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周最重要的消息,無疑是美聯儲2022年將多次加息的消息。
當地時間12月15日,美聯儲發表聲明稱,將加快縮減債券購買規模,并預計在2022年加息三次,以控制通貨膨脹的速度。
據報道,美聯儲于11月首次宣布要縮減每月債券的購買規模,而本月15日的聲明表示,將加快縮減的速度。從明天1月開始,美聯儲將減少購買價值200億美元的國債和價值100億美元的抵押貸款支持證券。
根據美聯儲官員目前的預估,美聯儲的基準利率將在2022年升至0.9%,高于9月預期的0.3%。
北京時間周四,投資者迎來超級央行日。在美聯儲率先宣告“擰緊”水龍頭后,英國央行意外選擇領先美聯儲加息,歐洲央行、新興市場國家等選擇靜觀其變。業內分析稱,美聯儲政策正?;瘜θ蚪鹑诃h境緊縮效應尚未顯現,預計明年全球央行政策基調是逐步向常態回歸,但整體上各國仍將避免過快收緊貨幣政策。
英國央行成為疫情后首個加息的主要央行。在英國通脹數據創下近10年新高且經濟穩步復蘇之際,英國央行選擇將基準利率上調15個基點至0.25%,并將資產購買總規模維持在8950億英鎊(1.3322,0.0000,0.00%)不變,維持企業債購債規模在200億英鎊不變。
如果美國繼續加息,土耳其必然兇多吉少。
國際油價這些天下跌了,但是土耳其國內的油價繼續上漲。因為土耳其里拉對美元在加速下跌。前幾天連破13、14兩個整數關口,16日,跌破15。
如果土耳其不及時扭轉貨幣政策,估計很快就能看到通脹失控,美元(或歐元、黃金)替代土耳其貨幣,生產規模下降,經濟全面惡化。
當然,那樣一來,聲稱要用魔法打敗魔法,用通脹打敗通脹的埃爾多安的政治生命也到頭了。
有土耳其的前車之鑒,其他理性的國家大概率不會選擇繼續大幅度擴張貨幣政策。
對其他國家來說,一是要維穩,保持資產市場不暴跌。二是要刺激經濟,避免經濟大幅下滑。所以,就不難理解后面兩條政策:
由于房地產市場全國差異很大,實際情況十分復雜,房地產稅立法工作需要循序漸進、穩妥推進。
為此,建議“先深化地方試點、再國家統一立法”,由全國人大常委會依法授權國務院在部分地區開展房地產稅改革試點工作,為穩妥推進改革試點提供法律保障。
條件成熟時,及時制定法律。試點實施啟動時間由國務院確定。
不只立法要求穩,而是試點都要求穩,這些話什么意思?你懂的。
提前下發專項債額度,說明經濟放緩的壓力山大。
相比2020年8萬億的賣地收入加前些年每年數量不明的億萬計算的地方債,新增1.46萬億的財政支出規模,真不算什么。
凱恩斯主義的后遺癥,一是經濟規模萎縮,二是通貨膨脹、本幣貶值。
經濟理論:聊聊凱恩斯主義經濟政策
經濟理論:再聊凱恩斯主義經濟政策
這就如同許多健美冠軍,退役以后,肌肉會迅速萎縮。因為當年他靠外來睪酮長出并維持驚人的肌肉量,一旦停止外來睪酮的攝入,身體自身分泌的睪酮,根本無法維持驚人的肌肉,所以肌肉巨人會迅速“內陷”。
這兩條政策的目的,其實都是為了避免快速內陷。至少從制定政策的主觀上,沒有大規模刺激的意愿。這也符合“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的總基調。
至于執行效果,需要結合現實情況,所以另說。
