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名的“地產經濟學家”發表了一封“自白信”,澄清關于他的一些爭議。
這名地產經濟學家比較有名,大家應該也都知道,名字我就不說了。
由于,這名地產經濟學家的前東家——某頭部房企HD,最近也因為近2萬億的高額債務,還有理財暴雷、商票逾期等負面新聞,而廣受關注。
這也使得該地產經濟學家,最近是又飽受爭議。
原因是,很多人認為該地產經濟學家在2017年12月入職前東家后,其一貫的“降息論”給前東家造成了很大的誤導,導致企業發生戰略錯判,從而過于激進高杠桿擴張,導致當前債務累累。
該地產經濟學家,就在10月11日發了一封“自白信”為自己做一些辯護,其自稱入職后曾經諫言降負債、反對多元化,還說自己長期在北京,不在企業決策的核心圈。
說實話,雖然我并不認為,HD走到今天這個田地,是完全該地產經濟學家的責任,這個鍋完全扣在他身上,也有點太片面,畢竟企業做決策的人,才更應該承擔這個責任。
不過呢,該地產經濟學家如果想這樣就把自己給洗白了,我覺得也有點太過于蒼白。
我因為一直反對在當前這個節骨眼去降息,所以跟一直鼓吹我們應該降息的地產經濟學家,是格格不入。
過去這兩年,我也寫過很多文章,去反駁這類地產經濟學家的“應該降息論”。
所以,要說該地產經濟學家,沒有對其前東家的決策造成任何影響和誤導,是完全說不過去的。
更諷刺的是,HD當時可是花了1500萬元的天價年薪去聘請該地產經濟學家,結果要是按照該地產經濟學家的“自白信”,就等于他拿著1500萬天價年薪,結果都沒有做出點實際新效果,完全就是一個“吃干飯”的角色,這豈不是他在說自己能力非常糟糕?
一個拿著1500萬天價年薪的人,卻理直氣壯的說自己不是企業決策圈,對企業影響微乎其微,就可以這樣心安理得的吃干飯。
這樣的思維邏輯,說實話我也感覺挺匪夷所思的。
所以,這位地產經濟學家的“自白信”在我看來,反而是“自黑信”。
同時,還讓我看得到了一名“地產經濟學家”的自我修養。
我們誰都知道,世界任何國家如果一降息,首先最直接利好的就是各自的房地產。
去年3月份美聯儲開始瘋狂印鈔后,全世界房價都出現一輪飆漲。
影響最嚴重的就是韓國這樣對外資完全不設防的出口型國家。
而包括美國自己很多大城市的房價,也已經突破了2008年次貸危機的高點,處于嚴重過熱的狀態。
該地產經濟學家,在2017年12月入職HD后,就非常盡心盡責的扮演一位“民間呼吁降息”的大喇叭。
我記得整個2019年,該地產經濟學家,隔三差五就會跑出來呼吁降息,制造這種民間輿論渴望降息的氛圍。
這實際上,背后抱有的動機和目的,都非常的不純,且不良。
如果一個人,是單純為了我們經濟好,而去呼吁降息,我認為還是可以理解的。
但如果一個人,明知道降息對我們經濟可能有很大副作用,仍然還為了自身利益去呼吁降息,那么就非常動機不良。
我記得最清楚的就是,該地產經濟學家,曾經在2019年拋出驚人的“拿掉豬肉全是通縮,所以應該要降息”的觀點。
這完全不是一名經濟學家所應該說的話。
這有點像美聯儲官員正在做的事情,人為修改CPI指數,編制各種通脹指數,看到哪些商品通脹多了,就把這類商品的權重降低,甚至直接剔除,這樣可以得出一個永不通脹的結果,或者永遠活在自己“通脹是暫時”的謊言里,繼續維持其超級寬松的大印鈔策略。
但這是一個負責任的貨幣政策嗎?
