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傳來馬霞女士4月25日的文章《駁外匯吃虧論和積累外匯造成國內通貨膨脹論》,作者“風鈴”,發表在《馬霞價值投資》公眾號上。
其觀點,第一是“沒有國際收入就沒有國際支付能力”。其他觀點,是建立在這個觀點之上的。這個觀點站不住腳,其他觀點,也當然成了空中樓閣。
馬霞的“沒有國際收入就沒有國際支付能力”,我覺得根本不懂國際貿易的本質,同時,當然也不知道中國共產黨搞貿易的高超本領和輝煌歷史。
“沒有國際收入就沒有國際支付能力”,換言之,就是沒有外匯,無法采購外國商品;就是沒有外匯怎么搞外貿易。這個觀點,我已經批駁過。沒有外匯,照樣搞外貿,其辦法,一是用外匯支付結算,這當然會受國外貨幣貶值的影響;二是易貨貿易,就是我用我這堆商品,換你那堆商品,你干不干?干,就貿易,不干就算了。1952年莫斯科國際經濟會議上,中國就開始與英國、法國搞易貨貿易。三是用第三國貨幣計價。以上三種辦法,都可以反駁“沒有國際收入就沒有國際支付能力”的觀點。
第四種辦法,應該說是我們最應該爭取、也是新中國已經爭取到的辦法:就是中國的對外貿易,用人民幣結算。
這個辦法,雖然曾經存在于新中國歷史上達三十年之久,但是,經濟、金融、貿易界,居然沒有幾個人知道。我也是偶然才從1970年《參考消息》上看到,當看到此消息時我大吃一驚:原來,早在文革期間,中國就搞定了人民幣國際化,人民幣就是當時世界貿易的重要結算貨幣,而且,美元居然不是國際貿易的支付和結算貨幣。這樣的事實,可能會讓很多人嚇一跳,他們聽到這一消息后的反應,不是尋求人民幣成為中國對外貿易結算貨幣的辦法和經驗,而是拼命掩蓋這種消息。后來,由于黃衛東等人的努力,并成功找到了《中國銀行行史》,找出了充分的證據。
現在,人民幣在上世紀60、70、80、90年代曾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結算貨幣的消息,傳播已經十分廣泛了。人民幣喪失國際貿易結算貨幣地位,是90年代以后的事。我正在讀《中國銀行行史》,我會寫一篇簡介性的文章。
所以,當我聽到馬霞說“沒有國際收入就沒有國際支付能力”,感覺不可思議:怎么連最基本的經濟常識和歷史常識都不知道?
馬霞此文的第二個觀點:“充足和外匯盈余是匯率穩定的根本保證。”這個觀點也是瞎說。外匯盈余,如果國家能夠控制人民幣投資和外匯投機,與匯率穩定,沒有什么關系。
再說,如果人民幣成為國際貿易支付、結算貨幣,中國完全可以自主控制人民幣匯率!保證人民幣的匯率穩定。這樣,對中國、對全世界,都可以做到公平。
第三個觀點:“中國的進出口企業高度融合在全球產業鏈之中,他們并不是完全用本土的資源生產出商品出口到美國換取美元。中國大量進口原材料和零部件,在中國生產加工,然后出口到美國賺來了美元,這些進出口企業的資金主要在離岸貨幣系統流動。”
評論:馬霞女士描述的這個事實,是客觀的,即指中國的代加工業。這個事實中,還要強調,其中生產環節的定價,完全掌握在外資手中,中國所得利潤極少。中國融入這種國際產業鏈,其實就是為他人做嫁衣裳。這也是我認為中國是殖民地的事實之一。
馬霞說“這些進出品企業的資金主要在離岸貨幣系統流動”,其實是說,人民幣金融體系,完全被排斥在這些中國參與的生產環節之外。這是中國喪失金融主權的證據之一。
這種情況,不但不會造成中國的物價上漲,反而會造成勞動力價格、資源價格被壓低!即定價權旁落于外資控制的所謂“國際產業鏈”,是中國吃虧的重要表現。中國,應該遠離這種所謂的國際產業鏈!而不是擁抱、加入這個產業鏈。
關于通貨膨脹,我已經解釋過了。所謂通貨膨脹,其根源并不是什么貨幣發行過多引起的,而是資本控制了貨幣發行、商品生產和流通,在不提高工人工資的前提下故意抬高物價的結果。那些認為通貨膨脹產生于貨幣發行過多的人,只意識到了貨幣發行數量問題,沒有意識到貨幣發行對象、領域、方式問題,這是極不可原諒的。他們也不有認識到,所謂通貨膨脹的本質,不是物價飛漲,而是工人的收入即勞動力的價格相對急驟下降!