19世紀,許多銀行家往往突然聯手囤積現金,收縮銀根,停止貸款。社會化大生產被打斷,產需缺口暴露出來,經濟危機爆發。許多資本家為了還債,不得不廉價拋售商品和資產。這時這些銀行家再用手中的現金收購,廉價的商品或資產,謀求暴利。
自從有了現代央行以后,這種操作在任何一個國家內部都無法繼續操作,央行會提供流動性,暴力機關會逮捕銀行家。但是,在國際上,沒有統一的央行,也沒有國際暴力機關去逮捕操縱國際貨幣的國家的央行行長和該國的金融寡頭。所以,掌握金融主動權的國家,或者說,本幣為國際貨幣的國家,完全可以復制19世紀銀行家們的操作。
一般來說,美國放松貨幣的時候,多數國家也會放松貨幣。美國收縮貨幣的時候,其他國家必然會支付代價。不論這些國家怎么操作,這些國家的資產相對美元,都會貶值。
美國收縮貨幣的時候,其他國家如果要保證幣值穩定,即使不跟進,也不宜大規模放水,大量提供流動性。這時,這種大背景下,大批可能繼續維持的資金循環都會出問題,需要更多的的資金去紓困。但是,由于有匯率的壓力,大幅度放松貨幣的可能性并不大。擴大再生產循環被打破,產能與需求的缺口暴露出來,經濟出現危機。所以,誰死誰活,這是一個問題。理論上是,高新產業活,淘汰產業死,現實則未必。
于是,資本外逃和資產價格下跌,互為因果。國家首先會試圖使用外匯穩定匯率,如果不貶值,加息,最終都會失守。貶值一些,加息一些,可以維持匯率相對穩定。保留基本的對外貿易循環。
這時,外資會殺回來,以地板價收購廉價的資產。這就是上世紀末韓國遭遇的事情。
大規模增加貨幣供應,同樣不能避免危機。大規模增加貨幣供應必然導致本國貨幣迅速貶值,進口商品價格大幅上漲,生產循環被打亂,社會成員要么選擇相對穩定的外匯或黃金作為交易手段,要么回到易貨貿易的時代。
這時,本幣會被大量兌換成為外幣,國內資產價格相對本幣可能下跌并不多,甚至可能上漲,但是相對外幣卻必然暴跌——因為資本在撤離,本幣匯率下跌更快。
這時,外資會殺回來,以地板價收割廉價的資產。這時土耳其即將面臨的事情。
那種認為本幣收縮貨幣,會導致本國資產價格下跌,被外資廉價收購,所以必須放松貨幣維持本國資產價格的想法,完全沒有考慮過,只要美元收縮,所有資產相對美元都必然是下跌的,只不過下跌幅度的問題。像埃爾多安增加本幣供應的做法,并不能使本國資產更加堅挺,只會導致本國經濟加速下滑,本國資產相對美元下跌更多而已。
如果我們把各國貨幣理解為國際貨幣的代金券,就更容易理解這個問題。代金券無非是一個媒介,跳過這個媒介看,當國際貨幣收縮的時候,無論代金券的供給是增加還是收縮,本國資產相對國際貨幣都必然是貶值的。濫發代金券,只能使代金券信譽跌得更多,本國經濟更加混亂,本國資產下跌更多而已。
大多數國家的實際操作,都是介于三個極端之間。一方面貶值,一方面加息,一方面增加貨幣供應——僅僅貶值,不加息,不增加貨幣供應,貶值幅度會非常深,可能誘發惡性通貨膨脹,國內也可能誘發金融危機;僅僅加息,不貶值,不增加貨幣供應,金融危機的規模更大;僅僅增加貨幣供應,可以避免金融危機,但是會誘發惡性通貨膨脹,本幣最終必然深度貶值。
從決策的角度考慮,既要讓匯率達到平衡點,也要避免全面金融危機,還要讓避免惡性通貨膨脹。匯率深跌也意味著惡性通貨膨脹,加息會誘發金融危機,增加貨幣供應會刺激通脹。無論哪種政策,都很難采取不顧一切徹底執行到底的極端方式。
