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夸獎女子美好的絕妙好詞,極其豐富。比如,辭賦大家宋玉說,“東家之子,增之一分則太長,減之一分則太短 ;著粉則太白,施朱則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齒如含貝;嫣然一笑,惑陽城,迷下蔡。”西漢李延年歌曰:“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寧不知傾城與傾國。佳人難再得。”青出于藍而勝于藍,宋玉之說,便又如稻草遇到了黃金。
現在,這位傾國傾城的佳人,蒙著面紗,就端坐在我身邊。我只是對她有過驚鴻一瞥,便刻骨銘心、魂牽夢縈。現在,終于見到了她,心里的興奮、驚喜、激動,難以言表,讓人有手足無措之感。想立即揭下她的面紗,又怕唐突了她,等一刻,心情又難以忍耐。
我說的這個佳人,就是《中國銀行行史》一書。
我只是在黃衛東的文章里見過其若干片段,已經是興奮不已了。這部書,關乎我對引進外資、出口創匯、儲備美元、開放金融甚至是推動以外匯為基礎的人民幣國際化等一系列經濟金融問題批判的正確與否,關乎對毛主席時代中國經濟、外貿、金融、貨幣等重大問題的認識,關乎中國當前大政方針的轉向,關乎中國人民、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甚至是生死存亡。關乎世界政治經濟新秩序的誕生……總之,這本書寄托了我太多的期望,對我來說實在太重要了。
她是解開中國經濟、金融、貿易、貨幣問題,為中國人民指明一條金光大道的鑰匙。所以,我有這種莫名的興奮、驚奇、欣喜,我想大家應該能夠體會。
也可能因為太興奮、太激烈、太喜悅,所以,書放在我面前幾天,我居然不敢打開,生恐怕其內容不如我想象的那般美好,又怕她的如我想像的那樣美好。總之,“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幾天的惴惴不安之后,終于忍不住,于是找一個風和日麗的中午,鄭重打開此書,一睹其芳容。
果真名不虛傳,果真是驚天動地、頂天立地、開天劈地的大事業。我這里選摘幾段,以饗讀者。
……
第十四章 國際結算業務的新發展
一、引文:“60年代后期,在國際貿易結算中,能通用或基本上通用的貨幣,有美、英、聯邦德國、瑞士、法、荷等13個國家的貨;日本、澳大利亞等37個國家規定既用其本國貨幣,也用能通用的外國貨幣;其他國家則主要或全部用能通用的外國貨幣。”
評注:這一段告訴我們,一個國家的貨幣想成為國際貿易的結算貨幣,是極不容易的。
二、引文:“中國對外貿易中,使用西方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貨幣進行報價、結算。1950年12月美國非法凍結中國在美國的資產后,中國的進出口貿易停止使用美元,主要使用英鎊、港幣和瑞士法郎計劃、結算;中國不再對外公人民幣對美元的匯價,對美元匯價只供內部掌握使用,對其他資本主義國家的貨幣的匯價都改以英鎊匯價為其次進行套算。所以,60年代中國對資本主義國家的進出口收付匯使用英鎊為主,約占半數以上,其次是港幣;對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則用盧布進行記賬結算。”
評注:這段話告訴我們,新中國成立之初,就不接受美元結算,因為美國敵視我們,凍結了我們在美國的財產。我想問一下袞袞諸公,你們如此親美,出口賺取那么多美元,你們不怕美國凍結嗎?
三、引文:“試用人民幣計價結算。(1967年11月)英鎊的大幅貶值,引起了英鎊區和有關國家貨幣匯價的連鎖反應,涉及面較廣,約有30個國家和地區的貨幣隨同貶值。當時中國出口疏落大都在英鎊區。面對西方貨幣危機,為減少外匯風險,保護國家利益,銀行積極研究應對措施,于1968年3月提出了對港澳地區進出口用試用人民幣計價結算;港幣作為香港的當地貨幣,對香港進出口仍可同時使用。同年4月12日,外貿部、中國人民銀行聯合請示國務院,經批準后決定在1968年春季廣州交易會開始對港澳地區試行。試點先在香港、澳門的主要原因是:香港、澳門本是中國領土,有廣大的愛國同胞;當地的市場供應有賴于國內,國內對港澳的出口大于進口;中國駐港澳機構多,同當地的金融、工商業有廣泛的聯系,同時香港是個自由貿易港,這有利于試點。”
評注:記住,1968年,是中國開始對外貿易用人民幣計價結算!
有位自稱從事了幾十年外貿工作的女同志說,人民幣不是世界貨幣,所以,不可能作為中國對外貿易的結算貨幣。我向其出示了1970年5月18日《參考消息》的一則報道,證明人民幣在中國對外貿易中的計價、支付、結算歷史。她說,這個報道這個消息的記者不懂貿易、金融,所以,寫錯了。我無語。這里,我再次向你提供一下證據。你如果不信,你自己買來一本《中國銀行行史》看看!
鐵一般的事實,居然改變不了你的偏見!
