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韓國央行宣布加息,成為疫情以來第一個加息的亞洲主要經濟體。
這也讓今年加息的國家里,增添了一員大將。
在這之前,全球已經有7個國家宣布加息,其中分別是:俄羅斯、巴西、土耳其、墨西哥、匈牙利、捷克、斯里蘭卡。
可以看到,之前加息的國家,主要是俄羅斯和巴西這樣的新興市場國家,要不就是匈牙利和捷克這樣的東歐小國,不然就是土耳其這種已經經濟崩潰出現嚴重問題的國家。
上圖是2020年最新的世界GDP排名,韓國排第10,這意味著韓國成為世界GDP前10的國家里首個加息的國家。
值得注意的是,俄羅斯排名第11、巴西排名第12、墨西哥排名第15。
也就是說,排名前15的國家里,已經有4個國家加息。
這都是當前全球央行貨幣政策的一些最新動向。
我從去年底就開始跟大家分析過,今年有可能成為全球央行貨幣政策一個“整體轉折”的年份。
這個轉折的意思是,在今年之前的過去十幾年,甚至幾十年,基本都處于一個超大的貨幣寬松周期。
而在明年之后,全世界央行可能會進入到一個收緊的過程,跟過去幾十年的寬松相對應。
即使不可能出現長達十幾年的緊縮狀態,但至少收緊個3-5年,我認為是可能的。
具體,本文來詳細分析一下。
(1)長達40年的超級寬松
可以說,在1982年美聯儲大幅度加息到20%這樣史無前例的記錄之后,從1982年至今的40年時間里,全球貨幣政策都處于一個超級寬松周期。
在這個超級寬松周期,雖然美聯儲每隔7-10年會進入1-3年的加息周期,但這種加息大都只是“臨時反彈”一下,因為每次加息之后沒多久,美聯儲很快就會以更大的力度降息。
我們可以通過下圖,比較直觀的看出來。
如上圖所示,從1980年美聯儲開始大幅度加息,一直到1982年開始重新降息后,這整整40年的時間里,美聯儲的利率一直處于長期下行的狀態。
有一個規律是,這40年里美聯儲每一次加息,利率的高點都不會比上一次高。
也就是這個利率高點是一直在隨著時間推移在逐步下移。
如果我們把美國這40年利率走勢圖,當做股票走勢來分析,這就是一個典型的下跌趨勢走法。
而有意思的是,我們如果把美聯儲2008年利率降至為0,還有2020年利率降至為0,這兩次來組合看待的話,會發現,2020年美聯儲把利率降至為零,從這個走勢圖看是一個典型的“底背離”結構。
也就是雙重筑底。
這意味著,美聯儲的貨幣寬松狀態,已經達到了一個極限。
我們如果把利率作為世界各國央行用來解決經濟問題的“彈藥”,或者說幫助經濟發展的“動力”。
那么美國上世紀經歷了罕見的大滯脹、大通脹時代,雖然讓美國面臨長達10年的經濟停滯,但也讓美聯儲趁機積累了很多彈藥。
而美聯儲傳奇人物沃爾克,在1980年開始史無前例的“大加息”,一口氣把美聯儲利率提升至20%,這可是利率20%,現在的人完全不敢相信銀行利率還能這么高。
但當時沃爾克為了打斷通脹脊梁,就這么干了。
大幅度加息,并沒有讓當時陷入滯脹的美國經濟更加困難,反而成為幫助美國走出經濟泥潭的關鍵。
并借此,美聯儲一口氣攢夠了充足的彈藥,為美國后續這40年的高速繁榮經濟周期,奠定了充實的基礎。
也難怪人們一直在說,美聯儲這十幾年來,是一直在享受前人的余蔭。
但沃爾克為美國攢了的寶貴彈藥,也在過去這30多年里,被美國給揮霍一空了。
2008年次貸危機爆發后,美聯儲一口氣降至0利率,等于是第一次把子彈打光。
而后靠著我們當時給美國接盤,買了很多美國國債,才幫助美國撐過那次難關,美國也因此才有余力從2013年開始進入到縮減量化寬松狀態,并在2015年開始加息。
然后美國當時是剛從金融危機中緩過勁來,就馬上對我們翻臉不認人,從奧巴馬連任后,美國2013年開始對我們全面轉向,2015年還對我們發動金融戰,引爆我們金融股災,并攻擊我們匯率,導致我們外匯儲備驟降。
要不是我們當時果斷出手,嚴控外匯,才讓美國這第一波攻勢無功而返。
然后2018年開始,美國又開始對我們發動全面的“紅藍之爭”,進入到一個全方位的戰略斗爭狀態。