現在美國通脹日益嚴重,明天晚上公布的9月份CPI數據,大概率還會進一步惡化。
包括美國金融資產嚴重泡沫化,已經有點下不了臺,包括美國房地產嚴重投機的現況,這都逼迫美聯儲只能學鴕鳥對這些問題視而不見,認為這些問題都跟他印鈔沒關系。
這種掩耳盜鈴的行為,跟美聯儲屁股所處的位置有關系。
而很顯然,該地產經濟學家的拿掉豬肉論,也跟其屁股有關系。
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該地產經濟學家鼓吹降息,最有可能的得益者就是其所在的房地產企業。
你想想,HD現在背負約2萬億的高額債務,哪怕只降息一點點,都可以每年省下高額的利息,能夠讓其多撐一段時間。
而且一旦房貸利率下調,房價不但會暴漲,而且房地產企業的銷售收入也會大幅度增長,這讓現在回款壓力巨大的房企,可以一下子從冬天進入到春天。
而HD的債務問題,其實在2019年就已經挺嚴重的了。
這種情況,我們就可以理解,該地產經濟學家,為何會在2019年如此瘋狂的鼓吹要降息。
這與其說是該地產經濟學家基于自己判斷拋出這樣的降息論,更不如說,其所在的房地產企業,需要他不斷拋出這樣的降息論。
所以,我既不認為該地產經濟學家值得洗白,我也不認為該房企會因此被誤導。
我認為HD與其說被該地產經濟學家誤導,倒不如說,它本身就需要這樣不斷呼吁降息的民間大喇叭存在,來形成這種“輿論綁架”。
但很顯然,該房企和地產經濟學家,都出現嚴重的誤判。
HD在2018年開始,下沉到三五線城市大量拿地,這樣的戰略背后,是基于我們還會對房地產大放水,還會降息的嚴重誤判。
他們誤以為,我們會在2020年跟隨美聯儲大放水,所以在2018年、2019年瘋狂拿地,激進擴張,還搞各種多元化。
雖然很多人把HD暴雷的原因,完全歸咎于多元化。
不過我認為多元化雖然是很重要的原因,但不是唯一原因。
HD完全錯判了形勢,在自己房地產主業上,盲目的激進加杠桿,大量借錢囤地、蓋樓,才是其暴雷的主要原因。
其實像HD這樣,完全錯判形勢的房地產企業有很多。
與其說這些房地產企業,集體錯判了形勢。
還不如說,他們完全沒有經歷過緊貨幣的周期,只是習慣性的踩著油門狂奔,壓根不懂得敬畏風險。
但實際上,2018年就已經不斷說房住不炒了,都已經反復提了3年了,這些房地產企業還是當耳邊風,這能怪誰?
說一遍不聽,說三遍不聽。
沒辦法,去年開始執行了三道紅線,直接把這些聽不進話的房地產企業,按在地上摩擦。
這個時候,這些盲目擴張的房地產企業,才意識到,這是在動真格的。
過去這兩年,我們也有降低LPR利率,但只降低1年期LPR利率,跟房貸有關的5年期LPR利率,紋絲不動。
過去這一年,我們也有通過市場化存款利率改革,實質性降低了長期存款的利率,但也小幅提高短期存款利率,整體存款利率水平變化不大,這同樣跟房貸利率沒有關系。
甚至,今年以來,我們實際房貸利率是在不斷的上調,并且不斷給房貸額度收緊,搞得3月份以來,很多人買二手房都沒有貸款額度,等了大半年還是等不到額度。
這使得當前二手房交易市場,基本是處于冰封的狀態。
再加上三道紅線,這些房地產企業,才意識到真正寒冬來臨。
而在這個時候,就算這些地產經濟學家叫破喉嚨呼吁降息,也沒有什么用。
有意思的是,在今年3月份,該地產經濟學家從HD離職后,他突然就發表諸如“房地產是最堅硬的泡沫”之類的話,似乎突然唱衰起房地產,而且也不提降息了。
但是呢,在HD今年6月份開始隱約有暴雷跡象的時候,該地產經濟學家,突然又180度大反轉,開始瘋狂的鼓吹我們應該要大放水。
假如其2019年鼓吹降息的時候,還有一些可以理解的地方。
但在今年全球通脹失控的大背景下,還一味鼓吹我們要大放水,并且是這樣觀點大反轉,那就真的是有點居心不良了。
雖然,今年我們因為豬肉價格大跌,CPI指數整體處于低位。
但這個時候,地產經濟學家,怎么就不說“拿掉豬肉,全是通脹”的觀點了?
