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已經“富起來”,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這是亙古未有的輝煌業績,但進一步的目標比這更輝煌、更宏偉,那就是要實現“共同富裕”。試想,讓一個普通農民同上海灘的現代大買辦具有差不太多、差不太大的收入水平,這大概不比載人登月輕松容易,坦率地說,這是一件十分難辦的事情。那么,這件事究竟難在哪里,都有些什么障礙阻力呢?
竊以為,要想推進并最終實現“共同富裕”,就必須把這些問題搞清楚。
第一個阻力或障礙,是思想價值上有人不認可
要實現“共同富裕”,就得具體地落實到貧富差距上來,究竟該如何看待與評估當今中國貧富差距的問題呢?
有人認為,中國的貧富差距太大了,已經達到警戒線,不能再繼續拉大,否則就有可能發生意想不到的危險與變故。堅持這種觀點的人認為,現如今中國嚴重的貧富差距造成明顯的貧富對立,已經引發相當嚴重的社會與政治問題,對比必須予以高度的重視。
但另外有人認為,中國的貧富差距不是太大,而是仍然不夠大。這種觀點認為,發展市場經濟就必須拉大和加大收入差距,只有拉大差距,社會才能進步,和諧社會才能有希望。只有貧富差距足夠大,經濟發展才有足夠的動力與活力;窮人應該將富人看成自己的大哥,大哥穿新衣小弟穿舊衣,天經地義,將基尼系數農村城市分開計算,這樣中國貧富分化就不嚴重了。
還有一種折中觀點,認為一個健康和發展的社會必須有貧富差距,沒有差距就容易搞成平均主義。這種觀點不承認中國有富人窮人之分,他們捏造出“待富者”一詞同“先富”相對應,認為當今中國只有先富者和待富者,而沒有什么人“貧”民。
按照上述第一種觀點,“共同富裕”就變得十分重要和緊要,現在就必須著手解決貧富差距的問題;從第二種觀點出發,所謂“共同富裕”就變成了無稽之談,就失去了邏輯依據和理論基礎;認同第三種觀點,則意味著所謂的“共同富裕”只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具體要分層次、分階段、分類型了,比如絕對富裕、相對富裕的不同層次,已經富裕、等待富裕的不同階段,以及東部富裕、西部富裕、城市富裕、農村富裕等不同類型,各種不同富裕都有各自的具體內涵,譬如西部農村富裕型的經濟水平如果用錢來衡量的話,有個三、五萬存款也就夠了,而東部城市絕對富裕者可能就要三、五百個億才行,別看二者之間天差地遠,但也都能同屬于“共同富裕”了。
由此我們可以得出結論,關于實現“共同富裕”,這個問題在中國并沒有統一的思想認識,有人認可,有人不認可,有人干脆予以反對。這應該是“共同富裕”事業所面臨的第一個阻力或障礙。
第二個阻力與障礙,來自于市場空間的資源配置
實現“共同富裕”究竟是靠市場還是靠政府,這個問題可以討論,但離開市場肯定不行。從市場的角度看,貧富問題說到底也還是資源配置問題,在這個問題上,如果市場空間內要是沒有相應阻力和障礙的話,那么解決共同富裕問題就將如同江河倒卷一般,勢如破竹、一帆風順。之所以普遍認為這個問題不好解決,原因之一就是來自市場的阻力很大很直接,其中一個重要的杠桿就是資本。市場框架下資本的逐利本性,決定其配置關系將加劇貧富差距而不是彌合貧富差距。具體地說,就是在流向上資本將本能地要向東南沿海傾斜,要向發達地區傾斜,要向發達城市傾斜,而較少地流向落后地區與落后人群。以筆者所知,歷史經驗表明,中國落后地區及落后人群的發展進步,主要是依賴行政手段和政治干預,市場資源配置的杠桿作用恰恰與此相反。因此,如何消除市場杠桿的負面作用,也注定要成為實現“共同富裕”所面對的一大難題。
第三個阻力和障礙,來自于特定的生產方式
人類社會的生產方式有許多具體的表現形式,其中有些是實現“共同富裕”或者“等貴賤、均貧富”的有效載體,比如公有制中的國企,有些則恰恰相反,是促進差距與助長分化的大平臺,比如說老板的訴求就是要自己發財,這是無法更改的鐵律, “共同富裕”完全不在他們的思考范圍之內。用一些經濟學家的話描述,就是賺富人錢不算本事 賺窮人錢才算本事。這其中當然不能排除個別人有時也會良心發現,但充其量也只能是偶然現象?,F在,上述兩種屬性不同的載體與平臺共存于中國現代經濟體系之中,二者之間的關系影響并決定這個經濟體系的價值取向:如果是前者據主要和支配地位,則該經濟體系就可能把公平擺在頭等位置,就可能比較注重發展的均衡性與協調性,反之,如果后者占據主要和支配的地位,則該經濟體系就將是效率優先,就將把經濟速度擺在優先的位置,相應的地,財富也就更加向少數人、向高端集中。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從這一原則出發,中國現代經濟體系必須同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相適應,因而其總體目標價值應該指向共同富裕。這就要求在這個體系內必須實現不同生產方式高水平的契合,直白地說,就是要讓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在社會主義制度框架下發揮積極作用,服務和服從于“共同富裕”。這無疑是一個巨大難題,也構成一個巨大的障礙。
排除上述這些阻力,化解這些障礙,都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實難。應該說,在以往人類的歷史經驗中,除了革命性地殺富濟貧之外并沒有其它好的辦法。對今天的中國而言,恐怕首先是要最大程度地統一認識,認識不統一,具體行動中必然要出現各行其是的狀況,經濟問題就很有可能進一步發酵成為政治問題,使問題更加復雜。在統一認識的基礎上,付諸于共同行動,才可能分步、分批地破解和消除“共同富裕”道路上的各種障礙,不然的話,就有可能變成一場經濟上的妥協與折中。實現“共同富裕”說到底是一場經濟與社會革命,并不是給那些不富裕者或者待富者補一補,搞點政策救濟,或者搞點精神安慰,說一點善意的謊言,如果這樣,可能就沒有什么意思了。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