所以,這是一個很典型的農夫與蛇的故事,我們在美國最艱難的時候,救了美國一把,然后就被美國反咬一口。
有過這樣的經驗教訓,美國現在還指望我們去給美國接盤,去購買大量美國國債,這顯然是癡心妄想。
6月我們持有美國國債總額減少了165億美元,這個拋售力度還是挺大的,并且是連續4個月拋售。
這使得我們當前持有美國的國債總額,已經接近去年的低點。
完全支持我們拋售美債的舉動,我認為還應該多拋售點。
美國希望我們給美國接盤,多買美債,我們就應該反過來多賣點美債。
當前美國通脹持續失控,印鈔大法已經被加了一層緊箍咒,這個時候美國就更加迫切需要有人來給美國接盤,希望多買美國國債。
美國從4月份至今,每個月CPI數據一公布,都會給我們打電話,要不就是說要對我們訪問,其背后潛臺詞就是希望我們給美國接盤。
但是美國當前還幻想用“實力和地位”出發來跟我們談話,不斷脅迫我們,還不斷造謠污蔑我們。
就美國這種態度,還想要我們加大力度去買美債,做春秋大夢去吧。
我們當前即使買美國國債,最多也只是100多億美元的單月增持規模。
比如去年底,我們有過一波增持美債的過程,當時是連續4個增持美債,但即使如此,4個月下來,也只增持了400多億。
當前美國要是指望我們跟2008年一樣,3年增持5000億美元的美債,那是不可能的。
而且客觀來說,以美國當前28.6萬億美元的巨額國債規模,我們即使增持個幾千億,也根本是于事無補,我們沒能力去給美國接盤,也解決不了美國當前的困境。
對美國當前的經濟困境,下面這張圖清晰的表達了我的看法。
來一個扁鵲三連,美國是沒救的。
當然,美國肯定不會老老實實的等死。
所以美國這些人,肯定會想方設法搞事情,來“垂死掙扎”。
那么美國會怎么做呢?
我覺得除了大家比較擔心的“熱戰”風險之外,另外一種可能性其實更大。
那就是金融戰。
(2)加息制造危機
美國過去這40年,玩金融戰一直玩得很溜。
我之前也跟大家整理過一個表格,是統計了美聯儲過去這40年來,每一輪加息周期,與之相對應的世界各地的經濟危機爆發。
可能看表格還不是很直觀。
我們可以在上面那張利率走勢圖,把每次爆發經濟危機,跟美聯儲的加息周期,來做一個映射關聯。
可以看到,過去這40年,美聯儲每次只要一加息,通常1-3年后,世界其他國家,乃至美國自己,就會爆發經濟危機,規律有大有小。
1982年開始的拉美經濟危機,根源是美國1980年開始的超級大加息。
這使得拉美國家普遍結束了繁榮的經濟周期,包括巴西在內的這些曾經差點踏入發達國家門檻的新興市場國家,一下子被打回原形,至此,拉美國家再也沒有跨入發達國家的機會,全部陷入到了“中等收入陷阱”,被美國完成一次大收割。
1990年破裂的日本泡沫,在戳破泡沫之前,美聯儲曾經在1988年~1989年有過一次,不到一年的加息周期。
美聯儲的加息周期,通常至少會有3年左右的時間。
還有1年的加息周期,在美聯儲歷史上也是比較罕見的。
雖然加息時間很短,但從上圖可以看到,這個加息幅度是比較大的。
這也導致,當時日本在泡沫破裂之前,不得不跟隨美聯儲進行加息,結果這一下子就戳破了當時瘋漲的日本泡沫。
于是,日本一下子陷入到了“失落的30年”,GDP整整停滯了30年。
雖然在這期間,日本通過產業升級,仍然維持高精尖產業的世界領先優勢,但日本整體經濟的停滯,是不爭的事實。
這讓日本民眾的收入、消費能力,基本都跟30年前沒啥區別,一直在原地踏步。
由于日本泡沫破裂之前,已經摸到了發達國家的天花板,所以即使泡沫破裂,日本仍然是發達國家,下場比拉美國家好多了。
但很顯然,美聯儲在1988年精準的大幅度加息,要說不是故意收割日本,我是不信的。
當時日本就是被美國利用,再加上日本自己缺乏風險意識,任由資產價格泡沫在外資助長下瘋狂上漲,最終才給了美聯儲這樣一次完美收割機會。
這本身來說,也是日本這樣的“非正常國家”,不可能真的有能力抵御美國的收割,畢竟命脈都被美國捏著,即使日本知道又如何,敢對美國說“不”嗎?