為什么在通貨膨脹中,都是物價上漲,而也是商品勞動力,怎么就不“膨脹”、不上漲?因為資本控制下的貨幣發行的對象只能是資本,而不是勞動力。所以,資本控制的物價就可以飛漲,勞動力價格自然不會“通脹”、不會飛漲。
第四個觀點:央行給中國企業結匯的確增發了在岸貨幣(就是在中國市場上發行貨幣),但是這些增發的人民幣又換成了離岸貨幣(指國家手里有了相應的外匯)。
評論:這里需要強調的是,因為中國放棄人民幣結算權,接受中國外貿美元結算這個恥辱的條件,中國出口企業賺取的外匯,不能在中國市場上使用,中國銀行將這些外匯為出口企業兌換成人民幣,讓其在中國市場上使用。這樣,在出口創匯企業這個領域(這里不談引進外資和開放金融),人民幣的發行數量取決于出口創匯的多少、發行對象是出口型企業、發行領域是出口生產企業所在的領域、發行方式是撥款。
這樣,要想得到人民幣,必須出口,要是在國內生產,因為銷路問題而銷量不好,則企業就不賺錢即得不到人民幣。這就導致中國相應企業喜歡出口,而不喜歡為國內市場生產,因為只有出口才能得到貨幣;這樣,中國必須的商品,這些企業是不生產的或者生產不了的,——生活用品則交給壟斷性外資企業生產。同樣,這也導致出口型企業發展快、外資企業發展快,而內銷型本國企業發展慢甚至倒閉。這些出口型企業集中在生活用品領域,故而生活用品企業發展快,重工業、尖銳工業、軍工業、農業等真正支撐中國國力的產業,自然就發展較慢,甚至倒閉、破敗。
所以,從出口創匯領域來看(先不說引進外資和開放金融),說中國人民幣數量、發行對象、發行領域、發行方式取決于外匯及其構成,同樣是正確的。
那么,國家為這些出口創匯型企業結匯后,手里就有了巨量外匯。這些外匯有什么用?屁用沒有,根本就花不出去。因為美國已經對中國采取了極其嚴苛的禁令,不允許中國政府用美元投資開發、并購企業、購買我們必須的重要商品。就是說,從國家的角度看,本國企業白白把自己的產品送給了外國人,而且,還要為這些把產品送給外國人的企業發行相應的人民幣。
有人會說,中國外匯管理局手中的外匯,可以采購美國的股票、期貨、國債、虛擬貨幣,不照樣“保值增值”呀?怎么能說花不出去?這話講得非常“雄辯”,在中國,還真有那么一幫人,在替美國分析其金融市場的“信用”。
其實,美國的股票、國債、期貨、虛擬貨幣,也是一種貨幣,只不過沒有購買商品的功能,或者說是一種更假的假幣,既不保值,也不增值,只有欺騙意義,沒有價值意義。你以為花出去了,其實,仍然沒有花出去。其實,我認為,美國的股票、國債、期貨、虛擬貨幣等所謂金融市場,其實是其回收輸入到國外的美元的一種陷阱!
第五個觀點:“美元一天還是國際流通貨幣,中國對美順差賺來的美元就是實實在在的‘硬錢’,也是我們在國際市場的支付能力的保證。”
評論:這個觀點,我覺得不可容忍。
美元之所以是“國際流通貨幣”,并非其有什么信用、什么“硬通貨”,而中國接受這種假幣的結果。中國這么大的經濟體量、這么大的市場,都接受美元支付、結算,儲備大量美元,那么,在美國人眼里、在全世界眼里,美元自然就不是假幣了,就成了真幣。就是說,是中國的引進美元、出口創匯、美元結算、儲備美元,甚至推動以美元儲備為基礎的人民幣國際化,成就了美元的信用和美元霸權,成就了美帝國主義,讓美帝國主義可以在全世界橫行霸道,甚至也讓美帝國主義有足夠的力量來侵略中國。就是中國的引進外資、出口創匯、美元結算、開放金融、開放市場,掩蓋了美元假幣的本質,支撐了美元霸權。我講得還不明白嗎?
前文已經講過,美國方面,已經禁止中國使用美元來采購我們必須的美國商品(只能采購特定的商品)、禁止并購美國重要企業、禁止在美國投資開放,只能用來購買美國的金融產品。
這樣的事實,馬霞也是承認的。但是,對于這樣的事實究竟意味著什么,我和馬霞就有原則性區別了:我認為,這樣的事實表明,美元就是假幣,如果中國拒絕美元結算、引進美元外資、對美元開放金融,那么,美元假幣的本質就失去了中國經濟的掩護,就會暴露!而馬霞是認為這恰好說明美元是“硬錢”。
馬霞也反對中國購買美國的金融產品,也知道美國的金融產品是騙局。但是,馬霞給中國手里的美元找的出路,是投到“一帶一路”。我只能無語了。如果中國繼續認為美元是硬通貨,繼續引進外資、出口創匯、開放市場、開放金融等政策,并把自己手里的美元投到“一帶一路”,那么,人民幣的結算權就被放棄了。強調一下,一帶一路的重點項目的基礎設施,還不是商品貿易,就是說,中國用自己的美元在一帶一路國家搞基礎設施,為未來的中國所謂對外貿易(用美元控制發行權的人民幣結算)提供市場。但,華爾街金融寡頭卻繼續控制中國人民幣的發行權,中國的“一帶一路”基礎設施形成的市場,仍然是華爾街金融寡頭的市場,不是中國人民的主權市場。
“一帶一路”國家手里有了這些來自中國的美元,有什么用?還不是投到美國的金融市場這個陷阱中,讓美元完成發行、回收的循環,而美國什么也不用付出。馬霞反對中國用美元購買美國金融產品,讓中國把美元投入到“一帶一路”,這不是以鄰為壑嗎?不是換個手,還把美元投入到美國的金融市場嗎?對美國來說,不但沒有損失,而且還為自己控制的人民幣創造了市場,擴大了美元循環的范圍。
所以,我說,馬霞,你真會替美國著想。你那是華爾街金融寡頭的掘墓人,你分明是華爾街金融寡頭的救命恩人。
中國拋棄經濟主權、金融主權、市場主權,讓自己的工人深受住房、醫療、教育、養老等“大山”壓榨,卻以喪失自己經濟主權、金融主權、市場主權為代價,完美地掩護了美元霸權、支撐了美元信用、掩飾了美元的假幣本質,而且,讓美元能夠以中國經濟中國金融為中繼站、接力站,增加了力量,可以繼續向全世界掠奪資源、實施殖民。中國經濟、人民幣,只不過是人家的奴隸、俘虜而已,是偽軍而已!
