質企業到本地落戶,提供優質稅源。然而,北上廣深這樣的大城市,天生就有優勢,那些偏遠的小地方,靠什么來筑巢引鳳,吸引企業落戶呢?
稅收優惠政策,就是最核心的政府能吸引企業的地方。
然而,中國稅務制度,大部分企業稅種,都是中央拿大頭,地方拿小頭。這個變了幾次,我記得營改增后,增值稅好像是5:5,企業所得稅好像是6:4。地方又有省市兩級甚至三級。40%還要在不同級別的地方政府之間分配。
地方政府能給企業的稅收政策,最多叫做“地方留成”100%返還,我都不要了,都給企業。
但是,這種力度往往也不夠。比如所得稅25%,一個縣級市或區的地方流程可能也就是所得稅的20%,全部返還,也就是把企業所得稅率從25%,實質降低到25%*(1-20%)= 20% 而已。對企業來說,吸引力不夠。
于是,那些為發展經濟,吸引企業而絞盡腦汁的地方政府,都開始想各種各樣的招數,來降低稅率。
一種是光明正大的,就是去找中央要政策。這方面的頭號玩家就是著名的“霍爾果斯”。
國家支持新疆經濟發展,霍爾果斯從國務院拿到了可以說是天字第一號的稅收政策。符合條件的霍爾果斯企業,可以享受企業所得稅五免五減半(五年免稅,五年減半征收)的政策。這個五免五減半是全部企業所得稅,不僅僅是地方留成部分。
結果,大量的輕資產企業,影視,文化紛紛涌向霍爾果斯。電影院看片頭,出品人沒有幾家霍爾果斯XX企業,一定不是一部大制作。霍爾果斯一夜之間,從名義上,成了中國影視文化產業的的中心。
在霍爾果斯,不需要交企業所得稅了,從企業稅前利潤,到自己銀行卡的一串零,只需要繳納20%的分紅個人所得稅。但有些人,還是覺得太高了。
這就是用地方政府減低稅率的另一種不那么光明正大的辦法了。就是我要講的,核定征收。
4、
稅務局征稅有兩種,查賬征收,和核定征收。
核定征收稅款是指由于納稅人的會計賬簿不健全,資料殘缺難以查賬,或者其他原因難以準確確定納稅人應納稅額 時,由稅務機關采用合理的方法依法核定納稅人應納稅款的一種征收方式,簡稱核定征收。
核定征收本來是針對小企業的。有些企業規模很小,一年幾十萬收入幾萬利潤,養不起專業會計,隨手記糊涂賬。利潤壓根兒就算不出。稅務一看,查也沒法查。一般收入比較容易驗證,就指定一個利潤率,然后再征稅。
比如,一個小企業收入50萬,沒有利潤表。稅務就核定一個10%利潤率,按5萬利潤征收25%所得稅,就征收1.25萬元。
如果連收入都沒有賬,還可以定額征收,每年收你1萬元就得了。
《稅收征管法》第三十五條規定:納稅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稅務機關有權核定其應納稅額:
1.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可以不設置賬簿的;
2.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應當設置但未設置賬簿的;
3.擅自銷毀賬簿或者拒不提供納稅資料的;
4.雖設置賬簿,但賬目混亂或者成本資料、收入憑證、費用憑證殘缺不全,難以查賬的;
5.發生納稅義務,未按照規定的期限辦理納稅申報,經稅務機關責令限期申報,逾期仍不申報的;
6.納稅人申報的計稅依據明顯偏低,又無正當理由的。
這一條的初衷,是稅務在無法查賬的情況下,有權直接核定數額,防止企業逃稅。但實操中,卻出現了一個漏洞。
大家看到這個三十五條,寫的是稅務機關有權核定,里面沒有寫,什么樣的企業,不能采用核定征收。
于是,聰明的地方政府就想到了一個方法。既然我有權核定,也沒說只能小企業采用核定征收。一家每年利潤上億的企業,但是沒有會計沒做賬,我是不是也可以核定征收呢?
