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什么是貨幣說開去
——對現代西方經濟學的批判
迎 春
貨幣是當今人們天天都要接觸的事物,但是,對于什么是貨幣?卻有兩種不同的認識:一種是馬克思主義的認識,另一種是現代西方經濟學的解釋。我們就從兩種對立的貨幣理論說起。
一, 兩種對立的貨幣理論
馬克思認為金(或銀)是貨幣。“---貨幣天然是金銀”(《資本論》第一卷 第107頁),即充當一般等價物的特殊商品;而以薩謬爾森為代表的現代西方經濟學則認為:“貨幣是什么?貨幣是交換的媒介,是支付食品、電影、汽車、學費的手段。”(《經濟學》第12版 薩謬爾森第著 第95頁)
馬克思為什么說金(或銀)是貨幣?因為金(或銀)充當了一般等價物,涉及了商品交換的本質,而薩謬爾森說:“貨幣是交換的媒介”,則只講了現象,不是科學的理論。
商品交換中的一方,它的價值只能表現在對立的商品上。商品經濟發展以后,因為交換日益頻繁,必然出現一種等價物,這種等價物最終和金(或銀)結合成為貨幣。所以馬克思說:“金銀天然不是貨幣,但貨幣天然是金銀。”(《資本論》第一卷 107頁)作為生產物的金銀,不是貨幣;而作為社會關系的一般等價物,必然與貴金屬的金銀結合,使金(或銀)成為貨幣。這是由商品經濟的發展和金銀貴金屬自然屬性決定的。馬克思在《政治經濟學批判》和《資本論》第一篇《商品和貨幣》詳細地進行了論述,從商品發展的歷史過程揭示了貨幣的本質,并且明確指出:“國家把印有1鎊、5鎊等等貨幣名稱的紙票從外部投入流通過程,只要這些紙票確實是代替同名的金額來流通,它們的運動就只反映貨幣流通本身的規律。紙幣流通的特殊規律只能從紙幣是金的代表這種關系中產生。”(《資本論》第一卷 第147頁)馬克思確定紙幣“是替代同名的金額來流通”。而現代西方經濟學則根本不懂什么是等價物,什么是貨幣,不懂貨幣與紙幣的區別,更不懂貨幣是一種生產關系,只知道“貨幣是交換的媒介”,因此,不僅把紙幣如美元、歐元、人民幣等看作是貨幣,而且把比特幣等也認為是貨幣。我國的一些主流學者也不學馬克思主義經濟學,不懂什么是貨幣?什么是紙幣?甚至于認同比特幣是貨幣等。
二, 貨幣是一種生產關系
貨幣是一種生產關系。作為貨幣的金(或銀),不僅是生產物,而且是一種生產關系,是體現生產關系的一種生產物。
生產物只有作為交換而生產時才成為商品。商品不僅是生產物,而且是一種生產關系,是結合在生產物上的一種生產關系。
“商品 為交換而生產的勞動產品。”(《現代漢語詞典》第1000頁)商品、價值、貨幣、資本都屬于經濟關系的范疇,和地租、產品等一樣,是一種社會關系,是人們在生產過程發生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這是馬克思的偉大發現,是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基礎。
有人說:“人類科學技術不管怎樣發展都不可能發現對象事物具有一種叫作價值的東西。因為一切事物本身都沒有價值。價值是主體根據自己思想意識認識到的利害關系評判對象事物具有的正面意義。既然一切事物本身都沒有價值的質或屬性的存在,一切事物本身也就沒有什么價值的量的存在。”這種認識混淆了作為人類意識的價值與社會生產關系的價值之間的根本區別。前者的價值是指人們的意識、判斷,后者的價值則是一種社會關系,是一種客觀存在,兩者雖然都稱價值,但是完全不同性質的兩種事物。
商品首先必須是勞動產品,但是,探討商品時指的是生產、經濟過程中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是商品經濟社會人們天天都發生的一種關系。不同性質的商品能夠交換,就是因為都是社會勞動的產品,都凝結著人類抽象的勞動——價值,這就是商品交換的內在聯系。所以價值是人們天天都要發生的一種社會關系。可見,價值、商品、貨幣、資本等都是一種生產關系。而現代西方經濟學則根本不懂什么生產關系。他們把貨幣看作是“交換的媒介”,把資本說成是:“資本一詞通常被用來表示一般的資本品,它是另一種不同的生產要素。” (《經濟學》第88頁)把商品、貨幣、資本都看作是一種“物”,作為“生產要素”,把經濟看作是賺錢,充分反映了現代西方經濟學的庸俗性。
3,生產關系隨著生產力的發展而不斷變化
貨幣必將隨著生產力的發展而消亡。
馬克思主義認為隨著生產力的不斷發展,人類社會的生產關系也隨之不斷發展變化。由于生產力的發展:由使用手工工具的個體勞動,經過簡單協作到機械化,再到自動化、使用機器人等,生產關系也由簡單商品生產發展到資本主義生產,最后一定要消滅商品經濟。共產黨人要消滅資本主義,實行與私有制的徹底決裂,實行與私有觀念的徹底決裂,共產主義必然要實現的信念,就是建立在這種理論基礎之上的。而資產階級的經濟學則否定這種理論,不懂什么是生產關系、生產力等。薩謬爾森等著的《經濟學》在《馬克思主義和可供選擇的經濟制度》一節說:“資本主義的危機 自從工業革命以來,資本主義就一直被危機、不公平和不景氣所困擾。每當市場經濟蹣跚地從麻煩走向危難時,有些經濟學家或哲學家便宣告,資本主義正在滅亡或更糟一些。其他人則預言一種機械的和不可避免的進程時間表——從野蠻到封建主義,從封建主義到資本主義,從資本主義到社會主義、從社會主義到共產主義。”“近50年來----經濟科學已經掌握了如何運用貨幣和財政政策的知識來控制衰退使它在出現后不致于擴大成為長期持續的蕭條狀態。如果馬克思主義者在等待資本主義在最后的危機中崩潰的話,他們就是徒勞的。”(《經濟學》第12版 第1287、330頁)2008年爆發的這一次危機,至今已經十多年了,但是,資本主義世界仍然處于長期的蕭條狀態,證明了薩謬爾森等預言的再次破產。
資產階級經濟學家明確地宣稱,經濟制度是人們“選擇”的產物,明確地否定社會經濟制度必將隨著生產力的發展變化而不斷前進,不承認資本主義制度必然要被消滅,是徹頭徹尾的歷史唯心主義理論。
可見,以《經濟學》為代表的現代西方經濟學,是建立在歷史唯心主義哲學基礎上的錯誤理論,是就現象論現象的庸俗經濟學,不承認經濟現象背后的本質、規律,也不懂什么是生產關系,因此,資產階級經濟學反對貨幣、資本以及資本主義經濟關系必然滅亡、共產主義必然實現的馬克思主義理論。
當前我國主流經濟學界全盤照搬現代西方經濟學的理論,這種狀況必須改變! 讓我們高舉馬列毛主義的旗幟,徹底批判現代西方經濟學,重新用科學的經濟理論武裝群眾的頭腦!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