合著“拿掉豬肉”是塊抹布嗎?
對其降息論有用的時候,就把“拿掉豬肉”來抹一抹。
不利于“降息論”的時候,就把這塊抹布丟掉。
這其實也已經說明,該地產經濟學家,完全就是先預設好觀點,在逆推論據的事實。
也就是,我先決定好鼓吹大放水的觀點,再去搜羅各種有利于這個觀點的論據。
這樣是顯然只能得出因果顛倒的結論。
這也是這些房地產企業和地產經濟學家之所以會出現如此嚴重誤判的原因。
當前全球通脹失控,不單單美國通脹失控,從美國到韓國、到歐洲、都出現明顯的通脹率飆升。
所以,最近是出現新西蘭、波蘭、挪威、羅馬尼亞,最近這些國家接連加息的情況。
今年實際上已經有超過13個國家宣布加息。
這是因為,當前全球原材料價格暴漲,并且出現了全球能源價格暴漲的局面。
今年歐洲的天然氣價格已經飆漲了10倍,而我們的動力煤價格也在不斷屢創歷史新高。
今天動力煤期貨價格已經漲破了1500元/噸的價格。
而實際上,很多地方的動力煤現貨價格早已經漲破了2000元。
歐洲動力煤價格更是已經突破了300美元的價格。
雖然我們CPI指數處于歷史低位,但PPI早就已經接近歷史最高水平。
我們CPI之所以還能在原材料價格暴漲的情況下,控制在歷史低位。
除了豬肉價格大跌的影響之外,更主要是我們央行過去一年,一直保持比較大的克制,沒有跟隨美聯儲大放水。
過去這5年,我們M2增長速度基本保持在一個比較固定的斜率。
去年一季度為了應對疫情,我們M2也有過一波短暫的較大增長,但很快從去年5月份開始,就完全控制下來,還是按照原定規定進行。
而美國的M2在過去這18個月就出現比較明顯的火箭式攀升。
二者還是形成比較鮮明的對比。
所以,不要因為我們當前通脹率還比較低,就掉以輕心。
在當前原材料價格暴漲、能源價格暴漲的大環境下,只要我們稍微一大放水,通脹很可能會立馬飆上去。
所以,當前這些地產經濟學家,瘋狂鼓吹大放水,真的是為我們經濟好嗎?難道他們希望看到我們通脹失控的局面?