所以,我認為,一方面繼續引進外資、開放市場、出口創匯、儲備美元、徹底開放金融,一方面又把自己手里的美元投入到“一帶一路”,推動以外匯特別是美元為基礎的人民幣國際化,為華爾街金融寡頭控制了人民幣發行權的中國買辦資本提供了市場,與中國人民的利益無關,相反,還是對中國人民利益的重大背叛和出賣;同時,一帶一路國家手里的美元,同樣毫無用處,只能投入到美國的金融市場這個陷阱,供其收割。
關于第六個觀點,中國的外匯管制問題。我已經在昨天的文章中反駁了,此處略。
第七個觀點:“我們有這么多美元,大家擔心美元崩盤了,這些錢就打了水漂了。的確,美元崩盤,我們將蒙受重大損失。但是我們應該換個角度看這個問題。我們賺到的美元已經結匯給國內企業了,支持了國內經濟增長。也就是說,即使將來美元崩盤,該賺的錢我們已經賺了。”
評論:這樣的胡說八道,真讓人不忍卒讀。
換個角度,美元崩盤對中國就不是損失了?損失就可以與收獲相抵了?
歸根結底,還是個貨幣發行權問題。
首先,我們印錢,發行給我們的企業,按比例地投入到農、輕、重、商,不可以發展經濟嗎?不可以實現增長嗎?干么非要把錢發行給外資企業、出口型企業?干么非要出口創匯,不能爭取人民幣的結算權嗎?
其次,美元為什么會崩盤?如果中國一直引進外資、出口創匯、美元結算、儲備美元、開放金融,把得到的美元投入到一帶一路國家,則美元就真正由假幣變成了真幣,有中國經濟的保護、支撐、掩飾,則美元不會崩潰!老人家說,“掃帚不到,灰塵不會自己跑掉”,美元的崩盤,必然來內外打擊。而中國當前的政策及馬霞提出繼續引出外資、出口創匯、開放金融、開放市場賺取美元的政策,并把賺取的美元投入到“一帶一路”國家,那只是讓中國經濟支撐美元,讓美元不至于崩盤!
第三,因為當前的政策,人民幣發行權控制于外資及其金融機構!人民幣喪失了一切主權特征,而被美元借尸還魂。如果美元崩盤,作為其代用券的人民幣,當然也與之殉葬!哪還有什么出路?
你還說中國不虧,這還不叫虧,什么叫虧?
第八個觀點:美元崩盤是必然的,除了另起爐灶推出世界元,我們別無選擇。
評論:這個觀點,說明,馬霞你不喜歡人民幣!你從來沒有想過重建人民幣主權。即使美元崩盤了,你要建立的也不是人民幣主權體系,而個子虛烏有的“世界元”。我相信,這個“世界元”仍然是華爾街金融寡頭控制下的貨幣體系!
誰負責“世界元”的發行?憑什么?以什么為依據發行“世界元”?發行給誰?用什么方式發行?在一個由200多個政治制度完全不同的國家組成的世界上,政權不統一,如何發行世界元?難道貨幣,沒有主權性質嗎?胡扯八道。
你不是在死磕華爾街,你是在給華爾街找出路!你也不是人民幣的救護者,你在給人民幣掘墓!
順便說一下,我的文章,不是專門寫給全球什么政治家、金融家或者別的什么專家學者、官僚看的,是寫給文盲、金融盲、經濟盲、貨幣盲看的。我想,如果這些“盲”人能夠看懂我的文章,那么,有點文化、知識的人,更能看懂。所以,我盡量寫得通俗易懂,盡管我做得不夠好。
我也不覺得金融學、貨幣學有多復雜,相反,我覺得很簡單。之所以復雜化,是因為主流的經濟、金融、貿易、貨幣領域的官僚、學者故意為之的緣故。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