從實現匯率平衡的角度考慮,貶值和加息有利于盡快達到匯率平衡點,彼此之間有替代作用,為了實現匯率平衡,加息多一些就可以少貶值一些,反之亦然;從避免金融危機的角度考慮,貶值可能刺激資本外逃,此時如果本幣不增發,將直接引發金融危機;加息也可以直接引發金融危機;從避免惡性通貨膨脹的角度考慮,貶值本身就能刺激通脹,增加貨幣供應,可以減少金融危機的風險,但是必然增大惡性通貨膨脹的風險和進一步貶值的壓力。
最終的政策選擇,其實還是短期內國內物價上漲多少和本國經濟規模壓縮多少之間的平衡。至于長期,各國政策制定者之中沒有多少人會認真考慮。
內陷期,同時遭遇美國收縮貨幣,這是對經濟維穩的雙重的考驗。
目前看,不論選擇哪種政策,貶值、加息、增加貨幣供應,或者三種政策的折中政策,財政壓力都會非常大。亙太這種中介已經自顧不暇了,財政壓力會直接壓在地方政府身上。如果不貶值、不增加貨幣供應、僅僅加息,降薪是大概率事件。如果選擇貶值、增加貨幣供應,即使名義收入上升,實際收入也會下降。
調整各國內部分配,削減貧富差距,減少對境外資金和市場的依賴,擴張經濟內循環的規模,不采用凱恩斯主義或擴張性赤字政策搞寅吃卯糧,是最有效的抵御方式。但是,由于種種原因,采用市場經濟的各國都做不到這一點。
在復雜的多因素運動中,唯一能夠預期的,是社會地位不同的人,對經濟政策的影響力不同。所以,以相似依據要求社會產品分配份額、經濟地位類似的人,收入水平會同步運動。多數人一定要妥善考慮自己未來的現金流的承壓能力。
對美國來說,情況卻可能恰恰相反。隨著美國加息,各國紛紛陷入金融危機,各國資本逃回美國尋求避難,美國的資本市場成為避風港。如果全球各國的金融危機足夠猛烈,各國避險的資本涌入美國的速度足夠快,就可能出現美國穩步加息,美國股市卻穩步上漲的詭異現象。其他國家越亂,美國股市漲得越好。
上世紀1980年代初,1990年代末,都曾經出現過類似的現象。那時,美國的金融資本一方面在本國股市割韭菜,一方面在其他國家的資本市場廉價收購資產。
上世紀1980年代初,美國加息,蘇聯中招。石油價格暴跌,財政收入入不敷出,經濟陷入困境,蘇聯國內改革派上臺。上世紀1990年代末,美國加息,四小龍、俄羅斯、南美中招。亞洲金融危機,四小龍全部淪陷,美國加深對四小龍的經濟控制。日本自本國陷入長期停滯之后,加工基地也損失慘重。
蘇聯、日本畸形發展,內部經濟結構存在嚴重矛盾,美國加息成為誘發雪崩的槍聲。
蘇聯和日本都曾經接近美國,經過加息的打擊,蘇聯和日本徹底失去挑戰美國的機會。
這次是否還會出現類似現象,需要拭目以待。不過,此次美國加息超預期,美國股市驚天逆轉的表現,似乎已經暗示了某種未來的信號。
當天低開低走的美國三大股指隨后直線拉升。截至收盤,道指上漲1.08%,標普500指數上漲1.63%,納指大幅上漲2.15%。芯片股普遍走高,其中AMD漲超8%,英偉達漲超7%,此外,蘋果收漲2.85%,總市值逼近3萬億美元。
對其他各國,尤其是前期大幅擴張貨幣供應的各國來說,唯一的希望是美國終止收縮貨幣。但是,美國的決策者顯然不會輕易停下有利可圖的政策。更何況,這種經濟政策很可能有更深遠的政治目的。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