還好,這些地產經濟學家只能當一個民間輿論的大喇叭,并無法真正影響到我們的決策。
我們央行在9月28日,還特別強調過,說我們“將盡可能地延長實施正常貨幣政策的時間,目前不需要實施資產購買操作”。
他還說:“資產購買工具不屬于常規貨幣政策工具,而是央行在市場出現問題時的被迫選擇。央行長期實施資產購買操作會產生危害市場功能、財政赤字貨幣化、損害央行聲譽、模糊央行解決市場失靈和貨幣政策立場之間的界限、引發道德風險等諸多問題。”
他認為,應當盡可能避免實施資產購買操作,如果必須實施,應當堅持三個原則:
一是央行干預的目的應當是幫助市場恢復正常運轉,而非替代市場。
二是央行的干預措施應盡可能走在市場前面,從而快速穩定市場情緒,避免市場失靈進一步惡化。
三是應盡可能減少資產購買規模,縮短持續時間,力求資產購買實施力度與市場失靈的程度保持一致。”
實際上,易行長這段話,完全就是針對美聯儲當前不負責任的瘋狂印鈔行為。
因為美聯儲當前已經實質性的“替代了市場”,并且正在進行長達13年的超級量化寬松。
這使得美聯儲已經嚴重扭曲了國際金融市場,這是存在很大的問題的,未來很可能因為美聯儲這些不負責任行為,而產生很嚴重的后果。
大家需要明白一件事情,當前世界主要經濟體里,我們是極少數還在實施正常貨幣政策的國家。
像歐美日等發達國家,早就已經量化寬松13年了。
這是實質性的債務貨幣化。
像他們這樣債務貨幣化來瘋狂印鈔,就跟吸毒一樣,是很容易上癮的。
但他們這樣瘋狂印鈔,就會逼迫其他國家跟風其瘋狂印鈔。
面對這樣一個全球大印鈔的時代,我們要保持克制,堅持不跟隨大放水,其實是非常困難的。
這需要我們有很清醒的頭腦。
客觀來說,我們在2017年之前,也確實放了很多水,也讓我們房價出現一輪超級上漲行情。
但正因為我們吃過這些教訓,現在才更應該吸取教訓。
而不能學歐美國家,印鈔印上癮。
這種情況下,懂得克制是更加難能可貴。
我在一年前,曾經寫過一篇文章,主要是反駁到處刷屏我們要“大通脹”制造焦慮氛圍的行為。
當時我說過,美國和全球都很有可能通脹失控,但唯獨我們應該不會發生通脹失控。
我當時敢這樣說,是完全建立在對我們自己央行的信心上,我相信我們不會跟隨美聯儲大放水。
而過去這一年,我們通脹率一直保持在1%左右的低位,一般通脹率要超過2%,才會被視為剛開始通脹。
對比一下美國的通脹率,期待美國明天晚上公布的通脹率還能往上走一走。
我一年前判斷美國和全球都很有可能通脹失控,是因為過去這一年,世界各國都在美聯儲帶動下,瘋狂印鈔。
而唯獨我們這個時候,反而是比較克制,所以我們反而不容易發生通脹。
不過,當前全球能源價格暴漲、原材料價格暴漲的幅度,是比我一年前預期的幅度還要大,而且是大很多。
在如此巨大的輸入性通脹壓力下,雖然我們堅持不大放水,是可以把通脹控制在避免失控范圍。
但現在原材料和能源漲得太變態了,如果我們不能有效的把這股巨大的輸入性通脹壓力,通過市場經濟合理引導到出口,通過企業對外提價,把美國輸出的通脹擋回美國。
那么我們內部通脹要繼續控制在較低水平,難度是越來越大的。
這種情況下,我們就更加不能大放水,因為只要一大放水,通脹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是肯定會失控的。
如果我們不大放水,我們企業還有可能被迫不得不對外出口提價,把通脹擋回美國。
但只要我們一大放水,本來就不團結的這些企業,大概率就沒有對外提價的動力,而是紛紛對內提價了。
我認為,這是我們需要避免的局面。
所以,我是一直反對,這些地產經濟學家鼓吹的降息論、大放水論。
當然,我并不是說我們永遠不能降息放水。
而只是在當前跟美國激烈博弈的關鍵時期,我們不能在這個節骨眼去大放水,這還很容易造成我們資產價格泡沫化,有類似日本90年代泡沫破裂的風險。
在當前全球通脹失控的大背景下。
我們更需要保持戰略定力,堅決把通脹擋回美國。
只要我們能夠避免通脹失控,未來我們的貨幣空間才會更大。
等美聯儲明后年開始加息,全球資產泡沫被戳破后,我們反而才有降息放水的空間,重新掌握主動權。
吃得現在一時之苦,未來才有苦盡甘來的機會。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