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維迎最近又接連攻擊計劃經濟,攻擊共同富裕,鼓吹他的市場經濟。
這時候,不斷有人提起40年前的中國既無內債又無外債。
現在的債務是多少,就不能講了。一個恒大負債2萬億。
有人又說了,不借債怎么發展經濟,不借債,是極左的計劃經濟。改革開放前中國“一窮二白”吃不飽飯,經濟走到崩潰的邊緣。
年輕人不太清楚這段歷史,我們是的經歷過的,建黨百年,中央出版了新版的“建黨百年簡史”,由于一些原因,老徐還沒看到原版,但就聽司馬南講了一些要點和細節。
司馬南是這么講的關于文革10年,簡史是將文革和文革時期分開講的。
關于文革時期的經濟建設,就講超額完成了期間的兩個五年規劃,經濟建設取得非凡成就。
原子彈、氫彈和衛星都是在文革期間爆炸成功和發射成功,兩彈一星今天仍然是中國國之利器。中國國防工業取得重大突破。
屠呦呦的青蒿素、袁隆平的雜交水稻等重大科技成果都在文革期間研究成功。
簡史還專門講了文革期間的三線建設。
中國2000億“三線”投資干了什么呢?
中國搞三線建設,雖然不少人抱怨,把工廠建在山溝里,造成了效率低下和浪費,但成就是顯著的。
如交通方面,新建了成昆、川黔、襄渝、湘黔、焦枝等10條8000多公里的鐵路干線,修建了25萬公里的公路,整治了長江、嘉陵江、烏江、金沙江等主要航道,并新開辟了一批航線。
建成了一批大中型骨干企業,如攀枝花鋼鐵廠,酒泉鋼鐵廠,成都無縫鋼管廠,四川德陽第二重型機械廠,六盤水、寶頂山和芙蓉山等大型煤礦,貴州鋁廠,劉家峽、丹江口等大型水力、火力發電廠等建成投產。在1964年至1980年期間,中國在三線地區共審批1100多個中大型建設項目。
興建了攀枝花、六盤水等一批新興城市,很多小鎮變成了縣城,小縣城變成了中等城市,中型城市變成了大城市,大城市變成了中心城市。據學者統計,1964年至1980年間,三線地區先后擴建了9個區域中心城市、71個新興工業城市、100多個新興工業城鎮。
以四川為例,從1964年至1978年,四川先后新建、遷建了兵器、船舶、航天、電子、核工業等30多個軍事工業企業、科研單位和80多個與之配套的機械、儀器儀表、冶金、橡膠、化工原料等一批大中型骨干企業,形成了門類較為齊備的以常規兵器制造為主,電子、造船、航天、核工業等相結合的國防工業生產體系。三線建設期間,四川總投資規模達393億元,新建、擴建、內遷了以重工業為主的項目250多個,加上地方工業的發展,到1982年全省工業企業達到46339個,職工人數達到1033.09萬人。
今天面對中美在南海和臺灣的軍事對峙,毛主席的三線建設不只是完善了中國的工業化基礎體系,而且經濟戰略布局方面就顯得無比高明,為中國建成了戰略大后方。
“三線建設”只投了2000億人民幣,就建成了這么多項目,美國2萬億美元在阿富汗沒建 一個工廠,沒修一條路。
“三線建設”這么多項目,以今天的價格,投多少個萬億才能建成?
南京長江大橋等一系列水電重大項目都在簡史中羅列出來。
簡史還羅列出文革期間中國引進了大化纖、大化工、大化肥等成套設備,推動了中國的工業和農業現代化。
在外交方面的成就就是輝煌無比,尼克松訪華、中美關系正常化、聯合國恢復中國席位、三個世界理論等,都是在文革期間。現在跟中國建交的國家那個時候差不多都與中國建交了。中國對外開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果。
新中國30年,計劃經濟推動下的市場經濟,不但速度快,而且質量高、效率好、科技強。誰都比不了!
令你想不到的是,新版建黨百年簡史就受到國外反華勢力的詆毀。當然國內的張維迎、呼吸機這些人就看到了危機,感覺大勢不妙,這也是他們攻擊大鍋飯、紅眼病、殺富濟貧、平均主義等計劃經濟的根源所在。
40年前有句話,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前30年和后30年,0:200萬億,真理對比強烈。
可是張維迎就是不接受實踐檢驗真理的標準,繼續攻擊計劃經濟,繼續鼓吹市場經濟是萬能的,他們不愿意承認失敗。
新中國30年實施計劃經濟,但也不反對市場經濟,是按照市場和供給的需求計劃和建設經濟。市場供需是計劃的基礎,計劃符合市場需求。經濟建設離不開市場和計劃,不能將其對立割裂開來,而是融合起來。
難道,30年建了那么多工廠礦山,修了那么多鐵路公路,搞了那么多基礎設施建設,建設了那么多重大 項目,搞了那么多國防和高科技,在一個貧窮落后的農業國基本實現工業化,還既無內債又無外債,這不是一個前無古人的奇跡?
司馬南曾說過一句話:誰說比毛主席更高明?那么他一定被打臉和成為笑柄。
張維迎就說,他的市場經濟比毛主席的計劃經濟高明,可現在看就有些很糟糕。
張維迎是誰?算什么?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