在日本90年代泡沫破裂之后,美聯儲就很“雞賊”的開始的大幅度降息。
所以,我是不太理解,為啥很多人對美國收割日本泡沫這樣的事實,嗤之以鼻。
包括很多日本的經濟學家、學者,甚至跑出來給美國洗地,稱日本泡沫破裂,全部都是日本自己的問題,跟美國沒關系。
誠然,日本自己有問題是確實的,但要因此說美國一點壞事都沒做,那也未免太天真了。
日本這類經濟學家,是典型的被人賣了還幫著數錢,當然有部分也是受美國影響,專門給日本民眾洗腦的。
只不過這洗著洗著,不知不覺就洗到我們這里來了,以至于國內很多人一說90年代日本泡沫破裂是美國收割的結果,也不假思索的大喊陰謀論。
但事實上,我只需要問兩個問題就行了。
1、美國為何要在1988年,日本資產價格泡沫化最嚴重的時候大幅度加息,一口氣把利率加息到10%。
2、為何在1990年日本泡沫破裂以后,美國馬上大幅度降息,一口氣把利率從10%降至4%。
只要能好好思考這兩個問題,就絕不會不假思索的認為美國這種金融收割是陰謀論。
因為這是實實在在發生的事情。
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前夕,美國也有一次加息周期,是92年~95年。
之后95~97年,雖然美聯儲有過降息動作,但幅度非常輕微,相比之前加息來說是無足輕重,這個也可以從上面那張圖直觀的看出來。
美國在95年完成大幅度加息后,97年就爆發亞洲經濟危機。
當時如日中天的亞洲四小龍,一下子被打趴變成亞洲四小蟲,被美國完成了又一次收割。
跟拉美和日本一樣,被美國收割之后,亞洲四小龍就不復往年英勇,經濟發展陷入停滯狀態。
以上是美國在20世紀末的3次金融收割,都是通過美聯儲加息來完成的。
可以說,美聯儲的加息,就是一把金融戰的屠刀,在20世紀每次美聯儲一加息,全球經濟和金融市場,都要一陣子雞飛狗跳。
不過,屬于美國的強運,也只有在20世紀。
21世紀很顯然是不屬于美國的。
所以在21世紀的頭一年,美國互聯網泡沫就破裂了。
在美國互聯網泡沫破裂之前,美聯儲同樣也進行了一次加息周期。
只不過,這一回,美聯儲是把屠刀砍向了自己人。
在21世紀的頭一年,加息收割了自己,這并不是什么好兆頭。
這體現在,2000年之后,美聯儲每一次加息,都收割不到別人,每次都是美國自己最受傷。
比如說,2008年次貸危機爆發前,美國在2003年~2006年也有過一次加息周期。
我兩年前的文章就跟大家分析過,美國2003年開始的加息周期,目標就是為了收割我們。
然而,因為我們當時正處于經濟騰飛的階段,國際投資者只要眼睛不瞎,都知道我們發展潛力巨大。
所以當時美國在2006年完成加息之后,美元指數只是小幅反彈,并很快下行。
這意味著,美國那一次加息,沒能完成美元潮汐環流,過往撒向全世界的美元,并沒有如美聯儲預期回流美國,去購買美債。
因為當時,我們才是世界最大的資金虹吸國。
于是,有了我們在“幫”美元分流之后,美國不得不開始加速舉債來維持經濟擴張,這就是后來量化寬松的前奏。
所以,我一直說,正因為美國在2006年收割我們失敗,迫使美國走上債務擴張的不歸路,給2008年次貸危機爆發,埋下了禍根。
在這之前,美國每次都是通過金融收割其他國家,可以讓美國在不大幅度舉債的情況下,仍然維持自身經濟繁榮。
但進入21世紀后,美國這套金融收割的套路就玩不轉了。
因為美國一直想要收割我們,卻屢屢失敗。
2008年次貸危機,給了美國金融體系重創。
雖然靠著美聯儲一口氣降息至0利率,并開始量化寬松的印鈔大法,讓美國金融市場從休克狀態中被搶救了過來。
但這個病根卻一直還在,只是被美國印鈔強行掩蓋了。
而后,美聯儲在2015年開始又一輪加息,同樣也是為了對我們收割。
這一次,美國差點就成功了。
但華爾街資本會拔網線,我們也會。
在我們嚴控外匯之后,美國這一輪金融收割,并未竟全功,只能無功而返。
然后到了2018年,美國再次卷土重來。
這一次,美國吸取了前兩次教訓,不單單只是用金融戰,還對我們發動了貿易戰,試圖通過全方位的超限戰,來完成對我們的收割。
但這一次,美國仍然失敗了。
2020年疫情的爆發,讓充滿傲慢與偏見的美國,遭受了重創。
不得已之下,美聯儲好不容易重新攢下來的一點點彈藥,就去年3月份一下子全打光了,并且當時美股仍然持續熔斷崩盤,眼看著就搶救不過來了。
怎么辦?
