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確實會導致供給減少,但需求同樣會減少。真的存在全球性的能源缺口嗎?這是值得質疑的事情。原因是:
(1)2005年之后石油價格暴漲,最高達147美元一桶,但這是供不應求所致?結論是:非也。當時沙特出面證實,OPEC每天富余產能200萬桶,而非OPEC產能富余更多。最后,美國國會邀請包括索羅斯在內的一批金融客去作證,得出的結論是:石油價格暴漲的原因是投機炒作。自那時起,石油價格跌落顛覆,一路下跌,最低跌到30美元一桶。
(2)石油期貨大玩家高盛和摩根·斯坦利從來都在大宗商品市場呼風喚雨,這次又是這些老神仙頻頻發布報告,唱多石油價格。中國人歡度國慶節期間,高盛發布報告預計,今年年底之前,原油價格將飆升至每桶90美元。為什么?高盛從不會告訴你為什么。而這次摩根·斯坦利則隨聲附和說:由于預計OPEC將進一步遵守減產協議,預計原油市場供應不足的情況將持續到2022年。隨著華爾街一片唱多,10月5日的亞洲交易時段,11月交割的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三年來首次超過80美元,最高觸及80.35美元/桶;而11月交割的WTI原油期貨價格上漲0.85%至76.09美元/桶。
可以說是造孽。華爾街綁架了石油期貨價格,進而綁架了全球能源價格。這不過是華爾街賺錢過程中的金融戲份而已。但這卻是真實而不幸的歷史。
石油期貨價格往往是國際大宗商品價格的帶頭大哥,只要石油價格暴漲,煤、電、天然氣等能源價格必然隨之上漲,更慘烈的是:與基礎能源相關的所有商品價格都會上漲。比如,銅、鋁、鋼等用能大戶,價格必然暴漲。甚至連糧食也會因化肥價格上漲而攀升。
進入9月份之后,歐美各國也都鬧開了電荒。比如英國,一兆瓦時的電價已經漲到了285英鎊,打破了從1999年至今22年的歷史記錄,而這一價格比2020年同期電價暴漲了700%。法國最大的糖生產商Tereos9月16日公開警告稱:鑒于電價飆漲極大地抬升了生產成本,未來不排除部分工廠減產、甚至停產的可能。與此同時,歐洲其他國家的情況也類似,尤其是美國本土,電價同樣影響了美國企業的生產,其高耗電的化工、金屬加工業,5月以來的生產修復進程,明顯慢于低耗電的計算機電子業。
這是不是發達國家大規模投放貨幣的結果?說實話,不能排斥這方面的因素。但是,如果只把眼睛盯住貨幣因素那顯然有失偏頗,而我們更需要看到的是:能源等剛性需求的快消品都有一個重要特征:多貴都得用的剛性需求,使其可以在任何價格上達成共求平衡。
這就是問題所在,也是華爾街惡炒能源價格可以頻頻得手的重要原因。因為,價格上升不會大幅拖低需求。所以,看石油價格,絕不能簡單關注供求關系,因為人們根本看不到具有說服力的供求數據,有些局部數據也是真真假假,刻意渲染,難辨真偽。那石油價格該看誰呢?華爾街。如何抑制石油價格呢?最有效的手段應當是:全世界“用能者”聯合起來,發起“占領華爾街”運動。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