四、引文:“試行人民幣計價結算,就是對外貿易改以人民幣簽訂貿易合同,中國出口商品可以人民幣計價,收款時以人民幣結算,買貨的外商按協議商定的貨幣匯價折算成外幣付款。中國進口商品也可以按外商的標價折算成人民滿堂紅計價,付款時按協議商定的匯價拆成外幣付給。試行這項人民幣計價埏的目的,主要是為了對中國的出口收匯保值,避免和減少由于外幣貶值造成中國的外匯損失。試行人民幣計價結算,不是使人民幣在國際上流通使用;人民幣仍不準攜帶出境,并不輸出到國際上作為支付或儲備手段。”
五、引文:“1969年春交會開始,對遠洋出口貿易也試用人民幣計價結算,先是從英國開始,僅天津口岸就做了17筆,基本順利。1969年秋交會進一步對英、法、瑞士、聯邦德國的進出口貿易試用人民幣計價結算。對西歐國家的遠洋貿易用人民幣計價結算,既有不利的方面,也有有利的方面。不利的方面是,中國對歐洲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貿易普遍是進口大于出口,除一部分使用西德馬克和瑞士法郎外,有相當一部分是使用軟貨幣英鎊、法國法郎支付的,如改用穩定的人民幣支付,實際上是給外國資本家承擔了貨幣可能貶值的風險。有利的方面是,不因為使用軟貨幣而在貨價上吃虧。”(畫線的部分,我有些看不太懂。畢竟,我不是這方面的專業人士。)
“自1968年廣州春交會開始試行人民幣計價結算后,銀行和外貿部門對此有一些不同看法和意見。持肯定意見的認為,以人民幣計價結算是人民幣開始走向作為國際貿易的結算手段,體現了人民幣是國際上穩定的貨幣;保證了中國的出口商品免受資本主義貨幣貶值的損失,并避免了西方貨幣貶值帶來的修改合同等的大量工作。持否定意見的則認為,人民幣未在國際金融市場上流通使用,用其計價結算中介銀行內部的賬務處理問題,沒有什么實際意義;為了避免外幣損失,訂個保值條款即可。”
“1970年春交會開幕時,有的西方通訊社散布‘中國不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成員國,人民幣不是國際貨幣等’言論,企業影響人民幣計價結算的推行。”
評注:今天,仍然有人認為,“人民幣不是國際貨幣”所以,中國外貿不可能人民幣計價、支付、結算。是不是很可笑?
六、引文:“對人民幣計價結算,當時國內受極左思潮影響的少數人也曾一度擾亂視聽,例如,提出人民幣要同美元、英鎊爭奪陣地,要在全世界五大洲到處能使用人民幣等不切實際的高調。”
評注:今天,不是也有“人民幣國際化”的調子嗎?而且,還要以“美元等外匯儲備為基礎”。還需要我批評嗎?
七、引文:“在周恩來和國務院領域的支持、關心和指示下,面對西方貨幣頻繁動蕩的局勢,銀行同外貿的廣大干部協力合作,排除外界干擾,使試點工作逐步擴大,增強了使用人民幣計價結算的信心。”
評注:1968年,文革已經進行了兩年,有的人已經到外地喝茅臺酒去了。這些決策當然與其無關。
這里,是不是應該有毛主席的指示?難道毛主席對人民幣計價結算的事,不知道,或者沒有指示?我不太相信。
八、引文:“1968年,周恩來總理在接見中國人民銀行總行干部時又指出:西方資本主義世界貨幣一片混亂,而中國金融貨幣的穩定是世界上是少有的,人民幣的信用很高。”
“1969年……周恩來……批示:人民幣并不出國,即使在港澳,人民幣也不在那里流通。”
評注:我認為,這是為了防止人民幣投機,但并不影響人民幣成為中國貿易的計價、支付、結算貨幣。
九、引文:“1970年8月,周恩來在接見全國財政銀行工作座談會代表時指出:‘我國對英、法、瑞士、聯邦德國等資本主義國家的貿易試用人民幣計價結算,這是一個勝利。我們不是要把人民幣打出國去。我們的人民幣是有信用的,是穩定的,能使用人民幣結算,這是社會主義建設的成果,是值得鼓舞的。’”
評注:周總理是高度重視和肯定人民幣計價結算工作的。
十、引文:“1970年春交會除對港澳和英、法、瑞士、聯邦德國的鍍錫相當大部分用人民幣計價結算外,對意大利、荷蘭、瑞典、挪威、丹麥、澳大利亞等約20多個國家、地區的一部分貿易也用人民幣計價結算。1971年春交會使用人民幣計價結算的國家、地區再擴大到西班牙、墨西哥、尼泊爾、巴林、留尼汪等,遍及五大洲,共計40個國家和地區,另有15個協定國家也用人民幣計價結算。此后,使用人民幣計價結算的國家和地區繼續增加,1973年由1971年的55個(包括協定國家)增為63個,1976年進一步增加到120個。”
評注:人民幣,即使在文革中,其“國際化”就達到了相當高的程度。
十一、引文:“此后,由于形勢變化,使用人民幣結算的成效客比重開始不斷下降,到了1976年秋交會時,出口用人民幣的成效客降為9.1億元,占出口總成效客的57.7%,進口用人民幣的成效客占進口總成效客的9%。……”
評注:1976年秋交會時,中國已經發生了極其重大的變化。周總理、朱老總、毛主席先后去世。
我想說,中國在人民幣計價結算問題上,是有主權意識的,是出于最大限度的維護公平公正的貿易和中國人民利益的,并不是一味擁抱美元,并不是視美元為“硬通貨”。
究竟是誰,以什么理由,影響了人民幣計價、結算?
人民幣在中國外貿易中的計價、支付、結算權,是怎么丟的,怎么這段人民幣計價、支付、結算的歷史,居然被深深的隱藏,甚至連在一些自稱外貿部門工作了三十年的人,都不知道?而且,直到今天,仍然有極強的聲音說,“人民幣不是國際貨幣,所以在外貿中不可能有計價、支付、結算的資質”,甚至,還有人說,“美元是世界貨幣”,“沒有外匯怎么搞外貿”,這種無聊、無知的話,竟然是中國主流經濟、貿易、金融界的金科玉律!
我有“燭影斧聲”之惑,請大家共同解釋。
對照今天經濟、金融、貿易、貨幣領域的形勢,仍然有很問題,值得我們深思。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