于是美聯儲祭出了無限印鈔大法,一口氣印了過去十幾年的印鈔總和,當前有1/3的美元都是在過去這兩年印的。
美聯儲如此流氓式印鈔,雖然把美國金融市場從太平間重新拉了出來。
但也讓美國資本價格泡沫,被吹得更大,更夸張。
美聯儲眼看著這個夸張的泡沫,已經不敢去戳破,因為這一戳破肯定會讓美國金融市場原地爆炸。
現在的美聯儲可擔不起這個責任,也沒有這個魄力。
所以美聯儲明知道當前美國金融市場已經流動性泛濫,每天逆回購規模已經持續超過1.1萬億美元的天量規模。
但美聯儲依然只能死撐著,直到它撐不住的那一天。
然而,在美聯儲如此海量印鈔下,全球通脹都出現失控的態勢。
所以,其他國家才不管美聯儲怎么死鴨子嘴硬,大家都不信美聯儲的謊話連篇,身體都開始老老實實的加息。
(3)保持戰略定力
除了今年已經加息的8個國家,下一個有可能加息的就是加拿大,目前加拿大已經進入到了縮減QE的狀態,未來也是隨時有可能宣布加息。
加拿大的經濟排名比韓國還高一位,如果加拿大也開始加息,毫無疑問會大大增加美聯儲的壓力。
所以,雖然美聯儲仍然還在死撐著。
但世界其他國家面對當前的高通脹,并不需要像美國這樣死撐著,而且越來越多國家也撐不住。
韓國一向被人比喻全球經濟的“金絲雀”。
因為金絲雀聞到瓦斯味道就會迅速逃離,因此,西方國家的人在以前通常會利用金絲雀避險。
由于,韓國是一個經濟極度依賴商品進出口的國家。
所以當全球經濟貿易出現一些風吹草動時,韓國往往是最早做出反應的。
韓國也因此,才會稱為全球經濟“金絲雀”,這也使得韓國的反應往往會被視為世界經濟的先行指標。
雖然最近這一個月,全球鐵礦石價格出現較大回落,預計8月份我們的PPI和美國CPI都可能會出現小幅回落。
但在美聯儲如此洶涌的超級大放水之下,全球通脹的失控幾乎是必然的。
面對如此泛濫的洪水,世界各國都開始出現很嚴重的副作用。
韓國之所以加息,也是因為當前韓國的資產價格泡沫化太嚴重了。
韓國當前CPI其實還不算太高,才同比增長2.6%。
但韓國的資產價格泡沫化非常嚴重,這主要也體現在房價的暴漲。
而韓國當前嚴重的階級固化,也讓年輕人看不到一點希望,這迫使韓國的年輕人,紛紛參與到各種投機交易之中,包括炒股和炒幣。
韓國年輕人特別熱衷于炒作美股還有比特幣。
他們的理由也很充分,彭博社曾經援引一位27歲的韓國年輕人稱:“在韓國,我們這些20多歲的人只有兩種致富方式:要么中彩票,要么買股票。因為我們無論薪水多少,都賺不到足夠的錢來買房,也永遠不會成為富人。”
這句話,是不是感覺有點眼熟呢?
其實我們的情況也差不多,只是比韓國好一些而已。
區別是,我們已經有意識到這個問題,所以在開始嚴控房價。
這個問題的嚴重性在于,一旦年輕人失去對未來的希望,看不到任何上升渠道和盼頭,他們就會把希望寄托于更加虛無縹緲的投機炒作。
但想要靠投機致富,仍然也只是癡人說夢,金融資本市場更加殘酷。
一旦爆發金融危機,讓年輕人也慘遭一次收割,又失去所有上升希望,他們就只能選擇躺平,進入佛系的無欲社會,來尋求心靈最后一片歸宿。
這就是日本當前的現況。
有日本這個前車之鑒,還有韓國這個現成案例,都是在給我們敲響警鐘啊!
所以,雖然當前我們經濟下行壓力比較大。
但我們應該寧愿抱著對經濟刮骨療毒的決心,來趁這個機會幫助經濟轉型、淘汰落后產能。
而不是一時心軟,去全面大放水,把本來應該被市場淘汰的僵尸企業、落后產能,又續命一波,這只會導致他們債務滾雪球擴大,只會導致以后的危機更加難以控制。
所以,當前這個節骨眼,我們絕不能跟隨美聯儲大放水,否則一旦我們也跟韓國一樣全面資產價格泡沫化,那么美國肯定會跟1988年一樣,在我們泡沫化最嚴重的時候,突然大幅度加息,來戳破我們泡沫。
到那個時候,我們可能面對的將是又一輪金融收割,重走日本老路。
所以,當前面對美聯儲的大放水,我們還是要有充足的戰略定力,堅決不跟隨美聯儲大放水才行。
這對我們來說,壓力也很大,但我們一定要頂住壓力啊!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