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外匯儲備為什么都是廢紙?當然不是說外匯本身是廢紙,而只是說外匯到了央行手里成了廢紙。因為央行的外匯儲備是閹割過的,就好比閹割過的公豬是沒有交配能力的!
外匯原本只是一種普通的外國貨幣,一種由外國貨幣當局發行的與本國貨幣同等功能的普通貨幣。該外匯貨幣無論由出口創匯入境還是由外方人員直接帶入,最初都是正常的貨幣。雖然受限于法規和實際可操性不能在本國商品市場用于直接購物,但卻可以在貨幣市場進行交易兌換。無論他在中外企業或個人手里如何的轉手交易,都不會抹殺其自身價值。因為這些過程,都不曾改變其實際流通形態。
但是,一旦其進入央行就意味著退出了流通,隨之喪失了價值!這里我不強調進入哪國央行,因為無論哪國央行都是一樣的結果,美元回歸美聯儲也同樣等于退出流通喪失價值。
如果說貨幣如水的話,那么每個國家的貨幣發行單位就是水泵或水井。水從井里出來才能讓人飲用,對應貨幣從央行出來才算流通。央行庫里的錢就和井里的水一樣是無限的,只要需要就可以源源不斷的輸送出來。所以我們說社會上有多少錢,只能算市面流通著多少錢,而不能算央行庫里的錢。金銀不能隨便造,但它也不能適應物質資料增長,所以被淘汰了。紙幣可以無限增量,但有限的物質資料又不允許它無限的噴涌。
所以,流通紙幣,約束紙幣就成了當代的貨幣發行基本方式。基于紙幣的特性,就需要設置一個流通與非流通的閘口。那么以央行庫門為界就成了必然!出庫則為錢,入庫則為紙,就是紙幣發行基本規律。
有了以上道理,我們重新回到外匯有價或廢紙話題上來。那么此時我再講外匯因為進入央行,所以淪為廢紙,故而喪失價值,就不那么難以理解了吧?
可是,有人會問:那是外匯啊!雖然也是貨幣,但不是你這個央行發行的,你怎么就能讓其退出流通呢?
這個問題問得好,問出了又一個不可逆轉的現實貨幣發行規律!那就是一國央行是無權讓另一國央行(包括美聯儲)之發行幣退出流通的。它也是做不到的。
可是為什么中國央行做到了?為什么中國央行能讓美元等外匯進庫門,從而退出流通,進而喪失價值?
請注意,一種貨幣只能由其本單位發行或回收,這是不可打破的鐵律!可為何中國央行卻能打破鐵律,回收外幣,廢其價值?怎么回事?要搞清楚這個問題就得從深層考慮,大膽的考慮這個所謂的中國央行到底是不是中國央行?
沒錯,這實際不是中國央行,只是美聯儲分支!它是美聯儲分支啊!所以它和美聯儲是一家啊!所以它才有資格回收美元報廢啊!
中國同學千萬別得意,千萬別自豪,不是你中國央行牛逼控制了美元,而是外國央行控制了你的央行,所以根本上講這些都是外國央行的內部操作。
那么具體是怎么操作的呢?
具體就是中國央行以印錢的方式“購買”中外企業與個人手里的外匯貨幣,那么這些企業和個人的外匯貨幣就進入了央行。于是這些洋錢就“廢了”!
可是,你又會問,這些錢原本是中外企業和個人的,是他們通過出售商品或勞動換來的,就算美國人也不是由美聯儲白給的,怎么就被中國央行給廢了呢?
實際上,并沒有真的廢掉,因為這些外國貨幣對于原持有人來說,只是代表一種債權。他們在意的不是這些錢本身,而是錢所代表的債權,就像我們日常生活用某信某寶付賬一樣,我們支付的也只是債權,科技達到一定程度,沒有實物貨幣也能實現債權轉移。
所以,原外幣持有人只是把外匯貨幣交給了央行,而央行又給了他們新的貨幣-外匯占款。雖然貨幣形態發生了改變,但內含的債權沒有丟失,甚至在失真的所謂匯率下,債權含量更高了!也就是央行拋開真實的物價基礎上的匯率,主觀抬高美元價格,給了原持幣人更多的人民幣貨幣(以吸引更多外匯前來),那么多贈的貨幣就是多贈的債權,經央行操作后,其債權并不消失反而增加,只是對應的債務方由美國市場變成中國市場,美國的債務變成了中國的債務。
實際上央行并沒有增發貨幣,它只是給外匯貨幣變更債權而已。流入中國市場的所謂外匯占款,只是變更債權的外國貨幣而已!所以本質上,外匯占款的流通量取決于外匯的流通量,那么就等同于還是美聯儲在操控外匯占款的實際發行量,很顯然美聯儲無論印多少貨幣入中國,中國央行都是固定比率來者不拒,變更債權。這不就等于美聯儲的海外分支嗎?
我說的美元外匯變廢紙就是指進入央行被轉移債權的空殼外匯,難道它不是廢紙嗎?否則一個債權經過央行操作咋就變成兩個了?
外匯和外匯占款同時具有購買力?不可能!這完全不符合道理!當然,這是中國,什么事都有可能發生,沒道理的事當然也能發生,所以央行外匯已經喪失債權屬性,依然可以被掌權的拿去援助外國友人,因為對外支付不受債權限制。但是這跟中國老百姓有什么關系?若說有關系,那就是被賣掉了!那就是被賣掉了!它們非法竊取中國老百姓血汗支付外國貨幣的債權,然后再二次行竊用閹割過的外匯在境外充面子。這說明央行雖然辦的業務是充當美聯儲分支,但卻依然受國內特權的一定影響。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