于是,就出現了所謂的“可以核定征收的稅收洼地。”
企業的做法就是,我把一個億的凈利潤,轉移到一家有限合伙或個人獨資企業。這家有限合伙企業沒有會計沒有賬,就1-2個人。這一個億是收入,也是純利,本來應該交差不多3500萬的稅。但是,地方的稅務部門搞一個核定征收,指定一個比如10%的利潤率。利潤就從1個億,變成了1000萬,我交350萬的稅就夠了。
同時,地方還有各種稅收返還政策,還能拿回來一點。最后,一個億的凈利潤,也許交個200-300萬的稅,就可以了事。稅率連5%都不到。
爽呀爽呀。所謂的金領工薪階層,個稅要交40%,核定征收,稅率0.5-3.5%。
人人都去,不去才是傻瓜。
但是,人家一年利潤幾萬,請不起會計,搞核定征收,你一年上億,也說自己沒能力做賬,搞核定征收。
5、
幾年前,有個朋友和我聊稅務籌劃。說某地方給他承諾了5%以內的所得稅率,走核定征收。
我的建議是,霍爾果斯可以去,最多就是后面政府覺得吃虧了,想辦法再把你轟走,不會有大風險。
地方留成返還沒問題,就是拿錢回來的時候,會拖挺長時間,有時候也不一定能全額拿回來。
但核定征收,千萬別去!后患無窮。
為啥呢?
前文說了,稅務分中央的和地方的。返還地方留成,是地方自己的事情,沒有動中央的蛋糕。1個億的利潤,2500萬的稅,中央拿走1500萬。剩下1000萬全還給你,是地方的事情,沒有動中央的蛋糕。
要搞核定征收,1個億的真實利潤,核定1000萬,250萬的稅。中央拿走150萬,地方拿走100萬。中央損失1350萬。
請問,一個縣區政府,有啥權力能讓中央愿意去損失1350萬???遲早要出問題的!
凡是讓稅收的中央分成部分減少的,就必須得有中央級別的紅頭文件。否則,地方和你說的無論多好多可靠,都是不可信的!因為地方沒這個權力。
霍爾果斯為啥可以去,是國務院的紅頭文件給的五免五減半,所以后悔了最多是轟你走,刁難你,不會從根本上翻舊賬。核定征收占中央便宜的這種事情,風險極大。
范爺出事的地方,當年也是宣傳可以做核定征收的一個地方。
現在呢?2021年中央壓力下,上海開始檢查核定征收政策。一地雞毛。
上述照片為網圖,真實性未經驗證。
6、
再次說一句,我不知道薇婭的稅收案件細節,不針對任何人。
這個核定征收的案例,是中國蓬勃同時也野蠻發展的經濟的一個縮影。
里面誰是惡人?
制定核定征收政策,留下漏洞的立法者?千萬百計用各種方法招商引資的地方政府?配合政府指令做核定征收的稅務部門?還是這些經不住低稅率誘惑的一小部分做企業的人?
做企業的人,肯定是責任最大的,他們也受到了懲罰。他們第一是不懂,第二是貪婪,貪圖低稅率。他們也被政府招商引資的人(大部分其實是中介)拍胸脯的保證所吸引。他們因為貪欲受懲罰不冤,但他們也不是十惡不赦的人。
立法者制定核定征收,本意是方便小企業,加上堵漏洞而已。找政策漏洞,鉆政策漏洞的地方政府,也不是惡人。他們本意也是想引入企業,發展經濟,提高稅收收入。畢竟,如果不給有利的吸引政策,一分錢額外的稅都沒有。能收到100萬,總比一分錢沒有好。
但是,國家的稅收從整體上無疑受到了損失。小打小鬧也就罷了。規模大了,一定會是不是不報時候未到的。
中國的稅收高不高?看你怎么看。
一家有百余人的軟件企業,沒啥可以抵扣的進項稅。一年收入1個億,成本9500萬。稅前利潤500萬。繳差不多600多萬增值稅和125萬所得稅。稅后利潤375萬,繳稅700多萬。繳稅比稅后利潤高。很多企業,利潤率也就是5-10%而已。
一家3個人的直播公司,一年也收入1個億,成本100萬。完全照章納稅,增值稅600多萬,所得稅 2000多萬,稅后利潤差不多7000萬。稅后利潤是繳稅兩倍多。
對第二家公司來說,稅收雖然也不低,但賺的錢實在太多了,這種情況下,繳點稅,就認了吧。不要再想盡辦法來規避了。
這篇文章寫得很快,大概就花了1個小時多點。我的很多信息也是幾年前的,如有疏漏請見諒。再次重申,這篇文章和任何具體的案件沒有關系,只是泛泛而談。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