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發展循環經濟?
彭歡
談到循環經濟,我們通常要講到兩個概念,一是循環理念,二是經濟理念。
循環,它代表一個物質的本身從頭到尾,從前端到后端,從源點到終點的周而復始的形態。
經濟,它代表綜合一種國家、政治、文化的綜合運行機制,是一種運用多種科學從而形成的‘有效數字概念’。
循環經濟,它是指經濟發展過程中,從經濟的出發點到經濟的終點,各個行業形成在效的經濟次序。在資源投入、企業生產、產品消費及其廢棄的全過程中,把傳統的依賴資源消耗的線形增長的經濟,轉變為依靠生態型資源循環來發展的經濟,更重要的是經濟產業鏈的有效互通性、互助性、互補性的綜合理念,這叫循環經濟。
作為政府發展循環經濟是最有效、最長期、最科學的經濟政策手段之,怎么做好循環經濟?
方法:
第一點、 政府要制定循環經濟模式的法律 法規體制,舉例:某省生產大量的服裝,生產服裝過程中,需要大量的棉布,而棉布在制作產品過程中浪費一定的‘邊角料’,那么這個‘邊角料’會得到再次利用,生產‘影視劇服裝’或其他產品的附屬品。政府要組織成立獨立的執法部門,專門監督制造業過程的'一次污辱'或'二次污染'。
第二點、 發展循環經濟過程中,要形成地域性的產業互補政策,如:A省下面有15個地級市,這15個地級市要簽訂互通性、互補性、互助性合作,兄弟市之間的商品交易過程中,形成生產、銷售、回收及質檢的流程,發展各個地級市的特色,相互之間商業合作中,形成‘循環合作’。
第三點、 從小循環到大循環發展,小循環經濟體是指縣(區)之間的經濟體,大循環經濟體是指省和直轄市之間的經濟體,更大經濟體是指華中經濟體、華東經濟體、東北經濟體、西北經濟體、華東經濟體、港澳臺經濟體等等。
第四點、 循環經濟體發展過程中,著力推進營商環境和資本監控,既要營商環境好,也要政府監督好,政府對企業監督力度不能減弱,反而應該增強,特別是外資企業、合資企業。
第五點、 循環經濟體發展過程中,著重推進人才引進工程,從湖北、江蘇、上海、北京等教育發達的省市引吸人才,特別是東北經濟體更是著重加強人才引進工作,給較高的福利體制吸引人才落戶。
第六點、 任何經濟發展模式要遵守一個標準,二個制度原則,即是‘人才定位’為標準,品德和能力為二個原則。所謂的品德是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另一方面是指人才的思想和格局。
第七點、 循環經濟過程中,特殊執法部門的執法力度,如:發改委、稅務局、市場監督管理局、公安局等等,這些執法機關是推行循環經濟的重要因素,任何部門不能放松,更不能放縱違法企業。
第八點、 發展循環經濟關鍵在于銀行資本流通性,銀行貸款制度應相對合理化,傾向中小企業,給以低息或無息的貸款,政府應給中小企業發展的機遇,而不是針對性支持大型企業,社會經濟發展體,中小企業占了70~80%,因此政府應要求有關部門對中小企業的支持。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